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君 | 愿得一心人:丈夫移情别恋后的哀怨诗

卓文君 | 愿得一心人:丈夫移情别恋后的哀怨诗

00:00
17:07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流传至今,他们俩不仅是汉朝最有才华的夫妻,甚至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伴侣。遥想当年,文君随司马雨夜私奔,由于司马相如这个读书人,不擅长经营盘算,小夫妻的日子过的很清苦,迫于生计,回到临邛开了家酒肆,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拉开诗词剧场的帷幕,我们也去喝上一杯。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诗词剧场】

  精彩剧目 尽在音频中


【知识点】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卓文君的这首《白头吟》出自汉乐府。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刘彻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有学者认为,郭茂倩所著《乐府诗集》当中记载的《白头吟》绝非卓文君所写,理由是在西汉中期不可能产生这么成熟的五言诗。可汉乐府诗本来就不是成熟的五言诗,依然是从属于音乐歌舞的!而五言的句子最早诗经里就有了,西汉诗人写五言也很合理,所以从成熟论架空作者并不可行!王夫之评价这首诗:亦雅亦宕,乐府绝唱可见这首诗的创作者水平之高,甚至已经可与司马相如比肩了。卓文君历来被评为中国四大才女之一,连李清照都要排在她后面,如果没有作品,拿什么谈才华呢,而卓文君有记载的作品,还真就只有白头吟这几首,如果没有铁证为依据,就贸然否定白头吟的作者是卓文君,连带还会推翻一大片历史,可见在研究诗歌的时候,不能只图思路新奇

 

       换个角度想,就算《白头吟》的作者另有其人,《白头吟》创作于两汉时期是毋庸置疑的,反应的也是两汉时期的一种婚姻观念,由此来映衬卓文君的故事,再贴切不过了,姑且推论,这首诗甚至可能就是作者以司马文君两人的故事为蓝本创作的,毕竟像司马相如那样的大IP,本身就是最好的创作素材。感谢收听今天的诗词剧场,诗人词人,下期再见。

 

出品人:田舒斌

总监制:郭奔胜

总制片人:申江婴

总策划:马轶群

 

导演:刘子华

编剧:邱生  赵益玮

声音设计:刘子华

混音工程:王景轩

编辑:孟畅 陈馨悦



【剧中人物】

卓文君:马嫣然

司马相如、叔父:News华

卓王孙:芦俊文

其他:朱李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华声2023

    听友微信群+18811611379

  • 如卿夕

    若与君得共白头,清贫一生又何愁?

  • 爱音悦读

    浪子回头金不换,糟糠之妻终须惜。

    爱音悦读 回复 @风漠漠: 想表达的是司马相如曾经想离开家人的心态与浪子离家的心态有几分相似。

  • 被遗忘的时光_nj

    婚姻永远是在“悔教夫婿觅封侯”跟“贫贱夫妻百事哀”之间取舍或者找个平衡点

    兜烟墨 回复 @被遗忘的时光_nj: 原诗“诚知此事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说的是虽然每个人在面对爱人死去的那天都会很悲痛,但是对和我共同经历过艰难贫苦生活的妻子,悲痛只有更加剧烈绵延。后面才演变成夫妻贫苦生活万事不顺的意思。不过文化都是经过时间沉淀后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思想或事物,所以两种意思的理解都没问题

  • smilezhaoqing

    我觉得女人就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灵魂和思想,伴侣只是一部分,不应该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积虞 回复 @smilezhaoqing: 当时的社会就是女性被困在家庭里,依附夫家和娘家的,用现代的眼光看古代未免显得苛求。

  • GZETG

    13年有部电视剧(风中奇缘),片尾曲就是这首《白头吟》

    1506746esyx 回复 @1395923uvbf: 丁当的那版白头吟,真的很喜欢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听到最后司马相如唱的凤求凰,眼泪瞬间流下来了,没有子嗣却能白头到老,一直坚守初时的诺言,是多少人做不到的

    645satsey2hthnusny7f 回复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 姳晓橙

    踏入婚姻生活,你就会明白,这世上唯有父母对你的爱才是永不嫌弃的不离不弃。对于婚姻中的另一半,你在他心中的价值才是他不会背叛你及嫌弃你的筹码。

  • 小小朵xy

    卓文君真是潇洒的女人 勇敢追爱 也勇于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