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帝国》| 人类为可乐付出了这么大代价!

《可口可乐帝国》| 人类为可乐付出了这么大代价!

00:00
18:04


你好,我是顾有容,一个爱讲故事的科普作家,欢迎你来听我侃神书。


上一周我给你分享了可口可乐诞生的故事,我们知道它最早是一种药物,是模仿法式古柯酒发明出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它通过美国政府的支持走向了全世界。这一次,我要给带你去看可口可乐带来的问题。一共有三个,第一,可口可乐的包装都去哪了?第二个,这种饮料里的咖啡因从哪来的?第三个,可乐带来了哪些疾病?




首先,咱们先去看看,可口可乐的包装都去哪了?


咱们小时候肯定都有这么一种经历,买汽水留押金,喝完再拿着玻璃瓶退钱。对于饮料来说,这可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19世纪可乐刚诞生的时候也是这样。不过可口可乐公司的运营模式比较特殊,他们只卖浓缩液。所以玻璃瓶的成本都是由经销商们承担的,这样,药店和冷饮店老板们一边卖汽水,一边还要考虑瓶子回收。可以说这个时候包装形成了循环,没有给环境增加太多负担。


但易拉罐和塑料瓶这些一次性包装出现了,玻璃瓶循环也就被打破了。


咱们先说易拉罐的诞生,其实,易拉罐是美国啤酒商人们先发明出来的,在1920年,美国颁布了禁酒法案,饮料里的酒精含量超过0.5%的饮料就是违法,不管是制造、销售还是运输。这个规定一下子就摧毁了美国酿酒行业,剩下来的酒厂只能靠着汽水,还有不含酒精的假酒苟活到了1934年。这一年禁令终于取消了。好在美国很快出现了修路的热潮,酿酒厂们为了开发市场,开始用一次性金属罐把啤酒卖到全国各地。


早期的金属罐跟现在带环的易拉罐差的可远了,就是一个纯的不锈钢罐,需要用专门的三角开瓶器才能打开,跟开罐头一样。虽然消费者麻烦,但对酿酒厂来说,只用把货运到经销商那就完全不用管了。这样一来,买玻璃瓶、回收玻璃瓶、清洗、仓储这些成本一下子就没了,而且轻便的包装也更好运输,还节省了仓库空间,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可口可乐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技术变革,而且饮料界同行们解决了汽水对罐子的腐蚀和压力问题,到了1955年,可乐开始大量使用铝制易拉罐。到了1978年,现在常见的塑料瓶可乐也出现了。


比起玻璃瓶循环,这些包装看起来对所有人都有好处,谁都没吃亏,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因为商品包装很快就被扔到了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可以说,卖出的东西越多、垃圾也就越多,而这些垃圾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政府、全体纳税人、乃至子孙后代来共同买单,这笔账是没法用钱计算的。到了7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开始崛起,他们对遍地垃圾的现状相当不满意,而枪打出头鸟,可口可乐就成了最显眼的靶子。


当然,可乐公司肯定不能承认,是自己产品导致了环境问题,当然更不能放弃一次性包装,因为这东西太省钱了。所以他们说,环境危机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素质问题。为了让大家相信自己,他们跟其他品牌的饮料商联合起来,在美国张贴了上千万张海报、保险杠贴纸和广告牌,内容当然就是告诉大家不要乱扔垃圾。


这个时候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加税、限制饮料生产这些办法,但是可口可乐公司拿出了最厉害的武器,钱。他们说要是政府这么干,那失业和经济衰退也就要来了,结果政府败下阵来,所有的办法最后全都不不了了之。


一直到了今天,环境危机不但没有消失,而且可能更严重了。光是美国本土,每年就有将近1000亿个饮料瓶成了垃圾,而处理垃圾也需要花钱,这就全得政府和消费者买单了。要知道,可口可乐在饮料市场上处在统治地位,可是在保护环境方面,他承担的责任几乎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看来这就是可口可乐邪恶的另一面了,这些商人们赚了钱,但是对环境污染完全没有尽到责任和义务。




接下来,我给你讲第二个故事,可口可乐里的咖啡因是从哪来的?


在我们这个时代啊,很多人早上、中午不喝一杯带咖啡因的饮料,简直感觉浑身都不利索,说这是有史以来人类摄入咖啡因最多的时代也丝毫不为过。


但我们真的了解饮料里咖啡因么?实际上,咖啡因变得如此常见,同样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推动。说起各种各样的咖啡和茶叶,大家肯定都有所耳闻,咖啡因的大量出现,正是咖啡豆、茶叶生产过剩后的现象。


当年彭伯顿在十九世纪末发明原始版可口可乐后,始终坚持用西非产的柯拉果粉末,在他看来,这种带点异国情调的神秘材料,里面的咖啡因也肯定要比咖啡和茶叶里的更靠谱,另一方面说,毕竟越神秘的东西宣传起来也就越玄乎,可乐早期作为药来卖,那包治百病的广告也少不了这些噱头。


除了咖啡因,彭伯顿配方里可乐其实还有列为一级毒品的可卡因。但随着20世纪初吗啡、可卡因这些植物碱被认定为毒品后,可卡因从可口可乐配方里消失。那么,为了兑现广告上所谓的药效,咖啡因的地位就更重要了。可是柯拉果这东西产量实在太低还不便宜。因此,可口可乐公司必须要寻找一个更加稳定、更加经济的咖啡因来源。


幸运的是,在可口可乐诞生的那个时代,弄到点廉价的咖啡因并不是啥难事。


19世纪末,茶叶和咖啡贸易可以说是空前繁荣,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的普及让这两样农作物的产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生产过剩的情况下,那些低品质的茶叶、咖啡豆开始无人问津,不得不在仓库里堆积如山。到了20世纪初,在科学家们发现柯拉果里的咖啡因并没有啥特别之处后,可口可乐公司改变了配方,开始直接向德国的默克公司和美国的孟山都买进成品咖啡因。


这样,原本仓库里那些原本无人问津的劣质茶叶,反倒成了十足的咖啡因金矿,有了它们,大量廉价咖啡因通过化学方法被提炼出来。平均每瓶可乐含有的76毫克的咖啡因,其成本不过0.06美分,起到的却是提神醒脑、用以区别于其他糖水的关键作用。


但更猛烈的冲击也随之而来,一个今天还没有定论的问题出现了。每天摄入这么多的咖啡因,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害?


咱们先说咖啡因是怎么起作用的,用简单的话讲,咖啡因的分子结构跟大脑里合成的一种叫腺苷的神经镇静剂非常接近,当咖啡因在脑袋里取代腺苷的位置时,就不会再唤起睡意,让神经保持兴奋。但一个人大量的摄入咖啡因,那他体内的高浓度咖啡因就会影响神经的正常运转,继而引发一系列精神疾病。在上世纪670年代,还有报告认为超剂量的咖啡因摄取跟先天畸形有着某种联系,甚至会导致膀胱癌和胰腺癌。


考虑到咖啡因可能带来的身体隐患,抵制咖啡因的运动也在20世纪初随之而起,但这场运动完全被投机商人所利用,他们巧妙的煽动人们对咖啡因的恐惧,继而推出所谓的类咖啡饮品,号称没咖啡因也能提神。因此,商人们在报纸上大肆宣传咖啡因的害处,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销量。一时间,喝可口可乐成为了堕落的象征,甚至有媒体公然表示八瓶可口可乐里的咖啡因就足以致命,可口可乐添加咖啡因纯粹是为了让消费者上瘾。


1911年313日,沸沸扬扬的反咖啡因运动迎来第一个高潮,可口可乐公司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创始人、化学家哈维·维利公开起诉,等到上了法庭,关键的问题出现了,谁都没有充分证据证明人类饮用可口可乐、摄入咖啡因是有害的,只能用兔子、青蛙身上的实验作为案例,那一次性给小动物注射八瓶可乐里的咖啡因,当然会出各种问题啊。因而,经过5年的漫长拉锯,可口可乐公司获得了法院的支持胜诉。但作为代价,不得不把咖啡因的含量整整消减一半。


到了二战后,可口可乐公司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咖啡因买家,平均每年要消耗九十万磅以上的咖啡因,因为茶叶里提取的咖啡因难以满足可口可乐的需求,可口可乐公司开始使用合成咖啡因,并再一次减少了配方里的咖啡因含量,二战结束时的可乐,一瓶里仅仅有16毫克的咖啡因,比战前少了足足60%,相比它刚刚诞生时更是少了近七倍之多。


而反咖啡因运动自打20世纪初开始后,也在50年代迎来另一个高潮。讽刺的是,就是反咖啡因运动的兴起,为可口可乐公司解决了咖啡因来源这一老大难问题。


当然,最开始可口可乐公司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对抵制咖啡因运动极力打压。

但反咖啡因运动的兴起,让许多企业用无咖啡因配方代替原来的饮料,结果,被分离出的咖啡因就成了废弃物,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了可口可乐公司。


因此,大众抵制咖啡因的运动,实质上让被商人利用,反而让咖啡因饮料的生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比如说那些迫切需要咖啡因提神的工人、上班族们像喝更生猛的饮料,这成了红牛这类功能饮料的出现的契机。


到了6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通过一系列并购,成为世界第三大咖啡批发商,而且是美国咖啡因最主要的消费者。但它的资金、它的需求并没有为种咖啡、种茶叶的农民们带来幸福、更没有带来所谓的经济发展。为了满足可口可乐公司等商人们对咖啡的需求,拉丁美洲将世界上最优质、也是最多样化的热带雨林生态,破坏成为单一的、一望无尽的茶园、咖啡园。大量的农药被排入河流,甚至包括对人类发育和生殖系统有剧毒的硫丹。


所以啊,可口可乐的资金持续支持着热带雨林生态的毁灭。通过咖啡因和包装的故事,可以看出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之路并没有更加先进、环保,反而开始产生大量的垃圾和破坏。只不过多数污染物都被巧妙隐藏,不为人所知而已。


但唯独有一项没人想要的垃圾越来越醒目,那就是脂肪的堆积。





接下来我们讲第三个故事,可乐带来了哪些疾病?


为了自身销量,可口可乐公司雷打不动的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每个人每天饮料越喝越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始终在媒体上灌输喝饮料是无害的,人们完全不需要为喝太多饮料感到愧疚自责。


可实际情况却是,饮料开始成为肥胖的根源所在。喝太多饮料对身体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上周讲到,可口可乐公司通过美国政府的关税保护,拿得了特别便宜的蔗糖,而且在二战一跃而起。到了20世纪70年代,一种新的、更便宜的甜味剂出现了。


这东西叫高果糖玉米糖浆,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它是从玉米里面精炼出来的,跟蔗糖结构、味道特别像。它能取代蔗糖,无非是更便宜罢了,而这也是美国政府造成的。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后,美国政府一直向农民们提供补贴,这样来保证农产品价格稳定。但是战后农业技术提高得太快了,到1971年,玉米已经远远得供大于求了,可诡异的是,政府还要花钱给农民补贴,然后把卖不出去的粮食买到国库里。第二年,美国农业部长巴茨果断出台新法案,补贴不变,但是农民们可以把粮食拿到市场去卖。


这样,过剩粮食就都跑到市场上了,便宜到了极点的玉米成了最好的原材料。可口可乐公司又一次悄悄地更改了配方,等到70年代末,美国可乐已经完全用玉米糖浆代替了蔗糖。


既然饮料里的主要材料糖已经如此便宜,那为什么不让人们多花点钱多喝点呢?于是,我们现在常见的5600毫升的可口可乐,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更加夸张的两升装的可乐也出现在市场上,最后,人均高热量饮料的消费不在断攀升。消费者的身体代替了美国政府的粮仓,成了过剩粮食的仓库。


这一点有数据支持,在上世纪70年代,仅仅有14%的美国人被认定为肥胖。等到了90年代,肥胖率增长了整整两倍,达到了22.4%,最近的2008年,甚至有超过34%的美国人可以算是肥胖。儿童肥胖也不乐观,按照一份医生的统计,每天至少喝一瓶含糖碳酸饮料的孩子,每多喝一瓶就会导致肥胖症的发病率上升60%


胖,在美国成了穷人的象征。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些食品都是廉价的卖给了穷人,是不是该算成公益事业?


可实质上,穷人付出的更是健康。因为这些廉价食品提供的饱腹感并不持久,里面的糖分虽然可以带来短暂的满足和兴奋,可同样飙升的还有血糖,由于血糖的波动,垃圾食品带来的饱腹感消失的也特别快,这就是很多人会奇怪,明明晚饭吃的很多、很饱,可过了一两个小时候就会再次觉得饿的原因。对于这些高糖食物,人们只能陷入越吃越饿、越喝越渴,身体像气球一样变胖,却永远不能满足的怪圈。

 

除了肥胖,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着碳酸饮料的销量同时上涨,在二十年间翻了整整一倍,多数医生开始认定糖尿病与蔗糖、高热量食品的摄入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原本叫成人型糖尿病现在改成了2型糖尿病,就是因为很多未成年人也开始得糖尿病。原本在人类历史上只影响少数人的糖尿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流行疾病。


鉴于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可口可乐公司又推出了无糖配方的可乐。可是统计数字却表明,所谓无卡路里可乐并没有降低肥胖率,一项项实验证明,大量摄入反倒促进了食欲,让身体代谢机制紊乱,分泌出大量并不需要的胰岛素,把更多的血糖转换成了脂肪,并减缓了每天的新陈代谢,让人们消耗更少的能量。并且,有糖的可口可乐销量反倒持续上升。


面对反肥胖运动的浪潮,可口可乐公司的回应是把饮料继续卖向全世界,在发展中国家的销量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而且在宣传上,他们可不认为是自己的产品引起了肥胖,反倒是因为消费者的不自律。


当然,对可口可乐公司来说,美国这场反肥胖浪潮只能是一场小小的风波,现在它已经是一个扎根于全世界的商业帝国,早就不是当年靠要美国政府政策扶植的吴下阿蒙。可口可乐资本主义的高明之处已经很清楚了,为了对抗1990年后各个州政府陆续出台的肥胖税,原本只是为了规避风险而使用的供应商,如今已经成为他们新的的城墙,从销售可乐的便利店到零售商人们,再到装瓶厂、原料生产商的工人、农民们,这个全球化的利益共同体已经很难被动摇。


最终,美国的纳税人们突然发现,自己付钱让美国政府培育出来的,不是一个健康的工业食品系统,而是一个个生产机器,它们最大的目的就是挣钱,可口可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逐利的商人们只希望扩大生产,把过剩的商品、营养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体里来换取高额利润。





到这里,《可口可乐帝国》这本书我们就讲完了。上一周我讲了可口可乐的诞生和走向世界,这周我给你讲了人类为了喝可乐付出的代价,一共有三个故事:第一个,可口可乐的包装都去了哪?第二个,可口可乐里的咖啡因是从哪来的?

第三个,可乐带来了哪些疾病?


小小一瓶可乐,竟然或明或暗的牵扯着人类生活中的那么多领域,从人类的健康到南美洲的环境、再到美国的法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等等。当年彭伯顿山寨别人药酒时,可绝没想到可口可乐会有这样传奇的经历。当然,这也要拜19世纪末的特殊历史所赐,但面对着21世纪新的背景,我们也要清楚人类为了喝一口可口可乐,除了钱,还付出了哪些更珍贵的东西。


好了,这周的节目就要结束了。在刚才的15分钟里,我给你们分享了《可口可乐帝国》这本书里的故事。下一次,我们会给你讲另一种最常用的东西,它的用途不但比可乐更吸引人,它的历史也比可乐更加悠久而有趣,它就是安全套。


我是顾有容,给你讲故事的科普作家。下周,我们喜马拉雅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917267usc

    片头搞错了吧

  • 隔壁老王_yt9

    您好 万物简史似乎不是您讲的样子?我也想看这本书

  • 13761319bqo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