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乡】少年南怀瑾:有学问无学历

【离乡】少年南怀瑾:有学问无学历

00:00
16:52

2,少年南怀瑾:有学问无学历


各位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上一节课,我讲到南怀瑾所以能够担负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是因为他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治学门径,能出入于儒、佛、道之间。正像南老师自己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学问事业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少年时期的。


所以要了解南怀瑾这个人,我们也应该从他的少年时期开始探究。


南怀瑾的少年时期,有小学,中学两个阶段,中学阶段有一位人物对他影响很大,在讲小学阶段前,我们先来讲讲南怀瑾的出身。


1918年,南怀瑾出生在浙江温州乐清县翁垟上的一个地团村。他的父亲名字叫南仰周,从挑货挨家挨户叫卖开始,后来慢慢慢慢开了一家叫“南杏春”的杂货店,逐渐置下一份小康水平的家产。南家人丁本来就不旺,母亲赵氏过门后多年没有生育,天天跑城隍庙,求神拜佛,烧香许愿。大概是她的虔诚感动了神佛,在26岁,在那个时代,算是“高龄产妇”,终于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南怀瑾,为南家续了香火,但此后再也没有生育。


因此,南怀瑾生下来后,亲友就叫他“佛子”,意思是佛菩萨送的儿子。

南怀瑾是家中独子,父亲对他自然非常钟爱,但南怀瑾父亲的爱不是今天做父母的那种溺爱,而是严格的管教,该骂该打,一点也不放纵。南怀瑾15岁那年在家自修,父亲怕他在家懒散,就送他到离家五、六里地的家庙井虹寺去闭门读书,平时不准回家。


井虹寺呢,建在山上,里人迹罕至,只有过年过节或婚丧嫁娶的时候,才会有人去祭祖。15岁的少年南怀瑾和一个管庙的跛脚老和尚一起生活。整天对着什么呢?几尊佛像、一排排祖宗牌位,还有四十几口空棺材,族人寄放在寺里的。


南怀瑾当时曾写诗描写在井虹寺的这段读书生活,诗云

“西风黄叶万山秋,四顾苍茫天地悠。

狮子岭头迎晓日,彩云飞过海东头。”


你看,这首诗写得很美,可以看出那个地方很安静,风景很好,秋天时候黄叶纷飞,晨曦的时候旭日初升,很美,但其实对一个少年来说,也很孤单。父亲这种独特的管教方式,磨练了南怀瑾的意志,形成了他日后那种特立独行的性格。


15岁之后的南怀瑾求学经历,还有一番波折,但我先给大家讲讲温州这个地方,还有那时候的背景,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南师的求学之路。


大家知道,温州在古时候又名永嘉,永远的永,嘉兴的嘉,温州历来文风很盛。六朝时候谢灵运做永嘉太守时,在此开了中国山水诗的先河。南宋时期更是学者大家辈出,如王十朋、叶适等。永嘉学派也随着产生,成为南宋时期重要的儒家学派之一,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呈鼎足相抗之势。


这里有个概念很重要,“事功”学说。


永嘉学派的核心思想为“事功”学说,简单来说,这一派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反对那些只会头头是道、不接地气的道学家,主张既能讲得清大道理,也能做的了大事业。如果大家仔细看南怀瑾的书,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不务空谈的永嘉学派的遗风。尽管南老师的父亲是个商人,但很重视对儿子的教育,让他6岁开蒙,上私塾。尽管那时候,距离1905年“新政”废除科举制度已近20年了,推翻清朝封建王朝已经十多年了,两年前还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但中国的社会、文化、教育还处于新旧交替时期。在交通、信息十分闭塞的乐清县,现代教育还不普及,上小学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小学毕业就相当于过去的秀才了。因此,南老师最初接受的是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旧式教育。南老师天生非常聪明,七岁就能够写诗,而且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四书五经不管懂不懂,他都能背下来,几十年后都没有忘记。在严格的私塾教育下,他打下了深厚扎实的国学底子。南老师自己也对人说,他现在“这点墨水”,就是小时候打下的基础。


12岁那年,南怀瑾的父亲总算把他送到乐清县第一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尽管南老师在私塾里,古书读过不少,但现代科学知识,比如算术、化学、生理卫生等等则一窍不通。在县小学插班读了最后一个年级的课,考试成绩倒数第一名,那时候叫“背榜”。拿他后来的话说,自己一辈子连个小学文凭都没有拿到,勉强算是小学肄业。


从南老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学历不等于学问。在当今这个学历社会里,以博士、硕士、名校毕业取人,实行误人子弟的应试教育,生产了越来越多有学历、没学问的文化废物。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呢?


13岁的南怀瑾,私塾念完了,小学也念了,下一步怎么办?上中学呀。

但是,乐清县还没有一所中学,要到温州去上。那时侯,供养一个中学生,不是一般家庭所敢奢望的,而且此时南家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现在听来觉得不可思议。南家刚被海盗洗劫一空。


于是,父亲决定让南怀瑾去学一门手艺,或者学做生意,将来继承自己的衣钵。但南老师对学手艺和做生意一点兴趣都没有,只想读书。父亲叫他在自家的杂货店帮忙,不到几分钟,他就躲到阁楼上去读书了。父亲尽管严厉,但很开明,尊重儿子的兴趣,就让他在家里读书自修。


那年暑假,南怀瑾的表兄王世鹤,在温州读中学回乡度假


这时候,事情有了转机,一位对南师影响深远的大人物也将出场。


南师的表哥王家,是当地一个大户人家,请了一位老师给王世鹤补习。父亲叫南怀瑾也去听课,一共有七、八个孩子,他年纪最小。请来的老师姓朱,名味渊,字复戡。朱先生是一位奇人。


朱先生是前清的一名落第秀才,但他的学问很大,不仅国学根底深厚,而且留过洋,见多识广,到处游历讲学,为人极正直,谈到时政,愤世嫉俗,喜怒于色。


朱先生的弟子成名者很多,如辛亥老人、章太炎的女婿、民国著名报人朱镜宙;还有在台湾做过“副总统”的陈诚。因此渊源,南怀瑾称自己跟陈诚“同门”,但他一辈子同这位学长没有直接打过交道。我大学时代的老师苏渊雷,是“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的才子。他也是朱味渊的弟子、南老师的同门。80年代,南老师还特地邀请他到香港相聚。


这个暑假,朱味渊给这七、八个孩子讲古文,讲诗词。朱先生的诗词功底很深,在诗坛上小有名气。当时南老师早就把《唐诗三百首》背得滚瓜烂熟了,而且七岁就会写诗了,但古诗究竟妙在何处,并不知其所以然。一天,南老师到朱先生的书房,看到书桌上有清人吴梅村诗集,拿起来翻阅朗读,爱不释手。朱味渊见他喜欢,乘兴为他吟诵吴梅村的《琴河感旧》四律,井借给他清诗一卷。于是,南老师从吴梅村入手,读遍了清朝名家的诗作,发现清朝人的诗情怀磊落,比读唐诗更有心得。朱先生的教导使南老师开拓了眼界,对学诗“须先习盛唐,宗法李杜,方为正规,如清初诸家,不可学也”的观点产生了怀疑,认为除了唐诗之外,清朝的诗另有境界。我们现在读南老师的著作,里面引用了许多清朝诗人的诗句,特别是郑板桥、袁枚、赵翼、龚定庵、钱谦益、吴梅村等人的诗,南老师都是随手拈来。南老师自己更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他自己说过:二三十年来,“虽劳役四方,从事多途,行李所携,不离诗卷,迨自遍读历代诸名家之作,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会之于心,始得释然”,意思就是说虽然那么多年到处奔波,做了很多事业,但是不管到哪里,随身一定带着诗卷,带着书本。现在多数人读南怀瑾著作,不读南怀瑾诗词,实际上真是一大遗憾!南老师和朱味渊的师生因缘,尽管只有这个短短的暑假,而且朱先生第二年就去世了。但南老师把朱先生尊为自己诗学的启蒙者,一辈子不忘这位恩师。


南怀瑾少年时代的另一位老师是同村的叶公恕。他在家自修期间,父亲给他请来叶先生,每个月到家里来两三次,个别辅导南老师。叶先生也是古文底子好,而且懂得现代学问,这在那个年代是了不起的。从他那里,南老师知道了孙中山、康有为,还有外国的林肯、华盛顿、兴登堡、卡内基的传奇故事,为这个乡村少年第一次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的窗口。当然,在家自修这三年的时间里,南怀瑾主要靠的是自身自修自通的能力,自己找书来读,自己揣摩领会,他的读书范围更广了。家里的藏书不少,《史记》,《文选》,《纲鉴易知录》,还有唐诗宋词等等,南老师都翻出来一遍遍研读。《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武侠小说,这些“闲书”、“野书”也都想办法弄来看。通过这些是少年南怀瑾就这样打下了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


这一集,和大家分享了南怀瑾的少年经历,下一集,我将和大家讲讲他人生历程中的里程碑走出老家闯天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慧远中西学堂

    这点小钱会遮师光明吗?

  • 1300565hbxg

    询问一下太湖大学堂现况怎样?

  • 水墨漱心

    是会员了,为什么不能全部收听?!

    小魔鸭_4s 回复 @水墨漱心: 这个不是会员专辑,但是会员购买该专辑是有折扣的

  • 西门牛二

    我有南老师的讲课录音,需要的免费送

    1370155hkaf 回复 @西门牛二: 可以送给我吗?

  • MasterTian

    既然是国学推广,就不应该收这么多费用

  • 1821155bhyl

    请问一下购买后能听全集吗?谢谢!

  • 44x772982m685

    讲得非常好,专业播音员的声音。马上就买了

  • 1380394pwgh

    我购买了 怎么听了一些没有下文了呢

  • 贞_fn

    请问每节开头的水什么曲子,很安神

  • 米黄3

    之前在喜马拉雅听书里,购买南怀瑾先生的栏目,非常喜欢,今天看到南老师的亲传弟子魏承思先生的分享,听了发刊词就购买了,谢谢老师分享,让我们有机会更清晰方便了解南老师,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