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21 | 佛法中,什么是真正的庄严

金刚经21 | 佛法中,什么是真正的庄严

00:00
15:22

41-金刚经21  佛法中,什么是真正的庄严


知识点



1、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古印度思想家、教育家、宗教改革家,佛教的创始人,称号为释迦牟尼、乔达摩佛、佛陀(意思为“觉悟者”)、世尊释尊等,释迦,种族名,意为“能”;牟尼,亦译为“文”,是尊称,意为“仁”、“儒”、“忍”、“寂”。合为“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相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母亲摩耶夫人是邻国拘利族天臂国王之女。摩耶夫人在回父国途中,于蓝毗尼分娩后7天去世,太子因此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养成人。关于释迦牟尼生卒年代,南传和北传的佛教有不同说法。据汉译《善见律毗婆沙》“出律记”,推断为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南传佛教或认为是公元前623年至公元前544年,一说是公元前622至公元前543年。释迦牟尼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9岁(一说是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加上释迦族姓面临灭族的战争威胁,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开始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跟随“数论”先驱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学习禅定。后到尼连禅河附近树木中单独修苦行6年。认为苦行不是达到解脱的道路,转而到伽耶(菩提伽耶)毕波罗树下静坐思维四谛、十二因缘之理,最后达到觉悟。时年35(一说30)岁。先在波罗奈城鹿野苑向其侍从阿若憍陈如等5人说法,此后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进行传教,并组成传教的僧团,奠定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在王舍城先后受到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及其子阿阇世王皈依,在舍卫城受到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的皈依。弟子很多,传有500人,其中著名者有10人,被称为十大弟子。80岁时于拘尸那迦城逝世。


记载释迦牟尼事迹的汉译佛典很多,如《过去现在因果经》《修行本起经》《瑞应本起经》《中本起经》《佛本行经》《普曜经》《佛本行集经》《佛所行赞》《五分律•受戒犍度》《四分律•受戒犍度》,以及《释迦谱》《释迦氏谱》等;南传巴利文经典有《小部》等。


释迦牟尼在世宣佛法口授身传,没有文字记录的经典。释迦牟尼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了避免佛教教义日久散失,也为了防止其他“外道”异说渗入佛法,对于他的言教进行了整理,是为“结集”。释迦牟尼的学说内容,可归纳为三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等。


释迦牟尼在悟道后,就为创建“僧伽”制度的活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僧伽”即是僧团,是出家佛教徒的组织形式。起初只准男性加入,后来妇女也被允许出家。释迦牟尼所建立的僧团吸纳了社会上各行业的人,如商人、猎人、理发师等,甚至杀人犯也可入教。虽然没有首陀罗加入佛教的记载,但是相对于其他宗教来说,佛教僧团是平等的,没有种姓歧视的。创教初期,释迦牟尼并没有为僧团制订任何制度。僧团的戒律是根据所发生的事件逐渐创建形成的。遇到事件发生时,僧人们就请释迦牟尼做出裁决,他的决定被认为是关于处理此事的“法律”,也就是“戒律”。释迦牟尼所制订的戒律,涉及到个人品德行为,包括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的一系列禁忌。除此之外,释迦牟尼还为僧伽规定了云游乞食、雨季安居和犯过忏悔等制度。这些建制构成了信徒们的宗教实践,也成为维护僧团组织和秩序的有力保障。


2、凡夫俗子:

佛教指未入佛门的人。泛指尘世普通人。 2.指平庸的人。


3、燃灯佛:

燃灯佛(梵Di^pam!kara),又叫定光如来、普光如来,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一,是纵三世佛之一的过去佛,与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并称。

其因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

燃灯佛,梵文Dipamkar,意为「锭光」,德文Dipamkara,英文Dipankara,佛教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贵,如来佛主修今生,是现在佛,燃灯佛则修过去为过去佛,弥勒主修未来,为未来佛,为佛教三大教主之一。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又名「定光佛」或「锭光佛」。

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二阿僧祇九十一劫,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识只(即能作光佛),出家学道而成佛。时比丘阿梨蜜罗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乃为比丘授记,告知当来成佛,名“定光如来”。此系燃灯佛昔时曾从能作光佛受记之因缘。

据《瑞应本起经》卷上所述,释迦牟尼过去世曾是虔诚敬佛的善慧童子,当时他曾重金买下一枝稀罕的五茎莲花,供养给燃灯佛。由于莲花是佛教中的圣花(《妙法莲花经》即以莲花来象征佛教教义的纯洁高雅),五茎莲花更是圣花中之珍品。因此,这个供养使燃灯如来深为高兴,佛在欢悦之余,给这位佛子(释迦的前身)授记,预言他将在九十一劫之后的此贤劫时成佛,授释迦牟尼佛。

随着佛教在中国社会的融入,“燃灯古佛”亦深受到白莲教的崇信。在白莲教编造的大量经书、宝卷中,到处可见燃灯的名号,诸如“古佛”、“燃灯”、“真空老祖”等等,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清代有名的《破邪详辩》,上面编辑的是白莲教的教义,曾记载了这样两段话:

“天上龙华日月星,地下龙华水火风,人身龙华精气神,三才配合天地人。初会龙华是燃灯,二会龙华释迦尊,三会龙华弥勒祖,龙华三会愿相逢。”

“燃灯佛后有释迦佛接续传灯,释迦佛后有弥勒佛接续传灯,弥勒佛后有天真老祖接续传灯。天真向谁人接续?有三宗五派九杆一十八枝领袖头行、开言弟子,都会接续传灯。”(传灯,本指传佛法,在白莲教的经文中,则指接班,改朝换代,做个“开国之君”。)

我国民间将燃灯佛神化,高高供奉于神坛之上,这不是燃灯佛的本意。不过,言其擒妖伏怪,救众生于水火之中,倒恐怕也是古佛燃灯的入世襟怀。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他怎么表达自己的敬意呢?路上有一滩水,而世家就伏在地上,把自己的头发散开,盖住污泥,让燃灯佛踩踏而过。


2、佛教的历史本来是由释迦牟尼开创的,然而佛教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被越拉越长,这在古代的这种文化传统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中,今天由我一起和您来阅读佛教十三经之金刚经。在今天这一讲里面,我们要一起来读。庄严净土分第十,也就是金刚经的第十章。庄严净土这一章的形式跟过去几章都一样,就是佛陀和须菩提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讲述佛教的教义。这一段主要讲的是法无所得是空法相。一定要知道很多东西都是因为因缘而起,我们不能把它视为实在佛,告须菩提予以云和。如来西在燃灯,佛所与法有所得,佛佛也是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与法实无所得,佛陀就问须不提说,你怎么看如来过去在蓝灯佛那里有没有得到什么妙法阵法?徐菩提回答,没有。师尊,如来过去在燃东佛那里没有得到什么妙法或者正法。这里提到的燃灯佛是佛经当中经常出现的一位佛。佛教是由释迦摩尼创立的,释迦牟尼觉悟后被称为佛陀,从此才有了佛教。然而随着佛教历史的发展,佛教也不可能超越古代印度的这种叙事的传统,所以往前退,往前推,就出现了释迦模拟以前的很多佛。


佛教的历史本来是由释迦牟尼开创的,然而佛教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被越拉越长,这在古代的这种文化传统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那么佛教也概莫能外,所以燃灯佛在佛经当中被描述为是过去的一个佛,在民间甚至被称作是佛陀释迦摩尼的师傅。释迦摩尼当然曾经师从别人学习过,不过从历史的角度看,当然不会是燃灯佛了。所以燃灯佛是佛教传统当中比较晚起的这么一位佛。燃灯佛梵文的名字叫迪奔嘎勒,它有音译,当然现在流行的是意义作普光佛,也叫燃灯佛。这个燃有两个写法,一个是当燃的燃,另外一个加上了一个火字旁变成点燃的燃,叫燃灯佛,也叫定光佛。在佛经当中,关于这一位佛,也就是燃灯佛,以及他和佛陀释迦摩尼的姻缘有很多种说法。
     我们根据修行本起经为大家做一个简短的介绍。按照修行本起经,它是在过去式,按照佛教说法,有过去式,现在是未来是对不对?那么它是过去式,为世家婆嫂受忌的这么一位佛授记,就是预言释迦菩萨会成佛的。根据修行本起经的说法,过去有这么一个国家叫迪巴蒂,那有一个国王叫登圣,这个国王临终前就将自己的国家托付给了太子订光。定光知道人事无常,他不愿意继位,他就被这个国家托付给了他弟弟,自己出家成了沙盟,后来修成了佛果。这一个经历就是把释迦摩尼成佛的经历 copy 了一遍。有一次有一个孩子碰到定光佛在游行教化,他就买花供佛。定光佛就为这个孩子做了一个寿记,说他在来世会成道,而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这个修行本体经里边相对比较简单一点,就这样讲述了燃灯佛和释迦摩尼的姻缘。


当然有的佛经理就渲染得更厉害了,比如释迦牟尼佛当时当然还是个孩子,还没有成佛,按照这个说法,他买了金色的莲花去供养燃灯佛,见到了燃灯佛和他的这个弟子们的这种威仪,那当然深起的信心,他怎么表达自己的敬意呢?路上有一滩水,而世家就伏在地上,把自己的头发散开,盖住污泥,让燃灯佛踩踏而过。所以燃灯佛一看他有这样的信心,就做了这样一个收集,说你当做佛好,释迦摩尼,这是别的佛经理的说法。所以燃灯佛在佛教的传统当中,就是过去式的一个曾经预言释迦牟尼会成佛的这么一位佛。


那么佛陀接着又问须菩提予以云和菩萨庄严佛图,佛也是尊,何以故庄严佛土则非庄严,是名庄严。这里的庄严它不是形容词,它是一个动词,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用各种各样的在佛经当中讲有各种各样的宝物、鲜花、伞、宝盖来装饰国土。庄是道场,这是一层说法。还有一层说法,庄严就是净化,把染屋的世界净化,这也叫庄严佛土。所以庄严在这里是动词。那么佛陀问菩萨,庄严了,佛土了吗?没有。徐布迪回答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


市民庄严,这是什么意思?这里讲的是所谓的庄严佛土,并不是说我们一般人凡夫俗子眼中所见的摄像庄严,比如我们看到了很多鲜花,看到了很多宝盖,看到了很多这种美轮美奂的建筑等等。并不是指这样的摄像庄严,而是指那个无相无形这种庄严的法性,用法性来庄严才叫庄严。所以旭菩提在这里讲庄严,佛土则非庄严,市民庄严。


一般意义上的我们凡夫俗子眼中看到的庄严佛土还是空的,是没有自信的,也是缘起的,所以叫非庄严。只不过为了能够让大家理解佛教,随顺世俗,就是能够让俗人,让世俗好了解一点,我们姑且称之为庄严而已。这是这句话的意思。那么佛陀听到了须菩提的回答,就接着说事故。须菩提,诸婆沙摩和沙因如是生亲进行,不应助射身心,不应助生香味触法身心因无所助而生其心。须菩提,比如有人生如须弥山王,予以云和士生为大夫。须菩提言,盛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生是名大圣。那么佛陀看到虚菩提这样回答,就对须菩提做了进一步的教诲。佛陀讲,所以须菩提大菩萨应该如世升起亲近心。亲近心是指远离烦恼的这种心,自信亲近之心,对吧?说,你不应该执着于舍生乡未处罚你,不应该执着于应该无所助而生其心。你应该生气的是没有对任何东西有执着的心,这就是亲近心。


那么佛陀接着又把一个问题抛给了须菩提,说,须菩提,比如有一个人的身体像须弥山王那么高大,你怎么看?他的身体是不是很高大?须菩提回答,很大,当然很大。师尊,为什么呢?因为佛说的并不是一个真实的身体,只不过是一个假名,称之为大圣而已。须菩提了悟了佛陀的教义,这里的须弥山王就是指须弥山。须弥山反问叫苏梅路,所以很多地方翻成须弥庐山、须弥庐山、须弥琉山等等,意义叫妙高山、好光山,好高山干脆翻成叫好高山,也有的翻成各种各样善积山等等。须弥卢是梵文苏梅卢的音译,但是我们一般称它为须弥须弥山,那这个是来自于古代新疆丝绸之路沿线的好多俗语。纪羡林先生就写过文章说须弥两个字来自于土火罗语。当然我们后来习惯,所以在佛经当中也称它为须弥山,也称它为须弥庐山,也就不统一了,反正指的是同一座山。


这座山是印度神话中的高山,正因为它特别高,所以称它为须弥山王,这是佛经当中经常的一种表述方式,山中之王称它为须弥山王,并不是有一个国王叫须弥山,这个山是世界的中心,外围有八大山,八大海,形成一个世界,就叫须弥世界。我们都知道这须弥山高出水面 84000 游巡,水面之下还有 84000 游巡,总之它非常高,而这个山上有各种各样的神天王的居所。这个山不是一般的山,是有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四季花果不断,有很多奇异的鸟类相合而明,声音非常的美妙。而你如果到了这山上,相峰是山,反正是一个非常美妙的山。


这里提到所谓的游巡,也是古代印度的计量的一个数字,我们前面为您介绍过,古代印度经常用很大很大的数字,所以它称八万四千游循。那一个游循是多少?佛经当中有不同的说法,分别有一游循相当于八十里或者 60 里或者 40 里,主要有这三种说法,八万四千游巡,大家想想有多高?这又是古代印度的一种夸张的使用大数的一种修辞手法。


那么佛陀为如果有一个人的身体像须弥山那么高,那他的身体是不是很高大,那徐菩提当然会打很高,但是须菩提知道佛陀讲的并不是一个实有的圣体,而只不过是一个假名,称之为大圣而已,并不是石油的。那么这一分也就是金刚经的第 10 分讲的依然是不可着相,不可被各种各样的表象名相,各种为了随顺世俗而有的说法,不能被他们给迷惑住,你不能执着于他。今天这一讲,我就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今日佛历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由我一起和您来阅读佛教十三经之《金刚经》。在今天这一讲里面,我们要一起来读,庄严净土分第十,也就是《金刚经》的第十章,庄严净土分。


第十分:庄严净土分 

这一章的形式跟过去几章都一样,就是佛陀和须菩提,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讲述佛教的教义。这一段主要讲的是法无所得,是空法相。一定要知道,很多东西都是因为因缘而起,我们不能把它视为实在。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陀就问须菩提,说你怎么看啊,如来过去在然灯佛那里,有没有得到什么妙法、正法?须菩提回答,没有,世尊。如来过去在然灯佛那里,没有得到什么妙法或者正法。这里提到的然灯佛,是佛经当中经常出现的一位佛。


佛教是由释迦牟尼创立的,释迦牟尼觉悟后被称为佛陀,从此才有了佛教。然而随着佛教历史的发展,佛教也不可能超越古代印度的这种叙事的传统。所以往前推、往前推、往前推,就出现了释迦牟尼以前的很多佛。


佛教的历史,本来是有释迦牟尼开创的,然而佛教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被越拉越长,这在古代的这种文化传统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那么佛教也概莫能外。


所以然灯佛,在佛经当中被描述为是过去的一个佛。在民间,甚至被称作是佛陀释迦牟尼的师父。释迦牟尼当然曾经师从别人学习过,不过从历史的角度看,当然不会是然灯佛了。


所以然灯佛是佛教传统当中比较晚起的这么一位佛。然灯佛,梵文的名字叫Dipam!kara,它有音译。当然现在流行的是意译,意译作普光佛,也叫燃灯佛。这个然有两个写法,一个是当然的然,另外一个加上了一个火字旁,变成点燃的燃,叫燃灯佛,也叫锭光佛。


在佛经当中,关于这一位佛,也就是然灯佛以及他和佛陀释迦牟尼的因缘有很多种说法。我们根据《修行本起经》为大家做一个简短的介绍。按照《修行本起经》,他是在过去世,按照佛教说法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对不对?那么他是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的一位佛。


授记就是预言释迦菩萨会成佛的。根据《修行本起经》的说法,过去有这么一个国家,叫Di^pavati^,那有一个国王叫灯盛,这个国王临终前就将自己的国家托付给了太子锭光,锭光知道人世无常,他不愿意继位,他就被这个国家托付给了他弟弟,自己出家成了沙门,后来修成了佛果。这一个经历就是把释迦牟尼成佛的经历拷贝了一遍。


有一次,有一个孩子碰到锭光佛,在游行教化,他就买花供佛,锭光佛就为这个孩子做了一个授记,说他在来世会成道。而这个孩子,后来的释迦牟尼佛。


这个《修行本起经》里边相对比较简单一点,就这样讲述了然灯佛和释迦牟尼的因缘。当然有的佛经里渲染得更厉害,比如释迦牟尼佛,当时当然还是个孩子,还没有成佛,按照这个说法,他买了金色的莲花去供养然灯佛,见到了然灯佛和他的弟子们的这种威仪,当然,升起了信心。


他怎么表达自己的敬意呢?路上有一滩水,而释迦就伏在地上,把自己的头发散开,盖住污泥,让然灯佛踩踏而过。所以然灯佛一看他有这样的信心,就做了这样一个授记,说:你当做佛,号释迦牟尼。这是别的佛经里的说法。所以然灯佛,在佛教的传统当中,就是过去世的一个曾经预言释迦牟尼会成佛的这么一位佛。


那么佛陀接着又问:“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这里的庄严,它不是形容词,它是一个动词,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用各种各样的,在佛经当中讲有各种各样的宝物、鲜花、伞、宝盖啊,来装饰国土、装饰道场,这是一层说法。还有一种说法,庄严就是净化,把染污的世界净化,这也叫庄严佛土。所以庄严在这里是动词。 


那么佛陀问,菩萨庄严了佛土了吗?没有,须菩提回答。“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讲的是所谓的庄严佛土,并不是说,我们一般人凡夫俗子眼中所见的色相庄严。


比如我们看到了很多鲜花,看到了很多宝盖,看到了很多这种美轮美奂的建筑等等,并不是指这样的色相庄严,而是指那个无相无形,这种庄严的法性,用法性来庄严,才叫庄严。所以,须菩提在这里讲,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一般意义上的我们凡夫俗子眼中看到的庄严佛土,还是空的,是没有自性的,也是缘起的,所以叫非庄严。只不过,为了能够让大家理解,佛教叫随顺世俗,能够让俗人、让世俗好了解一点,我们姑且称之为庄严而已。这是这句话的意思。 


那么佛陀听到了须菩提的回答,就接着说,“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那么佛陀看到须菩提这样回答,就对须菩提做了进一步的教诲。佛陀讲,所以须菩提,大菩萨应该如是生起清净心,清净心是指远离烦恼的这种心,自性清净之心,对吧?说你不应该执着于色声香味触法,你不应该执着于。应该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应该升起的,是没有对任何东西有执着的心,这就是清净心。 


那么佛陀接着又把一个问题抛给了须菩提,说,须菩提,比如有一个人的身体像须弥山王那么高大,你怎么看,他的身体是不是很高大?须菩提回答,很大,当然很大,世尊,为什么呢?因为佛说的并不是一个真实的身体,只不过是一个假名,称之为大身而已。须菩提了悟了佛陀的教义。


这里的须弥山王就是须弥山,须弥山梵文叫Sumeru,所以很多地方翻成苏迷卢山、须弥卢山、须弥留山等等等等,意译叫妙高山、好光山、好高山,干脆翻成叫好高山,也有的翻成各种各样,善积山等等。


须弥卢,是梵文Sumeru的音译,但是我们一般称它为须弥,须弥山。这个是来自于古代新疆丝绸之路沿线的好多俗语。季羡林先生就写过文章,说须弥两个字来自于吐火罗语。当然我们后来习惯,所以在佛经当中也称它为须弥山,也称它为须弥卢山,也就不统一了,反正指的是同一座山。


这座山是印度神话中的高山,正因为它特别高,所以称它为须弥山王,这是佛经当中经常的一种表述方式,山中之王,称它为须弥山王,并不是有一个国王叫须弥山。这个山是世界的中心,外围有八大山、八大海,形成一个世界就叫须弥世界,我们都知道。


这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还有八万四千由旬,总之它非常非常高。而这个山上有各种各样的神、天王的居所。这个山不是一般的山,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四季花果不断,有很多奇异的鸟类,相和而鸣,声音非常的美妙。而你如果到了这山上,香风四散,非常的,反正是一个非常美妙的山。 


这里提到所谓的由旬,也是古代印度的计量的一个数字。我们前面为您介绍过,古代印度经常用很大很大的数字,所以它称八万四千由旬。一个由旬是多少呢?佛经当中有不同的说法,分别有一由旬,相当于80里,或者60里,或者40里,主要有这三种说法。八万四千由旬高,大家想想有多高,这又是古代印度的一种夸张的、使用大数的一种修辞手法。 


那么佛陀问,如果有一个人的身体,像须弥山那么高,他的身体是不是很高大?那须菩提当然回答很高,但是,须菩提知道,佛陀讲的并不是一个实有的身体,而只不过是一个假名,称之为大身而已,并不是实有的。 


那么这一分,也就是《金刚经》的第十分,讲的依然是不可著相,不可被各种各样的表相、名相、各种为了随顺世俗而有的说法,不能被它们给迷惑住,你不能执著于它。 


今天这一讲,我就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阿周那的眼睛

    永远听不够

  • 谦谦hp

    钱教授讲得好啊

  • 谛言

    诸位有情,特别是新修,请注意!莫急莫急!等有了些许实证(那才是你自己的)也就是有位次了,一些东西你会自知!佛的法门很深也很浅,关键你要静下心来读!别说读了十几遍就想有所得!我天天大声读都一年了还没懂!…乐法乐!其乐自知!…你发了菩提心了没?如没有,请莫谈佛之大乘法门!!!

  • 瞌税翀

    静下心来,认真听,再细细思考。

  • ZDY_t0

    原来须弥是这个意思,原神考据的用心了

  • 听友391598060

    佛法是不二法,为何讲善?

  • Jenny水水

    听不懂,讲的不太清楚明白,太子面化了

  • 听友238378231

    非常爱听钱教授的讲课,讲的易懂。

  • AMT_o

    须弥山是太阳吗?太阳系就是一个小千世界

  • nana3613123

    锭光佛,燃灯古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