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修行最必不可少的一点是什么?

44.修行最必不可少的一点是什么?

00:00
09:00

世之修道者,或在事上修,或在貌上修,或在口上修,皆失之远矣。把事情做好、对人态度恭敬祥和、积累口德,此正是世之大众所追求,为何还会说离道甚远?听听本集,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被我们所忽略。


原文:以无所得故。



 

        我们先谈以无所得”,“所”跟“能”是相对的。从里面产生出来的,在经典上会用“能”这个字 ,而从外面而来的,在经典上会用“所” 这个字 。所以、所以都是在讲一个因为有一个外在形式怎么样,而我才会怎么样,那种情况下我们才叫做所以所以、如何如何了。


        譬如六祖里边所说:凡圣情能所具泯。说“能”也要泯,“所”也要泯。这意思就是说内在的感受,各种感受里面攀附的知见,也得要清真放下;外在所有的动荡,我们也只是看它的本貌,我们不攀附我们个人的贪嗔痴爱,能所俱泯。这个“所”指的是外在的。


        “所得”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收获跟本性无关,是从外面得来的,叫做所得。而“无所得”是什么呢?说不从性外得一物,凡有所收获皆依本性的原有,因观照本性的原貌。本性要不要你另外创造啊?不需要的哦。你今天之所以存在在这里,就是因为你有你的本性,已经具足了。本性所无者一概去之,所有者一概附之,就叫做无所得


        因本性内,只是一气的流行,气的流行造化规则,就是叫做性如水之畅流,本无分别跟对待、本无生灭、本无垢净、本无增减本无界限,没有所谓十八界,没有苦集灭道在里面。水怎么流叫做苦啊?水怎么流叫做八正道啊?没有这个事情,本无智亦无得。怎样的水叫智啊?那只是我们的比喻而已,它本无这些,水就是自在的流。


        你内观你内在所有的感受,时时刻刻返观它,它总是自在的流动、自在的变化。它只有这个真相,永远只有这个真相。各位,我刚才这段话很难懂吗?不难懂。逻辑上是很简单,可是当你有情识的时候返观它呢?啊,你就发现这个学问真是深啦,深到我不能懂,对吧?你只差一个去觉知它、去感觉它、去练习它,就差这个东西。


        何以知此呢?以无所得。为什么能够知道刚刚前面所讲的这一段,什么叫做本无分别对待、本无生灭、本无垢净、有没有?本无增减、本无界限、没有苦集灭道等等,没有这些界限。为什么知道这些呢?因为“无所得”。一切的真知源于本性的实相,就是观照。不于性外攀附一物,不于性外造作一物,所以叫做以无所得


        为什么我们知道舍利子是诸法空相呢?为什么我们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呢?为什么我们知道这些呢?以无所得故。不从性外来的。所以这段以无所得是告诉我们,所有的真修,不从外面得一物,都是内在自充、内在本自具有。


        我们看六祖这一段: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求真。”这是不是我们的难题啊?我们想要修行,想要踏上真修的道路,可是我们不知道怎么样做是对的?对不对?不知何处拟求真。若能心中自见真,”自见要不要返观?这是要返观。有真即是成佛因。”这是我们的心,修到非常的清净、一尘不染、无挂无碍,那是成佛的基础打好了,这是一个成佛的因,但不是成佛的全部。为什么?因为性还没有谈。心谈完了,心也清净了,性呢?性还没谈,所以只是成佛因而已。


        “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所以最后要往哪里找啊?自性。自性是什么意思啊?与生俱来、本自具有,自性不从外来。如果你现在问我说自性是什么?三言两语实在是很难讲得清。


        水的性,往下流;加热呢,往上飘;有没有?低温呢就结冰,这就是水性。水性藏在哪里?水分子里面。这样讲水是不是很容易懂啊?各位结冰是善还是恶?没有善恶啊,对吧?你说加热了就往上升,是善还是恶?没有善恶啊。往下流,是善还是恶?没有善恶啊。为什么你谈人性的时候,偏偏要说善恶呢?它不宜用善恶形容的啊!


        我们说木的性,放在水上就会飘啊,种在地里就会长啊,看到阳光就向阳啊,木的性藏在哪里?藏在树干里呀。这样说是不是很容易懂?很容易懂啊。待会儿你问我人的性是什么?我没办法用这样三言两语告诉你。为什么?因为这很复杂。要说它不简单,但是呢木的性与生俱来,水的性与生俱来,它们就藏在它们的里面。那也就是说你的性藏在哪里啊?就在我现在这个里面,就在这里面。可是我如何显现它呢?先明心。怎么明呢?就是我们《心经》从头一直讲,讲到现在,要怎么明?返观一气之清真因为挂碍你的,就是气,没有别的东西了。你慢慢返观,你会相信我这个话。


        《七真史传》说:仙佛圣贤只此心,”就先观照这个心,因为它是成佛因,它不是成佛的果。不是最后啦,它是成佛因。何需泥塑与装金。”修行从哪里修?从心上的庄严来修啦,从心上的正道来修,从心上的实相、心上的自在,从这里来修。不是从外面泥塑跟装金。这是在讲说不懂得从里面去求证。却是五府千岁生日的时候给它做一件金衣,然后上面贴一个金牌,然后写上我的名字。然后哪一个庙要盖的时候,那个地砖有没有刻我的名字?那个柱子刻我的名字,我们不是这样实修吗?


        “世间点着烧者,笑倒慈悲观世音。”《七真史传》里面这样写啦,这也是一点点的点醒。它主要是要让我们,不是说不要烧香,不是说不要泥塑装金。意思是说第一个重点是在哪里呀?你的心,意思是这样。回去先不要急着把那个佛像给它扳倒,先不要这样。明天早上起床还是向我们爷爷、奶奶烧个香,对不对。


        《七真史传》这一段,嗟乎世之修道者,或在事上修,”事情做的很大了;或在貌上修,”已经很祥和了、很谦恭了;或在口上修,”你好,口德修得很好了;皆失之远矣。”意思是说不是这些不好,是说如果只注重这些,而少掉了一个什么?少掉了心。 那这个是差很远哦。于道原无分毫”,这个跟道是没有关系。


        就好像是一棵树,若我们不去讲它的性,死的树也是树,假的树也是树,对不对?这片叶子装这里比较漂亮,那片叶子装那里比较漂亮,这只装这里,那只装那里,装的都很像啊,可是它的性呢?它没有性,它没有一个生命啊。对不对?树是里面有个生命啊。树的性非关于一定要这片叶子长在这一边,那一根枝长在那一边,那一根根要扎在这一边,有吗?有这个规定吗?没有规定。树的性非关于这些形态,对不对?


        好,你自以为修得很有礼节了,而你的礼节,用在韩国通吗?用在日本通吗?用到美国去通吗?你自以为很对,到一个别的国度对吗?不一定对啊。你自以为这个朝代的历史的你修的很好,放到别的朝代看看?那还是很多挂碍的啦,对不对?穿了西装到唐朝看看,还是没有办法的啦。你自以为这样是最标准的了,最有礼节了、最懂礼貌了,而实际上世界上没有这些标准。


        所以,如果不懂得从我们的本性上来,从耳目上修、肚腹上修、恭敬上修,一切修为啊,这些有为之法,皆非道也。”它的意思是说不是这些不好,而是说不能少掉什么?心性。千万不能少掉,不能少掉这个观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6_8c4ib8

    老师讲的真是彻法本源

  • 武海清

    目前张老师心经讲的是最透彻的,没有之一。

  • 阿秋好

    讲的很好,就是声音有点听不懂

    啦啦淞 回复 @阿秋好: 看文字对上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11225

  • 木己先生

    感恩讲师!

  • 强力_Vm

    率性之谓道。。。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善、恶】还是有对待的。人性它无杂私欲时是非善恶的。 就如一艘空船飘向你的船,你却没有善恶的念头产生一样。 生活中不要轻易用颜色、大小等客观存在的现象来表达个人的好恶。

  • 梦_osd

  • 13900021bds

    讲述的太好了!

  • 13900021b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