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老子的宇宙观:“道”跟万物的关系(下)

【第一章】老子的宇宙观:“道”跟万物的关系(下)

00:00
09:36




《道德经》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所徼(音叫)。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本集文稿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吴东成,这里是“一听就懂的《道德经》”,今天我们继续第一讲,讲《道德经》的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


在上一讲的最后,我讲过:“道可道,非常道”和“名可名,非常名” 合在一起,表明了“道”和万物的关系,同时也表明了老子基本的宇宙观、世界观。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什么。


“名可名,非常名”的头尾两个“名”字是名词,指的不仅是万物的名字、名称,更指的是万物在这一名字、名称之下的形态、形状;中间一个“名”字是动词,指的是万物形态、形状的形成。把这三个“名”字搞清楚了,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名可名,非常名”同样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万物各有自己的形态、形状,万物都可以形成自己的形态、形状;


第二层意思是:万物的形态、形状都不是永恒不变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合在一起告诉我们:万物都会变,而且无时无刻不在变,只有“道”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说,万物正是在不变的“道”中,不停地变着;正因为“道”不变,万物的变才有道可行,有章可循。


这就是“道”和万物的关系,这就是老子基本的宇宙观、世界观。


在表明了“道”和万物的关系,表明了他基本的宇宙观、世界观之后,老子很自然地又想到了亿万年前宇宙混沌的“无”,和开天辟地后万物繁生的“有”。


“道”让宇宙天地从“无”到“有”,这应该是“道”第一次“发功”吧!哦,不,老子想,“道”不需要刻意的“发功”,就像春天融化了冰雪,秋天吹落了黄叶,难道春天、秋天还需要刻意的“发功”吗?


不管怎样,“道”让宇宙天地从“无”到“有”,这是“道”的第一次,也让宇宙天地万物有了第一次。


还是从“无”说起吧。“道”让“无”持续了多久呢?且不去管它。反正,直到“无”的最后一夜,一切都还没有成形,一切还都是无形、“无名”,可正是这个无形、“无名”,它成了天地万物繁生之旅出发的地方,成了他们开始的所在。


当天地万物繁生之旅开始迈出第一步,也就是万物纷纷有了自己的第一次,这时候,一切都已经成形了,一切都已经是有形、“有名”的了,而正是这个有形、“有名”,成了万物繁生链条上的第一环,成了它那个物种的第一个母亲。


于是,老子写下了“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讲到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河上公注本的《道德经》和王弼注本的《道德经》,都做“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但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却是“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我以为这两者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另外,有的人移动了一下标点符号,结果“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变成了“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据说王安石就认为这样比较高级,我真看不出来高级在哪里。



接着,老子进一步阐发“无”和“有”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他说“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所徼(音叫)。”什么意思呢?


“常无”,就是“恒无”,就是定格在“无”的状态;定格在“无”的状态干什么呢?来观察它的气。“眇”在这里的意思是细微高远,也就是气。


同样,“常有”,就是“恒有”,就是定格在“有”的状态;定格在“有”的状态干什么呢?来观察它的象。“徼”的本义是边界,在这里的意思是象,气象、形象的象。


通过观察“无”的气和“有”的象,老子发现,“无”不是真空,而是一种混沌,这种混沌中蕴含着气,蕴含着能量;正是这种能量,生出了“有”,生出了象,而这种象,不断变化,由小而大,由壮而衰,由衰而灭,最后又复归于“无”。


请大家注意,“无”和“有”的关系,和佛教中“空”和“色”的关系有所不同。


“无”和“有”的关系,是“有你就有我,无你就无我”,而“空”和“色”关系,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现在很清楚了,“无”和“有”都出于“道”,都是“道”的存在形式,它们相对相生,彼此依存,只不过名称不同罢了。它们都很玄妙,它们就像“道”的两扇大门,大门开出,天地之间的万千气象,就蜂拥而出。


所以,老子写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下面,是我的《老子道》对《道德经》第一章的阐发,这是一段“一读就懂”的文字,我读给大家听:


道,天地万物生灭变化所循之径也。


道生于天地之前,行于天地之间,至大至微,无形有在,言语笔墨不足以尽述之。故道不可言,可言非道也。


天地万物无不变,唯道不变。故道永恒,所谓恒道也。


道生万物,皆有其形。万物既变,其形亦变。故万物之形,俱非恒形也。


天地未分曰无,天地既分曰有。天地无则万物无,天地有则万物孕。故万物始于无,生于有。


观其有无,察其气象。可知无中生有,有中生变,变而尽矣,复归于无;可知有无同出,相对相生,循环往复,至于无穷。


故,道亦天地万物无穷气象所出之门也。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新风过蔷薇

    老师讲得真好!谢谢老师给我普及道德经知识,通俗易懂!

    东成先生 回复 @新风过蔷薇: dcxs0428

  • 我在天边_xq

    考据研究下了功夫,但结论跑偏。

    东成先生 回复 @我在天边_xq: 好大的口气!

  • 阴阳过路

    那么多版的都不收费的,这水平的还收费,不理解为啥。

    东成先生 回复 @阴阳过路: 因为你蠢呗

  • 知足常乐_6e2

    个人感悟:这世间的一切都是由无到有,由隐到现。无:体验道的奥妙,有:认识道生万物的一个过程。一件事物,有千万种看法。我所知道的,就是道生万物的一个过程,他们所知道的是道生万物的另外一个过程。故常放空自己的观念,才可了解认识到其他的人。用自己的知识先主为入,是错误的。太把认知当回事,是知识给你的诅咒。

  • 国学精益培训

    东城老师对道德经的理解非常有感悟,只是你不理解王安石,就说你看不出王安石的理解高在哪里,是因为你没有处在他的角色。他是当时天下第一高人,其能力和智慧绝对不次于司马光和苏东坡这些人,他推行变革失败,是因为他太着急了。王弼与河上公都是天下第一智者,但他们不是官员,不是天下第一高人,所以他们对老子讲给官员的道德经,在理解上就有所偏颇,看来你也不是官员,所以你认同王弼和河上公。

  • 紫云essy

    谢谢东成老师,非常喜欢您的课程。细腻、透彻、引人入胜。真是不可多得的好老师

    东成先生 回复 @紫云essy: 谢谢你!

  • 养生机

    确实牛批,感谢感谢

  • 醉石1

    从文字到文字,从逻辑到逻辑,没有新意。。。我简单举例,水,零下就叫或就是冰,100℃,就是汽。这就解释了名可名非常名。。。

  • 咸蛋超人biupeng

    东成老师的声音很好听诶,吐词清晰,感情也很充沛。能够让人听下去。

  • 钱立方智慧科技

    有人吗? 有人,没用人, 只讲有没有人; 有名吗? 有名,无名, 限于名; 有吗? 有,无, 接近于宇宙界; 无,非实有,相玄。 现象界;意识界;宇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