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01 《易经》《周易》和易学

【试听】01 《易经》《周易》和易学

00:00
13:53

各位听友,你们好!我是韩元茗。今天呢是我们易学讲座的第一课,这开讲的第一课,让我们先从《易经》的基本概念说起。在这一讲里,我重点要为你讲两个内容,一个是讲一讲《易经》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第二就是为你来讲一下《易经》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到今天为止,在世界上浩如烟海的书籍当中,如果说要论版本之多,发行量之大,从争议和解释上最丰富的书籍,大概只有中国的《易经》了。以《易经》作为研究对象的书籍,目前在全球来说已经超过了4000多部。


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认为,在世界上最能代表人类智慧的书籍,目前总共有三本。第一本就是中国的《易经》,第二本是古印度的《吠陀经》,那还有一本就是西方的《圣经》。


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他就说《易经》它是宇宙的代数学。在唐朝有一个大医学家叫孙思邈,孙思邈他是活了一百多岁,老寿星,他就是在易学的影响下完成了第一部国家药典,叫《唐新本草》。他说“不知易者就不足以言太医”,就是说一个不懂《周易》的医生就不可能是好医生,当然主要讲的是中医了。


那么从西方国家来说,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他也在自传中坦言,他的辩证逻辑定律就得自于《易经》的启发。那在今天有很多专家和学者们对《易经》的定位也是众说纷纭。


有的人说它是一部古代占卜用的书,有的人说它是哲学著作,也有人认为它是记录中国历史的一部史书。如果我们按照它的发展渊源来看,我们就会发现《易经》这本书它其实原本的起源就是一部卜筮之书,卜就是占卜的卜,筮就是筮草,其实就是先民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的一种预测。


我国最早的文字本身就是产生于甲骨文,甲骨文当中大部分的内容其实都是先民占卜活动的记录。曾经有很多朋友就问我说,韩老师,为什么有的人说是《周易》?有人管它叫《易经》,也有人称它为“易学”。那你看又是《周易》又是《易经》,又是“易学”,这三者之间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首先我们从字面上来看,《周易》的“周”这个字,它本身就代表了一个时代,是什么时代?就是周王朝这个时代。同时周这个字它也代表了另一个含义,这个含义就是周流不息周而复始的意思,这就是周的含义。


我们再来看“易”这个字,大家知道,甲骨文距离我们今天已经有3000多年将近4000年的历史了,它有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象形。比如说看到了太阳就要画一个圆,在圆的中间点上一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日”这个字;看到月亮就画上一个月牙,这就是象形字的特征。


我们今天讲的《周易》的易字,就是上面是个日,下面是个月牙的组合,它代表了天地循环日升月落的一个现象。甲骨文的象形字的变化其实很多,同样一个字就会有很多种写法,比如汽车的“车”字就有将近上百种的写法,真是很丰富,但也很麻烦。


所以当年秦始皇他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这也是原因之一。那易这个字在甲骨文当中其实还有另一种写法,它的字形就像一个飞翔的鸟,它其实也传达一个事物在运动的一个状态。


除了以上这两点,那易这个字,还有第三种解释,易这个字它在古代是和蜥蜴的蜴字是通用的。那么蜥蜴俗称为变色龙,它为了保护自己,可以因为环境而变化自己身体的色彩。所以说易这个字它和蜥蜴有关,它也代表了事物的变化状态。那现在我们用一句话就可以讲明白什么是《周易》了——《周易》,就是周王朝时期由文王姬昌写出来的易学理论,这句话也就是对《周易》的核心解释。


那还有第二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易经》呢?为什么叫经?其实所谓这个经它就代表了它是文化的正统,它就是主流,也是民族文化的教科书。比如西方有《圣经》,印度有《佛经》,而中国也有经,中国的经比其他国家的经还要多。中国的经在西汉时期就有了五经,这五经就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那《易》之所以能够成为经,主要是因为汉代大儒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设立了五经博士,建立了文人科考的教材而形成的。我们现在就知道了《周易》的概念,也知道了《易经》的概念了。


还有一个概念就是什么是《易学》呢?那“易学”和《周易》《易经》的区别又在哪里?其实“易学”的内容更丰富,更宽泛,它不仅有《易经》的内容,还有后来各个历史时期的贤达才子创立的应用门类。


比如我后面要为大家讲的梅花易术,命理八字以及风水应用篇的内容,这些都是《周易》应用门类的学科。那凡是有关理论的内容,我们统称为“易理”,而凡是有关应用方面的内容,我们称为“象术”,几千年以来,其实易学的所有的内容都归在这两大系统之中。


从上古时期到今天为止,易学的发展逻辑,首先是以伏羲的八卦作为基础,形成了夏朝时期的《连山易》、殷商时期的《归藏易》以及周王朝时期的《周易》。那《连山易》和《归藏易》是早于《周易》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都遗失了。之后到了汉代,《周易》才被定名为《易经》,从汉代以后而发展起来的有关其他医学的流派,我们都统统称为易学。


好了,那现在让我们来对《易经》的内容框架做一个了解。


我们已经知道《易经》是在西汉时期定的名,它是由周文王的《周易》和孔子编纂的《易传》而共同合成的。周文王写的是卦辞,卦辞就是它的正文,那正文就是为64卦而写的经文。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的是,这64卦它总共有384个爻,如果要加上乾坤二卦的“用九”和“用六”这两个爻,总共是386个爻。那周文王的儿子周公写了爻辞,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由文王写的卦辞,及他儿子周公写的爻辞,才形成了《周易》。 


孔子是文王之后又过了500多年之后的人物,他为《周易》做了传。所谓这个“传”其实就是对经文的注疏,注疏就是解释的意思。当时由于年代的久远,环境的变迁,那么殷商时期的文字普通人已经看不懂了,必须要有注解才能看明白。而孔子就是《周易》的注解人。


中国古代对于文献经典的注解方法大致有三种,就是叫注、诂和疏。注就是对原文字义的解释;诂就是言字旁边加一个古代的古这个字,它也称为叫训诂,它就是对文字的字形、读音等方面的一种考证;那疏它就是对原文的句子篇章的意思的理解和阐述,从微言中通晓大义,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读书辅导资料。


相传《易传》是由孔子和他的弟子所做,就是说他们将前人所流传下来的很多资料,都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进行了最终的编纂。其内容重点表达了儒家的积极入世,忠君爱国的观点。


其实当时还有道家、墨家、兵家、法家、包括阴阳家等等诸子百家,他们其实也都各有各的说法,也各有各的见解。比如说兵家就有兵家的易,道家也有道家的易等等。那么只不过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只是把孔子的《易传》并入了《易经》的系统,而没有用别家的一些言论,这是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所决定的。


那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孔子他对《周易》本身它是非常精通的,他也懂得打卦和占卜,但他更看重的是什 么呢?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是一个天地大道理。


因为这样的概念是跟他要恢复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周礼是相吻合的,所以孔子研究《周易》,他绝大部分的精力和目标是侧重于研究他的哲学思想。


孔子的《易传》共有七种十篇,分别是《彖辞》、《象辞》、《序辞》。这三篇共分为上下两篇,后面还有叫《文言》、《说卦》、《杂卦》、《序卦》,总共加起来共是十篇。那么这十篇文章我们把它称为叫《十翼》,这“翼”这个字就是羽翼的意思,就是为《周易》插上了十个翅膀,让这部旷世经典得以腾飞,让更多的人来读懂它。


好,以上我们对《周易》、《易经》和易学做了一个基本的概述,从名称和基本内容框架上,也对《易经》有了一个总体的认知。那下面就让我们对《易经》的家门身世、成长经历和经文的内涵再做更深一步的了解吧!请听下一讲——上古伏羲画卦。


好,各位听友,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长安李桦

    听明白《周易》是周文王做的卦辞,儿子周武王做了爻辞。《易传》是孔子编纂的。周易和易传加起来称《易经》。易学,是易经加上象术。 总算把这几个概念能说清了。

  • 子含章

    先人智慧,受益匪浅!

  • 九色鹿_uj

    易经华夏瑰宝

  • 魏闲哥哥

    一开口就讲错,足见格局。唉,难!

  • 范隽竹

    不知易者,不足以为太医

  • 青海尹鹏

    说说郑州大雨的事儿

  • 范隽竹

    白听不厌!!!

  • 我是根根131319

    实在太好了,珍藏音频

  • 蓝大海酷书

    期待已久,谢谢韩老师

  • 范隽竹

    每次听,收益不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