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II

游戏力II

00:00
27:45

拯救童年焦虑,培养具备强大适应力的孩子!


听书笔记 


游戏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模式,它是用儿童最熟悉、也最容易接受的游戏方式,来帮助孩子预防或解决一些社会心理方面的困难,比如童年焦虑,并让他们获得最佳的成长和发展。


四大类童年焦虑类型:


第一类是分离型焦虑。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于特别依赖父母的儿童群体。这些孩子一旦暂时离开父母,就会感觉特别焦虑和不安。比如,遇到父母出差、出门或短暂离开时,儿童的焦虑症状就会尤其明显。大多数幼儿在进入幼儿园的最初几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都会大哭不止,这就是典型的分离型焦虑。


第二类是社交型焦虑。社交型焦虑是指儿童与人交往的时候,会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比如,孩子看见陌生人就躲开,不敢和陌生人说话,说话时声音很小,一说话就会脸红等,这些都属于社交焦虑。除此之外,有的孩子太过在意他人的想法,过度取悦他人,这也属于社交焦虑的范畴。比如,因为一件无足挂齿的小错误,反复向他人道歉等。


第三类是恐惧型焦虑。针对突发事件,儿童的心理难以承受,因此整天担心灾害降临到自己头上,惶惶不可终日,从而产生焦虑。除此之外,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经常会对生活中,他们认知能力以外的事物,或者想象中的画面等产生恐惧。


第四类是素质型焦虑。这类儿童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对外界细微的变化过于敏感。最常见的素质型焦虑有刻板行为。比如,这些孩子常常只是因为餐盘、桌子等移了个位置,就会哭闹不止,引发焦虑。


形成焦虑的生理机制,是大脑的“安全系统”随时都在高效运转,但是过度紧张,就会导致安全系统紊乱,警报响个不停。焦虑的孩子就是有一个过于敏感的“警报器”,而且还没有解除警报的功能。


父母如何做?


第一件事就是学会“共情”,让孩子重获自信心和安全感。通俗来说,就是父母们要放下身段,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学会理解和接纳,让孩子慢慢重建自信,并获得安全感。

最重要的一点:不论孩子们的焦虑点和恐惧点有多荒唐,父母都不要轻视或者不理睬他们。他们最需要父母接纳他们的恐惧感。


第二件事情,用自己的镇定和信心来感染孩子,并借助游戏的轻松与欢乐,缓解眼前问题。

在各种游戏中,作者认为打闹游戏是战胜童年焦虑的“旗舰”。在打闹与对抗的过程中,孩子全身活跃,增强了对身体的察觉意识,产生大量的身体亲密接触,释放了孩子天然的“创造性生命力”,从而解除了焦虑的束缚。


如果通过以上两个步骤,孩子的焦虑,尤其是因为恐惧引起的焦虑,还是不能完全缓解。这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作者建议:要在与孩子亲密联结的基础上,轻推孩子直面恐惧,让他们不再逃避。针对恐惧害怕引起的焦虑,作者特别提出了“临界点”策略。所谓临界点,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地点,在这里,面对恐惧时,虽然感到害怕,但还可以有所行动。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在面对恐惧事物时,通常会有四种反应:情绪失控、咬紧牙关坚持、极力逃避、直面感受。情绪失控明显是负面情绪的大爆发;咬紧牙关坚持,从长期看并没有能够克服焦虑恐惧;而逃避则根本解决不了焦虑,迟早还是要崩溃。这时,作者建议:要直面感受,也就是心理治疗中经常使用的“暴露疗法”,这是大多数焦虑症治疗方法的核心。要通过安抚疏解,把情绪失控、咬紧牙关、极力逃避的孩子拉回“临界点”,在“临界点”疗愈孩子。在“临界点”最佳的做法就是“轻推”,既要在背后支持孩子,又要推他直面感受。



解读 | 孙曙

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教授作家、评论家。

播音 | 沐泽

策划编辑 | 左宓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