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 【译文】让人信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不培养品行,人的才能就会用于偏邪,他的下场便不是善终了。 2.纳言无失,不辍亡废。小处容疵,大节堪毁。敬人敬心,德之厚也。 【译文】采纳他人的建议就没有缺失,不中途停止就不会前功尽弃。小的地方存有缺点,大的节操就可以被葬送掉。尊敬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思想,这是提高品德的关键处。
🙏🙏🙏
“止”的思想古已有之,《道德经》、《庄子》、《论语》都有涉猎。但作为一种专门学问,隋朝的大儒王通(文中子)却是历史上第一个集大成者,也是破解成功核心秘密的第一人...
《止学》告诉我们:该在什么情况下停下来。
勘破人生胜败荣辱破解命运博弈密码大智知止,小智惟谋。过犹不及,知止不败大儒文中子的处世智慧,曾国藩一生推崇与践行的立身成事之道
书籍信息:止学内容重点:曾国藩说:“《止学》乃人生行为之约束,忽略此学,智者必有一失。”李嘉诚说:“知利之止,知欲之止,为知人生之成局!”李景林说:“如何在进和...
这是一本湮没许久的古代优秀谋略书,它的作者是隋朝大儒王通,号文中子,是唐朝诗人王勃的祖父,也是魏征、李靖、房玄龄之恩师。它的思想告诉人们:真正智慧的人,不过分显...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盛极必衰,物极必反适可而止,进退有度,修身养命
《止学》是文中子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经典力作,被誉为一部湮没久远的关于胜败荣辱的古代绝学。归属传统谋略学著作。书中主张智谋在心,谋事在人,强调适可而止、知进退...
3.诚非致虚,君子不行诡道。祸由己生,小人难于胜己。谤言无惧,强者不纵,堪验其德焉。 【译文】真诚不能靠虚假得来,所以君子不使用诡诈之术。祸患由自身产生,小人很难战胜自己。对诽谤的话不惧怕,对势大的人不放纵,以此可以验证一个人的品德了。 4.不察其德,非识人也。识而勿用,非大德也。 【译文】看不出人的品行,就算不上会识别人。能识人却不能任用他,就不能说是德高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