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圣人立事,楗而内合—立身处事建功立业

23.圣人立事,楗而内合—立身处事建功立业

00:00
12:44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兰彦岭。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立身处事是第一要义。立身是生存的基础,处事是发展的需要。如鸟之双翼,互相作用,才能像雄鹰展翅飞翔。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立身处事呢?这一讲我们来讨论这个话题.


鬼谷子说:“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


立事即立身处事,这段话意思是说:圣人立身处事,需要预先洞悉全面情况,从而控制驾驭世间万物。首先要从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等途径着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里,鬼谷子特别强调“先知”的重要性。先知先觉,是圣人立身处事的本领,圣人拥有这种本领,就可以“楗万物”,掌握万物运行的法则,做人做事就会无所不成。


除了先知先觉之外,立身处事还要遵循哪些法则呢?鬼谷子总结出了五点: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还是从政、经商、事农、学文,这五点都是我们安身立命的生命支柱。


只有先知先觉才能明辨是非,才能预知事物发展的走向,从而做出正确的决断。而正确决断之后要想成事,则需要计谋来实施。不忘廉耻是什么意思?就是要遵循道德、仁义、礼乐、忠信。如果做到这几点,人人都会称赞你的品德操行,你就会是众人中的君子。鬼谷子在这里教我们做一个有本领的道德君子,而不是空谈仁义的腐儒,更不是奸诈阴险的小人。


鬼谷子所总结的“先知、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同样可运用在游说之中,如果你在游说领导以及合作伙伴的时候,既有仁义道德,又有计谋策略,阳谋和阴谋都运用自如,对方肯定视你如神明,虚心请教还来不及,又怎会拒之门外?关于游说和说服,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鬼谷子说:“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


意思是说:在我们说服别人的时候,首先要吸收和引用《诗经》、《尚书》中的内容,做些增删来佐证自己的观点,综合分析利弊得失,再进一步地研讨是去是留。如果是想要取得君主的信任与合作,就要在掌握君主心理方面下功夫;如果无意取得他的信任宠幸,就不必迎合对方的内心。总之,无论是内还是外,都一定要明白处理事务的规律和方法,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这样才可以揣测筹谋未来之事,发现疑难及早决断。


你知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尚书》是我国上古的文献汇编。所以在战国时代,每当遇到外交、游说场合,纵横策士往往引用《诗经》《尚书》,以此作为说服君主的素材论据。有观点有论据,就能打动人心、触及灵魂。


在信息化时代,搜索引擎是个好工具,我们在可引经据典的内容越来越多,早就不再局限于《诗经》《尚书》了。只要你擅长材料的引用和取舍,就能让自己的言辞有趣、有料又富有感染力。从古至今,“引经据典”都不是书呆子的代名词,事实上它是增强言辞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1939年79日,在延安华北联大开学典礼上,毛泽东主席就进行了一场妙趣横生而又感染力十足的演说。在这次演说中,毛主席引用了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故事,他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的时候,原始天尊赠予他三样法宝‘杏黄旗’、‘打神鞭’、‘方天印’。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你们三件法宝。第一个法宝是统一战线,第二个法宝是游击战争。你们不要看轻这‘游击战争’四个字,这是我们十八年艰苦奋斗中得来的法宝。第三个法宝是革命中心的团结。这是指共产党要与共产党的同情者好好地团结起来。没有革命中心的团结,别的法宝就不能使用。只要好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三个法宝’,就什么敌人也不怕,什么困难也能战胜!”


你看,毛主席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将复杂的道理说得多么妙趣横生、通俗易懂!由此可见,引经据典是让众人对你心悦诚服的好办法。那么,引经据典应该如何去具体地实施它呢?


鬼谷子说:“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损是删减,益是增加,在引经据典的时候,是删减还是增加,自己要斟酌而定。有时观点没说透,必须要增加材料,添柴加火;有时观点已说清,再加材料显得画蛇添足,必须要忍痛删减。这么做的目的又是如何,有时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得出最终的决定是去是留。


游说需要选择对象,同时需要你的明确态度。鬼谷子说:“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如果你想跟某个人建立合作关系,就要用内揵之法,说服他的内心,牵动他的真情。如果你不想跟某个人合作,就要在外表上学会打哈哈、装糊涂,敷衍应付。这内外之法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鬼谷子认为擅长此道者必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人,无论谋划未来还是决断疑难都是高手。


如果遇到理想的明主和合作伙伴,我们就要采取内楗之道,尽最大可能促进合作。


鬼谷子说:“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


意思是说:策略上没有失误之处,便可以建功立业、积累德行。分清名分,确立上下秩序;使国富民强,百业兴旺,这便叫做“楗而内合”,这就是思想相吻合、谋略被采用的结果。


在历史上,管仲做到了这一点,我给你讲下他是如何辅助齐桓公建功立业的。齐桓公二年,宋国夫人得罪了齐桓公,齐桓公对管仲说:“我想伐宋。”管仲说:“不可,凡不修内政者,对外用兵不会成功。”桓公不听,执意出兵,谁知各路诸侯前来援宋,齐军一败涂地。


齐桓公三年,管仲向齐桓公提出一个谏言——出兵谭国,对其不遵礼法的行为兴师问罪。果然所向披靡,齐国几乎没怎么损失就赢得了胜利,开拓了疆土,增强了自身的能量。


齐桓公五年,管仲再向齐桓公提出谏言——与宋、陈、蔡、郑等国会盟,共同商讨如何安定宋国。在这次会盟中,被邀请的遂国竟然拒绝参加,于是管仲建议齐桓公出兵,兵锋所指,对方望风而逃。遂国因此而灭亡。


齐桓公六年,随着管仲的内修外交,鲁、宋、陈、蔡、卫先后臣服齐国。而这个时候,郑国正发生内乱。趁此机会,管仲建议齐桓公打着周王朝的旗号,邀请宋、卫、郑三国会盟,大大提高了齐国的国际影响力。


齐桓公七年,管仲建议齐桓公以自己名义邀请宋、陈、卫、郑又一次会盟。凡邀请者,无不归顺臣服。就这样,管仲策无失计,一步步把齐桓公推上春秋霸主的位置。


你看,管仲遇到齐桓公这样的明主,才决定“楗而内合”。首先内修政务,把齐国治理得国富民强、井井有条;其次外行霸道,见机行事,谋略层出不穷。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因而成为“春秋第一霸”,他也被称为“春秋第一相”,实现了自己德建名立的人生理想。


怪不得三国的诸葛亮以管仲、乐毅自称,这可是管仲的头号粉丝啊!最后诸葛亮遇到明主刘备也决定“楗而内合”,走上一条与偶像相似的路,可见榜样的力量多么的重要!


有人问,中国帝制自辛亥革命以后就结束了,那么这套明主的说法还有意义吗?事实上,真正的道理是不会过时的,只是换汤不换药。作为优秀人才,我们投奔英明的领导同样需要“楗而内合”,要出谋划策,协助对方开拓市场、创造业绩;作为创业老板,我们同样需要寻找更优质的合作伙伴,从而让我们的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最终立功建德。


如果我们不幸遇到的是难搞的领导和合作伙伴,又该怎么办呢?请听下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00739461

    1345678zlse 回复 @听友200739461: 为什么我查不到本文的文稿,谁知道请帮忙告诉我一下好吗?htt

  • 十方宏润

    删减

  • 张广涛老师

    感谢兰老师的精彩分享,每天都坚持学习鬼谷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