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正义的回归:忍耐生性格——霍桑《红字》解读(下)

第九讲:正义的回归:忍耐生性格——霍桑《红字》解读(下)

00:00
43:39

法律与文学第九讲《红字》(下)

我们现在开始。

假如你整天想着那些阴暗的算计,过一段时间,身上那种气色就会不一样,对吧?我当然是很相信这一点的。然后我们看下一句:被邪恶支配者,以折磨别人,让人犯罪为乐。所以齐灵渥斯是像幽灵一样,死死地缠住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他说:

“在地球这块蛮荒的地方,我要砸下我的帐篷,因为在别的地方我也是个漂泊者,与世人兴趣隔绝,但是在这里,我发现了一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一个孩子,我和他们之间存在最紧密的联系。”

这个太恐怖了,谁要这样跟我说,我都会被惊吓到,这是很好玩的,他是以折磨牧师为乐了。

第八和第七是最相关的,就是最后的总结:被邪恶支配者,本身是空虚的、苍白的和脆弱的。我们有一种说法,就是汉娜·阿伦特说的,恶的平庸,我们后面讲朗读者就要讲的,就奥古斯丁说:“恶是善的缺乏,恶本身是依附于善的,恶本身没有一种独立的价值,它就像寄生虫一样,它具有依附性。像乔布斯的那一段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有点像这种表述,魔鬼也一直是这样。他的眼睛永远盯着外面,但他的实质是可怜的、外强中干的,他需要依附于别人来填补空虚,所以当最后,丁梅斯代尔勇敢地向世人袒露自己的“红字”的时候,袒露自己是通奸者的时候。齐灵渥斯一下失去了人生的目标,他的生命就再也没有激情和活力了,都凋谢、枯萎了,最后他也就抑郁而终了。


汉娜·阿伦特

奥古斯丁

乔布斯

我觉得很有意思,我们自己不做魔鬼,但是我们要认识魔鬼,要知道,我们不得不跟魔鬼打交道。现在呢,还有一点就是,你看魔鬼医生,他曾经和牧师之间有一段对话,我觉得这段对话在书里面也是特别有意思的,到处都充满思想性,很深刻的哲理。医生的内心是不希望丁梅斯代尔公开的,如果丁梅斯代尔一公开,他肯定就丧失了目标,但是他又经常威胁丁梅斯代尔,他说:“你为什么不公开?你既然犯罪了,你为什么不认罪?”当然,两个人都不会直说通奸者,但双方都是,你也知道我我也知道你的一种关系。

然后医生差不多说了三个理由,他说的第一个理由是:既然做了这样的事,就要敢于承认和担当。第二个理由是:只有认罪,你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如果不认罪,确实内心是很煎熬的,我们后面会讲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也会讲这个事,尽管他能逃脱法律的审判,但他逃脱不了道德的内心的煎熬,所以他一直做噩梦,还不如早点说出来,以获得慰藉。第三,不认罪你是自欺欺人,或者说你不是荣神益人的。就是说,你如果不认罪,你怎么能够表明你对上帝的良心?怎么去表明?你是个牧师啊。所以我们看牧师,他给出这三点回应,牧师说:“到了非揭示不可的时候,不一定是报应。”牧师其实是希望他的罪行被揭示出来的,但是这个“时候”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我们看牧师的一段话,这段话也很精辟,他说:

“如果我的预感不错的话,除去上天的仁慈,没有什么力量,无论是通过讲出来的语言或者任何形式的标志,能够揭示可能埋在一个人心里的秘密。那颗因怀有这种秘密而有负罪感的心,也就因此必然将秘密保持下去,直到一切隐蔽的事情都要予以揭示的那一天。就我阅读和宣讲的《圣经》而论,我并不认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到了非揭示不可的时刻,就一定是一种报应!这种看法确实是非常肤浅的。绝非如此;除非我的见解根本不对,我认为这种揭示仅仅意味着促使一切智者在知识上的满足,他们将在那一天立等看到人生中的阴暗问题得以揭示。需要有一种对人心的知识,来彻底解决那一问题,何况,我还在设想,如你所说的那种,怀有这些痛苦的隐私的心,到了最后那一天非袒露不可的时候,不是不情愿的,倒是带有一种难言的愉悦!”

所以我们看这一段话,首先我想说,牧师他说这段话并不是所谓的自我辩解,里面有一些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就是牧师他是希望自己能够早点解脱的,而且小说有很多描述,牧师他在自己的胸口上烙了一个红色的A字,而且他经常用鞭子在自己的密室里面抽打自己,然后彻夜地忏悔,所以他自己已经弄得形魂销骨已经饱受折磨了,他活得很苦。如果你说他是虚伪的,他不会这么苦的,所以当医生说你何必忍受罪责无法平安时,医生并不能理解,这个牧师正需要这样的虐待、这样的惩罚来获得自己的平安。如果你不信基督,你是理解不了这种心情的,所以我说有时候基督徒都是受虐狂,没事自己去找个抽,就是这样。所以他说:

“我宁愿不要你为我的缘故来证明你医道精熟,我要满意地让我的辛劳、我的悲哀、我的罪孽和我的痛苦都尽快与我同归于尽,令其世俗部分埋在我的墓中,而将其精神部分随我同去永恒的境界。”

然后还有第二个理由,他说:认罪或者不认罪是出自不同的人的天性或者说人的本性。好,我们看这一段话:

“他们之所以缄口不言,正是出于他们的本性。或者——我们能不能这样假设呢?——他们尽管有负罪感,然而却保持着对上帝的荣光和对人类福祉的热情,他们畏畏缩缩,不肯把自己的阴暗和污秽展现在世人面前;因为,如此这般一来,是做不出任何善举的,而且,以往的邪恶也无法通过改过来赎罪。于是他们默默忍受难言的折磨,在同伴中走来走去,表面像新落下的雪一般纯洁,而内心却充满了无法洗刷的斑痕。”

这是他说的第二个理由,认罪和不认罪是不同人的本性。其实说出来,赎罪不一定有用。就是当你在不恰当的时机说出来的时候,不一定对你的赎罪有用,而且也是不利于善。所以我经常会说一句话,就是受马基雅维利的影响,其实有时候人的运气往往就是有取决于人的时机,对吧?为什么我们经常会说一个人晚节不保,他一辈子做了99%的好事,结果就是因为晚节的时候,一件微不足道的坏事,一辈子的英名就全毁了。还有做了99%的坏事,有一天他还幡然悔悟,结果留下了一世的英名。人生就是这么吊诡,哪有我们想象的美好。这里面就说明一个实际问题,我觉得这完全就是个时机问题。

而且你们看这段话,所反映出来的还有一点就是,医生就想拼命证明你这个牧师是虚伪的,是不堪的,是懦弱的。但实际上这也是魔鬼的诱惑,牧师没有上钩,因为最后牧师不跟他辩论了,就当魔鬼对他说:“如果是这样,你也是一种自欺。”结果这位牧师只是淡淡的一句话,他说:“可能是这样,也许你是对的。”就是不想跟他辩论了。

其实这个牧师已经明白,这样辩论下去是没有意义的。是的,我承认我虚伪,但这种行为是不是满足了对方对正确的一种期待?人心是复杂的,靠人的知识,对真相的揭示,并不能解决人性和罪的根本的问题。这个牧师对自己是否虚伪是不置可否的,他也不会拍着胸脯说:“我就是真诚的人。”他是在受着煎熬,但他更深的体会是绝望,因为信仰告诉他,他自己靠自己是没办法完成救赎的。他对上帝的虔诚又告诉他,即使自己会堕入地狱,我也不听命于医生的话,我不从恶人的计谋。所以说,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犯罪了就远离上帝。我觉得从这段话,他俩面对面的交锋中,你可以看出牧师并没有因为犯罪了,就远离了上帝,这是他和魔鬼之间最大的区别,这些就是他怎么去面对内心的拷问和挣扎的。

但是我们从牧师的挣扎又发现另外一点,我刚才说了,海丝特跟她的丈夫其实是有真爱的,尤其她丈夫,很爱她。反过来,我倒认为牧师和海丝特之间不一定有多大的爱,可能还是有,发生这种事情嘛,但是我们从丁梅斯代尔的挣扎中,我们会发现,其实他对上帝的爱远远超过了他对海丝特的爱。所以你会发现他陷入这样一种挣扎,并不是说“我今天不告密,我只是隐姓埋名,或者我只能跟我的情人和孩子只能相隔千里,尽管是咫尺天涯,我不能尽一个父亲的责任,一个丈夫的责任。”其实你会发现他的忏悔从来没有指向这些,他认为他真正的罪,是对上帝有罪,是不是?他并没有说他是为爱情不顾一切。

好,我们来看他说的这一段话,他说: 

“如果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一个丧尽天良的人,一个本性粗野的恶棍,或许我早就得到了平静,不!我本来就不该失去它的,不过就我的灵魂而言,无论我身上原先有什么好品质,上帝所赐给我的一切最精美的天赋,已经全变成了精神折磨的执行者。海丝特,我实在太痛苦了。”

这是有一次他们在海边见面的时候,牧师说的话。你看,他的所有的痛苦、绝望、挣扎、忏悔,都是指向上帝,内心觉得我犯罪了、我受不了。很有意思的是海丝特对他的安慰,海丝特这样说:

“你在这一点上你冤枉了自己,你已经深刻悔过了,你的罪过早已在逝去的岁月里面,被你抛弃在身后,说实在,你目前的生活并不比人们心目当中的神圣差多少,你这样大做好事,弥补和证实了你的悔过,难道不是真心诚意,实实在在的吗?为什么这还不能给你带来平静?”

你看海丝特的安慰,也承认他们俩之间的事情是一件罪过,是不是?海丝特并没有说“上帝你给我滚蛋,对吧?宗教政治当局,你给我滚蛋吧,我有爱的权利!”海丝特没有这样的。她绝对不像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那样的,比如说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她没有这样的理解,她不是像他们一样说“我要反抗婚姻,争取爱情”,没有这回事,她认为我们之间是一场罪过,所以说,一定要抓住这样一个共性。

第二点,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之间其实是有非常深的鸿沟的,她并不真正了解对方。你不要说他们短暂的交往,发生了一次肉体上的关系,好像就了解了对方。我们知道在小说的最后,他们已经决定要私奔了,要离开新大陆了,已经买好船票了是吧?结果牧师要在盛大的宗教节日,做最后的一次宗教布道。那是在游行的时候,海丝特是在人群当中的围观者,她就看到了丁梅斯代尔在被众人簇拥着,在游行队伍的最后,海丝特心里面想到了这一段话:

“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他吗?她此时简直难以辨认他了。他在低沉的乐声中,随着那些威严而可敬的神父们高傲地走了过去,他在尘世的地位已如此的高不可攀,而此时所看到的他正陷入超凡脱俗的高深莫测的思绪当中,愈发可望而不可及了。她认为这一切全都是一场梦幻,她虽然梦得如此的真切,但是在牧师和她本人之间不可能有任何真实的联系,她的精神也随着这个念头而消沉了。”

你看,这就是一个真正鸿沟,对吧?所以说,我经常会说只知道恋爱的,是肤浅的,恋爱一定要进入婚姻,要经过日常生活的一个磨练、洗礼,你才能够慢慢地真正地认识对方,也真正地认识自己。

我们现在问一句话,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之间最大的鸿沟到底是什么?

我的总结是他们的最大的鸿沟就是自然气质与文明气质之间的冲突。我们上次讲的,海丝特本质上属于自然人,而丁梅斯代尔是属于文明人,自然和文明之间是有深深的鸿沟的。好,这是海丝特刚走出监狱的那一刻,这一长串我就不引了,我引了一句话:“她露出高傲的微笑,用毫无愧色的目光环视着她的同镇居民和街坊邻居。”就是她作为一个荡妇要被游街示众的时候,结果她是以一种高傲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人的,同时在这场游行当中:

“她也回忆起了那些最琐碎的、最无关紧要的事情;孩提时期和学校的生活,儿时的游戏和争吵,以及婚前在娘家的种种琐事蜂拥回到她的脑海,其中还混杂着她后来生活中最重大事件的种种片段。”

好,最后一句最关键:“一切全都历历在目,似乎全都同等重要,或者全都像一出戏。”感觉自己是活在一出戏中,还是要返璞归真,归根复命,对吧?回到自然里面,小说里面有这么一段评价,说海丝特:

“她一直漫无目标地在道德的荒野中徘徊,她的智慧和心灵在丛林当中适得其所,她在荒漠之处自由地漫游,正如野蛮的印第安人以林为家。在过去这些年中,她以陌生人的目光来看待人类的风俗制度,以及由教士和立法者所建立的一切;她几乎和印第安人一样,以不屑的态度批评牧师的丝带、法官的黑袍,颈手枷、绞首架、家庭或教会,﹙谌:这些都是文明制度的一整套行头﹚。她的命运的发展趋向始终是放纵她自由的。红字则是她进入其他妇女不敢涉足的禁区的通行证。耻辱、绝望、孤独——这些就是她的教师,而且是一些严格粗野的教师,他们既使她坚强,也教会她出岔子。”

最后一句,“红字是她的通行证”,红字的耻辱其实教会她人生的道理,这话很好,这块其实也是牧师最后觉醒的一个标志,但是前半部分都是在讲她是一个自然之子。而且海丝特很有意思,她甚至在独居的过程当中,她独居了七年,就在这被放逐的七年里,还思考妇女解放的问题,从这一点来看,倒是最早的女权主义版本,在那个时代,你看她怎么想女权主义,妇女的地位要怎么改善:

“首先整个社会制度要彻底地推翻并予以重建;其次,男人的本性或者说由于世代沿袭的习惯变得像本性的东西,应该从本质上加以改变,然后妇女才能取得公平合理的地位;最后,即使排斥掉其他一切困难,妇女也必须先进行一番自身的更有力的变化才能改革。”

就是最应该改变的是女性本身,我们前一阵放印度的电影,我推荐好多人看《厕所革命》。就是讲印度到今天,在好多村庄里都不准妇女在家上厕所,她们只能一清早拿着一个罐子,然后忍受男人的嘲笑、戏弄。当时这位女大学生嫁给了农村的人,结果她后面就反抗了,反抗中有一个情节,她指责这些妇女,把她们那些罐子都摔掉,然后就对这些妇女咆哮,说“你们才是真正的罪人,你们自己有权利自己不去争取,你们自己正是导致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她这个就有点类似于海丝特说的话了。好,在这里面当然海丝特也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她说:“一个女人无论怎么运用她的思想,也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也许只有一条出路,如果她的精神能够主宰这一切,这些问题便不复存在。”所以她宁愿当一个丛林里地自由人,这是她的一个方向。而且她提出问题了,我觉得这三个问题也是目前女权主义要关心的问题,为了妇女解放。

来,我们再看牧师:

“牧师从来没有跨越雷池的经历,那一次可怕的渎神犯罪的事情也只是情感冲动造成的罪过,并非原则上的对抗,甚至不是故意而为。从那倒霉的时候开始,他一直以病态的热情小心翼翼地监视着自己每一丝情绪和每一个念头。就正因为那一次冲动,使他更加的回归到了文明的核心!当年牧师是身居社会首位的因此他们只能更受戒律原则,甚至偏见的束缚,身为牧师,他的等级观必然也会限制他,作为一个一度犯罪,但又因未愈的伤口不断刺激而良心未泯,不断受到折磨的人,他也许会认为比起他从未有过罪孽反倒在道德上更加的保险。”

因为有罪孽,他才知道道德本身的一个重要性。这是关于牧师,所以他们俩之间的差距很有意思,这一段太长我就不念了,这一段是说什么意思?就是说你会发现这个牧师身处在文明和道德的核心,但是他方方面面都受到自然的诱惑,包括这位医生的诱惑,这个医生整天是形影不离,陪伴在他的身旁,但是牧师在某一些时刻,他也从医生身上发现到自己想要渴望,但是又一直在压制的这个东西,他说:

“他也确实感到一种偶然的舒畅,尽管这种喜悦之中仍然带有几分的震颤,犹如打开一扇窗户,使一种更自由的气息得以进入闭锁和窒息人的书斋。而他通常就呆在这灯光下或遮蔽的阳光下,伴着从经书散发出来的霉烂气味,消耗着他的生命。但是这破窗而入的空气又过于清冷,使他无法坦然的长久地吸取。”

于是牧师一直在经受诱惑,海丝特给他自然的诱惑,因为医生是魔鬼,是狂野的,也给他另外一种诱惑,所以他很不容易,从善如登就这个意思。

最后实在受不了,海丝特终于决定了,说我们俩必须离开这个地方了,必须走。然后牧师当时打算要走的时候,他开始还觉得是另外一条出路。所以你看这个小说里面牧师的这段也成为一个心理学分析的经典,很多人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部小说。因为这个牧师他:

“享受着幸福的梦境的诱惑,经过周密的选择,居然前所未有的屈从于明知是罪大恶极的行径。”

就是说他一生可能要第二次犯罪了,第一次是通奸,第二次,是他要离开社会,他要私奔要逃走,幸好第二次罪他没有犯。

“而那桩罪孽的传染毒性已经就此扩展到他的整个道德体系,愚弄了一切神圣的冲动,而将全部的恶念唤醒,变成了活跃的生命。”

当你一说要走,那种走的渴望就特别强烈,是吧?

“轻蔑、狠毒、无缘无故的恶言秽行和歹意;对善良和神圣的事物妄加嘲弄,这一切全都唤醒了。虽说把他吓得要命,却仍在诱惑着他。”

但是我们知道,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海丝特悄悄地跟一个走私船联系要走,结果没有想到在宗教节日的这一天,船长突然告诉她,医生也买了一张船票,要跟你们一块走,海丝特的心情一下就陷入了深渊当中。但是在小说里面,牧师是不知道的,不知道医生要陪他们一块走的,也就是说牧师的幡然悔悟,决定公开自己的罪行,公开自己通奸的事实,并不是因为他知道没办法,医生要我逃无可逃了,我逃不过医生的魔爪了,所以我才绝望了,我就要公开了。不是这回事的,因为医生和海丝特都在围观的人群当中,牧师正在游行,正在布道,他不可能知道的,所以我觉得这一个细节更有重大的意义,对吧?就是牧师,他虽然受到犯罪的诱惑,但是最后他突然幡然警醒了。当然也包括那些女巫告诉他,“你们再重新干”等等,但是他自己一下发现:“魔鬼太可怕了,我会越陷越深的”,所以他这里面有两个心理上的反应,他说:

“他要么承认是一名罪犯而逃走,要么继续充当一名伪君子而留下。”

这已经没办法选择了,是吧?他也意识到:

“罪孽一旦在人的灵魂中造成一道罅隙,今世便万难弥合。”

所以说,我们千万不要觉着没事,一点点嘛,就像很多贪污腐败,这次贪污五百,下次一千,下次一万,都是一步步来的。 

好,我们看这个牧师,小说最后的场景特别的经典了,就是牧师最后游行完,看见海丝特他们站在刑台上,就是当时审判过海丝特的刑台,他就主动离开了游行队伍,主动跳到了刑台上去。齐灵渥斯一看到牧师,居然站到刑台上去:

“齐灵渥斯从人群中冲到前面,他一把抓住了牧师的胳膊,说:‘疯子,稳住,你要干什么?挥开那女人!甩开这孩子!一切都会好的!不要玷污你的名声,不光彩地毁掉自己!我还能拯救你!你愿意给你神圣的职业蒙受耻辱吗?’” 

你看这就是魔鬼的诱惑,很像《圣经》是吧?《新约》里面耶稣在旷野40天,接受魔鬼的诱惑,真的很像,魔鬼都是特别关心他的,“你饿了40天,你太饿了,你就把这些石头变成面包吧!”是不是?“上帝给你那么大的能力,你干脆从悬崖跳下去,他一定会让天使托住你的。”第三个,你只要俯伏拜我,我就将万国的荣华都赐给你。这都一样,对吧?你看,“我要保护你的名声,你要把这个职业都毁了!”就像我们的学诚法师怎么把佛教都毁了,其实就是这样的理由,其实是毁不掉的是吧?真正的毁,就是你不敢认罪才毁。

这个时候牧师说:

“哈,诱惑者啊!我认为你来得太迟了!你的权力如今已不像以前了!有了上帝的帮助,我现在要逃脱你的羁绊了!”

耶稣面临魔鬼的第三个诱惑的时候,耶稣怎么说的?“撒旦,退去吧!”那一声宣誓,太重要了。牧师这一下,我觉得真的是整个戏剧当中,当然是最高潮的一个时刻。你们读这个小说,你会发现就在牧师悔改之前,突然决定公开之前,整个游行和小镇的氛围是充满阴森的、飘忽的、神秘的氛围。各种女巫的眼光,小镇居民的眼光,游行队伍甚至像丧礼一样,真的就是一步之遥。

但是就是在这一刻,牧师做出了一个选择,“我现在不怕你得羁绊”!

“牧师靠在海丝特肩上,被她搀扶上刑台,周围德高望重的人全都惊呆了,他们明白某种深邃的人生问题即将展示在他们的面前。他说:‘你们这些敬我如神的人,看看我这世上的罪人吧,我站到了七年前我该站立的地方。’他撕开衣服,露出自己胸前烙的红字,然后瘫倒在刑台上。”

就是这一幕。然后等牧师弥留之际:

齐灵沃斯跪在他身边,表情呆滞,似乎已经失去了生命。“你总算逃过了我,你总算逃过了我……”他一再的重复。

我觉得这里,才是整个小说爆发出来的力量,完全是把你吸引进去了。确实值得回味,我觉得这一刻,才是象征着一个人怎么去救赎,就是牧师其实并不怕暴露,他其实不是虚伪,是吧?但是他一定是听明了上帝的一种呼唤,在这样最适当的时候,然后这个牧师是怎么说的?在死之前,他高呼:

“上帝洞察一切;而且仁慈无边,他已经在我所受的折磨中,最充分地证明了他的仁慈,他让我忍受这胸前灼伤的痛楚!他派遣那边那个阴森可怖的老人来,使那痛楚一直火烧火燎!他把我带到这里,让我在众人面前,死在胜利的耻辱当中,死在胜利的耻辱当中,若是这些极度痛苦缺少了任何一个,我就要永世沉沦了!赞颂归给上帝的圣名,完成他的旨意吧!别了!”

这就是整个高潮。说完那么多的高潮,我觉得还是要回归平和,回到最后的一种冷静,要思考。我觉得小说实际上以回归、等待、忍耐为主题的。他们在等待希望,但是希望怎么来,因为他们正在痛苦当中,他们最后要回归,回归到一种真我,回归到一种人的正义和道德的本性,这是一个以等待、忍耐和回归为主题。

我们来看海丝特,海丝特我就略说了,海丝特恰好是因为在她带着红字的耻辱的过程当中。小说里面描述她,正因为她带了红字,结果后面镇上的人都以为她是圣母玛利亚般的一个形象,是吧?她经常乐善好施,帮助这些小镇的居民,也不麻烦别人,各种问题,就在她因犯罪丧失了权利,被独处一隅的这些岁月里,她的生活纯洁无瑕,大大的赢得了人心,这是海丝特。

而我觉得海丝特更重要的是这个红字的含义,就是她的一个选择。我们知道《红字》最先到在海丝特身上,这是一个耻辱的标志,就是代表的是通奸。但是当海丝特在这个红字当中忍耐,为小镇居民服务的时候,大家都夸她,你是Able,你的红字的A应该是Able,你很有能力。但是,当最后海丝特升华以后,大家会称她为Angel,是一个天使,所以说罪就是死,你死的是你的生命的那一方面,你直面死亡就是脱离罪恶,脱离罪恶最后就是脱离死亡。

所以,我觉得人生很多时候,真的就是死去活来,你对某种东西绝望,会开辟新的希望。那天在心理学读书会,我还分享就说,为啥尽管我是个忧郁的男人,我经常认为我有抑郁症,也很绝望。但是我发现我们真的可以从你所经历的这些遭遇当中,学习信仰的功课,信心的功课。你所遭遇的很多的苦难,在当时你很难受,你受不了,你会挣扎,会退却,甚至会后悔等等,这些感受我全都有过。但是后来事后来看,其实这都是上帝给你的恩典,他让你成为了你,独一无二的人,让你从里面学会了更加积极地面对,就是你从他加给你的东西里面,你要学会什么,这是一个恩典。正因为他加给你这些东西,比如从知识方面,你才会对人性看得那么的透彻,你才会那么的深刻,是吧?比如说牧师就是这样的,是吧?

这是小说里面开头的一段话,“他们建立一个文明,往往是先要建立一个监狱,再建立一个坟墓,然后在监狱和坟墓旁边会长一丛玫瑰花”。其实也是说,真正好的玫瑰花,芬芳和妩媚都是在大自然的肮脏的土壤里面长出来的。在佛教里面也有类似的一个比喻,是吧?就是荷花、莲花都是长在淤泥当中,基本上都会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咱不说了。

我们现在来看的是,关于齐灵沃斯和牧师的另外一个对话,就当时他们看到一个小孩,这个小孩我今天没讲,来不及讲了,其实也值得讲的。就叫珠儿,珠儿是一个野生的孩子,自由惯了。有一个场景就是她母亲在树林里面,后面觉得我要回归自然,把这个红字扔掉了。我想说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回归自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你回到终南山不是出路,你还是要回到政治的本性当中。

最后是海丝特,她是把这个红字重新戴在了她的身上,海丝特也完成了自己,她回到自然是完成不了自己的,只不过是一种逃避而已,是一个双重的病。

我那天看到苏小和批判弘一法师李叔同,他说李叔同在年轻的时候就是浪漫,该经历的各种人间的情谊、才气全部享受了,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第二个错误是他逃到了山里面,逃避这些东西,逃避社会和政治,他犯了第二次错误。当然会有一些偏见了,这个我们就不说,但是至少这部小说告诉我们要回到社会,你看,看到小孩的时候:

齐灵沃斯自言自语:“在那孩子的气质中,根本没有对法律,对权威的尊重,对于人类的法令或者意向,不管正确与否,她都不屑一顾。……她有感情吗?在她身上,能看到什么人性原则?”

这个医生说的太可笑了,他自己才是最不讲法律和规则,他说这个小孩是个野孩子,什么都不讲,因为这个小孩确实是到处都不守规矩,很难搞的一个孩子,但是:

丁梅斯代尔态度安详,也像是自问自答,“完全没有,只有把法律破坏得支离破碎的自由。至于能否为善,我可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我觉得要学习牧师的态度,有两次这位魔鬼非要让他跟他辩论,牧师都是不辩的,你说有可能就是有可能,然后你说她野性就是野性。但是,是否为善,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

你靠人是不知道靠人的一种理性的狡诈和轨迹,你怎么知道会成就什么样的人?我觉得在他的淡淡的回应当中,包含着很深刻的一种人生智慧和政治智慧。人生智慧是什么呢?你跟一个魔鬼辩什么?你跟一个不讲逻辑的人,你怎么去辩论?那不仅浪费了时间,更重要的是让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你辩去辩来,你就变成他了,这是魔鬼最希望的。他希望的不是辩论,而是希望你变成他,这个是最有意思的。

丁梅斯代尔也是这样,就是我刚才说到这个红字,烙在心中的红字,其实对丁梅斯代尔是一个恩典。丁梅斯代尔的经历非常像我们的学诚法师的经历,就是少年得志,一流的大学毕业,就像那些学生法师,在最一流的佛学院毕业,年纪轻轻就当了中国最重要的这些寺庙的住持,又会有最高的地位,佛教学会会长,然后佛学会里面都是他的学生,他的社会地位、宗教地位、政治地位都是如日中天,这么一种感觉。牧师也是这样的,一下毕业获得到那么大的一种威望,我觉得这一劫,是他必须受的,能够成为他自己。所以说你看这里:

“就在丁梅斯代尔牧师饱尝肉体上的疾病的痛苦,备受精神上某种阴险的烦恼的折磨,还要听凭死敌诡计的摆布期间,他在他的圣职上却大放异彩,广受欢迎。”“他在很多很大程度上是靠着他的悲伤才获得这一切的。他的智慧的天赋,他在道德上的感知,他经受和表达感情的能力,都由于他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受到的刺痛,才得以保持这异乎寻常的状态。”“正是由于这一重荷,他才能同人类的负罪的兄弟们有同人类的负罪的兄弟们,有如此同气相求的共鸣,使他的心能够同他们的心谐振,正使他的心能够接受他们的痛楚,并把他们的心悸的痛楚用洋洋洒洒的悲切和动人心弦的辞令传达给成千上万颗这样的心,他的辞令通常都能打动人心,但是有时也让人心惊肉跳。” 

这个说得太深刻了,也是基督徒信仰的核心,就是神为什么要道成肉身?基督为什么要化为一个穷苦的人,一个卑贱的人?他要理解人是吧?他要跟悲伤的人一同悲伤,跟哀恸的人一同哀痛,是要有这样的东西。所以我经常会说我们读哲学读法律,像我这样的学术训练,理性的东西读多了,我们必须要多读小说,然后你要去触碰神经。但是小说读多了,你还是要多读读这些理性的东西,让你能够理性地看待你的这种情感。这是我觉得人生真的是需要这样的平衡。这是有道理的,牧师他如果真的不受到这样一个煎熬折磨,他对什么是信仰的真谛,他能理解这么深刻吗?不可能的,他永远很肤浅,是吧?所以说你不要认为我一辈子都平安,一辈子都没有碰见什么样的厄运,我就是福分,我认为不一定。因为你是很肤浅的,活得最平安的,可能也是那些小动物小宠物是吧?一辈子也不需要苦,这就是整个小说我最后要讲的。

今天我讲的确实是法律文学,但是我是讲的更深层次了,不仅是正义,就怎么把正义信仰爱这些东西建立起来。我觉得这部小说,确实很值得我们去研读,我觉得我总结的话,它还是一部关于信仰、关于忍耐和性格,如何生发出正义的故事。所以我说,小说最后是印证了《罗马书》第五章第三节当中的话,就是:

“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落空,因为上帝的爱已经借着他赐给我们的圣灵,浇灌在我们的心里。”

但是大家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我把老练翻译成性格,因为在英文里面都是 Character,就是忍耐生性格。通过你的患难,你形成了你一生的精神底蕴、本色、性情,这是决定你之所以是你,是独特的人的原因,就像虎哥是虎哥的原因,是吧?老虎庙地一生也是这样的。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一生都要去追寻”。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性情的表现。这是靠什么来的?靠患难。所以说我觉得这部小说,最后说他是忍耐的故事,其实也是一部一个人如何成长的故事,是一个真正的成长小说,而且是一个已经有善良和正义的人,如何去抵挡邪恶的过程当中,忍受痛苦和患难煎熬的过程当中,如何更深地成就正义的一部大书。好,谢谢大家。

亚里士多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新京报

    为啥音频断断续续…

  • 融融秋日

  • 水月云天_4o

    魔鬼的诱惑

  • 水月云天_4o

    恶就是善的缺乏。

  • clzscx195

    紅字是一部內容深刻的作品。是関于怎樣勇敢面對自己的犯罪,不逃避認罪而使靈魂獲得救贖的作品。很有力的闡釋了基督教的精神,也祇有基督教基督徒才能有這樣的覺悟吧。

  • clzscx195

    人的高貴在於勇於自我批判。將自己的醜陋公佈在世人面前,這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呀。祇有信仰基督教才會有這樣的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