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从袁焕仙学禅:由道入佛(下)

【拜师】从袁焕仙学禅:由道入佛(下)

00:00
06:29

上集,我们说了南老师在结识了袁焕仙。这集我们接着说南老师跟着袁焕仙学禅。


这一年的九月,正是灵岩山云高气爽,红叶遍山之际,袁焕仙专门为南怀瑾举行了一场“禅七”活动。活动有十几位僧侣和居士参加,袁焕仙特别指定南怀瑾为首座,担任维那,并负责敲引磬、木鱼。当时的南怀瑾对于“参禅打七”等佛门规矩一无所知,只因传西法师极力怂恿,加以袁焕仙特别指定,他于茫然中照办。想不到这次“打禅七”居然被誉为“居士禅”重新兴起的标志。现在经常有人在那里打禅七,有些甚至成为敛财的手段,但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打禅七”是怎么回事。


所谓“打禅七”呢,是禅宗的一种修行方式,据传始于南宋末年。这是一种集体的短期闭关”专修活动。传统的“打禅七”一般在冬季农闲时举行,每一期以七天为限。一期结束后,可以连续举行,多者可接连打七个七,49天。参加打七者务必发大愿,要在七天期限内专心致志禅修,力求在短时间内参禅开悟,明心见性。打七就是拿七天来用功做功夫,号称“克期取证”。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发誓若在七天之内不成道,不离此座。不成道的话,坐死算了。打禅七就是效法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这种精神。


南怀瑾后来回忆这次灵岩山“打禅七”说:“记得我在灵岩山下来后,师友皆说我明白了此事。我自己也觉得对了。果然在此后,什么都懂了。这一点是根本智、无师智。凡是什么新旧学问,疑难杂症,不懂的,到了心中,只要一念回光,什么都众流归元,就都懂了。如石头投到大海中,连个波纹都不见,提起即用,放下便休。”由此可见,袁焕仙和灵岩寺应该是南老师人生的重要转折。


南老师拜在袁焕仙门下之后,改变了他一生的道路。


南怀瑾开始对那些旁门左道的东西已没有太大的兴趣了。军校教官的工作也不放在心上了,而是专心致志跟袁焕仙学佛学禅。


1942年冬,袁焕仙出关后,在成都提督街的三义庙中创办了维摩精舍。南老师辞去中央军校的教职,追随袁焕仙。开始时只有南老师一人追随身边,后来追随袁焕仙的弟子起来越多,许多人年龄比南老师大十几、二十岁,但都称南老师为大师兄。袁焕仙在维摩精舍的讲课,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儒释道三家学问,南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把它记录下来,编成《维摩精舍丛书》。南老师漂泊几十年,这本书总是带在身边。等到他在台湾创办老古出版社后,就把恩师的这本书出版,使之流传。


袁焕仙有众多弟子,唯独对南老师最为器重,他曾在一段《示南怀瑾》的文字里称赞南老师“禅德巍然自拔,有独立振衣之概。另一方面也指出南老师的缺点律己过严,责人如己”,是他最担心的,“老人至虑也”。袁焕仙这么坦率、这么严肃地指出南老师性格上的弱点,在南老师的一生中,恐伯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因为他是南老师的老师,我们的太老师。“律己过严”,经过几十年的人生历练.南老师的这个毛病始终没有改掉。“责人如己“,现在从南老师身上,只能看到一点影子。他希望别人,希望他的学生,能够像他一样读圣贤书,行圣贤事,但几十年看下来,实际上很难做到。所以南老师有时候深深地失望,说自己没有一个学生,但大多数时候,他又对别人,对他的学生,已经表现出很深的谅解。


这一集就为你讲到这里,下一集,我将讲讲南怀瑾拜虚云和贡嘎活佛为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TiBBY

    提起即用,放下便休。

  • 闲云野鹤_逍遥

    南师悟道经过,这么关键的没有讲啊

  • 安心玉

    机缘,冥冥中有一种吸引力

  • 展翅雏鹰007

    看来很多东西都有机缘,没有机缘不能入道

  • 不会游泳的鱼929

    讲的实在太好了!希望快快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