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白话商君书-错法第九

09 白话商君书-错法第九

00:00
07:38

错法,即建立法度。错,通“措”。这里所说的法,主要是指赏罚。本篇论述了法的根本和重要性。法的根本是赏罚分明,任用和赏赐一定根据其人的功劳,而不是出于私人的意志。否则,就会“有爵行而兵弱者,有禄行而国贫者,有法立而治乱者”。君主应该充分地利用民众的好恶心理,以爵禄和刑罚来控制民众的思想行为,使他们甘心为国效力。最后,文章以离朱、乌获为例,说明有些禀赋是先天的,一般人难于获得。但正确的法度却可以完全弥补其先天的不足,使今天的君主得成圣人之功。


 译文如下:

 

我听说:古代的明君,建立法度,民众就没有邪恶的行为;施行政事,人才自然就干练;实行赏罚,军队就强大。这三点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君主建立法度民众没有邪恶的行为,是因为国家法度严明而民众认为对自己也有利。施行政事人才干练,是因为职分分明。职分分明民众就竭尽全力,民众竭尽全力人才自然干练。施行奖赏军队就强大是指爵禄而言的。爵禄是军队最实质的奖赏。因此,君主赐予爵位俸禄,必须遵照公开的奖赏条件。遵照公开的奖赏条件,国家就会一天比一天强大;不遵照公开的奖赏条件,国家就会一天比一天削弱。所以赐予爵禄遵循的途径是国家存亡的关键。那些国削君亡的国家,并不是没有赐予爵禄,是他们赐予爵禄所选用的途径是错误的。三王五霸,他们所运用的方法不过是赐予爵禄,可是他们所达到的功效比其他君主高一万倍,原因在于他们赐予爵禄遵照公开的奖赏条件。因此,英明的君主使用他的臣民时,重用他们一定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功劳,奖赏一定要加在他们的功绩上。论功行赏的原则明确,那么民众就会争着立功。治理国家能让民众争着立功,那么军队就强大了。

 

处在同等地位而一方被迫称臣,这是因为贫富不同;相同的国家却被人兼并,这是因为国家强弱不同;拥有土地做了君主而国家有的强大有的弱小,这是政治昏庸与政治清明不同。如果治理得法,有方圆一里的土地足可以安身,也能吸引来有才能的人;假如屈身于集市中,便可以聚集财富。拥有土地就不能说贫穷,拥有民众就不可以说自己弱小。土地被实实在在利用,就不愁没有财富;民众被实实在在役使,就不会惧怕强大的敌人。君主品德圣明而法令能执行,那么就能使民众所有的力量为自己所用。所以英明的君主能利用的不仅是自己有的东西,役使的不一定是属于自己的民众。英明的君主所重视的,只是赐予官爵给有功之人并使他们荣耀。赏赐不使民众感到荣耀,民众就不急于得到爵位。赏赐的爵位不显贵,民众就不会追求爵位。爵位容易获得,那么民众就不认为君主赐给的爵位尊贵。赐予爵位、给予俸禄奖赏不遵循公开的条件,民众就不会拼死换取爵位了。人天生就有好恶,所以利用它能够治理好民众。因此君主不能不了解清楚民众的好恶。民众的好恶是进行奖赏和刑罚的根本。人之常情是喜欢爵禄而讨厌刑罚,所以君主设立这两样制度驾驭民众的思想,而设立民众想要的爵禄。民众尽了力,那爵位也随着得到,建立了功绩,那奖赏也跟着得到。君主假如能让他的民众相信这一点像相信明亮的太阳和月亮一样,那么军队就会天下无敌了。

 

有君主拥有封赏爵位军队的实力反而弱的;有发放俸禄国家依然贫穷的;有国家法度确立了社会政治还是混乱的,这三种情况是国家的祸患。如果君主优先考虑宠臣的求情请托,而把有功劳实力的人放在后面,那么爵禄虽然封赏实行而军队实力却削弱了。民众不拼死作战而利禄就能得到,那俸禄发放了而国家却贫穷了。立法不讲求尺度,而国家的事务日见繁多,结果是法令确立而社会政治混乱了。所以英明的君主役使他的民众,一定使他们用尽全力来谋求立功,功绩建立了,而富贵便随之而来,国家没有私下的奖赏,所以国家的政令就能够成功。像这样,臣子忠诚,就会君主英明,政绩显著而军队强大。

 

所以凡是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根据民众为国出力的多少加以任用,而不是根据私人恩德使用。因此,不操劳便将功绩建立了起来。立法的尺度确立了,法令才可以执行。因此君主不能不慎重自身的行事。离朱能够在百步之外看清鸟兽身上细小的毫毛,却不能将他的好眼力转给别人;乌获能举起上千斤的重物,却不能将大力气转给别人。圣人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禀性,也不能转给别人。但是功业却可以建立,是因为法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achine20101

    商君书中很多道理其实可以应用在公司管理中。治理国家、公司都是人治,“法”是对人治的弥补。法不遵守是因为人的败坏,相信法治是根本其实没意识到这是个人治的社会,而坚持法治是为了抑制人的欲望。比如,彻底坚持相信法治的人往往不顾自己安危、见不到人治的本质而常受刀斧。

    斜月轩轩主 回复 @machine20101: 法家的代表人物确实有舍生忘死的觉悟。东方社会,人治时间久远,就算是在今天,简单过马路就可以看出来根深蒂固的人治认知。法是底线,会给我们更多的自由。共同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