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茶事 | 宋代点茶中的审美

4.1 茶事 | 宋代点茶中的审美

00:00
22:21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我们为什么爱宋朝》音频课。我是郑培凯,这一讲我将为您解读宋朝茶道。

宋朝点茶的出现

这一讲的第一节,我和大家谈谈宋朝点茶的视觉美感。

宋朝很有意思,宋朝人喝茶的习惯是沿袭唐朝以来的抹(通“末”)茶传统。中国人喝茶在唐宋期间基本上是喝抹茶的,这与现在日本茶道里喝抹茶的道理一样。唐朝最重要的就是陆羽写的《茶经》,他写《茶经》的时间是唐朝中叶,这个时候喝茶已经很普遍了。上到皇宫,下到平民百姓,人人都喝茶。而且寺院(特别是禅宗寺院)大量普及喝茶。因为禅宗打坐,打坐不是睡觉,精神需要很集中,这个状况下喝茶能够提神,所以禅宗普遍要喝茶。而且在寺院里喝茶有仪式,打坐、喝茶是为了精神境界的提升,要悟道,要了解到底佛教给人生带来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出家、为什么出世等等。所以从此喝茶就开始有了仪式。

陆羽《茶经》

陆羽就是在这个时候写的《茶经》。《茶经》里讲要把做成茶团的茶叶磨成末,之后放到汤锅里烹茶(当时叫作烹茶或煎茶),这时就会出现一些泡沫。当时的人把它叫做沫浡。沫浡有薄有厚,薄的沫浡像花,比较厚的像乳花,或者像蜡,可是达不到蜡的程度。这就是唐朝人喝抹茶的习惯。这个习惯到五代后有一些发展,特别重视沫浡的感觉。到了北宋时,人们喝茶的方式有了一个比较主要的改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宋代点茶的出现。

点茶中的拉花技艺

宋代点茶与唐朝最大的不同,是宋人把茶粉或茶末先放在茶碗里,然后加一点水,把茶末调成茶膏,然后再一点一点注水。我们知道唐宋喝茶也好,喝酒也好,都有很漂亮的斛,即注水器具。注水的方式很复杂,因为不复杂的话就打不出花来。所以我每次说,要了解宋朝人喝茶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宋朝人点茶,目的就是为了拉花。

“拉花”这个词在宋朝的时候不叫“拉花”,叫“沫浡”或“乳花”,有时候叫“雪乳”,其实都是白颜色的。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就发现他们发明了一些技巧,让茶沫——即茶打出来的泡沫持久不散。这其实是宋朝很重要的点茶游戏。唐朝讲的“沫浡”其实比较难控制,因为它是在一个汤锅里头,然后调弄才有泡沫出来。可是到了宋朝以后,是在茶碗里,从茶膏慢慢注水,逐渐打出来的。真的沫浡,可以很厚,而且最好的泡沫是能够达到白颜色的。

蔡襄的《茶录》里讲“青白胜黄白”。最好的是宋徽宗讲的,有的茶是“天生异种”,是偏白色的,打出来泡沫也是白的,像白蜡一样。我以前怀疑,茶沫可以打成像白蜡一样,哪里有这么厉害。后来看资料发现,觉得他们也不是吹牛,而是真的。因为他们要求的茶种跟采茶的时间是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的。在那种状况下做出来的茶饼,磨出来的末,再通过整个打茶的方式,就变成了当时最流行的风尚。

▲蔡襄《茶录》碑帖(局部)

有人觉得打茶打出泡沫,好像是宋朝人没事的游戏。可这也不奇怪,我们现代人喝卡布其诺,要拉花,谁拉得漂亮,我们就去拉花拉得漂亮的地方喝咖啡。其实,宋朝人玩茶跟现代人的卡布其诺拉花很接近。

有记载从唐朝到宋朝之间,在五代时期,有一位很有名的和尚叫福全,福全和尚拉花的本领特别高。他可以放四个茶碗,在打茶、拉花的过程中在四个茶碗中拉出一首诗来,当然四个茶碗中的四句诗都是绝句。在当时非常有名。这就表示他能够控制整个泡沫,让它有一种视觉的审美。这种美感,是当时的一种风尚。福全和尚每次拉花的时候有很多人来看,福全当时觉得自己本事不小,可是也有一点感觉他做和尚好像是杂耍一样,觉得自己好像是在玩不太恰当的游戏,所以他写过一首诗笑自己。可是不管怎么样,从五代到北宋,我们发现了这种喝茶的习惯,是视觉超过味觉。

点茶的茶叶:御茶园的惊蛰茶

为什么我这样讲?他们喝的好的茶叶,是在当时福建建州这一带产的,就是今天的建瓯(建安)。城外的东边叫做北苑,北苑就是御茶园。北苑旁边有个凤凰山,这个地方产的茶特别厚。整个制作的过程,就使得它有种比较浓的茶底。这个地方的茶也特别好。

他们采茶的时间很早,一般采茶讲究春天最早的时候。其实我们现在人讲,最好的春茶是明前茶,清明之前。还有比它更好的吗?我们看材料,发现宋朝人喝的最好的茶,不是在清明时节或清明前面采的,是在惊蛰的时候就采了。这根本是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打了春雷就已经去采茶了。

皇室要求御茶园的采茶人数之多,其实是把当时的老百姓都赶上山。最厉害的时候,从唐朝到宋朝,很多资料记载有3万人被赶上山去采茶芽。茶芽在这个时候特别嫩,刚刚冒尖。一般很好的茶是“一旗一枪”,有一个尖,有一个叶。但这种的(皇帝)根本看不上眼,他要的仅是茶尖。所以经常说是“鹰爪”,就是像老鹰的爪一样,刚刚出一个头。

还不止如此,它被摘下来时只有一点青白色,还没发绿。还要把它洗一洗,然后做成小小的茶饼,在这个小小的茶饼上盖上印。上贡的就盖上龙、盖上凤,或者是特别有一个名目。其实(茶饼)做不了太多,因为这是非常珍贵的。上贡以后,皇帝经常赏赐给大臣。皇帝赏赐给大臣,大臣高兴得不得了,还分给大家,分成一个小小的茶饼。那个茶饼很小,不是今天我们想象的像普洱茶那么大。一般来讲就是五铢钱大小,像一个大的铜板。

在这样的状况下,把茶磨成末,然后打的时候它就能够达到泡沫像白蜡一样的效果。不只是茶要打成偏白色的泡沫,还需要讲究另外一个东西——对瓷器的要求,即是对茶具要求的不同。

点茶的茶具:厚重的建窑黑瓷

唐朝做茶的本领不是那么高,所以茶汤煮出来有点偏暗红色,假如倒入一个非常漂亮的北方瓷器中(比如邢窑和后来定窑),在漂亮的白瓷里面就显得暗红色的汤色实在不好看。所以唐朝最好的是浙江出的青瓷。越窑青瓷是青绿色的,釉上得比较好,有点像玉的质地。中国人特别讲究玉的温润之感。而且当茶汤倒入青色的、玉的感觉的瓷碗里,就带来一种春天的气息。所以唐朝人已经开始重视茶汤的视觉了,这点在陆羽的《茶经》里也特别讲到。所以《茶经》对唐宋在辨别、鉴赏瓷器方面也是有影响的。认为漂亮的白瓷不好,要青瓷才好,就是为了在喝茶的同时有一种视觉的美感,所以在唐朝的时候讲究的是用青瓷。

在法门寺考古发掘地宫的时候发现,唐僖宗供佛的宝贝里出土了一整套茶具,有所谓的秘色瓷碗、秘色瓷盘等等。“秘色瓷”是什么?就是浙江上林湖区出的越窑。越窑的发掘是2016年的重大考古发掘,列为当年的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在上林湖瓷器瓷窑区域的发掘中,发现那里出产的青瓷就是皇宫用的秘色瓷。

但用青瓷的习惯到宋朝改变了。改变的原因是从五代、北宋开始,特别强调白色的泡沫,为了要衬出白的泡沫,看谁打得好、拉花拉得好,青瓷就不能够完全衬托出来,就要黑的瓷器。所以黑釉的瓷器就变得很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福建建州出土建窑瓷器——非常厚重、很沉的黑釉茶碗,就变成宋朝人喝茶最讲究的茶碗。

▲建窑黑釉碗

现在大家对建窑也比较了解。日本人从宋朝学茶之后,还到浙江的天目山径山寺去学佛。大多数日本茶道的祖师爷在系统学茶的时候就是在南宋。他们也带回了建窑黑釉碗。可他们没搞清楚,以为这是天目山出的,所以就叫它天目碗。这是日本学茶的一个很有趣的误会。也可以说他从天目山带回来,他给它一个名目叫做天目,但其实就是建窑黑瓷。

建窑黑瓷比较厚重,所以在打茶的时候,得先把它烤热,打茶之后泡沫就不容易散掉。这些就是宋朝人斗茶的最基本的一些器具。

点茶的比赛:斗茶

从今天看,宋朝喝茶可能“喝”还不如“看”重要。他们还有比赛,就是所谓的“斗茶”。比法也很有趣,就是看谁打的泡沫打得好。泡沫凝聚起来,贴着黑的茶碗,黑白相间,非常好看。然后就看谁的泡沫能够持久。茶碗把它烤热了,所以能让泡沫比较久一点,不会散掉。

他们比的时候就会说,我的这个泡沫还保持不变,你茶碗里的泡沫已经不行了,已经露出一水;我还能咬盏(泡沫咬着茶盏),你就出现了二水;第三水都出来了,我的泡沫才慢慢地散开。就跟下围棋一样,你输我一子、输我二子、输我三子,你输我一水、输我二水、输我三水,是非常有趣的一个游戏。也可以说这是当时士大夫阶级的一个游戏,这个游戏也一直流传到民间,所以民间也斗茶。

宋朝整个喝茶的环境都很有趣,上层斗茶,一般老百姓也斗茶,茶可能不见得很好,可是打出来也很漂亮,也很有本事。宋徽宗《大观茶论》里非常清楚地记载,当时是太平盛世,人人都喝茶,而且喝茶已经变成全国的风尚。我们在了解历史中人们的生活追求时,有时候一种风尚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人。今天如此,古代也如此。所以宋朝人的点茶、点茶中的风气、斗茶的习惯,其实都是宋朝人生活当中很重要的风尚。

▲《斗茶图》(局部)南宋 刘松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结语

追求风尚有没有意义呢?很难讲清楚。可人人都追求风尚,并且从这里得到一些生活的乐趣。其实我们今天也有很多社会风尚,比如我们喜欢打球,喜欢赛球。宋朝一个很重要的比赛就是斗茶,就像唐朝上层社会喜欢比打马球。漫漫历史,有时候就容易把这些在不同的时代影响很普遍、也很重要的历史生活情况淡忘了。

所以我想这是我们了解宋朝人喝茶习惯的一个重要意义。我们知道了斗茶背后是怎么发展的,联系到许多与斗茶相关的内容,比如茶叶是抹茶,茶具喜欢黑釉的茶碗,特别是建窑的碗。不只是福建生产,黑釉全国各地都有出产,可福建的黑釉茶碗做得特别好。它很奇怪,特别重,黑釉也特别厚。这样的茶碗在保温上能够达到让泡沫不容易散开的最好效果。

那么关于宋代点茶的艺术审美就先讲到这。下一节。我们来看看以苏轼为代表的宋朝的文人茶道,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07986229

    能出一本书就好了

  • 旺家宝宝

    开头的独白有完整版吗?

    旺家宝宝 回复 @啊2go: 好的。我想要带前奏的完整版

  • 小柒Alisay

    建盏确实适合抹茶

  • 小柒Alisay

    好像那时候做茶团的工艺也不同,用的是蒸青,不是现在的炒青。唐朝时茶传入日本,日本茶就保留了这种传统做法,所以日本的抹茶就是这么来的

  • 小柒Alisay

    龙凤团茶

  • 楚凌觞

    开头有点昆剧的味道

  • 学习和快乐就是鸡和蛋

    斗茶斗蝈蝈

  • 喜马拉雅山下的村庄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