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27 | 破相执、破语执和破法执

金刚经27 | 破相执、破语执和破法执

00:00
14:06

47-金刚经27  破相执破语执和破法执


知识点



1、肉身:



(1).佛教称地、水、火、风“四大”和合的幻身。《楞严经》卷八:“是清浄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 元 方回 《杂书》诗之四:“自恨肉身无报答,日常饱饭夜安眠。”


(2).泛指肉体。《红楼梦》第一○四回:“大凡成仙的人,或是肉身去的,或是脱胎去的。” 夏曾佑 《小说原理》:“人所乐者,肉身之实事,而非乐此縹渺之空谈也。”


(3).僧道死后,将其尸体经过处理,涂以金漆,以资供奉,亦称“ 肉身 ”。 清 陆次云 《湖壖杂记·法相寺》:“ 武林 仙佛之肉身有二:一 丁野鹤 ,一 长耳和尚 也。”


从唐时金地藏成为九华山第一尊不腐肉身后,明、清至民国时期相继出现无瑕、隆山等9尊不腐肉身,对外开放后2贼暮年,九华山又先后出现了大兴、慈明等5尊不腐肉身。九华山计有15尊不腐肉身,有僧、有尼,还有道士,数量之多,实为罕见。肉身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未进行任何药物处理;金地藏肉身至今还深藏在肉身塔下,无瑕和尚被崇祯帝敕封为“应身菩萨”。肉身是如何形成的?是佛教传承,还是灵山感应?社会广为关注。肉身现象是九华山佛教特色的反映,肉身文化为九华佛山增添了神异色彩。


2、相好:



极好的相貌。一切菩萨修满了三大阿僧祇劫之后,就要再修各种的相好,修了一百种福,才能成就一种相好,这是在佛 前修的,要种得相好满足了,才可以成佛。




3、虚幻:



在佛法中谈“虚”字,应该不能与汉语古文中的“虚实”概念相关。同时,要看用在什么位置、什么语境中,而后的解释是不同的。在这里的“虚”字,是指一切事物本身没有真正的独立的自己本性,1、一切事物会有种种生灭变化,存在的都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2、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脱离其他外界条件和关系而独立存在。由于这两个概念,所以说是虚幻无常。就是说一切事物表现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这其实是佛法中“空”的一个概念。这里没有虚实、虚无这样的“无”的意思。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佛讲须菩提这类人,不是众生,也非不是众生。为什么去不提众生?就是众缘和而生的意思。我是众生,当然是众生之一。我是众生,我不就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吗?那如果不是因缘和合,我哪能生下来啊?那么如果是因缘何而生,那就是因缘何而生,因缘善而散。所以这个众生也是虚幻的,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只不过是名叫众生而已。




2、舍生非舍生,相好非相好。佛法也没有实体说法,无所说众生非众生,都是各种因缘,和何而生,那这一切皆空。佛陀的意思是要破除,彻底的摧破众生一切的执着。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推下去,沿着佛陀的毅力往下走,那么所谓无上菩提,当然也是因缘和合。如果这样,那不就跟舍生相好说法众生一样,都是无所得的。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中,今天由我接着和您一起诵读佛教十三经之金刚经。我们今天要读的是第 20 分离色离相,这一封的名称也已经直截了当地向我们揭示了这一封的经意。这一封里边,佛陀问须菩提,佛可以聚足舍生见佛。所谓的巨足射身,就是指肉身有形的,像我们这个身体有高矮胖瘦、男女有型的,这就叫肉身。而无形的,我们一般称之为法身。这个肉身对于佛菩萨而言,当然他们的肉身是有,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 32 相八十中好,它是有各种各样非常美妙庄严的身体特征的,也就是相好,或者叫好相对不对好的相貌,那这个肉身也是指佛菩萨的相好之身。


佛陀问须菩提,你怎么看?是不是看到了佛的这种具足圆满的向好之声,你就看到了佛这里的,看到这个贱字,有眼睛看到的意思,也有透彻的了解的意思,你是不是去了解理解了佛陀不,世尊如来是不可以凭借着圆满的舍生就让你看到的。为什么如来说巨族舍生,既非巨族舍生,是民巨族舍生这个句式我前面为各位朋友强调过。如来说某某纪飞,某某市民,某某,这是金刚经,里边用的非常多,其他佛经的也多这样的一种句式。因为如来所说的具足圆满的舍身就是非聚卓圆满的舍身,换句话说是虚幻的,只不过是名字叫做圆满的舍身而已。


那么如来又接着问,须不提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否?回答是一样的,那这个具足诸相就是指这种 32 相 8 十中豪。你比如看到佛陀的相貌特别庄严,他有很多种,你是不是就了解了佛陀?你赞叹了佛陀,是不是就了解了佛陀?没有,因为它也是虚幻的。这里是破什么破?大家的见象直象值,大家会对一些表象产生执着之心。离色离相风,就是破除这个所指。接下来的第 21 分,名字叫做非说所说分,有点傲,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略为倒一倒,那么这一封所要传达的敬意就豁然显现出来了。我们把它倒一倒,所说非说分,那就是很清楚,就是讲前面离色离相,破除的是相知,而非说所说。换句话也可以理解成所说非说分,要破除的是大家对佛所说的语言,对佛所说的话,对他的执着。因为按照佛所讲的话,他没有什么法说,他没有说过什么法,那他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佛语?只不过是随缘而说,只不过是随顺世俗而说,只不过是为了给世人渡到彼岸去,提供一座斤两,提供一个法子,提供一座桥,只不过是如此而已。所以佛陀所说的法也是不足相的说法,也是原声提供的,所以他无法可说,只不过是没办法,必须随顺世俗。


所以这里讲的是所说非说,要破除大家的一个执着,而佛陀为了破大家的这种对佛语的执着,用了很重的话,佛陀讲须菩提,我说过法就是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思念。你不要这么想,你千万不要认为我当有所说法。为什么?洛人言如来有所说法,既为棒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则无法可说。失明说法这个话很重,按照佛教的学说,按照佛教的传统,按照佛教的理论磅佛,你诽谤佛,那是很大的罪孽,你怎么能棒佛呢?对不对?这是很重的罪。


所以佛陀用了那么重的话来讲,说,如果有人讲如来有所说法,如来讲过什么法的,这就是棒佛,这是诽谤佛陀,因为他根本不了解我所讲的法,因为佛陀讲的法是法无自信,无法可说,所以他根本不了解我,所以他才讲我有所说法,所以他是棒佛说法者,无法可说。市民说法。说佛法的并没有佛法可说,实际上没有讲什么佛法,只不过是名字叫做佛法。前一封讲离色离相,讲生相,非生相,这一封讲非说,所说非说,讲说法亦非说法。那这个当然,我们能够真正的了解佛教的学说,我们真正的了解金刚经的经历,当然我们明白了,但是对于很多众生来讲,特别是末法时代的众生来讲,乍一听闻难免大惊世事,恐怕就不能产生信心,这个大家好理解吗?噢,你什么都是空的,我看到了你佛陀如此庄严圆满的声像,也等于是没看见,我听到了如此甚声高妙的佛语,那也无所说,那么我怎么来信?所以这个时候须菩提也把这个担心揭示了出来,他说是准颇有众生与未来时文说世法生信心不说,如果在未来时也是佛陀,你不再注视了,而在未来时,这里指的就是冒发时代。


所以在今后,如果有众生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他们能产生信心吗?对佛说,佛陀没有说能还是不能。佛陀说的是须菩提比非众生,非不众生可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这段话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绕,其实逻辑谨言完全是按照佛说的毅力而来的。佛讲须菩提这类人,不是众生,也非不是众生。为什么去不提众生?就是众缘和而生的意思。我是众生,当然是众生之一。我是众生,我不就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吗?那如果不是因缘和合,我哪能生下来啊?那么如果是因缘何而生,那就是因缘何而生,因缘善而散。所以这个众生也是虚幻的,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只不过是名叫众生而已。


讲完这两份,篇幅都很短,而且用的语气,佛陀用的语气都很重,都很坚定。接下来就到了第 22 分,干脆就叫无法可得分。舍生非舍生,相好非相好。佛法也没有实体说法,无所说众生非众生,都是各种因缘,和何而生,那这一切皆空。佛陀的意思是要破除,彻底的摧破众生一切的执着。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推下去,沿着佛陀的毅力往下走,那么所谓无上菩提,当然也是因缘和合。如果这样,那不就跟舍生相好说法众生一样,都是无所得的。


如果有所得,那不就是证明你还有执着之心念吗?须菩提解控第一人,他在这里就直接跟佛说说,世尊佛得阿诺多罗三纽三菩提,为吾所得。燕说,师尊佛正得了无上正登正觉,难道是无所得的吗?就是他实际上没挣到什么吗?佛言如是如此。须菩提,我与阿诺多罗三纽山菩提,乃至吾有少伐可得四名阿诺多罗三纽三菩提。佛陀直截了当、干脆利落的回答,须不定我于无上正等整决,甚至乃至无有少法可得。这话也很重,甚至没有得到一点点,没有一点点可以得到的是明阿诺多罗三纽三菩提,只不过是把它称作无上正等正觉而已。


大家千万不要执着,这个就是佛教所说的胜利地胜利的胜。这里是超卖高妙,超过一切的意思,义地义、理的义,真谛的谛,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胜义谛。你根本就是无所得,这连着三分,篇幅都很短,但是它是环环相扣的 20 分,破与值 21 分,我们可以把它称作破与值, 22 分,我们可以把它称作破法值。我们都要明白,摄像也好,佛语也好,甚至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好,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是因缘所生,所以性空,所以皆无所见,也无所说,业无所得,这就是金刚经所要传达的佛学的胜利。好,今天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今日佛历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由我接着和您一起诵读佛教十三经之《金刚经》。我们今天要读的是第二十分,离色离相,这一分的名称也已经直截了当地向我们揭示了这一分的经义。


第二十分:离色离相分 

这一分里面,佛陀问须菩提,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所谓的具足色身,就是指肉身,有形的,像我们身体,高矮胖瘦男女,有形的这就叫肉身。而无形的,我们一般称之为法身。

这个肉身,对于佛菩萨而言,当然他们的肉身是有,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是有各种各样非常美妙庄严的身体特征的,也就是相好或者叫好相。对不对?好的相貌,那这个肉身也是指佛菩萨的相好之身。


佛陀问须菩提,你怎么看?是不是看到了佛的这种具足圆满的相好之身,你就看到了佛呢?这里的看到,这个见字,有眼睛看到的意思,也有透彻的了解的意思,你是不是去了解、理解了佛陀呢?


不,世尊,如来是不可以凭借着圆满的色身,就让你看到的。为什么?如来说具足色身,既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这个句式我前面为各位朋友强调过,如来说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这是《金刚经》里边用的非常多,其他佛经里也多,这样的一种句式。 


因为如来所说的具足圆满的色身,就是非具足圆满的色身,换句话说是虚幻的,只不过是名字叫做圆满的色身而已。那么如来又接着问,须菩提,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回答是一样的。这个具足诸相就是指这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比如看到佛陀的相貌特别庄严,他有很多种啊,你是不是就了解了佛陀呢?你赞叹了佛陀,是不是就了解了佛陀呢?


没有,因为它也是虚幻的。这里是破什么呢?破大家的见相、执相、相执,大家会对一些表相产生执着之心,离色离相分就是破除这个所执。


第二十一分:非所所说分 

接下来的第二十一分,名字叫做非说所说分。有点拗,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略为倒一倒,那么这一分所要传达的经义就豁然显现出来了,我们把它倒一倒,所说非说分,那就是很清楚。


就是讲前面离色离相,破除的是相执。而非说所说,换句话也可以理解成所说非说分,要破除的是大家对佛所说的语言,对佛所说的话,对它的执着。


因为按照佛所讲的话,他没有什么法说,他没有说过什么法,那他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佛语呢,只不过是随缘而说,只不过是随顺世俗而说,只不过是为了给世人渡到彼岸去,提供一座津梁,提供一个筏子,提供一座桥,只不过是如此而已,所以佛陀所说的法也是不著相的。 


说法,也是缘生体空的,所以他无法可说,只不过是没办法,必须随顺世俗,对吧?所以这里讲的是所说非说,要破除大家的一个执着。而佛陀为了破大家的这种对佛语的执着,用了很重的话。


佛陀讲须菩提,我呢,说过法,就是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你不要这么想,你千万不要认为,我当有所说法。为什么?“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这个话很重啊,按照佛教的学说,按照佛教的传统,按照佛教的理论,谤佛,你诽谤佛,那是很大的罪孽。 


你怎么能谤佛,对不对?这是很重的罪啊,所以佛陀用了那么重的话来讲。说,如果有人讲,如来有所说法,如来讲过什么法的,这就是谤佛,这是诽谤佛陀,因为他根本不了解我所讲的法。


因为佛陀讲的法,是法无自性,无法可说嘛,所以他根本不了解我,所以他才讲我有所说法,所以他是谤佛。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说佛法的,并没有佛法可说,实际上没有讲什么佛法,只不过是名字叫做佛法。前一分,讲离色离相,讲身相非身相。这一分,讲非说所说,所说非说,讲说法亦非说法。


那这个当然,我们能够真正的了解佛教的学说,我们真正的了解金刚经的经义,当然我们明白了。但是对于很多众生来讲,特别是末法时代的众生来讲,乍一听闻,难免大惊失色,恐怕就不能产生信心。


这个大家好理解嘛,你什么都是空的,我看到了你佛陀如此庄严圆满的身相,也等于是没看见。我听到了如此甚深高妙的佛语,那也无所说。那么我怎么来信呢?


所以这个时候须菩提也把这个担心揭示了出来。他说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说如果在未来世,也是佛陀,你不再住世了,在未来世,这里指的就是末法时代。说在今后,如果有众生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他们能产生信心吗?


佛佗没有说能,还是不能。佛陀说的是:“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这段话,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绕。其实逻辑经验完全是按照佛说的义理而来的。


佛讲须菩提,这类人不是众生,也非不是众生。为什么?须菩提,众生众生啊,就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意思嘛。我是众生,当然是众生之一,我是众生,我不就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嘛。


如果不是因缘和合,我哪能生下来,那么如果是因缘和合而生,那就是因缘合而生,因缘散而散。所以这个众生也是虚幻的,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只不过是名叫众生而已啊。


第二十二分:无法可得分 

讲完这两分,篇幅都很短,而且用的语气,佛陀用的语气都很坚定。接下来就到了第二十二分,干脆就叫无法可得分。色身非色身,相好非相好,佛法也没有实体,说法无所说,众生非众生,众生都是各种因缘和合而生,那这一切皆空。

佛陀的意思是要破除,彻底的摧破众生一切的执著。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推下去,沿着佛陀的义理往下走,那么所谓无上菩提,当然也是因缘和合了。


如果这样,那不就跟色身、相好、说法、众生一样,都是无所得的嘛。如果有所得,那不就是证明你还有执着之心念吗?须菩提,解空第一人,他在这里,就直接跟佛说,说:“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说,世尊啊,佛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难道是无所得的吗,就是他实际上没证到什么吗?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陀直接了当、干脆利落地回答,须菩提,我于无上正等正觉,甚至、乃至无有少法可得。


这话也很重,甚至没有得到一点点,没有一点点可以得到的。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不过是把它称作无上正等正觉而已。大家千万不要执着,就是佛教所说的胜义谛。胜,胜利的胜,这里是超迈、高妙、超过一切的意思。义谛,义理的义,真谛的谛。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胜义谛,你根本就是无所得。


这连着三分篇幅都很短,但是它是环环相扣的。二十分,破相执。二十一分,我们可以把它称作破语执。二十二分,我们可以把它称作破法执。我们都要明白,色相也好,佛语也好,甚至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好,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是因缘所生,所以性空,所以皆无所见,也无所说,也无所得。就是金刚经所要传达的佛学的胜义谛。


好,今天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亮子二哥

    钱教授讲金刚经,即非讲金刚经,是名讲金刚经

    Marian_fl 回复 @亮子二哥: 哈哈特可爱

  • 此事楞严常露布

    无所得,是指你最后所得的,乃是你本来所有的。除了你本来所有的,你没有另外得到任何东西。所谓得到,也就是你明白了你本来有这个东西,你可以启用它了。以前你不知道自己有,所以虽然有,等于没有,你用不起来。得,就是一个“洞然明白”罢了。你糊涂不明白,你拥有的,也并没有丢掉。

  • 谛言

    很简单,法不可言能证,可传,果不可言能得,可得!学者搞模糊,复杂了,抓不住重点啊,就无法讲了,!唉,钱教授算不错了,别学者,这几段反反复复只能来回念!

  • 凯思2023

    听学者讲座收获很大。

  • 宋军_s7

    感恩钱文忠教授的指引!功德无量!

  • 雪竹君

    感谢钱教授法布施

  • 1822875fguq

    道家讲“道法自然”,儒家讲“中庸”,佛学讲“缘起、中道”。三家本质上是相通的。

  • 小艾养生

    按照佛经的一般说法,忍有三种,一种是对于人世间各种毁誉都能安然面对,内心不会生出什么喜悦或者嗔恨之心。你赞誉我,我听到了也不会欢喜。你辱骂我,或者误解我,或者贬低我,我也不会生出嗔恨之心。这是一个忍,这种能够忍受这样的事情叫生忍,生活的生,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能够忍受身心的这种各种各样的苦,劳累、病痛以及自然界的施加在身上的各种各样的苦,比如风雨寒热等等,让身体也感觉到苦,你都能忍受,你不为之所动,非常坦然的面对,这叫法忍。 而当菩萨在修行六度的时候,也就是六波罗蜜的时候,你彻底地了解了,诸法无我,这样的空的道理,而将你的智慧安住在这个道理上,如如不动,这个是最高级别的忍,叫无生忍

  • 小牙虎刺

    三破显真空,究竟无所得。

  • 听友198353976

    讲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