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对自己期望太高?怎样走出“自我嫌弃”的困局?

06. 对自己期望太高?怎样走出“自我嫌弃”的困局?

00:00
18:22

周小宽限时免费听! 

恭喜您被惊喜好礼砸中!

小宽精选《100首心理疗愈钢琴曲》现开放限时免费听

心理50讲课程+100首疗愈音乐,助你缓解焦虑,深度入眠!

倒计时5天,还要错过吗?

【点此立即领取,开始收听!】







如何走出自我嫌弃的困局


本期内容:

1. 不去认同外界的否定,就不会自我嫌弃,如何做才能不认同外界的否定?

2. 自我嫌弃是比较之下的产物,怎样做,才不会去跟完美的标准比,跟理想化的自己比?

3. 极端自我嫌弃是一种非整合状态



自我嫌弃,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话,就是自己瞧不上自己,自己讨厌自己。


轻度的自我嫌弃就是觉得自己不够好;重度的自我嫌弃,就觉得自己特别糟糕。


你是不是觉得,一个人被否定了,特别是遭遇到很强烈的否定,就会自我嫌弃?


我想说的是,在外界的否定和自我嫌弃之间,还有一个步骤,叫做对否定的认同。


如果你不认同别人的否定,你就不会自我嫌弃。


说到这里,你可能明白了,自我嫌弃是一个和自我感觉相关的事情。我们内在认定自己是不够好的人,这是自我嫌弃的主要原因。外界否定我们,但我们不认同这种否定,就不会认为自己是糟糕的。


所以问题来了: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去认同外界对我们的否定呢?



在咨询里我会碰到很多很多充满自我否定感和自我嫌弃感的人,他们想要去改变自己,调试出一种新的自我认知,这种想将自己变得更好的本能,原本是积极的。但是当一个人跟我说他不够好的时候,他一定是跟某一样标准,或者某一个东西,某一件事情做了比较,才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够好这三个字,或者说我很糟糕这样的想法,它都属于在某种评判体系下的结论。那我就请他们想一想:当你说自己不够好,或者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的时候,你心里所想的好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心里有一个好的标准是完美的,那此刻的他跟那个标准比,就永远是有缺陷的。这是第一个我想讲的。


第二个我想讲的是,就是如果你对自己的预期总是比对自己的评判更高的话,也会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打个比方,你此刻原本是80分的状态,但是你在内心对自己的预期是你还可以做到95分,那你肯定会失望的


所以,我们想要走出自我嫌弃的困局,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明白这种感觉是比较之下的产物。不管是跟理想化的自己比,还是跟永远比当下的自己更好、更高一点的标准比,得出来的结论都是我很糟糕。


很多人会说,我明白你讲的意思,可是一旦外面的否定来了,我就坚持不住我对于自己的评价,就开始怀疑自己了。的确,要做到不认同别人的否定,并不容易,需要一个稳定的自我内核。可以说我们整个活出自我的课程,就是要在潜意识的层面,帮助你建立新的自我认知,建立稳定的自我内核。


稳定的自我内核之所以不容易建立,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不断被否定。外界对自己的否定会让我们想起,童年时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否定。心理学认为,我们的客体关系——也就是我们给我们以外的人事物的关系,是幼小的时候,我们跟亲密他人的关系的翻版,也就是说,是由我们跟父母的关系决定的,我们在父母对我们的评价体系里找自己的所在,给自己下一个定义。这个最早的时期会追溯到0到6岁,第二个时期就是在我们青春期的时候,可是我们会看到这两个时期,很多人都是过得跌跌撞撞,很不容易。


很多人在0到6岁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父母怎么看待自己。这里有两个极端的现象,一个是父母的过度关注,比如说独生子女他们是被过度关注的,但是这个过度关注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够拥有一个很好的自我评判。因为父母对你的期待太高,高到你永远达不到那个要求,这是过度关注对你形成的负面影响。另一个极端就是不关注,有些孩子处于一个在家庭中被忽略的状态,就会归因于是我不够好。那些童年被虐待的孩子,就更会认为这一切是因为自己很糟糕所以也就是说0到6岁,我们很可能处于一个被否定被忽略的状态,所以建立了我不够好的这样一个认知的状态。


但是到了青春期,我们会逆反,很想找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这个是正儿八经的我们第一次去在寻找自我认知,想搞清楚我是谁的时间点。可是这个时候我们又会遭到来自于外界无情的打击,当然这可能是每一个人都会去经历的过程。青春期就是一个试错,一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一会儿又极度的自卑。因为在青春期我们突然间从一个孩童的身体发育到一个成年人,这个时候我们会有天然的自卑。我们跟成年人相比,没有他们强壮,跟孩子相比,又无法退回到孩子的状态,所以会有一些无所适从。


可能很多人在青春期的时候对自己的那种否定,比如说我太胖,我不被男生喜欢,或者男生觉得我有很多青春痘,我很内向,我不被女生喜欢等等,这样一些不够好的内在声音就会固着在我们的自我认知,同样会成为人格的一个部分。所以从这两点上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不稳定的倾向于自我否定的内核可能是这样来的。



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在心底里对自己的嫌弃是一个极端的状态。有点像那种零和游戏,心理学里边常说的一种极端化思维,就是她们不明白,在好与不好之间,还有一个可以容纳好与不好的一个灰色区间。在他们看来,要么就是达到理想化自我的一百分,要么自己就是零分。


这是一种不成熟不完善的,还没有充分整合能力的一种人格。我不会说这种人格是病态的,因为即使活到四十五岁,也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完全的进行人格的整合。所谓人格的整合,就是我们会变得能够非常接纳,能够整合到生活中不完美,别人的不完美,自己的不完美,我能够去认清并且应对人生的真相,包括死亡的部分,我们都能够去应对。


多数人很多时候是处在一个非整合状态,而我遇到的这些极端自我嫌弃的人,他可能非整合到已经困扰到他的现实功能了。比如说对自我的厌弃到了一种他什么都干不了的程度,整天躺在床上,对于一切事情都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实际上很多人是在心里对自己的嫌弃是很重的,即便你看到的这个人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他可能内在仍然是这样,比如说像我们都知道的乔布斯,很多心理学家去分析他的时候,会认为他最终是用疾病攻击了自己,当然这是一个无法实证的观点。可是我们也知道有很多新生疾病是跟心里面对自己的攻击相关的,我对自己如此的不满意,以至于我要让自己罹患一种疾病,当作对自己的惩罚。乔布斯他是一个弃儿,他的亲生父母是在很年轻未婚的状态下生下了他,所以他从小实际上是被父母遗弃的一个状态。然后他辗转了一些收养的家庭,最后他是在一个家庭里稳定地长大,也得到了非常的教育。但是在生命之初的部分的创伤,可能会让这个人认为自己是非常糟糕的,才会被父母遗弃。


如果你是一个父母的话,在你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给他更多的接纳,不拿分数来评判他,那可能这个孩子的身心就比较强大,健全,他能够接受自己不是那么完美的一个状态,其实完全完美的一百分,何尝不是一种偏执。


我们都知道偏执是一种病态,但如果把偏执换成追求完美这四个字,很多人就不认为它是病态,其实不是的。追求完美,仍然是一个极端化的思维,我们如果尝试去客观的思考,会发现不管是人生,事情,关系,自我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也就是说,如果不谈原生家庭的这一块,我们在当下如何去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才是我们此刻应该关注的问题。问一下自己,我有没有必要去活成父母期待的那个样子?父母原来不接纳我的不完美,但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我现在已经是独立的个体了,那我来问问我自己,我对我自己的期待是怎样?


如果我们不这样去问自己的话,可能就会不知不觉地跟父母持有一样的标准。尽管很多人谈到原生家庭,可能会表达出对父母的恨意:都是你们把我搞成这样。但还是在很多事情上与他们保持高度一致,比如说一个坚持自己不结婚的女性,她可能怼了她的父母,甚至跟她的父母互不往来。口头上说,我就是不结婚,我就是不嫁人了,我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我也不勉强,不将就。她以这样的态度把父母给怼回去了。可是她对于自己的部分要求并没有放松。生活中单身的女性很多,但是单身到怡然自得的女性,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多。


所以我举这样一个例子,就是想说,我们在自己的部分,所能做的是什么?能不能够去接受,这辈子活成一个普通人?当一个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他才接近了这个世界的真实,而这就意味着一个人格的完整。所以活成一个普通人其实不是一件很low的事情。


其实,我们这辈子的功课,就是活成一个普通人。


就像朴树在《平凡之路》的歌中唱的: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我是周小宽,我在这里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淮_nt

    荣格说,当一个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她就接近了世界的真实,意味着这个人人格趋于完整。

  • 8dts7fqx0bnipchvjpyn

    一分钟都听不完,我太焦虑了

    1353535ccex 回复 @8dts7fqx0bnipchvjpyn: 可以加微信么

  • 格局CLO張建龙

    课程很好,对所有人都有帮助,希望全程播完整,而不是到一半小雅提示到此结束,建议完整分享,受众更广,积德行善。

    CCWong_qk 回复 @格局CLO張建龙: 主播也要吃饭啊

  • 洒朵儿

    我的内核是――自我否定 ,已经影响到了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偏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所以但凡是做任何事情,我心里都有一个对自己的预期,介于0和100分之间,如果没有100,那就是0,然后就会陷入沮丧――自责――苛责――破罐破摔――自我嫌弃――消沉――然后希望地球快爆炸……我的体重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自我放弃和稍微清醒一点的自我拯救里忽上忽下,总的态势是一路高涨,证明着我的生活状态 心理状态,其实是存在一些问题,继续去改变,去解决的问题。谢谢小宽老师的温馨温情课程,给人很好的慰藉,也给人提供可执行的,上手快的操作方法,受教了。我只想当个普通人,当个普通人 怎么真难呀。

  • 日向彻98

    感恩周小宽老师,我一直寻找到破除完美主义的方法终于在您这一堂课中找到了:那就是进行人格整合,接纳这个不完美的自己以及世界,认清生活其实并不完美的这个真相。 感恩老师的指点,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问题还是要自己才能解决。在此,无比感谢周老师的心灵引导

    1767344oueu 回复 @日向彻98: 9

  • Li李123

    从记事起,因为是女孩,父母对我永远都是冷嘲热讽,贬低辱骂,把我当出气筒,常常一个狠厉的眼神都把我吓得发抖,原生家庭让我恐惧,我自卑懦弱没有自己,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自己,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以为我结婚了逃离了那个环境就可以有新的开始,可是,我很努力很努力,却依然伤害了我的老公和女儿,让他们很累。纠结痛苦负能量越聚越多有时候想一死了之…… 希望我可以改变,可以接受自己治愈自己……

  • 三岁hua

    高估了在别人心里的位置,是我不够好,让别人嫌弃,在自我嫌弃的坑里爬不出

  • sdqn

    通俗易懂,理论上我看见了我自我嫌弃的原因,但如果做到自我认可,是会有很长的实践的路要走,感谢小宽老师醍醐灌顶的帮我唤醒自我,未来走向生命的自由与宽广。

  • Jos_168

    对自我的嫌弃是因为有比较,是因为跟周遭在做比较。小学的同学,中学的同学,大学的同学,同事,新认识的客户,供应商,朋友,网上看到的优秀的同龄人,等等,都会去比较,便会产生差距感,会自怨自艾。 一个人要有合理的自我认知。 接纳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美好与失落。 为自己未来的子女树立一个好父母的榜样。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不要把父母对自己的严厉苛责又带到下一辈。 你,就是一个独立的自己。 200515 07:24 Jos_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