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王献之《洛神赋》惊世骇俗之美

第16讲:王献之《洛神赋》惊世骇俗之美

00:00
16:07

《洛神赋十三行》简称《洛神赋》,东晋王献之小楷书法代表作,原来的墨迹写在麻笺上,内容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著名文章《洛神赋》。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南宋时残存十三行,真迹今已不复存在。最接近真迹的是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既深受其父影响,又不墨守成规,不迎合他人,而保持充沛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的人格,使自己的书法达到晋代的另一座高峰,与其父并称为“二王”,并对后代书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比较羲献用笔,可以看到:王羲之多用内擫笔法,并加以旋锋使转,方圆兼济,骨法森严;王献之则多用外拓转笔,大开大合,苍劲矫健。羲之内擫笔法重骨力而收敛含蓄,其书法具有中庸蕴藉的优雅之美;而献之外拓恣肆汪洋,拓张不羁,书法重筋力善绞锋使转而下,具有明朗宽博的豪宕之美。


早年王献之通过学习父亲《乐毅论》而悟得笔法,写下了继承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小楷《洛神赋》。王献之所书《洛神赋》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洛神赋》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劲直疏秀,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这本刻帖中的字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不同于钟繇《宣示表》的厚重趣味,线条呈现出妍丽流美,均匀纤秀,雅逸秀丽,清爽健利,优雅秀逸的审美意趣。


结体宽敞舒展。苏轼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明代文徵明也说:“小字贵开阔,字内间架宜明整。”《洛神赋十三行》宽绰明整,有寻丈之势,开阔而宏达,舒展而清健,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


从章法上看,参差有别,字距亦忽大忽小,整行气势完整,字体匀称和谐,各部分的组合中,又有细微而生动的变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变化自然。整体审美风格上刚柔相济,虚和简静、挺直劲朗、宽绰灵秀,成为王献之代表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兰花飘香沁遠

    是啊,我也觉得老师写的挺好。要是笔不要老晃来晃去多好呀。然后对竖笔和撇笔的收笔应该要处理的更细腻点不?

  • 天道轮回110

    为啥在写之前老要晃来晃去,难道这就是笔法?

    自天佑之8 回复 @天道轮回110: 虚张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