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女性文化 | 长安女子的精致日常是怎样的?

3.1 女性文化 | 长安女子的精致日常是怎样的?

00:00
25:56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我们为什么爱唐朝”音频课,我是于赓哲。我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教授,我的主研方向是隋唐史,尤其是隋唐社会生活史。这一讲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述唐代的女性。本讲希望为大家勾勒唐代女性的概貌,介绍中国历史上女性最为自由奔放的时代,那些女性的盛世容颜与所思所讲。

▲猜猜这位身着华服的贵族女性是谁?(燕王wf 绘)

可以说,唐朝之所以是中国人梦牵魂绕的时代,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那些女性。没有女性历史的唐朝历史是不完整的,没有女性的唐朝也是不精彩的。

对于唐朝的女性,现在社会上的认知有一些是准确的,还有一些则有道听途说的内容。这些年随着新资料的发现以及研究的深入,对唐代女性的形象和历史面貌,历史学界已经有了一些新的认知。我们希望给大家传输一些史学界的新看法和新观点。这一讲的第一节,我们来谈一谈长安女子的精致日常。

每一个时代的女性,我们首先非常关心她们的形象。因为女性代表着美,当然男性也有男性的美,而女性的美更能体现一个时代审美的最高峰。所以我们经常关注的一系列问题是:唐朝的女性究竟是什么样的女性? 杨贵妃能不能代表一个时代的最高审美?她引领了哪些时尚潮流和生活方式?那我们就从杨贵妃说起。

中国历史上有所谓“四大美女”的说法,版本多样,但是不论哪个版本,杨贵妃(719—756年)肯定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杨贵妃跟其他三个美女都不一样,杨贵妃大概是其中最胖的,所以我们才经常说唐代的女性是“以胖为美”。

唐朝真的以胖为美吗?

唐朝是不是以胖为美?这个我们要从文献、考古等多个角度来看。首先我们要树立一个观念:唐朝一共三百年时间,在这期间审美观一定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我们生活在21世纪,现在的审美较二十年前如何?如果再与五六十年代相比,又是如何?显然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三百年间审美观自然有变化。我们从考古资料,如壁画、唐俑等各个角度来看,在唐前期,女性的体型还比较纤细,到了中唐的确出现了以胖为美的现象,即女性身体丰硕。但不论审美观如何变化,不论身材是丰硕还是苗条,共同特点就是一张圆脸,这是唐朝女孩的特点。甚至在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女子自画像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个女子的姐姐要出嫁到远方,她同姐姐的感情很好,为了让姐姐不要思念她,她画了张自画像送给姐姐。在这个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仍然把自己画成了大圆脸,而且还有“三层下巴”。

▲唐 纸本 仕女图

由此可见,那个年代的人真的觉得,一张面如满月的脸是最美的脸。而我们现在的审美追求尖下巴、高鼻梁、大眼睛和长腿,这是西方审美观渗透进来的结果。我们按照西方人的审美来审视自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要求美女都有长腿。我们回想,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很少见到诗人歌颂过女性的腿长与否。原因很简单——那个年代的服装无法看出腿的长短。

▲唐 弈棋仕女图

阿斯塔纳唐墓壁画

唐代女性的服装绚丽多彩,一个特点是变化多端,受多元文化影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胆。从唐前期到唐晚期,服装也在不断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外来的因素不断影响我们的服装,如西域胡服;甚至男装的一些特点,也对女装产生影响。

▲唐 彩绘 陶胡服女立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

唐代的服装无论是剪裁还是样式,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海纳百川的特点。很有意思的是,从考古中也发现,中亚很多地区的民族同时也受到了唐朝服装的影响,不仅穿用中国输出的丝绸,而且剪裁样式方面也在向唐朝的服装靠拢,影响是双向的。

至于唐朝女性服装的大胆,我们经常感到比较啧舌的是她们的袒领,类似于今天的低胸晚礼服。在有些图画中还能看到,不仅是袒领,甚至肩膀上披的还是纱,也就是整个肩膀露在外边,与西方宫廷的晚礼服也没有太大区别。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敢穿的一个时代,体现出唐朝女性的地位高,性格自由奔放。

当然,三百年审美观不断在变化,袒领这种服饰主要是在盛唐时期,即唐高宗以后逐渐开始出现。在隋代以及初唐的时候,很少能够见到这样的服装。令人惋惜的是,它流行的时间只有一百多年,不到二百年的时间。到了五代和宋朝以后,服装就趋于保守。宋朝以后,随着理学的兴起,女性逐渐失去社交的自由,甚至失去了出门的自由。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情况下,服装也趋于保守。这是时代思想变化的结果。

另外,唐代女性脸上的妆容也非常值得关注。不过,她们的审美在现在女性看来不见得能接受,比如,把眉毛画成倒八字眉。从《簪花仕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把大部分的眉毛剃掉之后,保留了前面的一小部分,像椭圆形的小树叶那样的一小片,现在恐怕很难接受这样的审美。唐朝女性还特别重视花钿,几乎贵族女性脸上都会贴。花钿制作的材料多种多样,比如鱼鳞片,还有各种金银等,在脸上起装饰作用。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关于花钿曾经有一个传说,但是这个传说在我看来恐怕是不成立的。传说花钿的发明人是上官婉儿。武则天有一次会见宰相,上官婉儿在做记录的时候,被宰相风采吸引,多看了几眼,武则天认为上官婉儿失态,因此会见结束后,就对上官婉儿发了脾气,把甲刀(即类似剪指甲的小刀)扔过去并扎到了上官婉儿的额头上。上官婉儿忍痛做了一首《乞拔刀子诗》,武则天才允许她把刀子拔下去。之后,上官婉儿额头两眉中央留下了一个永久性的疤痕,为了掩饰这个疤痕,在额头上贴了花钿,由此就流行开了。

此外,唐朝女性用的化妆品也很有意思。比如,唐代一本医书《外台秘要》中记录了武则天的养颜方,全名叫作“近效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武则天的留颜方材料倒不复杂,主要就是益母草,但是制作非常的麻烦,需要于5月5日收益母草,将其洗净晒干,而后烘焙,在烘焙的过程中火候不能太大,并且要烤得发白而不能发黄,再置于瓷器中用玉锤去碾,碾完后筛,筛完后再经过一番调治,才能够用它来涂脸。

除了这个配方之外,她的女儿太平公主也有一个用乌鸡血配桃花末做成的一种洗脸用粉末的配方。这种洗脸粉末可以理解为“唐朝版海底泥面膜”。总之,这对母女相当懂得调养和美颜。武则天是一个化妆达人,史书记载她“善自涂泽”,即擅于化妆,以至于年近八十看起来像四十多岁的妇女(出自《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

实际上,最好的化妆品是心情,心情好就能反映在你的容颜上。武则天化妆化得好一大部分归功于她的心情好。武则天是位精神比较坚强的女性,当了皇帝,相对来说日子过得比较愉快,所以看起来比较年轻。但是神龙政变之后她被推翻并囚禁在宫中,当儿子唐中宗去看望她,进入大殿的时候,一眼看见他的母亲垂垂老矣。政变前后短短时间内判若两人,为什么? 因为心情变糟,没心思去打扮,就显得衰老了。

杨贵妃是不是大唐最美女性?

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来看一下杨贵妃。杨贵妃是不是大唐最美的女性?

▲张大千《贵妃扶醉图》

陈寅恪先生有过一段论述:可以肯定杨贵妃很漂亮,否则也不至于让唐玄宗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她夺到手。但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择偶范围有限,他必须得顾及到阶级以及统治集团的利益。在古代,任何帝王王侯级别的婚姻都不可能不考虑政治问题。所以唐玄宗纳妃,也一定要考虑政治背景。

陈寅恪先生认为,在唐玄宗时代存在李武韦杨婚姻集团:李氏是李唐皇室,武氏是武则天一脉,还有韦氏和杨氏,他们构成了唐朝的政治关系网。所以,即便是纳妃,他也要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选择(出自《金明馆丛稿初编》)。因此他认为,杨贵妃是这个集团内最美的女性,应该是没有什么异议,但是难保她是唐朝最美的女性,这一点甚至连杨贵妃的姐姐——著名的虢国夫人——都不服。

虢国夫人就认为她比杨贵妃好看,因此有了“素面朝天”的成语故事。虢国夫人第一次见唐玄宗时是卸妆的,因为她要让皇上看看什么叫作真正的素颜美女。因此难说杨贵妃是最美丽的女性,毕竟连她的姐姐都不服。但是不管怎样,她肯定是很美的。

另外,得说一下杨贵妃的服装。我现在看到所有关于唐代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杨贵妃每次出来都是雍容华贵、光彩照人,包括前一阵热播的电影《妖猫传》。《妖猫传》导演另辟蹊径,找了一名混血女演员来演杨贵妃,女演员的形象称得上是风华绝代,穿衣服也是华丽异常,颇符合我们对大唐文化的想象。美则美矣,却违背事实。可以肯定,杨贵妃一定有很多光彩照人的时刻。但是需要澄清的是,杨贵妃在宫中经常穿道士服装。当年她与寿王李瑁离婚的时候,是作为女道士出家,再到宫中。(正史记载为寿王李瑁,但根据最新考古资料综合判断,应该是寿王李琩。)

杨贵妃作为女道士出家,而后留在宫里,所以宫中她有个称号“杨真人”,她经常穿道袍。史料记载,这个道袍是黄颜色,因此,在后宫中杨贵妃有时候可能雍容华贵,有时候则是简单的一袭道袍。但是这是投其所好。投谁的“好”呢?就是唐玄宗。因为唐玄宗本人是一个虔诚的道教信徒,他为楼观台(中国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位于今西安市周至县)写过碑,与道士张果老之间有很多的交往故事。唐玄宗本人浓厚的道教信仰,使得杨贵妃在服装方面经常顺从他的意愿,所以她穿道袍应该是唐玄宗喜欢的。后来描述他们爱情的千古名篇——白居易的《长恨歌》,后边仙界的想象部分,其实就是体现唐玄宗的道教信仰。因此,白居易是真正懂得唐玄宗和杨贵妃这对夫妻,他的诗歌也是按照两个人的精神面貌来描写的。

▲清 王素 《长生殿》图

时尚方面的贫富差距

另外我们还要关注到这样一个问题:贫富差距。

前面讲了这么多唐代女性的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但是,这里有史料话语权偏差的问题。什么偏差呢?第一,从文献角度来说,印刷术虽然发明于唐代,但是唐代并不流行,印刷术大行其道是五代以后的事情。所以,现在能够见到的很多唐代史料有一个特点:书籍一般都是名士所撰写,大多数都出自士大夫之手。而士大夫的生活层次是比较高的,诗歌当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主要是中上层社会女性的形象。 唐朝上层社会女性当然雍容华贵,光彩照人,可是问题在于,她们能代表千万的唐代女性吗?这个恐怕代表不了。

从考古资料上,现在有关于唐代女性形象的壁画,一般来自于古代的墓葬;唐代的俑也多半来自于高等级的墓葬,如果是低等级的墓葬根本不可能有这些陪葬俑,所以这些东西又给我们造成一个错觉。全国现在发现唐代有壁画的古墓,其实一共才170个左右。留下的画倒是不少,如果放在网上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但是,再仔细想一想,不觉得这个数字实在少得可怜吗?唐朝三百年历史,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加起来数亿,那么多人都没留下壁画,只有这么少的群体留下壁画。在唐代,壁画墓本身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所以它们所代表的是上层社会女性的形象。因此无论是文献还是出土资料的角度,都很难说我们所见的形象就能代表整个唐代妇女的状况。

我们同时要注意到,在社会上有沉默的大多数,就是在史料当中根本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那些下层社会的女性。我们要通过士大夫的笔触来进行了解。举个例子,代表唐代上层女性的奢华生活的有一种裙子——百鸟裙,它华贵异常,据说是由岭南地区进贡到长安。百鸟裙如何华贵?它是用鸟毛缀合而成,这些鸟毛都不是类似麻雀的普通的鸟儿,而是各种各样的彩色羽毛,如翠鸟等的羽毛做成。裙子据说价值百万,而且这个裙子,在阳光下看是一个颜色,到了室内看是一个颜色,正面看一个颜色,侧面看又一个颜色,非常华丽。以奢华生活而著称的安乐公主就曾经有一件,安乐公主的母亲韦皇后,也曾经有一件。

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的生活也相当奢靡。她每次出行,身后跟着华丽的马队,都是仆从和侍女,侍女都打扮得珠光宝气。到了何等地步呢?每次出行,马队后面都跟着一些穷人,这些穷人等侍女的头上掉下珠子或钗,就去捡,而后拿去卖钱。虢国夫人连侍女都是满头的珠翠,掉了也不觉得可惜;但与此同时下层社会女性又如何?

▲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宋代摹本,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有句唐诗,叫“出入无完裙”(出自杜甫《石壕吏》)。要知道,不仅是战乱年代,即便是和平时代,唐代的贫富差距也是相当严重的。唐代有位著名诗人王梵志,他的诗难登大雅之堂,因此唐朝文豪基本不提他,嫌他写的诗全是打油诗。但是他的打油诗特别接地气,他曾经描绘过一对穷苦的唐代夫妻,“幞头巾子露,衫破肚皮开。体上无裈袴,足下复无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头上的帽子和身上的衣服都是破的,肚皮露出来,连裤子都不是浑裆裤而是开档,并不是说有伤风化,而是因为根本补不起。王梵志说,“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枚。”像这样人,每个村都有。所以,贫富差距仍然是非常严重。

以上就是唐代女性外观形象的大致描述。 本节我们概括介绍唐朝女性的外在形象,就先说到这。本节所涉及的内容和图片,可以在文稿中看到,下一节中我们将聊一聊唐代的婚姻与家庭。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子翊子翊

    大圆脸,三层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