【试听4】康熙年间珐琅彩瓷:紫禁城中也有“科学实验室”

【试听4】康熙年间珐琅彩瓷:紫禁城中也有“科学实验室”

00:00
17:41

【清初】康熙  瓷胎画珐琅红地花卉碗|公元1662-1722年|高6公分,口径11公分

【清初】康熙  瓷胎画珐琅黄地牡丹碗 |公元1662-1722年|高7.7公分,口径15公分,足径6.1公分


【清初】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万寿长春海棠式壶|公元1662-1722年|高6.9公分,口径6.0公分,足径6.5公分,通盖高9.3公分


各位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各位大概都知道在中国皇帝中深度接触西方科学的皇帝就是清圣祖康熙皇帝。而康熙皇帝在西方科学的素养是直接由欧洲传教士传授。因此,康熙常与欧洲传教士常有来往。


这些传教士在谒见康熙皇帝时,总会赠送一些欧洲礼品,像是钟表、仪器、鼻烟及欧洲工艺品如珐琅器等。在这些礼品中颜色斑斓华丽的珐琅器甚得康熙青睐。康熙皇帝对这项欧洲工艺的喜好,也发挥了他的创意作为,将欧洲制作珐琅的工匠与中国的瓷工连手合作,创制了瓷胎珐琅器,为中国瓷器工艺添增新页。


在我为各位介绍康熙皇帝在瓷胎画珐琅所投入的心力、作为及瓷胎画珐琅的特色之前,先为各位谈谈康熙与西方传教士的关系,它是一段很重要的清初中西交流史。


若谈西方传教士,大家一定都知道明万历年间,十六世纪末第一位来到中国的利玛窦,他是意大利籍的耶稣会士。耶稣会是在十六世纪正值天主教改革时,于1540年成立。耶稣会成立时,会士是以学识为重心,并需接受严格的修业训练,每位会士除须研习神学和哲学外,还需要精研七门课程,即文法、修辞学、伦理学、算数、几何学、天文学与音乐。个个除具人文素养外,并精通科学。


这些博学多闻的耶稣会士来到向来以「士」为重的中国社会,自然很容易融入中国社会。再加上他们都能入境随俗,习华语、着华服,也就能够深入中国社会,甚至进入权力核心。他们以科学知识取得中国上层社会人士的信任,甚至为皇帝所器重。从明朝末年一直到清初康熙年间,像钦天监的要职几乎都是耶稣会士担任。如汤若望自明末到清初康熙时,一直担任钦天监监正。汤若望逝世后,康熙起用比利时的耶稣会士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


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时,南怀仁因年岁已高,因此敦促梵蒂冈教皇派具有科学素养的会士到中国。当时,法王路易十四得知这个消息,立即从法国耶稣会士中选出五位学识高超,并有科学背景的会士,以洪若翰(Jean deFontaney)为团长,会士包括张诚(Jean FrançoisGerbillon)、白晋(Joachim Bouvet)、李明(Louis le Comte)以及刘应(Claude de Visdelou)等。


他们携带了巴黎的精美珐琅工艺品及精密的天文仪器,于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他们来到了北京,不久就蒙康熙皇帝召见。康熙并选会士中的张诚和白晋作为御前侍讲,也就是康熙的科学老师,教授康熙几何学、测量学及医学。


按白晋的日记里记载,白晋与张诚在学会满文及中文后,他们每天必须为康熙准备满文教案,先教授数学如几何学与代数,接着讲天文学与物理等。白晋并向康熙提到,在十七世纪以前,耶稣会士的科学训练都在罗马。但是1666年之后,欧洲科学研究移到了法国,因为法王路易十四于1666年创设法国科学研究院。


白晋这段话,康熙不但听进去了,而且还有所行动与作为,这点我们可由白晋在他所撰写的《康熙皇帝》这本康熙传记里谈到:「约在1691年,中国皇帝仿法国皇家科学院,开始在他自己的宫殿里建立起绘画、雕刻以及为制作钟表和其他计算工具的铜、铁工匠之类的『科学院』」。这里所说的「科学院」就是养心殿造办处所谓的康熙皇帝的「科学实验室」,并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造办处正式设立作房,结束了造办处康熙初年无管理系统的乱象。接着,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造办处设立玻璃厂。


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扩编造办处的人员编制,并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造办处设珐琅作,并扩大珐琅作的制作空间,将武英殿改归造办处。当时,意大利的会士马国贤在他寄回国的书信中提到:「皇上(康熙皇帝)变得醉心于我们欧洲的珐琅画,尽各种可能将这种工艺介绍到宫中御制厂(造办处)」。康熙喜爱珐琅彩近乎痴迷,并且自己亲自监造。为方便自己巡视和监督,竟将造办处的瓷胎珐琅作由启祥宫南西的如意馆移到内廷深处的养心殿。


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皇帝在招待罗马教皇克来孟的使者嘉禄时,就向他展示了造办处所制作的瓷胎珐琅彩瓷,这就足以证明这时宫中造办处自制的瓷胎珐琅彩已进入成熟制作时期。不过珐琅料还是从欧洲进口,有红、黄、粉红、白、紫、蓝等色。


器胎早期烧制阶段曾尝试采用宜兴的紫砂作胎,由于紫砂胎烧后密度差,而且紫红暗底色无法突显珐琅的华丽,因而逐渐被淘汰而全采用景德镇精选的高岭瓷土,并且在景德镇烧妥的白瓷,再运进宫经过康熙的检视,质地好的才送到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绘图。康熙自己把关质量。


各位由以上介绍,大概了解瓷胎画珐琅的产生的始末与康熙皇帝所投注的心力。以下我将为各位选了三件台北故宫收藏的瓷胎画珐琅器,有二件是瓷胎画珐琅碗;一件是宜兴胎画珐琅的壶。


第一件瓷胎画珐琅红地花卉碗,这件碗为白瓷胎,高6公分,延口直径11公分的碗。口沿略向外撇,底是圈足。纹饰为双钩牡丹、黄秋葵及浅绿月季三种折枝花卉。器面以图案式的结构表现。底色为红色,使带有层次的黄牡丹、黄秋葵及浅绿月季显得格外明艳。


碗内壁为素白釉。白釉碗底圈足中央落有蓝色双框线的「康熙御制」宋体款,外框粗线蓝,内是细线蓝。圈足底,没上釉,胎色纯净,足见景德镇瓷胎土是经过陶工的慎选后,烧制成的素坯,再送宫中造办处,由造办处宫中画家以珐琅彩绘,再以低温烧成。而在这繁复的过程,康熙皇帝亲自监造,可说名符其实的「康熙御制」。


【清初】康熙  瓷胎画珐琅红地花卉碗


【清初】康熙  瓷胎画珐琅红地花卉碗


第二件是瓷胎画珐琅黄地牡丹碗,也是白瓷胎,高7.7公分,延口直径是15公分,器身比较深,口沿微微外撇,底是圈足。碗面的底为黄色釉,纹饰是双钩缠枝牡丹,四朵盛开大朵牡丹呈现正面略俯仰角度,让观者可见到整朵牡丹的花瓣与花蕊结构。这四朵盛开的大朵牡丹,蓝、红相间隔,蓝牡丹的花蕊为红色,蕊心为绿色。红牡丹的花蕊为白色,蕊心为红色。


画者完全掌握牡丹生态,我们所见到的实际牡丹因颜色不同,花蕊的形状及颜色都各异。这件纹饰虽以图案方式呈现,但仍试图表现真实牡丹的花蕊变化,足见画者的心思细密。另外,四小朵牡丹红色与浅紫色各两朵随枝叶自然呈现,因小朵牡丹隐于枝叶中拥簇着大朵牡丹向上伸展,让整个画面显得生气盎然。这就是宫中画家的高妙画技所在,此外,在图案式规整形式下,又不受限于碗本身的斜面器形的束缚,尽情发挥他们的才艺,令人佩服。



【清初】康熙  瓷胎画珐琅黄地牡丹碗


这件碗的内壁也是素白釉。碗底白釉圈足,中央也是落有蓝色双框线的「康熙御制」宋体款识,也是同样外框粗线蓝,内为细线蓝。这件瓷胎画珐琅黄地牡丹碗的落年款的方式与第一件完全相同,足见此为康熙时期瓷胎画珐琅器专用的年款。



【清初】康熙  瓷胎画珐琅黄地牡丹碗


第三件为各位介绍的也是画珐琅,但它是宜兴胎,也就是紫纱色的胎,是件宜兴胎画珐琅万寿长春海棠式壶。在前面我曾提到,珐琅彩早期烧造阶段曾尝试采用宜兴的紫砂作器胎,因紫红暗底没法突显珐琅的华丽,因而没大用,而多采用景德镇的高岭瓷土。由这点也可看出康熙皇帝具有科学家的特质,有实验的精神,从实际作中找到最好的结果。由这第三件台北故宫收藏的宜兴胎画珐琅万寿长春海棠式壶,或许各位可找出为何康熙宜兴胎画珐琅不多见的原因了。


【清初】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万寿长春海棠式壶


【清初】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万寿长春海棠式壶


这是一把四瓣瓜棱形的茶壶,反「C」形的把手,壶的流不长,壶盖紧贴钮四周画有浅黄色的秋葵及折枝浅紫色的雏菊。壶盖边折起涂的是绿彩。壶口流与壶身相接的地方画的是粉色月季缠枝。壶身两面画有折枝桃花及桃子。整个壶身涂了一层透明釉以现光润。壶底为四瓣形双圈浅黄色宋体的「康熙御制」四字款,这件落款方式与前两件上的落款完全不同。


前两件为方形款识,「康熙」两字在右边由上而下,「御制」两字在左边,也是由上而下。四字款非常方正规整。而这件宜兴胎壶,虽然也是四字款,而是在四瓣形框内,「康熙」两字上、下放,中间空一格,「御制」两字由右到左,中间同样空一格;此外,这件壶的「御」字的右边为「阝」而前两件碗的「御」的右耳为「卩」。


今却因胎土来源的不同,一是来自景德镇,一是来自宜兴,在落款上,有如此大的差异,由此,我们可推论,他们是来自不同的工匠或画工,看来瓷胎画珐琅的纹饰是出自宫中画家之手。宜兴胎画珐琅器,若非出自在地宜兴工匠之手,但也是宫中二把手画工。


在我们欣赏台北故宫所收藏的这三件画珐琅瓷器之后,我想各位可能与我同感,前两件康熙瓷胎画珐琅碗比宜兴胎画珐琅壶的艺术性要更高些,而且作工也比较细致。我们今天就欣赏到这。谢谢喜马拉雅的朋友们的收听。我们下回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关于山

    很享受着娓娓道来的艺术知识!真正高贵的女人自然能够使人敬仰她!

  • 紫鸢purple

    康熙的又一身份---瓷胎画珐琅中国制造的鼻祖

  • 1319077xswq

    涨知识!好听!

  • 波露娅

    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