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局】司马光为什么总劝哥哥吃肉?

【名人局】司马光为什么总劝哥哥吃肉?

00:00
11:21

名人局篇


正片文稿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有两个,一个司马光,一个朱熹。两人都是儒家子弟,都是大文豪,但今天要讲的是他们的待客之道。咱们先说司马光总劝哥哥吃肉的事儿,一会儿再说朱熹是怎样请客人吃鱼的。


司马光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爹司马池,当过三司副使,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他爷爷司马炫,当过知县,相当于县长。司马光就是在他爹当县令的时候,在光山县衙里出生的,所以他爹给他取名叫“光”,这个光不是吃光喝光的光,而是光山县的光。


古人将知县知府和朝廷大员的公子称为“衙内”,司马光就是一个衙内。他从小热爱学习,六岁就学会写字,七岁那年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命悬一线的小伙伴,二十岁就考中进士,进入官场,为官清正,声名远扬。


司马光少年成名,得益于他有个好爹。他爹教他读书,也教他做人的道理。据说司马光小时候吃橘子,不会剥皮儿。丫鬟帮他剥开了,他爹一瞧,小家伙抱着橘子吃得香甜,随口问了一句:


司马光父亲(刘奕君老师演绎):“哇,这么大个儿的橘子,谁帮你剥的皮儿?”
司马光(刘奕君老师演绎):“是阿光自己剥的。”


结果被他爹教训了一顿:


司马光父亲(刘奕君老师演绎):“我明明看见别人给你剥的,为什么要说瞎话?这么小的事都要说谎,将来谁还会相信你?”


司马光很是羞愧,打这儿以后,他再没说过一句瞎话。


司马光并非独子,他还有一个哥哥,名叫司马旦。对这个哥哥,司马光一向敬重,尤其是晚年。司马光在河南洛阳定居,哥哥在山西夏县定居,司马光每年都要去探望哥哥,给哥哥送钱送各种生活用品。


他还把年近八十的哥哥接到自己身边,端茶倒水,嘘寒问暖,照顾得无微不至。用《宋史》上的原话说:“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敬重哥哥像敬重父亲一样,照顾哥哥像照顾小孩一般。


父母照顾小孩,都怕孩子吃得少,营养不够,往他们碗里夹这个、夹那个,劝他们多吃。司马光照顾哥哥也是这样子,他总是往哥哥碗里夹肉,一边夹一边说:


司马光(刘奕君老师演绎):“哥哥,你这顿才吃了二斤肘子,你还饿着吧?这几块肉挺香的,炖得又软又烂,你再吃几口啊!”

司马旦:“弟弟,我真的吃不下了呀!”
司马光(刘奕君老师演绎):“哥哥,你再吃两口啊!这肉真的又肥又香,来,我给你夹!”


司马光为什么待哥哥这么好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他是最正宗的儒家弟子,讲究“孝悌”。孝是孝敬父母,悌是尊重兄长。
第二,他哥哥待他也很好,小时候带他长大,成年后又把自己的亲生儿子过继给了他,可谓情深意重。


此事说来也实在令人唏嘘。司马光二十岁结婚,娶了礼部尚书的女儿,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叫司马童,一个叫司马唐。可惜,古代医学水平落后,孩子夭折率高,司马童和司马唐都没能长大成人。


到三十岁那年,司马光仍然膝下无子,而他的哥哥司马旦却有好几个儿子,所以他就从哥哥那里过继了一个儿子。这个过继的儿子名叫司马康。


司马光过日子节俭,自己吃饭总是一道主食加一道菜,主食是小米干饭,菜是青菜豆腐。司马康在他的教导下,过日子也很节俭,夏天不舍得买蚊帐,被蚊子叮出满身的包。不过,这父子俩对自己抠门儿,对亲戚却不抠门儿。刚才说过,司马光自己吃饭清汤寡水,却让哥哥天天吃肉,什么山珍海味都往哥哥嘴里塞。


司马光这样做,完全符合儒家“孝悌”的标准,但却不符合养生的标准。他大哥司马旦年近八十,吃那么多肉,很可能得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很容易中风。司马光不懂得养生的道理,他想让哥哥享福,却不知道给哥哥的健康造成了危害,好心办了坏事。


南宋大儒朱熹在这一点上跟司马光一样,也喜欢把大鱼大肉留给别人。


朱熹,字文正,南宋哲学家、武夷书院创始人,也是大名鼎鼎的理学大师。朱熹招待客人,总是把鱼端到客人跟前,并且让鱼肚子对着客人,因为鱼肚子最肥,最有营养。


朱熹跟辛弃疾是好朋友,朱熹当地方官的时候,一天辛弃疾去看望他。于是朱熹让衙门里的厨子给辛弃疾做条烤鱼。不巧的是厨房里没有鲜鱼了,于是厨子报告:


厨子:“禀告朱大人,厨房今日没有鲜鱼,只有腌鱼了。这烤鱼您看还要不要做呢?”


朱熹回答道:


朱熹(刘奕君老师演绎):“当然要!腌鱼也可以烤啊,但你要用上半月就开始腌的鱼,不要选下半月才腌的。”
厨子:“小的愚钝,不明白大人的意思,这两种鱼有什么区别呢?”


朱熹(刘奕君老师演绎):“古书上有记载,上半月腌的鱼比较肥,下半月腌的鱼比较瘦。”
厨子(非艺人演绎):“朱大人英明!小的这就去做!”


其实古书上写的不一定对,但朱熹要求厨子用上半月腌的鱼招待辛弃疾,其实说明在他心目中,鱼越肥越好,越肥越值得拿来待客。


朱熹不仅待客用肥鱼,祭祖也用肥鱼。每年腊月二十六,朱熹都会祭祖。祭祖要有供品,供品里要有肉。朱熹不用牛肉祭祖,只用猪肉和鱼。猪用全猪,切成大块,连同猪肝猪肺猪心猪肚等等一块儿煮熟,然后把这满满一盆炖猪肉摆到祖先牌位前。


鱼呢?他喜欢用徽州产的鳜鱼来祭祖。为什么要用徽州鳜鱼?一是因为徽州是他的祖籍,二是因为在他心目中,鳜鱼比较肥。鱼是肥鱼,肉是肥肉,让祖先享用大鱼大肉,才能表达自己的孝心呐。


事实上,偏爱肥肉不仅是王安石和朱熹的特例,古代中国人普遍偏爱肥肉,这和我们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截然相反。你还记得《水浒传》里的情节吗?九纹龙史进给少华山上的三个寨主送礼物,送的是三头肥羊!阮氏三雄请智多星吴用吃饭,来到一家小酒馆,问店小二有什么下酒菜,店小二说:


店小二:“新宰得一头黄牛,花糕也相似好肥肉。”


阮小二一听有肥肉,立马兴奋起来,吩咐伙计:


阮小二:“哈哈,快大块切十斤来!”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胡三公子请客,买鸭只买肥鸭,不够肥就不买,膘不厚也不买。第十九回潘三请客,“饭店里见是潘三爷,屁滚尿流,鸭和肉都拣上好的极肥的切来。”极肥的才是上好的。古人只有用肥肉待客,才显得隆重,显得好客,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古人未必不讲究养生,但是在古代,大多数老百姓连温饱都不能保证,肥肉当然比瘦肉更收欢迎。从口味上讲,肥肉比瘦肉更解馋;从热量上讲,吃一斤肥肉也比吃一斤瘦肉更耐饿。


所以古人喜欢肥肉,并把餐桌上的肥肉当成好客的象征。司马光使劲给大哥夹肉,朱熹让客人吃肥鱼,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会翻跟斗的熊XW

    听到知否的BGM

  • 烟禁瞬间

    哥哥,你才吃了两斤肘子

  • 兰芷如金

    这期的BGM是知否的BGM

  • 黄成_ry

    终于更新了 刘敏涛老师那边还没有更新

  • 1731515kjen

    2斤肘子

  • 回首青梅嗅

    背景音乐是知否吧

    小可爱114514 回复 @回首青梅嗅: 确实

  • 男神陈道明

    过去的都是纯生态,所以肥的香

  • 潦草_逍遥

    问题是不吃大肉他哥能活八十吗?古代人均寿命没这么长

  • 花花的脸ber

    救命,小司马光念诗的声音太可爱啦!!!

  • 罗恩甜饼

    背景知否的音乐有哪个小伙伴真的叫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