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道德经第2章第1课

0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道德经第2章第1课

00:00
09:50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第2章第1课


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讲道德经第二章第一节。先看开篇的两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这两句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样的美才是美,这种美就是恶。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样的善才是善,这种善就是不善。换句话说,当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美的标准,那么这个美就是恶,就是不美。当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善的标准,那么这个善就是不善,就会造成不善。


老子这两句话,讲的是政教分离的原则。什么叫政教分离?简单地说,就是朝廷权力不要去管制和干预民众的道德伦理。朝廷权力的属性,政治权力的性质,不适合从事道德教化的工作。如果朝廷用自己的权力,去强制推行朝廷认同的道德伦理标准,结果往往会走向道德伦理的反面。


朝廷不去管道德,民众才能够真的有道德。老子的思维真是很特殊。


 我这么说,大家可能会吃惊。这章不就是讲美和恶的关系吗?讲善与不善的问题吗?怎么会是讲朝廷不要去干预道德,怎么会是讲政教分离呢?我提出一个观点,我肯定得给出证据和逻辑,现在我就把证据和逻辑展示给大家。

 

我放了这句话的三个版本在这儿,大家注意看,对比着看。


按照时间的顺序,第一个是帛书甲本,第二个是帛书乙本,第三个是王弼的注本。王弼注本比帛书甲、乙本要晚差不多四百年的时间。


帛书甲本是这么写的:“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斯)不善矣。”


而帛书乙本写的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亚(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这两个本子在文字上有微小的差别,意思是一样的。而且意思都非常清楚。 


王弼本在古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四个字,加了一个“斯”字,变成了“斯恶已”。加了“之为善”三个字,变成了“皆知善之为善”。另外改了一个字,把“斯不善矣”的“矣”字改成了“已”字。


王弼是曹魏时期的人,大概与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同时期,他死在司马懿之前。王弼按照当时盛行的骈文文体的习惯,对这一章文字进行了调整。骈文非常注重对仗,注重音律、声律。大家看,王弼调整后的版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完全对仗起来了,而且音律也很匹配,这在审美上是有改进的。


而帛书的甲本和乙本,是比较质朴的。你看,前面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后面是“皆知善”,它不讲究对仗,也不进行音律的匹配,它是比较质朴的。

王弼的注本,变成了今天中国最流行的《道德经》的版本。但是王弼对古本的改动也最多。有些改动没有伤原意,但有的修改就改变了原意,甚至改成相反的意思了,这个伤害很大。我统计的结果就是,王弼本有12处的修改,严重地伤害了原意。 


本句,王弼本的这个修改,把文字改得更美了,也没有伤害原意,但是容易造成误解。他把“斯不善矣”的“矣”字改成了“已”字。于是,有人把“已”解释为“已经”,翻译为天下之所以知道美,是因为已有恶。甚至有的把“已”翻译为“停止”,说天下人知道了美,恶就停止了。


所以,杨鹏的修订本,在保持王弼本结构的基础上,把“矣”字回到了帛书甲本和帛书乙本。


我的版本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把“矣”回到了帛书甲本和帛书乙本,这样不会造成读者的误解。“矣”这个字其实就是一个语气词,一个感叹词而已。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老子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呢?对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呢?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告诉我们,要明确一个单词的意义,要把这个单词放在一个句子里面;要明确一个句子的意义,必须把句子放在一个篇章里;当然,要明确一个篇章的意义,必须放在全书的整体结构里才能真正地把握。 


所以,我们也要把“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句话放回到第二章的整体结构里来看。

 

大家注意看,第二章里我标成黄色的这一部分,“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所谓“居无为之事”,就是无为而治,不干预,不侵扰。“行不言之教”,就是不说,不说话,不下指令。


“圣人”指的是什么呢?“圣人”指的就是圣君,开明的君王,圣明的君王。当我们把开篇这两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放在第二章的整体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对老子来说,当圣人面对“美与恶”、“善与不善”这样的问题,要采取无为的办法,要采取不言的态度。你看:“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也就是说,圣君面对“什么样的美才是美?什么样的善才是善?”这样的问题,是不去说话的,不去下指令的,不去掺和的,不去折腾的,不去干预的。他的态度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噓”,不说话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指君王朝廷完全不该插手去管“美与恶”“善与不善”这些问题吗?


对。老子真就是这个意思。 


但大家可能会想,这世界上这么多坏事在发生,这么多罪恶。朝廷不管行吗?政府不管行吗?


老子为什么会这么看问题?他为什么认为朝廷的权力不应当干预和管制“美与恶”、“善与不善”的问题呢?我下一节课再继续解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972506bdr

    骈文,骈字是第二声,不是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