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为人 | 什么是真正的“以直报怨”?

24 为人 | 什么是真正的“以直报怨”?

00:00
15:13



孔子讲的第三大处世原则:直道而行。根据正直之道来行事处世。“直道而行”,这是孔子讲的一句原话。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我对于他人,诋毁过谁又称赞了谁?假若我有所称赞,必然是经过证明的。这些我称赞过的人,都是夏、商、周三代依据直道而行事处世的人。” “直道而行”这一成语,就典出于此。


所谓“直道”,就是正直之道。在《论语》中,孔子谈直道的地方比较多,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为人要正直。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论语· 雍也》)一个人在世上能够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虽然能够生存,但是那不过是侥幸而已。”


关于这个问题,在《论语》中还有一个有趣例子。


根据 《论语·公冶长》篇记载: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到邻居家里去借了点醋给人家。”微生高是孔子的弟子,有的还说,他就是成语中“尾生抱柱”中的那个尾生,素以正直、守信而闻名。但是,孔子对微生做的这件事情,似乎颇有微词。


在课堂上,我曾经与学生讨论过这个案例。问大家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如果?有同学提出:“微生高这做法也不错啊,孔子为什么要批评他?”其实,孔子也并没有说微生高这个人不好,而是说他在这件事上,做得不够符合正直之道,有话不直说,弯弯绕。


二是要交直友。


交友要交正直的朋友。这在以后“交友之道”这讲中还会讲到。孔子提出,有三种朋友是益友,值得交,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其中友直,就是正直的朋友。正直的朋友,也就是诤友,一个人拥有几个正直的朋友,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如果一个人身边没有几个正直的朋友,就象国君身边没有几个正直的大臣,很容易陷入人生误区。


三是“以直报怨”。


人生在世,难免有意无意地会与人结下梁子,谁都会有冤家,这个并不奇怪。俗语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佛教中也有“怨憎会”的说法。这是个正常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冤家?  这是现实生活中必须直面的一大问题。 让我们再来听听孔子又是怎么说的。


《论语·宪问》中有孔子与弟子的一段对话: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说,有一个学生问了一个问题:“有一种说法:‘以恩德去报答冤家。’您怎么看呢?”


孔子回答说:“如果这样的话,拿什么去报答你的恩人?应该以正直的行为报答你的冤家,以恩德去报答你的恩人。”


“以德报怨”的说法,是老子说的,《道德经》中两次出现“报怨以德”的字眼。但是,孔子对“以德报怨”的说法,显然是不大认可的。说你拿恩德去报答你的冤家,那还能拿什么去报答你的恩人呢?言下之意是,报答你的冤家,与报答你的恩人,总应该有所区别吧?因此,孔子提出自己意见:这就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八个字。


至于“以德报德”,这是可以理解的,就是对自己有恩德的人,应该以恩德去报答他。人都应该有感恩之心,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恩不报,为人不耻。


至于“以直报怨”中的直,应该作怎样的解释,目前还有不同的看法。北大教授李零在《丧家狗》一书中解释说,这“以直报怨”的直,通价值的值,是通借词,为等同的意思。因此,所谓“以直报怨”,就是以等同的方式来报答冤家,实质上就是以怨报怨的意思。


无独有偶,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一书中,对“以直报怨”没有作具体定义,只是打了一个比方,说比如有人打了你一拳,虽然你可以不还击它一腿,但是吐个唾沫总可以吧,不过分吧?实际上还是以怨报怨的意谓。


这种解释,其实是有问题的。其实,这个直,很简单,就是正直的直。对此,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讲得很清楚,说“以直报怨”中的直,意思是“至公而无私”。应该是对的。因此,所谓“以直报怨”,就是以正直的行为报答冤家。具体地说,就是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合理地对待寃家。如果错在对方,不要去迁就他,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出手时就出手,宽容不等于纵容。但如果错在自己呢?该道歉的道歉,该负责的负责。这也是以直报怨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何对待“冤家”?想来无非有三种方法:一是“以怨报怨”;二是“以德报怨”; 三是“以直报怨”。 


“以怨报怨”,并不可取。 冤家宜解不宜结。怨怨相报何时了。北宋著名的宋理理学家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正蒙·太和篇》)意思是说,一切现象都有对立双方,对立双方的运动方向必然是相反的,相反就会相仇,相仇就是斗争,斗争的结果,必然归于调和。“仇必和而解”,这是中国传统的一大人生智慧。


“以德报怨”,是否可取?这要看具体情况与对象而定,未必完全不可取。在一定条件下,以德报怨,也会起到感化对方的神奇功效。


比如: 2009年2月2日,正在英国访问的温家宝总理应邀到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演讲中,一男生突然吹起口哨,大声叫骂,并向温家宝扔出一只皮鞋。作为堂堂一国总理,温家宝在台上坚定表示“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事后温家宝总理以德报怨,希望校方给这名学生继续学习的机会。中国驻英大使傅莹转达温家宝总理的意见说:对青年学生还是以教育为主,希望校方给他继续学习的机会。浪子回头金不换,希望该学生正视错误,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这是一种以德报怨的范例。
 “以直报怨”,比较符合中庸之道。一般而言,是处理与冤家关系的比较正确方法。


四是以道事君。


君王或者说上级领导有过错,可以直言相劝。这也是直道而行的重要内容。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论语·宪问》)


子路问怎样事奉君王。孔子回答说:“不要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言谏。”
现实生活中,也有如何对待上级领导的关系问题。一方面,一个领导人应该有察纳雅言的雅量,另一方面,下级不能欺骗上级,甚至可以犯颜直谏。有一次,有个宫员在听完我的讲座后,曾经私下对我说:孔子讲对上级“勿欺也,而犯之” ,要求太高了,是否可以改一个字,叫“勿欺也,不犯之”。这就涉及到劝谏艺术问题了,是另一回事情了。


讲到直道而行的处世准则问题,孔子还讲到要注意两点,也值得我们重视。
一是要符合情理。


比如:典出《论语·子路》篇记录着叶公与孔子的对话。现在汉语中有个成语叫叶公好龙,就是这个叶公,但是在古汉语中,叶公叶要念为叶(音Shè)。叶(音Shè)公对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一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告发父亲。”孔子说:“我的家乡正直的人与你所说的不同,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正直就在其中了。”“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意思是 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


关于“父为子隐,子为父隐”问题,一直有争论,已经成为一段著名的公案。这里涉及到情与法的关系问题,也是中外法学界的一大难题。在孔子看来,儿子告发父亲,父亲告发儿子,不符合以“亲亲”为基础的仁义精神,因此并不符合正直的原则。至于父亲攘羊,儿子是否应该去官府直接告发呢?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呢?比如说劝谏父亲不能这样,把羊送还主人等等,总之,在法与情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方是上策。亲情问题,不是法法律所能解决的事情,主要还得靠情理来解决。


二是要讲究礼节。


子曰:“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只是率直而不讲求礼节,说话就会尖刻伤。直道而行,还需要注意礼仪礼节,方式方法,有理不在声高,有话好好说。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吗,“既然说话是一门艺术,就要学会艺术的说话。”孔子在三千年前就已经讲过这个道理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ilyz1

    文稿有书吗?

    听友242601059 回复 @lilyz1: 请问初稿了吗?

  • 小满不好吃

    老子的德指上德,而非狭隘的道德。

    陆卫明教授 回复 @小满不好吃: 老子讲的德,内容比较复杂,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报怨以德的德,是狭义的,主要就是现代意义上的道德的德。

  • 健康守护人叶凌风

    陆老师讲的真的非常好,以前好多想不明白的问题,在这里茅塞顿开!

    陆卫明教授 回复 @健康守护人叶凌风: 谢谢你的关注~

  • 百山游子

    以直报怨,关键如何判断是否直太难了!

    陆卫明教授 回复 @百山游子: 是非曲直的基本判断并不难。

  • 秋水伊人噢

    修定后的文稿估计什么时候出版

  • 张华_dr

    老师讲的太好了!

    1518556lbyc 回复 @张华_dr: 哦。

  • 金城街福尔来嘉白艳

    以直报怨,正直的直

  • 守望者_qa

    盼望着文稿能尽快出书!

  • 1523983pibi

    77

  • 听友223349562

    贝儿公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