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吾日三省吾身”与曾子的历史成就

002.“吾日三省吾身”与曾子的历史成就

00:00
18:33

第2课|“吾日三省吾身”与曾子的历史成就 


大家好,我是杨鹏,今天我们讲《论语》第2课,分析曾子的四句话。大家跟我先念一遍。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an)不习乎?”


在分析这几句话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曾子的情况。曾子名字是曾参(“参”音“shen”),他是孔子的学生。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曾子小孔子四十六岁。曾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大约在他17岁的时候,由父亲曾点安排,与父亲一道拜孔子为师。在曾子27岁的时候,孔子去世。曾子大约在孔子门下学习了10年。 


《论语》中记载,孔子表扬过他的十位优秀学生,后人称这十位学生为孔门十哲,这里面并没有曾参。孔子还对他的四个学生有批评,其中一位就是曾参。孔子说曾参“鲁”。鲁就是鲁钝、迟钝的意思。孔子眼中,曾参反应迟钝,不是一位灵敏的学生。 


请大家记住,孔子表扬过的学生中,没有曾子。孔子批评过的学生中,有曾子。看来孔子在世的时候,曾子显得鲁钝,才华没有表现出来。 


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说,孔子弟子三千。中国古人,缺少严谨的数学思维,不习惯于精确统计,所以孔子有三千学生的说法,不一定可靠,这句话大家可理解为孔子有很多学生的意思。《论语》这本书中,有名有姓记载下来的孔子学生,只有27人。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研究中国经济史的时候,发现中国缺少准确的经济统计数据。他由此体会到传统中国人,在思维上有一个缺陷,就是缺少数学思维,缺少数目字管理能力。这是不好的传统,我们要改变,要有数学思维,数字要力求精确。


孔子没有表扬曾子,还批评过曾子,但有趣的是,曾子最后却成了孔子学生中最有历史成就的学生。从曾子一生来看,曾子表现出鲁钝、反应慢的样子,并不是因为他本性笨,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小心谨慎、深思熟虑、大智若愚的人。看来圣贤如孔夫子,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比较符合这个君子的标准。孔老师对他评价不高,但他不生闷气,也不气馁,把批评当激励,沉默上进,最终成就了大业。


为什么说曾子是孔子学生中最有历史成就的呢?有以下理由:


一是编纂《论语》这本书。《论语》中记载了曾子的临终遗言。曾子去世的时间,离孔子去世已有44年时间,说明《论语》的编纂工作,在曾子去世前仍没有完成,有曾子弟子参与其中。多数学者认为,曾子及其弟子在编纂《论语》部书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二是撰写《孝经》。《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曾子作《孝经》。《孝经》是孔子传授,曾子撰写的。《论语》和《孝经》,是儒家历史影响最大的两部经典,都与曾子密切相关;


第三个贡献是记述了《大学》。关于《大学》的作者,学界意见不统一。宋朝理学家朱熹研究后认为,《大学》是曾子所记述的孔子思想,这种观点影响比较大。


第四个贡献,是曾子教育和影响了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写成了《中庸》。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孔鲤先于孔子去世,留下子思这个未成年的孤儿。孔鲤死后第三年后,孔子去世,小子思主要是谁在照顾和教育?史籍之中,记载与子思有交往的孔子学生,就只有曾子。曾子是子思的老师。传说孔子临死前,将失去了父亲的子思托孤给曾子养育和教育。《论语》之中,记载曾子讲到托孤的事。曾子认为,身为君子,为人要可靠,能让人信任,人能将小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托六尺之孤”。


今天我们讲的儒家的正统传承,就是从孔子到学生曾子,从曾子到学生子思,再从子思到学生孟子。今天我们读到的儒家最重要的经典,宋朝朱熹编辑的《四书》中,《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都与曾子有关系。曾子是儒家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韩非子》这本书上说,孔子以后,孔子学生分为八派。孔子学生中,成就比较大的主要有三位,一位是子贡,他的成就主要是做生意和外交,还有可能是资助了《论语》的编撰工作;还有一位子夏,他是儒家“西河学派”的主持人;还有就是曾子,其中曾子成就最大,曾子一派成了儒家正宗传承。


曾子,这位被孔子批评为鲁钝的人,为什么最终取得了如此高的历史成就?原因是什么?


原因就在我们今天要讲的这几句话中。曾子是一位目标明确,并有极强的反省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人。 


大家跟我读一遍。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几句话可以这样翻译:我每天要三次反省我自己。为人谋事,是不是不够忠诚呀?与朋友交往,是不是不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是不是没有很好去复习和实践呀? 


这三句话的翻译中,有两个知识点请大家注意。一是“三省吾身”中的“三”,二是“传不习乎”中的“习”。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有译为三次的,有译为多次的。从学术上看,两种译法都可以。但我认为,译为“三次”更好。为什么?作为反省和自律,有具体的反省次数的规定,例如规定自己每天早、中、晚三次反省,就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和约束力。


如果把“三”翻译成“多数”,就容易大而化之,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和约束性。曾子是一位反省和自控能力很强的人,所以“吾日三省吾身”,应当译为“三次”更符合曾子的特点。


学完本课后,建议大家也列出自己的人生提升计划和反省要求,记得一定要有具体的数目规定,这样才有可操作性和硬性约束。


第二个知识点,要注意的是“传不习乎”中的“习”。我们在第一课中介绍过,“习”是多义词,有复习、实践的意思。“传不习乎?”,指老师传授的学术知识,要时常复习;老师传授的做人道理,在生活中要认真去践行。 


“为人谋而不忠乎?”人生就是以工作交换工作,以服务去交换服务。忠诚于工作,全力以赴,事业才会有成。不忠诚于工作,就没有事业。曾子最大的为人谋,应当就是编纂《论语》和《孝经》,这是传播孔老师的思想。同时他教育孤儿子思,把子思培养成了一位思想家。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一个人说话不算话,不讲信用,就会失去朋友,失去合作者,就难以得到人的帮助,就会一事无成。人的合作能力,建立在信用基础上。


曾子讲“信”,不仅对朋友,也对小孩子。《韩非子》中记载: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儿子跟着她哭(不要她去)。妻子就对孩子说:“你回去,回来我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家,曾子就去捕杀猪。妻子制止他说:“我只是骗小孩子的戏言。”曾子说:“对小孩子不能用戏言骗。孩子没有知识,从父母学知识,听从父母教育。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孩子,孩子不信母亲,这不能成就教化。”于是就杀猪烹了。


《韩非子》原文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回到“传不习乎?”,指人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人生上升之路。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几句话讲的是,做事讲忠心,交友讲信用,学习讲复习和实践。 


人生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向最重要的事,以忠诚于事业、取信于朋友为准则,随时自我反省,严格自我控制,这是成就大事业的普世准则。这样的成功学,古今中外都一样。 


曾子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不仅表现在上面所说的做事、做人和学习上,更表现在他自己的人生安排上。

 


大约在曾参50岁前后,齐国聘他为宰相,楚国请他为令尹,晋国请他为上卿,曾子都拒绝了。《庄子》经常批判儒家,但却赞美曾子,说他“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天子不能把他当臣子,诸侯没法成为他的朋友。


 


不受权位诱惑,这与曾子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有关。他也许吸取了孔子政治上失意的教训,也许反省认为自己不适合当官,更重要的是,他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要编好《论语》、写好《孝经》,传承好孔子的伟大思想传统,这才是他真正的历史贡献点,所以他选择了拒绝权位、名利的诱感,安静的、潜心的、全力以赴地去做文化传承工作,这是一种极深的自我反省和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咬定自己的事业目标,按时反省自己,严格自我控制,这是曾子取得人生成就的特征。


 


曾子留给我们的,是三大能力的启示,明确目标,反省自己,自我控制的能力。不能反省者,不能进步。不能自控者,难以成就。


 


我们知道个人如此,民族如此,国家也如此。大家知道犹太人蛮有成就,大家知道犹太人有摩西十诫,这得“吾日十省吾身”,那是不能违背的。犹太教不仅只是摩西十诫,犹太教诫律很多,有613条之多。


 


在我们《论语》中,曾子告诉我们,必须明确目标,定时反省自己,自我控制。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导向核心目标。这就是曾子伦理,这就是曾子成功学,这也是中国人能获得历史发展的精神基因。


 


今天这几句话,我们再读一遍: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请记住“忠”字,记住“信”字,记住“习”字,学习。我们共同向曾子学习。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cfm123

    买年卡可以听吗?

  • 低调的创新者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