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道德经》通关的诀窍(1)

心法:《道德经》通关的诀窍(1)

00:00
18:05

大家好,《道德经》虽然有5000字,但是被大家解读得五花八门。

我在2019年初写了一本书叫《老子略释》,京东和当当上都有。大家可以买回来参考。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解读《道德经》的心法。 因为时间有限,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心得。


阅读过《道德经》的朋友都知道,《道德经》当中有一个词叫万物。

这个词在书中出现的频次有18次左右。


我阅读过的100余本解读《道德经》的作品,目前还没有发现哪一本书对这个词作过分析,因为大家都把万物看成了一个整体的概念。


如果你之前读过《道德经》,现在大家用3秒中想一下,你认为万物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我估计绝大多数人,把万物当成一个抽象名词来看。或者认为有一个笼统的东西叫万物。


如果大家这样理解万物这个词,就会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把《道德经》当中老子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抽象化。


我举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比如:

《道德经》第1章,有名,万物之始。


《道德经》第16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道德经》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如果大家认为有一个东西叫万物,或者把万物看成是所有的物的集成,并且在解读《道德经》时,不用具体的物而还是用万物这个抽象的词去理解具体的章节时,你就把自己搞玄了,整懵了。


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玄之又玄。

为什么魏晋时期把研究《道德经》和《庄子》的学问称为玄学呢,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今天我告诉大家解读《道德经》的第一个心得:

就是大家在解读《道德经》时,把《道德经》当中万物这个词,在理解具体的句子时,用一个具体的物来代替。

我再强调一遍。

就是大家在解读《道德经》时,把《道德经》当中万物这个词,在理解具体的句子时,用一个具体的物来代替。


比如,你用手机,用苹果,用电脑,用楼房,用老虎,等等具体的物代替万物。

你要用一个具体的物来代替万物那个词,你对什么熟悉,你就用什么物来代替。


比如,我对自行车熟悉,所以最爱用自行车这个词举例来解读《道德经》。


回过头来,我们再用自行车代替万物,来看我刚列举的4句话。

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道是万物的共性。

人们悟道之所以难,道之所以不能用语言表达,是因为大道讲的万物的共性,同时道是万物的源头,所以当然不能用语言表达了。


先看第一句。


《道德经》第1章,有名,自行车之母。

自行车之母是什么?自行车之母是构成自行车的各个零部件,每一个零部件都有名称。

这个母字在这进而不能理解为母亲,要理解为源头。

源头是大概念,母亲是小概念。这个要搞清楚。


《道德经》第16章,自行车之作,吾以观复。

什么叫自行车之作吾以观复啊? 大家研究一下自行车是怎么组装的,是怎么运行的,为什么同样的自行车,有人骑一年就报废了,有人骑5年还挺好的。为什么同样的自行车,同样的里程,公家的容易报废,而私家的使用寿命就更长呢?


《道德经》第40章,天下自行车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下自行车生于有,第一句解释过了吧,什么叫有生于无呢?大家可以听一下我在第40章中具体的讲解。


《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自行车。

对这一句话解读,是我判断一个解读《道德经》的人是否悟道的一个标尺,或者叫标尺之一。

现存的解读《道德经》的书,99%以上的解读者,把一解读成道或者太极;把二解读成阴和阳;把三解 把这个三理解为和,也有的人把三理解为参。

如果这样理解,就相当于阴和阳直接生成了自行车,那么我要问一下大家,阴和阳怎么就生成了行车行呢?

所以三生万物也好,三生自行车也好,一旦把二理解为阴阳,把三生万物理解为阴阳生成了自行车,那就错了。阴和阳只是个借代,比如一男一女就能生孩子,但是光有一男一女,其它什么也没有能生出孩子来吗? 不仅生不出来,还把这一男一女饿死了。

三生万物具体怎么解读,大家可以看我的书,也可以听我后续讲第42章时给大家说。


自行车是人造的物,也可以换成自然的物,比如动物老虎,或者植物苹果,动物和植物的生成以及死去的过程过程,包括我们人的生成过程以及死去的过程,和自行车是一样的。 而老子把所有的物的生成及死去的过程抽象出来,但他不能一一列举这些东西的名称,所以用万物这个词来代替。


大家听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如果听明白了,就给我留言,我看多少人听懂了。

如果没明白怎么办,当然是也给我留言了,我研究一下怎么改善一下讲法让大家都明白。


所以,留言和万物一样,它是个抽象名词。


我们解读《道德经》的过程,和老子写《道德经》的过程,是个相反的过程。


老子写作的过程是,它抽象出万物的共性,或者一部分事物的共性,然后用语言总结出来形成道理,所以《道德经》的内容就三类,一类是关于天下万物的共同规律,一类是关于某一部分事物的规律,还有一部分是它讲课的方法论。

这就是为什么《道德经》和一般的书不一样的原因。一般的书,比如物理学,历史学,它其中的道理讲的一类事物的共性,物的共性,历只规律的共性,《道德经》讲的是万物的共性。


而我们解读 《道德经》的过程,就是要把它讲的这些规律,对应到具体的事物中去,把它的抽象的概念还原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概念。

所以《道德经》中讲的道理,如果你研究明白了,你就会发现它的终极道理适用所有的人事物,所以老子用一个词叫万物。不论古今,不论中外,它都适用。


所以老子才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好,今天先和大家分享到这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何必八卦

    能说出“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玄之又玄”的人还“要啥自行车”,还最喜欢用自行车举栗子,扎不扎手?!

    大蓄书院 回复 @何必八卦: 哈哈,你在这里等我呢啊。 欢迎指正哈

  • 1381198cthj

    道,没有实证者宣说万物之母,宣说不出道的妙境之意理。

  • 浮羽呀

    立场不同,领悟到的东西也不同

    大蓄书院 回复 @浮羽呀: 最终是一致的

  • 痒了个多

    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播主:你一定又把自己搞玄了,整懵了。

  • 我在天边_xq

    道 五千言已经描写够多了

    大蓄书院 回复 @我在天边_xq: 是的。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 我在天边_xq

    为什么不校定帛书甲乙本

  • 听友219009470

    讲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