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论语中出现109次的仁深藏人们的心中,怎样发现孔子所说的“仁”

13.论语中出现109次的仁深藏人们的心中,怎样发现孔子所说的“仁”

00:00
10:40

儒第08讲 

孔子的“仁人”


“仁”呢,它在《论语》曾经见过一百零九次,它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心灵的,包括平时的人伦道德的。


这个“仁”不是凭空的,它一定有一个心灵的一个根,这个心灵的根是什么呢?我想这是与生俱来的良知。孟子讲人之初性本善,他这种善的根源来源于亿万年时间自然淘汰率的一个必然的结果。


这个“仁”是无所不在的,每个人每件事情都有选择的可,你选仁人的行为呢,还是选一个恶人的行为呢?这里面就有“仁”。就宛如佛教的禅宗,佛也实在是无所不在的,佛是无穷多的,如果讲你真正能信佛一定要到五台山去吗?不一定,大地皆为蒲团,并不一定到丛林去,也不必到一个深山老林,你就在喧嚣烦闹之市,你也可以找到你的一席蒲团。


可是“仁”是一个高不可及的东西吗?孔子不是这样讲,孔子讲:

我欲仁,斯仁至矣

如果讲我想做仁的话,好事就在你的身边。每天每日我们都可以看到社会上有良知的公民,都在做着这样和那样的好事,尤其是国家灾难的时候,全国人民同心一德的做一件好事,譬如讲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那时候人性的善就充分地表现出来。通过这些例证,我充分的有一个自信,就是我们国家虽然大,人口虽然多,可是只要同心齐力的做一件事情是无所不能的,是一定可以做好的。


可是是不是能够坚持,每天都做到仁呢?不一定。像孔子最好的学生颜渊,就是颜回了,孔子讲:

颜子三月不违仁

三个月能做到每天每时每刻都做到仁。

其余日月至焉而已矣

他做不到三月不违仁。


我们也应该经常检点自己的形骸,我能做到几天不违仁,我自己头脑里是不是闪过一些不仁的思维,孔子认为这是一个心灵的问题,这个要通过自己的不断的修为才能达到。


为什么要修身呢,修身就是删其坏而保其好,你不修身你何以齐家?你不齐家何以治国?不修身齐家治国何以平天下?所以讲孔子的一个逻辑的思维是希望一个仁政,希望一个仁人,而仁政和仁人的完成和整个君子这个阶层道德的完善可以讲是同步的。


然而健忘乃是人类的通病,我们所学来的仁是容易被忘却的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你做的好事,也许你今天做了明天你又忘了,你又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毛主席在徐特立生日的时候讲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最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徐特立当然是现代的圣人,这个老先生的确是在我们中国是享有崇高的威望。


孔子在人格上有一个“见贤思齐”,就是讲看见贤的人他的第一反映,他把他的贤的品德拿过来,学习过来;“见不贤如探汤”,见不贤就像泡了热水似的,要反省,可以使自己能够渐渐地达到一个君子。


其实这个君子呢,是一个比较当下的一个名词,仁人呢,这是一个比较历史长远的一个尊称。在一般社会里,我想就是在春秋之世不会随便把一个仁人,这个更辉煌的徽号加给谁。当然仁人必然是君子,可是君子不一定能达到仁人这样一个至高的标准。因为能够称为一个仁人,他要毕其生以后才能确定,因为今日仁,你是仁人,明日你不仁了,仁又远离而去了。所以讲仁人的难度,基本上在君子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如果讲你一生做好事,那你就是个仁人。


就是你是个君子,你会不会犯错误呢?你做了不仁不义的事情的时候,你会不会有觉悟呢?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

像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都缺陷了,

过也,人皆见之

犯了错误人皆见之,

改也,人皆仰之

你改了以后人们都仰慕你。


可是就是怕永远不承认错误,永远觉得自己做的对,天下没有这样的人,连孔子都这样讲了。我想我们要真正在道德修为上达到一个仁人的境界,我们要经常想“我欲仁”我想做一件什么好事,“斯仁至矣”这个好事就在你旁边,你随手可得,随时可以做。


《论语》里还有一些词我们得记住,“颜回不违仁”指他不远复,因为克己复礼嘛,这个复怎么讲,复就是回归,克己才能回归到礼上面来,就是讲哪怕他做了错的事情,离仁还不太远,他很快就回归到仁上,不是一错到底。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什么一日克己复礼,这个一日是怎么讲?一日就是当下,就是即时,如果讲你当下就能够克己,复归于礼的话,天下就可以归仁,这个仁和克己的意义是多么重大。如果讲君王能克己,大臣能克己,我们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克己,一个安定的社会才能构成。


在对待仁的评价上孔子是很严格的,他讲的要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要视其所以,他为什么;观其所由,他从哪来;察其所安,他今天所专注的是什么;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廋就是可以掩盖,这样的话人哪里可以掩盖;所以所由所安,你看一个人也许他今天做了一件好事,你看他所由,他是不是为了明天群众审核的时候,他正好副处级要升处级,因此这个月他做的好事特别多。这样的人千万不要同意他,因为他做完处长以后,他就不会好好干了,在官僚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群众也要对官僚呢“观其所由,视其所以,察其所安”,群众对官僚,官僚对群众,都有一个相互地监督,我们本身是有这样的权利的。


我想我们今天的世界是一个震荡的万方多难的世界,我们今天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是学西方的先进的科技,不是学西方的心灵。如果讲要学西方的心灵的话,你也要学像笛卡儿、像斯宾诺莎、像罗素,这些大哲学家他们的思考,这些大哲学家的思考它倾向于东方。譬如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汤因比,这是英国一个大的历史学家,他著了一本书叫《历史研究》。他说如果讲要叫我来生变一个动物,他说我愿意变成印度的一只鸟,如果讲必须变成人的话,我愿意变成一个中国人。我就想他为什么会这样说,我想到因为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因为汤因比是一个非常了解世界史的人,他极其主张世界必须由以物质为中心的世界,走上以精神为中心的世界。


我刚才已经讲到汤因比、斯宾格勒、讲到罗素,罗素曾经甚至讲过——在未来世界人类最危机的时候,中国将带给人类一个崭新的希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心静如水_ls

    听出范仲淹后世子孙的浩然正气!

  • 惊起一滩鸥鹭ovo

    颜子三月不违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