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24 | 佛教为什么主张忍辱

金刚经24 | 佛教为什么主张忍辱

00:00
15:06

44-金刚经24  佛教为什么主张忍辱


知识点



1、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九:“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 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2、须弥山:




须弥山,别称蘇迷嚧、弥楼山等,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北55公里的寺口子河北岸,是中国4A级景点。[1]


景点拥有大佛六、子孙宫等八个风景区,共有造像三百五十余尊,以及壁画、题记、石碑等多处。[1]


sumeru一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指须弥山,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据佛丨教观念,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为佛丨教的宇宙观。须弥的意思是“妙高”、“妙光”、“善积”等,因此须弥山有时又译为“妙高山”等。


传说在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须弥山由四宝(金、银、琉璃、水晶)构成,高84000由旬(约110万公里),山顶为帝释天,四面山腰住着四天王天。根据《长阿含经》所说,须弥山北为北俱芦洲、东为东胜神洲、西为西牛贺洲、南为南赡部洲[4]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造像中,单体佛像规模最大的要数唐代所建的第五窟。窟中有高达20.6米的大佛坐像雕刻,神态安然,气宇轩昂。这里地势开阔,视野辽远。站在大佛前凭栏相望,古战场上山川依旧,令人茫然生无限思古之情。而51窟那种群体造像气魄雄伟的氛围,又叫人惊羡不已。第51窟开凿于北周,素称“须弥之光”。石窟开凿在一座小山包上,将山包整个凿空,辟出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四个部分,是须弥山最大的中心柱式窟。窟中7尊6米多高的佛像姿态优美,雕作手法纯熟,代表了北周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仰面环视,淡淡的白光从洞口撒进来,映出四壁雕像流畅的线条和高大的体量,使人有置身极乐世界的神秘感。


须弥山石窟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石窟始凿于北魏,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全国十大石窟之一。须弥山石窟始建于北魏,经西魏、北周、隋 、唐等历代不断添凿,以及后来的修葺重妆,形成如今的大佛六、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窟、黑石沟等八个风景区。它和名震中外的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一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瑰宝。


这一带的石窟始凿于北魏,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全国十大石窟之一。经西魏、北周、隋、唐等历代不断添凿,以及后来的修葺重妆,形成如今的大佛六、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窟、黑石沟等八个风景区,共有造像三百五十余尊,以及壁画、题记、石碑等多处,是研究北魏以来我国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的遗产。


须弥山石窟不像敦煌、云冈与龙门那样,石窟几乎都开在临川的一面峭壁上,使人一览无余,而是随着山势的起伏变化,或临川而开,或雄立山巅,或蔽于山凹,东一点,西一片,上上下下,隐隐显显,富于变化,耐人寻味。


3、佛教七宝:

佛教七宝,指七种珍宝引,又称七珍。

七宝表七菩提分

中,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经》所说七宝为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玄奘译《称赞净土经》所说七宝为金、银、吠琉璃、颇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湿摩揭拉婆;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

在阿弥陀佛如来常驻净土西方极乐世界中有“七宝”,第一“宝”就是金银,金代表一种健康,许多请回家的菩萨要铸金身,表示“金身护体,百病不侵”,代表健康长寿之意,银同样也代表健康长寿同时银还是避邪之物,银代表着“佛祖”的光芒,刚出生的小孩带银饰就是乞求平安,健康之意,此外金有旺财的意思,如果是许了愿给菩萨,灵验后要给菩萨镀金身,这里有“真金不怕火炼”一说。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因为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所以则和一切圣贤皆以无违法而有差别。




2、鸠摩罗什翻译的阿弥陀经里边提到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猪玛瑙。波若经里边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念不太一样,而大制度论里边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它写成玻璃、棋子、水晶了。砗磲、赤猪玛瑙。法华经里边讲的气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中,今天由我接着和您一块诵读佛教十三经至金刚经。在上一讲我提到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可能要改变一下阅读或者讲授的方式,我们计划以 200 讲的篇幅讲完佛教十三经,现在我们刚刚讲完了心经,接着再讲金刚经,而金刚经我们才讲了一个开头,而现在我们已经用掉了 40 讲左右的篇幅,这样看来肯定是赶不及的了,这是一个考虑,第二个考虑,随着听众朋友们对佛教经文本身的熟悉程度的增加,也许我就不再需要为您逐字逐句的进行解释或者进行讲解了,我们可以选择其中重要的部分,为您展开进行一些认诉。所以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就要改变一下一起诵读和讲述的方式。


当然,如果有些佛经的段落或者章节本身非常的简短,同时它又特别重要,那么我们依然会采取逐字逐句为您讲解的方式。在这一讲,我们要讲的是金刚经的第七分,这个第七分叫无德无说分经文还是这样的一问一答。刚开始佛陀发问说,须菩提予以云和如来、得安诺多罗三缪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佛陀问须菩提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如来有没有正德无上正等觉?就如来有没有正德最高的智慧,最高的觉悟卢来说法了吗?提出这么一个问题,须菩提回答,如我解佛所说意,无有定法名阿诺多罗三纽山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须菩提的回答说,就我所知,就我所理解佛教的义理,或者说佛陀所说的义理。没有哪种固定不变的法可以叫做阿诺多罗、桑缪、桑不迪、阿诺德的桑妙格、桑布迪。没有哪种固定不变的法可以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那么也没有哪一种固定的法是如来所讲的。换句话说,如来所说的法好像也没有固定不变的。何以故?须菩提还自己发了一个问,因为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所以则和一切圣贤皆以无违法而有差别。


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须菩提在这里讲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现在我们说不可取,是指这个没有什么事处,我们不要做这个选择,我们不要去依照他,追随他,这就错了。我们如果用今天的现代汉语去理解佛经,往往会产生误解,这就是一个好例子。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这里的曲就是执着的意思。换句话说,叙普迪讲如来所说的法都不能执着,我们对卢来所讲的法都不能执着,这叫不可取。在佛经里边取的意思很多,主要有这么两种,一种是执着,一种是烦恼。有的时候也叫屈旭不蒂讲如来所说的法我们都不能执着,而且也不能说。不可说的意思是你很难通过一般的语言去表述非法,非法也不是今天这个意思,非法行为,不这个意思,非法是指它也不是佛法,非非法也不是非佛法。


为什么呢?一切圣贤皆以无微法而有差别。所有的圣贤在了解、理解、掌握、无违法这个方面,他们都有差别,都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你了解的渠道、了解的途径、了解的深浅不同,所以它就会有差别。那么无德无说分第七金刚经的这一分,他这个章节的名就标举出了无德无说。


在这一份里边,实际上还是要破除我们常人对佛像的执着。佛所说的法或者他所政务的法都是没有定性的,因此你也不能执着,也不能用常规的语言表述他没有自信,总之他是不可执着也不可说的,所以自信空它是非法而不可取,又不可说它是非法,因此才说无德,你没有什么可以执着可以获得的。这个是为了破视力、二战破这两个障碍。讲无说是破通常的文字掌、语言掌,真正通晓波惹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会摆脱掉这两个仗的,他们是能够做到无德无说的,那么他们就脱离了名相,这当然是一种觉悟了。


金刚经的第7分讲的主要就是这个内容,而接着是依法出身分,第8,依法出身风。从这个章节的名字来看,我们会觉得他的经文的讲述好像跟他不太相应。这个经文还是佛陀先对须菩提发问,须菩提予以云和,那你怎么看?予以云和是佛经的一个套话,就你对这个怎么看?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诗人所得福德宁为多福。这个段话什么意思?佛陀问须菩提说须不提,你怎么看?如果有人将布满了 3000 大千世界的所有的七宝,也就是七种珍宝全部拿来进行布施,我们前面为您解释过了,那么须菩提,你认为这个人的福德果报多不多?大不大?佛陀发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里三千大千世界是佛经常见的一个说法,但是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有点绕,什么叫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在这里首先要为您解释的是,世界,是指时间,界是指空间。


按照佛教的说法,世界是由三种千世界形成的,哪三种?分别是小、中、大三种千世界组成的一个世界。须弥山是中心,须弥山周围有四大洲和八山八海,这样就被称为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大家一看这里边都是千的倍数,有 3 个千的倍数,所以又称三千大千世界。今天大千世界已经几乎成了一个成语了,然后在佛经当中,它往往叫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这个给您一解释你也就明白了。


因为在印度的古代传统当中,特别喜欢用特别大的数字,有的学者称之为大数传统,他们喜欢用这种非常大的数字,几十亿、百亿、万亿,这是古代印度的传统,佛经也这么用。那么三千大千世间七宝,这个七宝就是七种珍宝。七宝对中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中国的民间文化、地域文化影响很大。在中国有很多地方就以七宝作为地名的非常多,这是指世间 7 种非常珍贵的宝贝珍宝。那么究竟是哪 7 种珍宝呢?每部经理说的不一样,当然大体也就是这些东西了。比如我随便为您介绍一下,鸠摩罗什翻译的阿弥陀经里边提到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猪玛瑙。波若经里边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念不太一样,而大制度论里边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它写成玻璃、棋子、水晶了。砗磲、赤猪玛瑙。法华经里边讲的气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


到了玄奘大师翻译的称暗净土经里边讲它的七宝就跟别的都不太一样,因为玄奘大师用了大量的音译,直接把梵文的音翻过来,我如果把它念出来,大家肯定觉得这都不知道它是指什么了。金银费琉璃婆底加婆娑洛吉拉婆吃珍珠阿什么吉拉婆?大家听听这个都是反问的音译。比如费流利就是Violia,也就是指琉璃,所以他差不多,总之是形容世间最珍贵的宝贝。那么佛陀旧闻须菩提你怎么看?如果有人把这个充满了 3 千大千世界里边的七宝都拿来做布实行善,这个人得的福德多还是不多,难道不多吗?佛陀对须菩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那么须菩提的回答是非常多。圣多世尊何以故事?福德既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这里边有一个概念,他讲福德信,须菩提的回答是很多,那当然这个福报很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世间上的福德本身也是空性的,所以如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人获得的福报果报就多。福德信是指什么呢?是指真正的无相的福德,往往也用它来指称自信中的智慧福德。所以旭菩提讲,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人的福报很多。


接下来佛陀又对须菩提讲了一段话,而这段话我认为是这一份最重要的话。佛陀给旭菩提讲了哪一段话?我留在下一讲为您讲句。今天我就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今日佛历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由我接着和您一起诵读佛教十三经之《金刚经》。在上一讲,我们讲到了第十四分,离相寂灭分,这一分在《金刚经》的各分当中,是篇幅比较长的。


在上一讲里,我为您讲述了这一分的上半部分,上半部分的核心是,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也就是说其实这也是《金刚经》一再强调的,就是要摆脱、要出离于一切虚幻的名相。


三种忍辱 

而在这一分的下半部分,依然是沿着这个学理往下讲的,只不过在下半部分出现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波罗蜜。是哪个非常重要的波罗蜜呢?忍辱波罗蜜。


佛陀对须菩提用了两个自己的本生故事,所谓的本生故事,就是佛教里边有这样的一种叙说的传统,就是讲某某人的前世,或者过去诸世发生的故事,他的经历,这个叫本生。那佛陀用两个自己前世的本生故事来讲说,应该怎样去奉持忍辱波罗蜜。


忍辱是佛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指所忍的境,就是说你要忍的这些方面方方面面。忍不仅意味着是要忍受某种侮辱,字面意思,不仅是字面意思,还要忍苦耐劳,还要认透世理。


按照佛经的一般说法,忍有三种,一种是对于人世间各种毁誉都能安然面对,内心不会生出什么喜悦或者嗔恨之心。你赞誉我,我听到了也不会欢喜。你辱骂我,或者误解我,或者贬低我,我也不会生出嗔恨之心。这是一个忍,这种能够忍受这样的事情叫生忍,生活的生,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能够忍受身心的这种各种各样的苦,劳累、病痛以及自然界的施加在身上的各种各样的苦,比如风雨寒热等等,让身体也感觉到苦,你都能忍受,你不为之所动,非常坦然的面对,这叫法忍。 


而当菩萨在修行六度的时候,也就是六波罗蜜的时候,我在前面几讲为您讲述过,你在修行六度的时候,你彻底地了解了,诸法无我,这样的空的道理,而将你的智慧安住在这个道理上,如如不动,这个是最高级别的忍,叫无生忍。而到了这第三种忍,无生忍的时候,已经到了般若智慧的境界,那是一种最高的智慧。


佛教倡导忍辱,那就为佛教带来了一种特别的力量,也就是不为一切内在的或外在的恶劣的环境,或者暴恶的势力所压服。


因此在佛教里的忍辱,绝不是奴颜卑膝的,低三下四的,像奴隶一般的忍受,不是这个意思。忍辱是一种内刚外柔,守住初心,不改初衷,最后达成理想,是一种无我大悲的精神。这是佛教的忍辱。


佛陀忍辱的故事 

那佛陀就用自己过去世,这是按照佛教的叙说传统,两个故事来讲述忍辱。一个故事,就是在这里提到的,说,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在佛经里边有这样的记载,或者有这样的说法。

歌利王,这是一个过去得很坏的一个王,是古印度一个国家的国王。歌利是音译,如果要意译,大家听听,这个王的名字叫恶世王,世界的世,凶恶的恶,恶世王,或者干脆就叫恶世无道王。 


佛陀在他的前世或者过去世修行的时候,歌利王就以残暴而著称。老百姓、臣民都很害怕他。有一次歌利王带了侍从们,宫女啊,去打猎。那么你去打猎了,宫女们就趁着这个时间自己在那游玩。


在这个树林里,宫女们看到有一位仙人在那里坐禅,法相庄严,就对这位仙人升起的信心。仙人就应他们所请,为他们说法。这个歌利王扭头看不见人了,因为这些宫女们、侍从们都去听法了,谁都不在。


他到处去找,发现他们围着仙人在进行交谈,这歌利王内心就非常的愤恨,去责问这个仙人,然后非常残酷的用刀砍下了仙人的手和脚,看看这个仙人能不能忍,而这位仙人神色不变,毫不怨恨,不仅没有嗔恨,反而对歌利王生起了大悲之心。而这个仙人就是前世、过去世的释迦牟尼。


那么用这个事情来讲述忍辱,佛陀要讲的是什么呢?“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佛陀讲,在那个时候我被歌利王肢解的时候,我心里根本对这种相,我相、众生相等等这种相,我根本早就看明白,我知道他们是虚幻的,我了解这些相都是虚幻。如果我不了解这些相是虚幻的话,我如果执着于这些相,认为这些相都是实有的,我内心就会生出嗔恨。 


接着佛陀又提到,于五百世,就在很早很早以前,他还做过忍辱仙人。那么同样说明了应该用一种,脱离一切诸相的这种认知来忍辱。所以佛陀讲,“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个是在第十四分的下半部分,讲到的一个重要的忍辱波罗蜜。


第十五分:持经功德分 

接着的十五分,也是篇幅比较长的一分,这一分叫持经功德分。那么从这一分的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是进一步要讲说受持,也就是接受和实践般若学说或者《金刚经》的功德,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在这一分里边,佛陀对须菩提说,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包括像在初日时分,中日分后日分,就整天早晚不停的用恒河沙等身布施,这个数量非常大了,用这么大数量的次数或者这么大数量的分量来做生命布施,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内财施,他的功德,还不如有人听到《金刚经》,信心不逆,也就是他产生的信心不倒退,福报来得大。还是讲的各种各样的布施的功德,都不如法布施来的大。


佛陀讲,何况书写、受持、诵读、为人解说。如果有的人听到了《金刚经》,他产生了不逆,也就不倒过来,不反过来的信心,他的福德已经很大了。更何况如果还有人去书写,实践,诵读和为人讲解这部经典,这个功德就更不得了!


佛陀对须菩提讲,简单的说,这部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功德无边。如来啊,也就是佛陀,为发心学习大乘佛法的人来讲说,为发心学习最上乘佛法的人来讲述。


如果有人能够受持诵读广为人说,那么如来确切的知道,这个人的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他能成就这样的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些的人啊,都是可以会证得,或者可以会承受、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


然后佛陀又对须菩提讲,“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如果像那些沉湎于小乘佛教的(这里的小法,是指小乘佛教),那些人因为执着于我、人、众生、寿者见,他们执着于各种各样名相和各种各样错误的思想,那么他们对这个经就不能听受,不能读诵,更不能为人解说了。


在最后就像前面其他的分当中提到过的,说所有的人,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应该供养。只要这个地方有这部经,这部经在的地方,就是有塔的地方,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也就是应该按照佛教的规矩表达尊敬,能够散以鲜花。


作礼围绕,是佛教,当然也不只是佛教,在印度,别的教派也有这种表达尊敬的方式。根据佛经里的说法,佛陀在世的时候,如果有弟子来拜见佛陀,一般都要围绕着佛陀走一圈或者三圈。绕这样三圈,然后顶礼。


绕行佛塔,也是三圈或者更多圈。当然这个绕行在印度是右行,所谓右行就是顺时针绕行,千万不要逆时针,逆时针是不对的。而不同的教派,或者不同的这种派别往往绕行的方向不一样。比如有些教派是逆时针绕行的,然后佛教是顺时针绕行。 


所以在这一分当中,佛陀讲到了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强调了有《金刚经》的地方,即为是塔,就像有塔一样,大家都应该恭敬围绕。今天我就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欢迎加入《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官方社区,分享你的听课感受,与佛友们读经、抄经打卡学习,学佛路上不孤单。【添加课程小助手:xptmemeda,回复“学佛”进入学习交流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y8k6ri036arbvrjoqy8u

    如果没有听钱教授对佛经的讲解,我断定,就是我每天读一遍也不能理解佛经里面真正的含义,真心感恩,弘扬佛法,功德无量。

  • 听友255084893

    有些困惑 既然无相见佛 为啥又要最后强调见此经是要有绕行膜拜的礼仪呢 这不是入相了吗?不知佛陀如何解相由心生 生善心有善想 生恶心呈恶相 又如何能如如不动呢

    古怪的太郎 回复 @听友255084893: 我怀疑这样的规矩,都是他弟子们自己编出来的,为了个人的目的,为了笼络信徒。

  • 1739205exoh

    线老师讲的真好,以前我天天诵《金刚经》,没有深入的了解意思 ,现在大体能了解他的意思 !在这要感谢钱老师 逐字逐句的解释 ,再次感谢钱老师!钱老师讲经的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

  • 蓝海沙rr

    分不清绕行佛像方向的师兄们,简单点理解,就是您的右手臂是对着佛像绕行的。

  • nana3613123

    别人的侮辱,生忍;身体的痛苦,法忍;住在诸法无我的智慧里如如不动,无生法忍

  • 18608513egj

    钱老师的功德无量。

  • 上官雪莉

    感恩钱教授的法布施🙏从第一章 一路听过来,感觉心上所蒙之尘开始散去,心灵逐渐清明。珍惜您的布施恩德🌷

  • 仙境兔灵

    脱离一切诸相~

  • 温都文鸢

    我忍不了怎么办!

  • 听友221644946

    随喜赞叹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