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历代书坛巨匠们深藏不露的书法秘籍

第6讲:历代书坛巨匠们深藏不露的书法秘籍

00:00
12:39

写书法是不是随随便便练一练,就会成为大家呢?

或者是随便跟一个老师听一听,就会成为一个书法家呢?不可以。我们知道金庸的武侠小说里边有一个共同的情节,就是不管各家各派,都要去寻找武林秘籍。什么叫秘籍?就是最核心的技术。如果找不到,一辈子的功夫就在一个平面上打滚,变成三流、不入流。你找到了,苦练,就成为武林顶级高手。


书法有没有秘籍呢?有。王羲之大书法家,曾经给他的儿子第七个儿子叫王献之,写过一些教育儿子怎么练书法的帖。其中,他还身教重于言教,他把门口摆了十八缸水。注意,十八缸可不是十八碗,是很大的缸。里面的水不是洗笔的水,而是研墨的水。研墨不过一小勺而已,就可以研墨了。你要把这十八缸水写完,你再来跟我谈。王羲之教学是实践优先,理论慢慢总结。而我们现在经常有些人说什么蚕头雁尾、雁不双飞…… 理论先总结了再去写字。这样的话,就会有理论先行而实践不够弊端。而王羲之先让王献之摸索,让他处于痛苦焦虑的思索状态再点播他。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在他最关键的时候点他一下,豁然开朗。他如果自己没到那个门口,你要去点拨他,他还是浑然不觉。


王献之是很有志气的一个小青年,于是他写完三缸水,就认为已经超过他父亲了。于是他写了一个大大的字,“大”字,自觉甚好。过去给他父亲说:您看看,这个字如何呢?王羲之心里边很温暖,儿子进步确实很快。但是看他一点骄色——骄傲的颜色,不行。拿着毛笔,在下边点了一点,说给你母亲看看。王羲之的太太姓郗,也是位女书法家。王献之就拿着这幅字,他爸爸点了一点的字给他的母亲看。母亲看了一会儿,说了一句话:“我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那一点是王羲之写的。可见这位母亲洞若观火,而这位父亲教养有方,没有当面批评,只是在“大”下边加了一点变成“太”字,需要它变得更大。后来,王献之写完了十八缸水,他终于可以豪迈地登上中国书法史和他的父亲并称“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除了王羲之、王献之这么写完三缸、写完十八缸水的故事启发我们以外,还有什么呢?刚才您不是说是“武林秘籍”吗?“武林秘籍”就是那三缸水吗?当然不是。我们也有理论的总结,因为所谓的秘籍一定是理论总结,总结得精彩,您再去实践,就会少走弯路,节省我们生命的时间,尽早得道。


蔡邕,何许人也?我们看过《三国演义》,精通儒学,精通书法,还创了飞白书。什么叫飞白书?他有一天看见一个匠人拿着石灰在刷墙。我们知道,拿个刷子刷墙,拿个笤帚刷墙,笔画不会完全填满,中间有些空虚,就叫飞白,就是这条线当中有些没刷到的地方——飞白。于是他大受启发,拿着毛笔快速地一挥,出现了飞白,创造了“飞白书”。他有一个女儿天下闻名,叫做蔡文姬。蔡邕是大文豪大书法家,而且还是一个弹古琴的高手。他有一天去宾馆住下,听见隔壁在做饭,听着噼里啪啦木头爆得很响、火花四溅,他立即起身把那木头抢救出来。为什么?这是一块极上等的桐木,就是蔡邕做出了“焦尾琴”,尾巴那段已经烧焦了,但是没有损害琴的声音。可见这个人住在宾馆里边,可以听见那段木头可以做琴的材料,很厉害。他写了一篇《笔论》,总结了写书法怎样可以尽快地得“道”,并且提升自个儿的境界,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于是他把这篇《笔论》传给了他的女儿。


蔡邕在董卓时代被王允所杀,女儿又远嫁,就传给了韦诞。韦诞是何许人呢?曹操另一个大臣,也是书法家,韦诞看完这篇短短的、不过几百个字的书论以后,书艺大进。各位您不觉得您找到武林秘籍、书坛秘籍以后的精彩吗?而我们却天天看一些很俗的字、很烂的字、很丑的字,看多了,儒家说: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我们什么都听的结果:五色令人目眩。所以,老子说不要看太多,看太多了那些色声味会影响我们中正的思考。韦诞书艺大进,就开始炫耀。有一天,就把这个《笔论》拿到朝廷。曹操丞相正在主持会议。钟繇,写楷书的始祖,他一看见居然蔡邕的《笔论》被韦诞拿到了,而他跟韦诞又是死对头,就把曹丞相拉到一边说:丞相,我跟他有矛盾死结,我拜求您去给他借来我一阅如何?曹丞相过去说:韦诞,借你书论一阅。不行!私家之物岂能他人看?您知道发生什么事?钟繇当着朝廷百官的面捶胸顿足,把胸都捶烂了,当场休克。曹操用一种药水才把他救活。各位,您今天为了得到一篇武林秘籍、书坛秘籍,你会用生命去找吗?这就是大书法家和不入门的书法的区别。钟繇等韦诞生得不到,韦诞死了,钟繇居然派人去掘坟,把韦诞的坟墓挖开,从棺材里边把《笔论》拿出来,展示一阅,豁然开朗,醍醐灌顶,书艺大进。


钟繇让王羲之都感觉很难超过。来我们翻开书,唐朝《书谱》,作者孙过庭。里边写到:我的楷书当和钟繇抗行。什么叫抗行?并驾齐驱。抑或过之,甚至某些字我可能写得还好一点,但他说抑或,是不确定的口气。看来这个人很厉害。钟繇死后又遭到了同样的下场。所以,我们今天经常说一句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又被他的学生宋翼掘坟,把他陪葬的书论拿出来了,宋翼的书法大进。他又传给了另一个人,这个人叫王旷。谁呢?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就把它藏在枕头里边,因为王旷经常在外地工作,所以把它缝到枕头当中。王羲之六岁、七岁、八岁、九岁、十岁,终于有一次发现他父亲回来以后,偷偷摸摸从枕头里面掏出一个什么东西,在灯下仔细阅读,第二天要出差的时候,又把它缝到枕头里边。等他父亲走了,他打开枕头,一看,十一岁的王羲之豁然开朗,写的书法惊天地泣鬼神。他的老师叫卫夫人说:此子当出我一头也。王羲之就通过这么漫长的蔡邕、蔡文姬、韦诞、钟繇、宋翼、王旷、卫夫人、王羲之得到这篇传家宝。这篇《笔论》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历代书法论文选》里。我去很多书法家家里,看到这本书尘封已久,从没翻开,而天天去寻找武林秘籍的他,南辕北辙!


所以各位,听高人讲,看高人所写,将使你的生命勃勃生机,缩短你寻找中那些浪费的时间,就像一个导航仪,迅速让您走向您的正确路线。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也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对实践的总结。就会省掉我们去重新摸索、从头开始的那些笨拙,而变成更加聪明。有一句话叫做站在巨人的肩上,您才会尽快成为巨人。我们学习理论和学习实践,要双轨制同时进行。那些鄙夷理论的人不可取,那些鄙夷实践的人也不可取。所以,当今中国出现了两个情况,大学教授,他们的文化水准很高,可是字写得不太行;一些书法家,字写得很不错,可对经、史、子、集很陌生。这就是中华民族急需要补的课,这一课就要提升我们书法的文化软实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阳光宝贝一起成长

    一共多少讲啊?

    羲献文化 回复 @阳光宝贝一起成长: 您好 课程一共72讲

  • 山收其声

    好开心 听老师讲课如浴春风~豁然开朗

  • 1375678ufnm

    听课后正见增长

  • 翟Invincible

    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

  • 王QI

    讲的好

  • 杨美丽93

    超级喜欢王老师的课,期待更新

  • RAINYMASTER

    中国的书法以及书法教育,真的应该好好的传承,正本清源

  • 茶田雅舍工作室俞老师

    老师您好,这本《历代书论集》在哪里可以购得!

    茶田雅舍工作室俞老师 回复 @茶田雅舍工作室俞老师: 老师,这本书已经寻得!感谢您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