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乡】南怀瑾入川:寻找剑仙

【离乡】南怀瑾入川:寻找剑仙

00:00
16:48

南怀瑾入川:寻找剑仙


上节课,我们讲了南老师在西湖边的奇遇,这节课,我们讲讲南老师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十年。


1937年,20岁的南怀瑾只身入川,直到1946年底才回到上海,在四川整整度过了十个年头。这是他人生经历中一段十分重要的岁月。南老师曾经好几次对我说过:他一生中遇到两次千年难逢的机会,一次是抗战爆发,全中国的奇人异士都集中到四川;另一次是1949年国府东渡,许多名士高人又都集中到台湾。正是因为这两次机会,南老师得以在短时间内寻师问道,结交了各路人马,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如果在和平年代,这些人散落在三山五岳,穷其一生也是很难把他们一一找出来的。


许多人说青年南怀瑾入川因为“七七事变”爆发,南老师要投笔从戎。其实,不是这样的。当时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和《青城十九侠》正风靡一时,热爱武术的南怀瑾自然对蜀山剑侠心向往之。用南老师自己的话说,其实只是想到四川寻觅剑仙,学习剑术而已。既然在江南找不到剑仙,他认为真正的剑仙可能在四川的峨眉与青城两山,于是决定入川寻找剑仙。说走就走,5月间,他从杭州出发,经九江、汉口、重庆,最后到了成都,一路上相当顺利。两个月后,中央政府迁都重庆,大批难民跟着涌向西南大后方。


初到成都,南老师落脚在贵州会馆。会馆里供奉着唐代名将南霁云将军的神像,姓南的本来不多,想不到在他乡遇到,也许是一种缘份。


在这里,南老师和一个人成为了莫逆之交。这个人名字叫钱吉。钱财的钱,吉祥的吉。


钱吉是四川彭县人,此人有一段非常凄苦的爱情故事。


这钱吉年轻的时候,与同村的一个少女相恋,被女方家族阻拦。钱吉和少女想要离家出走,结果那个少女被家族中人抓回去,竟然生生被活埋了。爱人被杀啊,钱吉怀恨在心,想杀人放火,但事情并没有因为仇恨而再造悲剧。钱吉后来并没有杀人放火,他受一位高僧指点,带着老母离家,住在贵州会馆成都佛学社里带发修行。


当时的南怀瑾生活上极为窘迫,经常连饭都吃不上。他后来用诗句回忆,说“蜀道初登一饭难”。有一次.在从宜昌到成都的路上,南怀瑾和表叔两人整整三天没吃过一顿饭。饭馆酒家里飘出的美味佳肴的香味,馋得他们口水直流,但身上却没有一分钱。钱吉母子和南老师萍水相逢,却伸出援手,帮他摆脱困境。到南老师闭关学佛时,钱吉才离去。分别时,钱吉写了一首诗赠给南老师,诗云:


“侠骨柔情天付予,临风玉树立中衢。


知君两件关心事,世上苍生架上书。“


钱吉说南老师一生只知道关心两件事,那就是“天下苍生”还有“架子上的书”,“世上苍生架上书”,这正是南怀瑾的一生行谊,确实是高山流水有知音。


在成都住了一段时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南怀瑾和无数热血青年一样,怀着一腔抗日热情报名参军。但事情又巧了。南老师的身高竟然比规定的矮了那么一点点,一厘米。所以他在面试时就被淘汰。


但这并不能打消南老师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南老师就跑川康边境的大小凉山地区。在这个偏远的蛮荒之地,拉起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名义上是大小凉山垦殖公司,实际上是南老师整编地方上的土匪豪强,老师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南老师自任总经理兼自卫团总指挥。当年他有一首诗很能说明他的这个志向,诗云:


“东风骄日九州忧,一局残棋尚未收,


云散澜沧江岭上,有人跃马拭吴钩。”


你们想想这画面,澜沧江边的崇山峻岭之上,云开雾散,年轻的南怀瑾老师骑著嘶鸣的战马,擦拭着手上的武器,随时准备奔赴沙场、以身许国。


南老师的举动很快引起轰动。当时有报纸报道说:


“有一南姓青年,以甫弱冠之龄,壮志凌云,豪情万丈,不避蛮烟瘴雨之苦,跃马西南边陲,部勒戎卒,殚力垦殖,组训地方,以巩固国防。迄任务达成,遂悄然单骑返蜀,执教于中央军校。”


垦殖场只持续了一年,因为地方势力的排挤,南老师不得不放弃,回到了成都。但此时他的胆略和才干已经广为人知。不久就被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破格任命为政治教官。第二年还带职进入中央军校的第十期政治研究班学习,准备提拔重用。


星期天、节假日,南怀瑾经常外出寻仙访道,访求名人高士。还记得开头我们说到,南老师入川是为了找剑仙。那么他到底有没有找到剑仙呢?


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青城派剑术高手王青风,四川人传说中的一代剑仙。王青风告诉他:剑为一种“气功“,所谓以神御气,以气御剑,百步之外可以御敌。有一次,南老师请王青风表演青城武术。王青风站在山头上,用手一指,数丈外山峰上的一棵老松即应手而倒。南老师再请王青风的大弟子表演,此人用鼻孔吼气,只见他站立之处,周遭山土转眼即成灰尘飞扬。南老师回忆说:“这两次表演都是亲眼目睹的事实,由此而相信中国武术,的确可练至甚高甚妙境界。”


南怀瑾在四川所遇到的第二位奇人,由李宗吾先生引介。


说到李宗吾,各位朋友乍一听,可能不熟悉,但说到厚黑学,各位恐怕都听过。李宗吾的作品《厚黑学》流行了半个多世纪,到了80年代还出现了”厚黑热”。李宗吾学问很大,名气也很大,尤其是以骂人出名.他骂历史上的名人,骂社会上的丑陋观象,骂四川军阀。他的思想有一点像庄子,或者说更接近明朝的李卓吾,就是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学到的李贽。李贽以“异端”自居,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敢于向权威挑战。南老师在成都少城公园认识李宗吾后,经常去拜访他,向他请教,成了忘年交。那次南老师从成都徒步走到自流井,去凭吊圣士师,路费花光了,回不了成都,想起了李宗吾的家就在自流井。他找到李宗吾家,受到热情款待。


李宗吾有一个朋友叫赵四爷,四爷80多岁,得到了武当内家功夫的真传,轻功已经到了“踏雪无痕“的境界。赵四爷的武功后继无人,因为他的师父籍贯浙江,所以也想传授一个浙江籍的弟子以报师恩。李宗吾知道南怀瑾是浙江人,所以愿为引介。他俩下乡去拜访,相谈之下,连称有缘。老人见南老师仍心存怀疑,洒然一笑,便疾行一里多路,又快步走回来,这时刚好新雨初晴,地上泥泞,老人脚上穿的一双白底新靴,走一趟回来后,鞋底竟然一点也没有被泥染污。而且他在起步时,也不见拿腔作势,洒然来去自如。


四爷笑说:“你现在相信了吧!”


并说学这些功夫只有七十二诀,归纳成七十二字,一字一诀,一字一姿势,循序渐进,无需广场,仅楼阁之上,即敷应用,若愿住三年,即可示教。南老师考虑了一夜,觉得三年时间太长了,他还有更多的事要做.第二天一早就婉言谢绝了李宗吾,借了二十块大洋,返回成都。


在成都少城公园,南怀瑾结识的除了李宗吾,还有许多名人雅士。当时四川有学问的遗老遗少很多,享有盛名的有所谓“五老七贤”。他们都经常在公园的棋社聚会聊天。南老师在那里结识他们,有些还成为忘年交。最有趣的是南怀瑾和马一浮的交往。马一浮是清末民初的一代大儒,禅学、道学都很高深,名重一时。马一浮的学问有多大呢?有一段弘一大师的评价也许能说明。


弘一大师曾对丰子恺说过:“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之多。”1939年初,马一浮在乐山乌尤寺办复性书院。1945年,南老师从峨嵋下山转到五通桥多宝寺闭关,路过乌尤寺,请人通报马先生特来参访。马先生告诉来人,请他在外面稍坐,过了一会先生命人打开复性书院的大门请南老师相见。马先生和众弟子从中门出来迎宾。南老师见如此大礼,赶快双腿跪下。


他要马一浮证实在著作中说的“灵光独耀、迥脱根尘是果位上事”。


马先生立即回答那是当年的著作,现在看来统统是葛藤语言,我很想把从前的著作烧了。


怀师一听,立即起坐顶礼说:先生言重了,是我多嘴胡闹。就此告辞退出。


马先生亲自送到大门,互相作礼而别。南怀瑾到晚年追忆这段经历时说:这是我亲自经验的前辈的风范。马一浮先生接见我的这个举动,就是《法华经》中佛说的不轻后学,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后生可畏’,是前辈对后生的期待重视。


这一集,南老师入川的经历就为你讲到这,我们下集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787003wnhg

    男士好像就是姓钱的,想跟南师借兵报仇

  • TiBBY

    世上苍生 架上书

  • 听友38855179

    啥也不是,还收费

  • 听友94793880

    难得的好书

  • 轻简禅生活

    寻访高人,现代人也值得提倡。

  • 南山崔崔

    反复听

  • 国学经典之诵读

    世上苍生 架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