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为什么老子是一个“愤青”?

【发刊词】为什么老子是一个“愤青”?

00:00
14:58




本集文稿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吴东成。从今天起,我就来为大家讲“一听就懂的《道德经》”。


在开讲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老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个问题: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


了解这两个问题,对于我们认识老子,读懂《道德经》,都有很好的帮助。



先讲第一个问题。


老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以为可以概括为两点:


第一点,老子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


老子的声名、影响如此之大,大到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可是,史上留下的关于他的记载少之又少。在司马迁的《史记》里面,“老子列传”仅仅只有534个字,而“孔子世家”却有9358个字;可见,司马迁所掌握的关于老子的史料少得可怜,以至连老子的生卒年月都没有搞清楚。


但是,司马迁的534个字还是给了我们一些重要的信息。



第一个重要信息是老子的故里、姓名与官职。


老子的故里在哪里呢?在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这个地方今天是哪里呢?有说是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有说是安徽省涡阳县郑店村。两下里争论不休,估计永远都不会有一个结果。


老子姓什么叫什么呢?姓李,名耳,字聃。


老子当的什么官呢?周守藏室之史也。大约就是周朝国家图书馆和国家档案馆的馆长。



第二个重要信息是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


那一年是公元前518年,孔子34岁,他去了一趟周朝的都城洛阳,“问礼于老聃”,也就是向老子请教了一些关于礼的问题。那一年,老子大概将近六十岁,已经是一个老人了。


问礼于老子之后回到鲁国,孔子感慨万千地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走。能走的,可以用网来捕;能游的,可以用丝来钓;能飞的,可以用带绳子的弓箭来射。但是龙,我没有办法知道它,没有办法用什么东西来够得着它,它乘着风,驾着云,飞腾在天上。我这次去洛阳见到了老子,他就是一个龙一样的人!”正因为孔子的这一番感慨,老子又被称为“犹龙氏”,意思就是象龙一样的人。



第三个重要信息是老子西出函谷关归隐,被关令尹喜留住,为的是要他写书,这才有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关于这一点,后来西汉刘向的《列仙传》,以及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演绎得更细致一些:说有一天,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东来,然后不久就看到老子骑着一头青牛悠然而至,身旁还跟着一个跟班,这个跟班叫徐甲。


人们为什么一定要让老子骑着一头青牛呢?这和《易经》有关系。老子来函谷关,是从东方来的,在《易经》的后天八卦图当中,东方为春为木为青;老子崇尚阴柔,崇尚顺天,在《易经》的八卦当中,代表阴柔、顺天的是坤卦,而坤卦象什么呢?象牛!所以,老子骑着一头青牛,就成了顺理成章的说法。



从司马迁的534个字当中,我们收获了以上三个重要信息。那么,从这些重要信息当中,我们可以对老子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呢?我以为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老子这一条神龙,在历史的天空中闪现,万丈光芒照耀人间,历数千年而不息,可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他那洞彻天地的无上智慧是怎么来的?他归隐的时候,是了无牵挂?还是心有戚戚焉?他最后到哪里去?他离开这个世界之前还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所有这一切,我们都无从得知。



以上讲的是第一个问题“老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第一点,下面来讲第二点,老子是一个心系天下苍生的“愤青”,愤怒的“愤”,青年的“青”。


谁都知道,孔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老子是“知其不可为而走避之”;孔子和他的儒家是入世的、救世的,老子和他的道家是出世的、避世的。


但是,真正读懂《道德经》的人会知道,与其说老子出世、避世,不如说他愤世,愤世嫉俗的愤世,或者说,老子就是一个“愤青”,他比孔子要“愤青”得多,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大家看看《道德经》中的这些句子:


第七十四章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百姓不怕死,你们少拿死来吓唬老百姓。


第七十五章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老百姓为什么挨饿,是因为你们收的税太多了、太重了。


第七十七章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天道是损有余来补不足的,而你们是让不足的更不足,有余的更有余的。


第七十九章说:“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你们要化解很大的怨恨,一定会有一些怨恨化解不了;你们积怨太深了,现在想起来要用德政来化解,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呢?


……


从这些句子当中,大家应该能读到一股强烈的愤慨和谴责。这些愤慨和谴责为谁而发呢?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天下苍生。作为一个大圣人,老子和孔子一样,心里时时刻刻挂念的,就是天下苍生。他所处的时代,在我们看来,那是一个盛产思想和经典的盛世;可在老子、孔子们看来,那是一个礼崩乐坏、民不聊生的乱世。对这样的乱世,老子失望透了。可是,他失望透了,他可以走,老百姓往哪走呢?他没有办法了,他只好把他对这个世道的愤慨和谴责,统统写进了《道德经》里,可以说,他对天下苍生的爱有多深,他的愤慨和谴责就有多强烈。对于他这样一个一向主张柔弱、不争的人来说,如此激切的、充满火药味的表达,实在令人触目惊心。可是,正是这样的触目惊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爱、可敬的老子,一个心系天下苍生的“愤青”式的老子。



以上讲的是第一个问题,下面来讲第二个问题。


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呢?


这个问题,要从老子抵达函谷关的那一天说起。


那一天,关令尹喜带着他的兵,在关门外扫地,洒水,焚香,列队,恭迎老子的到来。他把老子请进他的府衙,盛情款待,而后扶老子上坐,自己纳头便拜,请求老子收他为徒,并且为他著书。


这位关令尹喜,可不是个一般人,更不是个简单、粗鲁的武夫。据说在那一天之前,他在朝中为官,结草为楼,仰观天象,见东方有紫气向西,知道有圣人要过函谷关,这才向朝廷请求出任函谷关令。而在那一天遇见老子之后,他不但成了道教的文始真人、楼观派的祖师,而且还成了《吕氏春秋》所谓的“天下十豪”之一,与老子、孔子、墨子、列子等等九大圣人并列。他写了一本书叫《关尹子》,也叫《文始真经》,宋代著名道士陈显微评价说,道家大藏千万卷,最精微的,就是《关尹子》。


老子定然是看得出关尹的不凡和特异的,他甚至对这个关尹颇有好感。可是,老子并不想著书,或者说,老子压根就没有想过要著书立说、传诸后世、名垂青史;他更没有想过要创立一个什么家、什么派,好让自已来当这一家、这一派的祖师爷。因为他追求的,就是自隐,就是无名。正如司马迁所说的,“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但是眼下,他无法拒绝关尹的坚决和殷切,或者说,他根本就不能拒绝关尹的请求,因为眼前这位函谷关令谦卑恭谨、礼敬有加的言表之下,似乎有一个声音在重复着一句话:“不写我就不让您走,不写我就不让您走……”。怎么办呢?他只好顺势就答应了,他一向是崇尚顺势而行的,就像水一样。


那一天的夜,老子无眠。


屋外万籁俱静,屋内青灯如豆。他踱步凝思,一时之间,宇宙,天地,万物,人间,君王,诸侯,公卿大夫,老百姓,纷纷奔来到他的眼前。


他想,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亿万年前宇宙混沌的“无”,变成开天辟地后万物繁生的“有”?又是什么力量,让日月更叠,四时交替,让万物并育,万川并行,而竟然不出一丝一毫的差错?


他想,当今天下,君王、诸侯、公卿大夫这些“肉食者”,绝大多数粗鄙浅薄,不知修身明理,不能深谋远虑,却又利欲熏心,贪得无厌,搞得自己身死族灭不说,更导致天下破败、民生凋敝。怎么样给他们指一条道,让他们能够知足,能够止战,能够轻徭薄赋,能够让天下安宁、苍生不苦呢?


他想,是啊,当务之急是给他们指一条道。


突然,灵光乍现,一个字在他脑海中闪动,这个字正是“道”。


“道,道……”老子口中念着“道”,斟酌再三,自觉更无一字比“道”更合适,更贴切。


那个让宇宙天地从“无”到“有”,让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的神秘力量,不就是这个“道”吗?或者说,宇宙天地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世间万物之所以能够和谐共生,不就是因为它们遵循了这个“道”吗?


那么,如果人间的统治者也能够遵循这个“道”,人民大概就可以过上安宁的小日子了。就像那首《击壤歌》所唱的那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于是,他决定了。他要向这个世界推出“道”,他要让所有的世人都知“道”,明“道”,“循”道,守“道”;他开始伏案疾书,书的开头是六个字:道可道,非常道……



今天就讲到这里,期待和大家在节目里相聚。


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魔力水晶凌子

    有书可以购买吗?

    东成先生 回复 @魔力水晶凌子: 你好,我是“一听就懂的易经"主播东成先生,感谢你关注,有提问请留言

  • 紫色雨_

    讲的真好

    东成先生 回复 @紫色雨_: 谢谢你

  • 传奇人生2017

    孔子才是个愤青,准确的讲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书呆子。

  • 1365449wlwb

    讲的不错,就是发音不准,听着有点累,最后还得看下面的文字。

    东成先生 回复 @1365449wlwb: 去听新闻联播,那的发音准。

  • 1396309yglj

    一万个人有一万个看法,请尊重学者,听者自便!

    东成先生 回复 @1396309yglj: 谢谢你

  • 421421

    欺负老子不反驳,都来解读。想象的成分太大了吧

  • 天泽履_rf

    《道德经》开慧开智,老子是脱离世俗恩怨的大智慧者,尔以“愤青”一词形容老子,足见格局狭促,难悟“道"之真谛。

    东成先生 回复 @天泽履_rf: 你懂个P!

  • 大兮杨

    道与德哪个更重要呢

    七彩鱼吐泡泡 回复 @大兮杨: 道更重要,道为内里,德表现为外在。

  • 1390268dsws

    不是愤慨,是悲悯,不是愤青是直言。

  • 1855312qgdg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凡有缘学到有益的东西,足以,受益终身不可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