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课】17 到底有多少菩萨?

【佛学课】17 到底有多少菩萨?

00:00
14:25

今日金句 



今日研习 

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十七堂佛学修心课的佛学课,我要分享的是:到底有多少菩萨?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过,菩萨是“觉有情”的意思,就是让众生觉悟,代表着大乘佛教强调利他的思想。在佛教的流传过程里,就像佛一样,菩萨也越来越偶像化,成为一种崇拜的符号。


菩萨在佛教里的本义,指的是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觉觉他,或者以其它任何形式帮助他人的人。所以,一般普通人只要你发了四个大愿,就是菩萨了。这四个大愿就是《六祖坛经》里惠能讲的:


一是众生有非常多的,但我发愿要度化他们;

二是烦恼是无穷无尽的,但我发愿要断尽一切烦恼;

三是佛的法门的无穷无尽的,但我发愿要好好学习;

四是佛道的最终解脱之道,我发愿要去成就它。


这就是我们讲的发四个大愿,你就能成为菩萨。当然,佛教既然认为人人有佛性,也可以说在佛的眼里,每个人都是菩萨。另外,在佛经里菩萨往往是指修行的阶位,菩萨是成佛之前的必经之路。菩萨主要分为十二个阶位,在《十地经》里讲了菩萨的十个阶段,加上等觉、妙觉,正好十二个阶段,妙觉菩萨其实已经是佛了。


所以,简单地说,在修行的程度上,菩萨是成佛之前的阶位。而在普度众生这件事上,菩萨担当的,是佛的助理,协助佛在人世间普度众生。在中国的民间,老百姓往往把菩萨和神仙列在一起,作为一种祈求平安幸福的信仰。在中国很多地方,庙宇里供奉的是各种菩萨和各种神仙,其实和真正的佛教已经相去很远。


那么,有多少菩萨呢?多到数不清。但在我们中国,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主要是四个菩萨:第一位是九华山的“地藏菩萨”,代表大愿;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悲;第三位是五台山的“文殊菩萨”,代表大智;第四位是峨嵋山的“普贤菩萨”,代表大行。这四位菩萨其实在佛教里,尤其在中国的大乘佛教里,基本代表了整个佛法,即大乘圆满法。


2

地藏菩萨的名称,来源于他的特点:“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地藏菩萨最有名的话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句话非常极致地体现了菩萨精神。


地藏菩萨在中国也叫地藏王菩萨,应该是和一个传说有关,说是朝鲜的一个王子,曾经在九华山出家,这位王子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因为他是一个王子,所以就叫他地藏王菩萨。九华山也从此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地藏菩萨的功德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能为众生担当各种苦难,尤其是救度已经堕入到地狱的众生;另一个是增长农作物等,满足众生对粮食的需求。


地藏菩萨的第二个功德,在中国很少有人留意,他在中国流传最广的故事是他到地狱去救他的母亲,和中国人原有的孝道结合,成为大孝的象征。《地藏菩萨本愿经》经常被用来超度亡灵。这是关于地藏菩萨的大概。


接下来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家都很熟悉,应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菩萨。玄奘大师认为“观世音”这个翻译不准确,应该翻译为“观自在菩萨”,所以在他翻译的《心经》里的第一句是“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传说是听到潮水的声音而觉悟,又说是听到世间苦难的声音,就会去拯救,所以叫观世音菩萨。


中国人一讲到观世音,就会想起一个端庄的中年的妇女,是一位女菩萨,但实际上,观世音菩萨是可以女相也可以男相的,是超越了男女的。观世音菩萨的主要功德,是拔除众生的苦难,是大慈大悲的象征。《法华经》里有一篇叫《观世音菩萨品》,有一段话非常有名,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假如你陷身于火海里,只要你念诵观世音的名号,那么,大火不会烧伤你;假如你被洪水卷走,你只要念诵观世音的名号,那么,洪水就不能带走你,你很快就会回到岸上;假如你在临难之际,念诵观世音的名号,那么,想杀你的人的刀杖就会落地;假如你遇到狂风,只要你念诵观世音的名号,狂风就会散去;假如你被囚禁监狱,只要你念诵观世音的名号,那些枷锁就会打开;......


这段经文在中国民间的流传很广泛,所以,中国民间对于观世音的信仰,其实是对于“有求必应”的信仰,其中当然会有一些迷信的成分,但是也有朴素的对于天道的信念,相信天道对于人间苦难的回应。观世音的道场一般认为是在浙江的普陀山,还有西藏的布达拉宫,这两个地方都被认为是观世音化身的地方,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概。


接下来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他的道场在中国的五台山,是佛经里唯一有记载的道场。所以,五台山在佛教徒的心目中地位很高。文殊菩萨在佛经里,往往是佛的老师,又常常以叛逆的形象出现,用很反常规的手段,点化别人。(文殊菩萨)这个人物很有趣,他又喜欢化身各种身份的人,出现在你面前。有很多(关于文殊菩萨)故事都讲了:往往你想去五台山找文殊菩萨的时候,文殊菩萨其实就已经在你面前。可能一个你没有留意的熟悉的人,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这是文殊菩萨的大概。


接下来是普贤菩萨。在《悲华经》的记载中,当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普贤菩萨当时是他的第八王子,叫“泯图”。在宝藏佛前,他发愿要救度众生,要让我们的人间世界变得庄严清净,等等。所以,宝藏佛就为他将“泯图”这名字,改号为“普贤”,并授记他未来在北方“知水善净功德世界”,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号为“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这个大概是普贤菩萨的来历。


普贤菩萨的道场在中国的峨眉山。关于普贤菩萨也有很多的传说,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当年在浙江天台山上有一个名叫“拾得”的和尚,就是普贤的化身。关于拾得”和“寒山”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查阅一下资料。这是关于普贤菩萨的大概。


3.

关于菩萨,有很多讲究,也有很多不同的信仰系统。不过,在我看来,“菩萨”这两个字,关键的意思是:帮助别人。所以,不管是什么菩萨,都在提醒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里,我们往往能成就自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里,我们往往能减少或去除自己的烦恼。


这是我们礼拜菩萨的真正意义。按照这个思路,也许,我们可以把各种菩萨理解成我们内心的某种力量。比如,观世音菩萨,上面那经文讲念观世音的名号就可以得救,如果很简单地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当你家着火了,你不去报警找消防车,却坐在那里念观世音,那么很可能你只会葬身火海。因为佛陀说的这个意思非常复杂,如果你非常完整地读完《法华经》,你会发现,念观世音会得救,有很多前提。


另外,佛经的语言带有比喻性,佛陀让你呼唤观世音,其实是让你在那一刹那,放弃一切的执着,只是专注于众生的苦难。这里的水、火、风之类,也是比喻性的语言,有些学者就认为:火比喻嗔心,水比喻贪心,风比喻痴心。


假如我们再回头读《观世音菩萨品》,可能会发现,佛陀的意思是:假如你在尘世的生活里,在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痛苦烦恼的时刻,假如把你的念头,所想的东西,放在众生的苦难、别人的苦难上,想着怎么帮助别人,那么,在这个时刻,那些束缚着你的贪嗔痴,那些枷锁就会脱去,你就会得到解脱。


这样解释的话,佛陀所讲的“当你遇到什么危险,呼唤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危险就会消失”,其实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因为如果你一直安住于救度众生的苦难这样简单的念头和行为里,实际上就不会有危险。


所以,当我们念诵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激发我们内心慈悲的能量;当我们念诵文殊菩萨的时候,其实是在激发我们内心智慧的能量;当我们在念诵地藏菩萨的时候,是在激发我们内心的大愿;当我们念诵普贤菩萨的时候,是在激发我们内心的大行。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无数菩萨,都是引导我们的生命向上、向善的能量。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分享:什么是五乘教法?祝大家有平静喜乐的每一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82363dvbv

    念普门品时就一直疑惑着念观世音菩萨就一切得救这件事,费老师今天解释的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我们就保持善心、仔细注意周遭、不贪、不会去不该去的场所,自然也能尽量不陷入危险之地,谢谢老师。

    费勇修心课 回复 @1382363dvbv:

  • 丽人11

    讲得太好了,接受当下,不断成长!

  • 火爆猴儿

    拜菩萨其实就是在拜自己的内心,菩萨不需要你的膜拜,能够保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 赵广秋

    感恩费教授的善知识⋯阿弥陀佛

  • 空空无形

    费老师:请问我们现在讲述的佛国世界,里面佛和各菩萨等众相繁多,讲究浩繁,这个体系的建立究竟是释迦摩尼生前说法时就创立,还是为方便信众修习各法门而由后来信众不断创建丰富完善的?在您的开篇释迦摩尼的遗嘱中讲到,要自我觉醒,以己为靠,我想释迦摩尼的本意是找寻自我内心,从内心去找本源修得道,而佛国世界的建立我感觉往往容易让人倾向于外求,顶礼膜拜外界诸相,这似乎与释迦摩尼的初衷有矛盾之处,我不太理解,如有缘,请方便释惑,谢谢!

  • 1391869yign

    质朴的语言,简明阐述真理,极好!但行好事,不问回报,方得心安。

  • 根源gy

    内心都有无数的菩萨,引导我们的生命向上、向善

  • 1809295hzre

    学习,感恩!但做好事,不问结果。

  • 铃兰同学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