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千年:纸的历史》下| 纸的“国际化”

《一阅千年:纸的历史》下| 纸的“国际化”

00:00
16:55

你好,我是顾有容,一个爱讲故事的科普作家,欢迎你来听我侃神书。


这一周,我们还要继续聊《一阅千年》这本书。上一次咱们说到了纸的诞生,我们知道纸在汉朝出现,随后蔡伦改进造纸术,从此用随手可得的破布、破网、树皮就能造出质量稳定、适合写字的蔡侯纸。这一次,我要给你讲讲纸是怎么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共有三个故事。首先讲造纸术是怎么传到中国邻居的。然后讲向阿拉伯进军的纸,第三个,讲欧洲人的改良和纸作为独立战争导火索的故事。




那么,咱们先从中国开始吧。


很多人对东汉末年的印象,往往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把它看成英雄豪杰们厮杀的舞台。但对于活在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啊,黄巾起义、群雄割据可不是啥传奇故事,反而是经常出现人吃人惨剧的炼狱,用曹操话讲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咱们看组数据感受下,按照历史学者葛建雄教授的推算,鼎盛时期的东汉人口多达五千六百万,等到三国被晋朝统一时,可能只剩下2000万出头了。


当然,这不是说三四千万人全都被杀的干干净净。还有大量逃难的人脱离了地方政府的管理,成为数据之外的人。有些人啊就直接跑到了千里之外的越南,但在那时候去越南还不算出国,因为在汉朝越南被中国直接统治,也就是交趾郡。自然而然的,汉族文字、农耕文化在越南落地生根。虽然当地人张嘴说的话肯定跟汉字的正确读音对不上。但越南自打汉朝后,就一直把汉字作为官方文字,直到1917年才废除。


造纸术也是在这一时期被逃难的三国移民传到越南,按照作者的考证,越南其实是纸的第一站。在三国后期,越南产的纸已经在中原和江南广为人知。等到了五代十国,中国又打成了一锅粥,虽然越南趁机独立,但始终保持着中国出口优质纸张的传统。


同样把汉字当做法定文字的还有朝鲜,跟越南一样,造纸术也是在东汉末年被逃难百姓带到朝鲜。等到宋朝啊,朝鲜产的纸已经有了很高的品质,也就是著名的高丽纸,相当受苏轼等文人墨客们的喜爱。元朝皇室为了抄写佛经还专门派人去朝鲜买。这种纸主要以棉跟蚕茧为原料,所以特点也是洁白厚重的像丝绸一样,但胜在保存的更久,因此主要用于书画,品质差一点的就拿来作书画装裱的衬底还有扇子。


除了印刷术,现代韩国人的方块字其实也跟中国有很大关系,自打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后,这一技术也传入了朝鲜。但就活字印刷而言,汉字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怎么说呢?字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元代有个学者为了印一本农学书,前前后后弄了6万多个模具,不像欧洲人只刻出26个字母就行。朝鲜正是因为这一点,发明出一个高效率印刷的二十八字体系,也就是朝鲜谚文,从而摆脱了平时说朝鲜话,写字却要用汉字,说话跟字的读音对不上的情况,到了20世纪初期,这一文字演变为24个基础字母,也就是现代的韩文。


我们再来说日本。这边汉朝走向盛世的时候,隔海相望的日本还处在石器时代,也就是日本的弥生时期。那边朝鲜开始接受汉文化后,连带着也把稻米种植法传授给海对面的日本人。结果发展缓慢的日本原始社会一夜暴富,摆脱了整天打鱼打猎的生活,开始种地形组成村落走入农耕文明。到了公元608年,日本派了四位学子留学唐朝,也就是遣唐使事件的序幕。两年后的610年,日本造出了第一张纸。


在中国造纸术的基础上,日本逐步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和纸,主要以雁皮树为原料,特点是薄而坚韧,精工细作。因为造纸的过程中不含有酸性成分,所以高品质的纸不会发黄能保存很久。


因此,对于我们的邻国而言,三国时期躲避战火的移民成了技术扶贫的先锋,传过去的不仅仅是纸,还有以纸为载体的汉文化。更重要的是,中国以纸为文书管理国家的文官制度也被邻国吸收,因此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纸做基础,这也是越南、韩国、日本吸收造纸术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我给你讲第二个故事,一路向西的纸。


公元751年,在离长安万里之遥的帕米尔高原上,一场战争正悄然打响,怛罗斯之战。唐朝军队由名将高仙芝率领,为了平息西域吐蕃的侵略,唐玄宗派他率兵前往中亚平叛。此时的唐朝正值开元盛世,国力强盛,但同样处于黄金世代的阿拉伯帝国应叛军王子求助,突然出兵挡住了唐军的步伐。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唐朝军队人少离家远,难以集结援军,高仙芝却选择了主动求战,长途奔袭700余里,在恒罗斯,也就是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与阿拉伯部队相遇,双方沿着怛逻斯河两岸展开了五天的厮杀,不分胜负。可没想到,唐朝的雇佣兵却临阵投敌,在双方的联合夹击下,唐军阵脚大乱,只剩千人惨败而归。


虽然怛罗斯之战对双方的影响都微乎其微,但在阿拉伯历史学者的笔下,这场被视为意外的遭遇战,却成了造纸术西传的契机,唐军俘虏被带到了中亚的撒马尔罕,被迫向当地工匠传授造纸术,这也是很多书里的常见说法。


另一方面,一个中国人的记载似乎也可以印证这一观点。恒罗斯之战中有一个倒霉的唐朝士兵叫杜环,在过了一段俘虏生涯后,不知怎么侥幸逃了出来。为了回到老家啊,他一度跑到了西亚、北非,辗转折腾了十年之久才坐商船从广州回国,因为这段传奇经历,他成了第一个到过非洲并留下记载的中国人。按照他的纪录,有一段时间在巴格达当苦力,却意外发现当地有不少同样漂泊在外的中国人,这些人多从事金银匠、画匠、织布等技术工作。


鉴于造纸术本身不是啥难学的技术,而纸又在中国非常普及,因此虽然不确定士兵里有没有造纸工人,但如果有人了解造纸的技术原理也一点都不奇怪。在怛罗斯之战后不久,中亚和阿拉伯地区就出现了成规模的造纸工坊和纸张商人,因此,认为是中国士兵技术扶贫了当地的造纸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根据考古出土的实物,实际在这场战争的两三百年前,中亚地区就已经开始用纸了,有学者把这归结于丝绸之路和佛教的传播。无论哪一种说法,公元八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开始大规模的造纸、普及纸是没有疑问的,这一国策由哈里发亲自下令,鉴于纸的防篡改功能,该国的一切政府文书、档案都必须书写在纸上。


阿拉伯人对造纸术的历史性贡献是借助机械的力量造纸,也就是水车。从此直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造纸厂都是建在河边上。同时在材料上,鉴于中亚地区炎热干燥的气候,阿拉伯人用碎布就能造出高质量的纸,这跟亚洲地区部分用植物造纸有所差别。


而造纸用的碎布,也从此身价倍增。凡是后来造纸术传入的国家,纷纷出台政策严禁把碎布卖给外国人。大规模的碎布收集还在埃及产生了谣言,说当地平时用来包食物的纸,都是用木乃伊身上的裹尸布做的,有专门的小偷把木乃伊挖出来然后把布卖给黑心造纸厂。这其实跟现在的尸油麻辣烫谣言思路基本一致,以造纸厂对碎布的需求之大,不说木乃伊上的布,就是连着木乃伊一起丢进去造纸都不够用。


在普及了纸张后,阿拉伯人满怀热情的用纸记录知识,印度的传说、波斯的历史、古希腊的逻辑学、哲学、医学,统统被阿拉伯人用纸记录下来,这些珍贵的古典文化实质上是为后来欧洲文艺复兴种下了一颗种子。同时,纸的供应,也让数学这种需要大量演算的科学得到发展,我们现在用的阿拉伯数字啊,其实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由阿拉伯人改良并发扬光大的。


这一点上,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中介作用。身处欧亚大陆的交界处,阿拉伯人用纸吸收了东西方文明的伟大遗产,并把他们整合到一起,除了纸,四大发明里的指南针、印刷术也全靠阿拉伯人流传到世界。


因此,后来促进欧洲走向崛起的资源,其实大多源自阿拉伯世界的纸上。比如说意大利,发明罗马数字的意大利人,第一个放弃罗马数字改用方便的阿拉伯数字,这助推了他们在商业和数学上的巨大成就,并且,通过吸收阿拉伯的会计制度,意大利人成了公认的会计专家,一直被欧洲人夸的复式记账法和碎布造纸技术,其实早在阿拉伯和中国使用很久了。


但是,遥远的东方并不总是带来文明,这一次,草原上的蒙古骑兵呼啸而来,到了125712月,蒙古大军屠城巴格达,城内的图书馆也一并被烧毁,阿拉伯帝国的黄金时代就此宣告结束。




接下来,咱们去看看欧洲的造纸术。


公元714年,也就是我们的唐朝时,西班牙整个被海对岸的阿拉伯帝国占领了。过了一二百年,阿拉伯摩尔人、犹太人和当地的基督徒融合,培育出了安达卢西亚文化。自然的,移民们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文化带到这个飞地,一时这里远比欧洲国家要繁华的多,早早就有了商业和银行业,出现了账单、发票,和以纸为载体的地图。造纸术也落地生根,最多的一座城市竟然统计出472个造纸工坊,到了公元10世纪,当地科尔多瓦图书馆里已经有40万册藏书。相比较之下 ,梵蒂冈在文艺复兴后的1455年也才只有5000册藏书。


因此,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才是欧洲造纸业的先行者。


那么,按照双方你来我往打了几百年的历史,欧洲基督徒们其实早就接触到纸了,为什么始终都对造纸不感兴趣?


从根本上说,是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不需要那么多纸的缘故。以当时基督教文化中心的修道院为例,里面的藏书往往只有几百册。因此,经常见当时的阿拉伯人在书里嫌弃欧洲人,认为翻过意大利越往北走,见到的欧洲人也越粗鲁没教养。


欧洲一边呢,由于跟阿拉伯人打了几百年仗,对敌人用的东西有抵触情绪。腓特烈大帝在1221年甚至专门颁布禁纸令,认为纸是亵渎神灵的邪恶之物,不能用在行政文书上。再从文字上说,当时基督教文明的书面语只有拉丁文,可能看懂拉丁文的只有非常少一部分人,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啊,要纸有啥用?


这就是欧洲人早早就接触纸,但造纸业没有在欧洲开花的原因。


直到文艺复兴前夕,世界贸易运转起来,为了做生意,欧洲人的识字率开始提高,普通老百姓逐渐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再也不是阿拉伯人眼里的下等人,商业贸易、数学、艺术、文学、科学等都开始初露锋芒,昂贵不便的羊皮纸成了书写材料上的制约。


顺理成章,与阿拉伯人关系最紧密、商业和思想相对开放的意大利出现了造纸行业。奇怪的是,第一批造纸厂都集中在山沟里一个叫法布里亚诺的小城。鉴于这里实在是没什么特点,却突然间成了造纸中心,有人猜测,当地的造纸工人是海战后的阿拉伯俘虏,集中关押在这为意大利人造纸。鉴于当地造纸的术语通通都是阿拉伯语,来源自阿拉伯帝国是毫无疑问的。


法布里亚诺人为了造纸,顺手把原来羊毛厂的机器改造成造纸机,同时,用制皮行业的明胶拿来给纸上浆,经过这样处理的纸不容易变质,非常适合后来的印刷。除此之外,改进了水力设备,建立标准化模具。为了跟劣质纸相区别,还首先发明了水印,可以说是早期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商标。在这里,形成了欧洲造纸业的早期规范,小小的城市平均一年要产100万张纸。


到了14世纪,纸已经是欧洲人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有流动的河,干净、含铁量低的水,周围能够提供碎布,就一定有造纸厂,小到家庭作坊,大到几百人的工厂。


大多数造纸厂的生意都好的供不应求。因此工人也都没有固定的工时,条件非常艰苦。在法国,有些造纸工凌晨四点就得上班。生活在这样强噪音的场所,长时间跟脏水接触,造纸工的寿命一般不超过30岁,肺结核、神经系统紊乱、极度疲惫都是常见病。被这样压榨,难怪后来攻占巴士底狱的,就有一群战斗力极强的造纸工人。


我们再来看纸在美洲的故事。


到了1620年,纸在欧洲已经是随处可见了。但在第一批殖民美洲的英国船五月花号上,并没有造纸匠人和印刷匠人。


为此,虽然他们建立哈佛大学仅仅用了15年,可造纸厂却在70年后才出现。缺纸成为常态。后来英国人抓紧对殖民地的剥削,在1764年颁布了印花税法,要求美国人用一张纸就要付一次税,包括任何文件、书籍、报纸,甚至扑克牌,这同时得罪了本来没啥关系、但战斗力相当强的两个行业:媒体和律师。抵制英货的浪潮就此被掀起,各大报纸用醒目的大字写着,敢买英国货就是国家公敌,英国是自由的敌人。


因为这次事件,美国殖民者被彻底激怒,独立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到了独立战争爆发,美国所有的工业材料都被切断,虽然殖民地总共有八十个造纸厂,可纸的质量太差产量还不高。以致第二任美国总统亚当斯写给妻子的信里,就情深义重的说,虽然咱俩啊聚少离多,但我现在给你寄几张白纸,用这个稀罕物,代表我跟你之间珍贵的感情。纸价飞涨甚至引起了纸币的波动,后来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组织发行的纸币,因为其面值还比不上印钞的纸贵而被紧急叫停。


1776年74日,美国正式宣告独立,作为建国的纲领,《独立宣言》的第一版实际上不得不用的进口英国纸,甚至字体也是英国人设计的。直到1819年,这一关键文本才实现美国制造。


至此,纸完成了从中国走向世界旅途,足迹遍布了地球上的几大主要文明,用了前前后后用了近1500年的时光。


---------------------------------------------------------------------


到这里,《一阅千年:纸的历史》这本书我们就讲完了。上一周我讲了纸的诞生,这周我讲了它是如何走遍世界的。


不用去博物馆,纸就是我们身边对人类历史影响非常大,却又随处可见的东西。可以说,人类历史上如果没有纸是个不可想象的事。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在提倡无纸化了,但世界纸浆产量其实年年都在攀升,只要人类还需要思想、还需要记录下思想的材料,这个流传了千年的东西就不会被取代。


当然,在我们身边,像纸这样看起来不起眼,但改变了历史的东西还有不少呢,想继续听的话,下周我会给你讲能在纸上写字的东西,铅笔。


我是顾有容,给你讲故事的科普作家,我们下周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珊卓是志玲的天敵

    不更新了嗎?很喜歡這個節目🙏

  • 小神龙227

    第二!我是第二!!

  • 阿旺斯诺

    第三!我是第三!

  • Garrison小龙人

    第一!我是第一!!

  • 沈女士教英语

    我刚借了这本书,太实用了,扩展知识面

  • 影落明湖0912

    每一样东西都可能改变人类历史

  • 全拿下了

    讲得真好,声音也清晰好听,继续!!!

  • ttly

    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