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00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00:00
19:02

第6课|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大家好,我是杨鹏,今天我们讲《论语》“为政”篇中的第一章。


大家先跟我念一遍。子曰:“为政以德,譬[pì]如北辰[chén],居其所而众星共[gǒng]之。”

 

我们逐字解释。先看第一句:“为政以德。”“为政”这个概念,《论语》中出现过六次,讲的都是从事政治、治理国家。为政以德,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以德治国,以德的原则来治理国家。

孔子倡导为政以德,以德治国。什么是“德”?《论语》中七次提到“德”字,所指意思并不统一。孔子是东周时期的人,周王朝的治国哲学,就是敬德保民,敬奉德的准则,保护好民众。大概孔子和孔子学生以为人人都知道“德”的意思,所以《论语》中并没有就“德”这个概念进行过专门的分析和定义,这样就给我们后人理解带来了麻烦。 

例如,《论语》中孔子提到“天生德于予,桓魋[tui]其如予何?”意思是上天把德生在我的身上,桓魋能拿我怎么样?桓魋是当时宋国一个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孔子信奉上天,认定上天把德赋予了自己,自己有天命护佑,因此他很自信,不认为人间有力量能伤害到自己。 



“为政以德”,“德”应该是政治环绕的中心,“德”很重要,我们得回到“德”的原义去理解这个概念。商朝的甲骨文和周朝的青铜器的金文中,都留下了“德”的象形字。学术界对“德”的象形字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眼睛看路,意思是走正道;另一种解释是种子发芽的样子。

 

我们不能仅就字型猜意思,还要看文献中用“德”字的内容。我仔细统计过先秦文献中对“德”的用法,发现主要是与民众的生计、与创生有关,与看路走正道关系不大。

 

例如《左传》“成公六年”中说:“民生厚而德正。”民众经济富裕,德就正了;《韩非子》“解老”中说:“德也者,人之所以建生也。 ”“德”,就是人建立生计;《庄子》“天地”篇中说:“化生万物之谓德。”把万物创造化育出来,就是“德”;《周易》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德”,就是把生命创生出来并且维系生命系统。

 

知道了“德”字在先秦文献中使用的内涵,再来看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德”字,我们就比较确信,甲骨文中“德”字的字形原义,就是人手持耒耜这种农具在耕地,种子发芽生长。意思就是用心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养育生命。这与先秦文献中把“德”字与民生、创生、生命联系在一起,是一致的。

 

所以,“为政以德”,就是发展好经济,以养育生命为中心。这样解释,大家不要奇怪,孔子本人就是这么看的。《论语》的“颜渊”篇中记载,子贡问如何为政?孔子的回答很实在,他说了三条:“足够的粮食,足够的军队,民众信任。”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有粮食才能养民,有兵才能保民,要让民众相信你敬德保民。

 

另外,《论语》的“子路”篇中记载,孔子去卫国,他的学生冉有驾车。孔子感叹说:“卫国人口好多啊!”冉有问孔子:“既然人口已经很多了,还要加什么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如果已经富裕了,还要加什么呢?”孔子说:“教育好他们。”


原文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显然,从孔子和子贡、冉有关于“为政”的问答看,孔子认为“为政”的首要目标,就是保障有足够的粮食,使民众经济富裕。这与“德”字的原义是从事生产、粮食种子发芽的意思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得返璞归真来解释“为政以德”,意思就是:治理国家,中心就是要搞好生产,发展好经济,以养育生命为中心。

 

下两句:“譬[pì]如北辰[chén],居其所而众星共[gong]之。”孔子说,为政以德,就譬如北辰,在它那个位置,众星都以它为中心环绕它。

 

这句话,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我们得简要的解释一下。“北辰”,通常的解释是是北极星,这种解释并不准确。“北辰”,指的是北天极而不是北极星。

 

什么是北天极?这是个天文学问题。我们知道,地球在自转,从西向东自转,每自转一圈为23小时56分,这是我们每天24小时经历白天黑夜的原因。地球自转,自然是围着一个轴心自转,这个轴心就叫地轴。地轴的北端,和地球表面交汇的地方,就叫北极点。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交汇的点,就是南极点。

 

我们讲地球,还有一个天球的概念。天球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它是一个虚拟的概念,虚拟的天文参照系,在地球的外围,还有一个虚拟的大天球,日月星辰都运行在这天球上。

 

有了天球的概念后,如果我们按地球的自转轴,向北方延伸地球的自转轴线(Axis),这个向北延伸的轴线与天球相交的点,在北极星附近的点,就是北天极。大家可以看这个天球图。



 天球图




地球在自转,中国的黄河流域,大约在北纬35度-40度左右。从这个角度看到的夜星星象,就是东南西北的二十八宿,二十八个星座群,都在环绕北天极旋转。

 

为什么有时北天极会跟北极星混在一起?是因为北极星就是那颗最靠近北天极的可以观察到的明星,群星环绕北天极旋转,有点像是环绕北极星旋转。

 

北极星不只指一颗固定的星。历史上,星体运行中,哪颗星最接近北天极,就被指为北极星。现在最靠近北天极这个中心点的北极星,是天文学上的小熊座α星。但在孔子那个时代,公元前500年前后,那个时候最靠近北天极中心点的北极星,是今天天文学上的大熊座β星,也称北极二星。


孔子时代还称为“帝”星。为什么称为“帝”星?因为那颗北极星标示着北天极,标示着北方星空旋转的中心位置。上帝是宇宙的中心,所以北极星标志着上帝的所在。

 

为什么北天极,北极星这么重要?这是因为商周以来的中国历法,是北斗历法。古代没有钟表,没有日历,古人靠什么去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和每天的时间变化呢?

 

主要靠两个办法,一个办法就是夜里观察星象。地球自转,就有每天二十四小时的白天黑夜变化。地球又围绕太阳公转,每年365天多一点,这就形成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因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人站在黄河边观察到的夜空星座的位置,就会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从这种星象的规律性变化中,就可以倒推测出大地上的季节变化。所以,对孔子时代的中国古人来说,中国的钟表和历法,就在夜空之中,是星象在夜空的成像。

 

北斗星很容易观察到,北斗七星一年四季环绕那个无形的北天极中心旋转一周,近似围绕北极星旋转。斗柄春天指向东方,夏天指向南方,秋天指向西方,冬天指向北方,这是有规律的。观察北斗及北斗与周边二十八个星座的位置关系,就可以判定季节。



 古人借北斗的规律性运转判定春夏秋冬


晚上观察夜空,白天怎么办?白天就是立表测影。直立起一根标竿,观察记录标竿的太阳光影的变化,来确定时间和季节。所以,白天立竿见影,夜晚观测北斗,这就是孔子时代确定时间和季节的办法。

 

中国古代的星图,就是以北斗为中心。其实北斗又环绕着一个以北极星为标识的、一个无形的中心,北天极中心。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北斗参北天极中心。



 

讲完孔子这句“譬[pì]如北辰[chén]”,我们看下一句:“居其所而众星共[gong]之。”

 

这个“共”字,原义指“两手捧着祭品献祭”,这是以祭品为中心的意思,后引申为环绕,环卫。北斗星也好,北方天空的各星座也好,都随着北斗、围着北极星指示出来的北天极这个无形的中心点旋转。对孔子时代的古人来说,这个无形的中心点很神秘,这是神的地方,上帝的居所,就是上天的所在。

 

从孔夫子“譬[pì]如北辰[chén],居其所而众星共[gong]之”这句话,说明孔夫子认为:宇宙天地万物,是供奉、环绕着着一个中心运行,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

 

中国人讲“天人合一”,人事要以天意为准。那么在人间管理国家,治理万民,供奉什么中心、环绕什么中心呢?政治管理的北天极中心点应该是什么呢?对孔子来说,这个中心点就应当是“德”。

 

“德”的意思,我们讲了,就是以生命为中心,养育生命。也就是说,治理天下,要环绕一个中心,就是养育生命、护佑生命。

 

为什么这样定位?因为宇宙以上天为中心,而上天之德,就是生命。“上天之大德曰生。”所以治理天下,就是以上天为中心,以上天之德为中心。

 

《论语》“阳货”篇中记载,孔子说,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认为,上天的特征就是运行四季,创生百物。就是以生的秩序来创生万物、运行万物。生,是宇宙的中心,是宇宙之本。作为人,就要带来生的秩序,以有益生命、服务生命为本。

 

今天的课就到这儿。我们再读一遍,子曰:“为政以德,譬[pì]如北辰[chén],居其所而众星共[gong]之。”


The end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容容读故事

    孔子懂益生,而不懂天道之自然矣!

  • 容容读故事

    完全不说儒家以自我为太阳的对待民众得态度啊? 敲锣打鼓让民众行善为仁守礼 中国历史说明其副面作用更大呀何谈巨著。 我个人认为它比起老子思想low了许多。 算了还是不学的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