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儒、释、道三教都从易经中汲取智慧,为什么孔子五十岁才读易经

42.儒、释、道三教都从易经中汲取智慧,为什么孔子五十岁才读易经

00:00
08:39

道第05讲 

《易经》——适可而止 过犹不及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其实这样的思维在老子和孔子的思想里都有。儒家的

谦受益,满招损。

孔子提倡的

温良恭俭让

这些都是受到《易经》的影响以后产生的思想。因此一种谦虚、中和这样的思维在《易经》里是特别强调的。

老子提出的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的精神,与《易经》里面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这两句话略相似。就是一切的事物有了最大的成功了,你总有些缺失,你不可能做到像太极图那样的完满。那么你大盈若冲,你非常充满了可是你还感到是一种虚的感觉,那么你就会有一个继续前进的可能。你非常雄辩的人,像口吃一样,口吃不违背你嘴里所讲的言论的雄辩,而很多巧言令色的人,也许在那像西塞罗似的,夸夸其谈,雄辩,可是一无是处,这个就是你大巧也要若拙。一个人智是有灵巧在里面,可是你光有灵巧那不行,一定要有一些拙的味在里边。


孔子他曾经讲过我到五十岁开始读《易经》亦可以无大过。为什么五十而学易,正因为有一个生活阅历的问题,生活阅历到了孔夫子,他觉得五十岁,我再读《易经》的话,感受一定不一样。所以《易经》不太适宜,小学课本里弄点《易经》,或者是中学课本里弄点《易经》,不太合适。


诸位注意在《易经》里经常会出现这个神物或者神,它讲的神物不是讲的有一个神仙,而是讲的造化钟神秀,造化的一切事物是那么样地神奇,是那么样地神秀,在古代先民看来是妙不可言的。他这个神和神物一定是讲的事物的奇妙,而不是讲的神,就是讲《易经》它是一个反映了宇宙本体的。


那么它非要能够到了什么时候才能,要有感它才能使它动你无感你怎么能动,不感而动者是盲动,是不是。有感而动者是有为而发,那么你要知道宇宙也是这个道理。宇宙本体比起人的寿命来讲,人的寿命非常之短暂,宇宙是以一百亿年,一千亿年来计算的,距离是以一百亿光年的长度来计算的,人类实在是非常之渺小。


我们今天能在这个课堂里讲人类的渺小,绝对不是范曾在这散布自卑感,我们要认识这个具体的,的确是如此。那么宇宙的变化它是以万年、十万年,稍许有点变动,对我们人之一百岁是很难的。就是活到一百岁的人,有五十年要花在睡觉上,那么又有五十年里,又要除掉懵懵懂懂的那个童年和昏昏聩聩的一个晚年,又去掉十年,剩下的二十五年,还有喜怒哀乐,颠沛流离。人活了一百岁真正快乐的时间不多,怎么样能使真正快乐的时间增多呢?心灵的问题。


如果讲你心灵能够说服自己,那么你就随时在一种安逸和快乐之中,在一种心灵很平静之中。这乃是佛家要求你们的能够以逆境为园林,以群魔为法侣,你在生活里有反对你的人,有捣蛋的人,他是我求法的朋友,没有他,我还没有这么高明。这样你本来认为不快的时间,又成了快乐了。


那么我们就是要能够通过中国古代的儒佛道的精神,使自己处在一个居卑处微,谦和从容之境。那这种境界是使你的人生感到非常充实而愉快,即使非常困境的时候也还能活下去。


王蒙大家知道,一个作家。他跟我讲过,一个人要一天到晚想不高兴的事情,每一天他都有足够的理由自杀三次,所以讲到底自己愉快不愉快,最后还是心灵的问题,心灵来解决。譬如讲今天大家在这听我讲《易经》,就是个快乐的时刻。


在《易经》里也谈到个至神,这个至神也不是一个高大的神仙,是天地之间至为神妙的一个存在。因为在古人看到天地实在是一个至神,极为神妙的。庄子说

有物混,先天地生。

在天地以前就有个东西存在着,它是混混沌沌的,那么古人也只能想到这点。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必然之中,可是你有着最重要的自由把握在你手上,就是心灵的情态自由。而这种情态自由是谁也夺不走的,是归于你自己的,如果讲你能够好好地把握住这种心灵的情态自由,你会生活得非常有趣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93672zvxe

    此讲座怎么了,过去订阅的,还要再交钱吗?

    子远文水 回复 @1393672zvxe: 你换一下登录账号试试,不行问问客服

  • 1393672zvxe

    已经购买了,怎么还让购买?

  • 静默儿

    自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