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局】辛弃疾办上梁宴,苏东坡唱上梁歌

【百姓局】辛弃疾办上梁宴,苏东坡唱上梁歌

00:00
13:57

百姓局篇


正片文稿


辛弃疾,南宋大臣、抗金英雄、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号稼轩,庄稼的稼,“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轩。


如果你不了解辛弃疾,只凭“稼轩”这个号去想象,一定会以为他在一个偏僻地方隐居,务农,侍候一大片庄稼,自种自吃,过着非常清贫的日子。


实际上,辛弃疾是一个超级有钱的大富豪。你想知道他到底多有钱吗?今天,我就跟你说说辛弃疾盖豪宅、办上梁宴的有趣故事。

话说公元1181年,四十二岁的辛弃疾被派到江西当安抚使,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相当于省长兼军区司令。刚当上江西安抚使没多久,辛弃疾就被政敌告了一状,说他欺上瞒下,专横跋扈,杀良冒功,草菅人命,于是辛弃疾被迫提前退休。


退休归退休,辛弃疾没有离开江西,他喜欢江西上饶的风景,在上饶城北带湖旁边买了一大块地皮,盖了一座大house。


这座house,绝对是一所豪宅。


首先,占地面积非常大,东西宽830尺,南北长1230尺。南宋量地尺跟现在的市尺差不多,一尺大约是33厘米。折算一下,辛弃疾的房子占地大约有270米宽,将近400米长,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


其次,间数非常多,总共盖了100多间房。


再其次,规划非常讲究,前有湖水,后有假山,左有花园,右有果树,亭台楼榭之间,点缀着稻子、竹子、梅花、海棠和鱼池。


最后,装修非常豪华。辛弃疾的好朋友、著名哲学家朱熹去参观过这所房子,一进门就被吓到了,惊叹道:“耳目所未曾睹!”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奢华的豪宅,别说没见过,连听都没听过。

辛弃疾一辈子填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几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其实他还有一首词,是专门描写他这所豪宅的,调寄《沁园春》,题目是《带湖新居将成》,内容比较长,我掐头去尾,给你念几句: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你听听,轩窗邻水,小舟行钓,又是柳树,又是梅花,又有秋菊,又有春兰,一般的房子能有地方划船钓鱼植树造林吗?

俗话说得好,“虽有广厦千万间,睡觉只要三尺三。”辛弃疾干嘛要盖这么大这么气派的房子?他一个人住得完吗?


你放心,辛弃疾家里人口众多,他娶了六个小老婆,生了九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再加上一大堆丫鬟、家丁、老妈子,全家将近一百口人,他盖一百多间房子,差不多也就是一人一间而已。


娶那么多老婆,养那么多孩子,又盖这么大的房子,这都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辛弃疾哪来这么多钱呢?两条渠道,一靠工资,二靠走私。


怎么回事呢?辛弃疾二十多岁反出金国,投奔大宋,受到宋高宗的赏识,既当过市长,又当过省长,还多次带兵剿灭私盐贩子组成的反抗军,朝廷给他的薪水非常高,皇帝给他的赏赐也非常多。


他有兵权,为了补贴军饷,同时也为了补贴自己的家用,又派自己的亲兵卫队搞走私,大发横财。朱熹在浙江当地方官时,就曾经抓到过辛弃疾的走私船。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辛弃疾称得上是代购的鼻祖爷爷。


辛弃疾来钱的路子野,花钱的气魄也不小。他在江西上饶盖那座豪宅时,请南宋著名小说家洪迈写了一篇《上梁文》,总共几百个字,他竟付给洪迈几十万文,直接让洪迈脱了贫!


问题是,辛弃疾盖房,为什么要花几十万请人写《上梁文》呢?


因为宋朝讲究的人家盖房子,给新房立柱子和架大梁之前,一定会准备一篇这样的文章,让人念诵和演唱,用来庆祝工程圆满,同时也有辟邪的意思。


辛弃疾那座豪宅的上梁文暂时找不到,不过没关系,我找到一篇苏东坡写的一篇上梁文,开头先来一大段四六骈文,说明这座房子是谁的,为什么要盖;然后来上五六句合辙押韵、寓意吉祥的上梁歌;结尾是一句祝福语,祝上梁以后房子坚固、住着舒坦。


苏东坡写的开头四六骈文和结尾祝福语都过于文雅,不太好懂,但中间的上梁歌却很有意思,我给你们念念:


儿郎诶,抛梁东,乔木参天梵释宫,尽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儿郎诶,抛梁西,袅袅虹桥跨碧溪,时有使君来问道,夜深灯火乱长堤。
儿郎诶,抛梁南,南江古木荫回潭,共笑先生垂白发,舍南亲种两株柑。
儿郎诶,抛梁北,北江江水摇山麓,先生亲筑钓鱼台,终朝弄水何曾足。
儿郎诶,抛梁上,璧月珠星临蕙账,明年更起望仙台,飘渺空山隘云仗。
儿郎诶,抛梁下,凿井疏畦散邻社,千年枸杞夜长号,万丈丹梯谁羽化。

你听,每句歌词都用“儿郎诶”开头,在宋朝口语中,儿郎就是小伙子。抛粱东,抛粱西,抛梁南,抛粱北,“抛”是抛撒的抛。盖房的甲方喊来几个小伙子,给他们每人发一些点心,让他们抛撒到大梁的四周。


撒这些点心有啥用呢?主要是讨好每个角落里隐藏的神神鬼鬼,哄鬼神开心,不让鬼神在上梁时捣蛋。

辛弃疾那么有钱,苏东坡也不穷酸,他们这些士大夫盖房,必须写《上梁文》、唱《上梁歌》。


如果是宋朝的普通老百姓盖房呢?可就寒酸多了。有一部宋人笔记里写过,早在北宋初年,江南地区老百姓没钱盖房,儿女大了,房子住不下,只能在墙壁上打孔,在半空中架木板,把本来就很简陋的小房子改造成更加简陋的小复式。


到了南宋,衣冠南渡,北方人逃到南方,土地更加紧张,房子更加昂贵,超过一半的老百姓只能租房住,以至于金国的间谍竟然偷偷溜进南宋,在临安城的大街上散发传单,劝老百姓离开南宋,去金国住,因为在金国地广人稀,住房比较便宜。


不过,无论宋朝老百姓盖房有多艰难,上梁之前都要办一桌“上梁宴”,犒赏工匠和前来帮忙的亲戚邻居,预祝工程顺利,上梁成功。


这顿上梁宴有酒有菜,主食则是“抛梁馒头”。抛粱,还是抛撒的抛,甲方端着一盘馒头进屋,让几个小伙子抛到大梁四周,请鬼神享用。等鬼神享用完了,再端出更多的馒头,请工匠和亲戚邻居享用。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馒头吗?有什么可“享用”的呢?


其实宋朝人所说的馒头,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包子,薄皮大馅儿的肉包子,所谓抛粱馒头,就是抛粱包子。


拿包子给工匠吃,不算浪费,可是干嘛要抛到大梁四周呢?


一是因为古人迷信,想用这些包子来收买那些看不见的神秘力量。


二是因为古代技术落后,盖房不但艰难,而且有一定风险,靠人力和简单机械把千斤重的大梁拽上去,万一哪个工匠手滑,就有可能酿出人命,只有给神灵贡献几个包子,甲方和工匠才会安心。


这就好比港台导演拍戏,开机之前通常要烧香拜神祭天地,给摄像机盖上红盖头,不图别的,就图一个心里平安,可见,心安,是中国人追求的至善境界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知者不惑哦

    我一直以为辛弃疾很穷😅

    酥饴la 回复 @知者不惑哦: +1,这名字听起来就穷穷的,哈哈

  • 乐绮乐绮

    刘奕君老师的声音一直很好听,他演戏时也是这样,是不是原声一下就能听出来。这次能听他讲大宋饭局真的很开心。本来就喜欢历史,又是偶像的声音。大爱。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太短了听不够啊

  • 花花的脸ber

    其它剧都跳过片头的,刘奕君老师这个舍不得跳哈哈哈哈哈太有韵味了

    年拾君笑 回复 @花花的脸ber: 🤣🤣开席啦 很有感觉

  • 北方有佳人慕南枝

    颠覆了我对辛弃疾的印象

    陈陈Cs_优一剧社 回复 @北方有佳人慕南枝: 同感

  • 羲和未羊

    这个节目真好,不古板,让人有兴趣听下去

  • 民国风云人物

    精神儿郎代表精神小伙

  • 1351394fssn

    上梁的这些习俗听着很熟悉啊,小时候村里造房时就是这么干的

  • xiang阳hua

    士大(da)夫

  • 乐乐爱喝蒙牛

    虽然初三了,但每晚一定会来听刘老师,稀饭

  • 猪猪_o8n

    小时候村里有盖新房的,上梁前都会抛馒头,一群小朋友都会去争强,场面超激烈 ,我家新房也不例外,现在是见不到罗,满满的回忆啊。

    Nitrolove 回复 @猪猪_o8n: @喜马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