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课】7 佛陀如何教化一位王子?

【佛学课】7 佛陀如何教化一位王子?

00:00
14:20

新课福利 

恭喜以下10位朋友,因为你们对本专辑的支持并留下了自己的走心五星好评,每人将获得一本费勇老师亲笔签名书,名单如下:

@1398779uppg  |  @小宜小宜  |  @西域鸿  |  @ZhengEco  |  

@1377716xima  |  @安迪_0M  |  @1360101ewqd  |  

@清心云菩提  |  @百忍成金_o3  |  @瀚儿妈妈


请你们添加课代表微信 duxiangmemdber,领取属于你的礼物。

欢迎其他朋友继续写下你的走心专辑评价,或许下一份幸运就属于你哟~

今日金句 


今日研习 

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七堂佛学修心课的佛学课。我要分享的是:佛陀如何教化一位王子?严格地说,应该叫做:佛陀如何教化他人?


为什么要说佛陀如何教化王子呢?一个原因是佛经里提到的很多的佛,他们曾经都和释迦牟尼一样,是王子,他们都舍弃了整个国家,去找寻另外的道路和另外的世界。然后,他们都成了佛,创造了清净的佛土。另一个原因是佛陀在弘法的过程中,确实教化了几个王子,出家或在家成为佛教徒。


有一个叫跋提的王子,随着佛陀出了家。出家之后,他向佛陀感叹:“从前我在王宫的时候,到处都有士兵守卫,我却时时感到害怕,忧虑,怀疑,担心。而现在,无论在树林,还是在空屋,没有一个守卫,我却一点都不害怕,不忧虑,不担心。我生活自由,安详,接受别人的施舍。”这个感叹点出了佛法的基本特点,佛法里有一种让人安心的气息。这是当年很多人追随佛陀的原因,也是佛学流传到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原因。


再具有生命力的东西,还是要去弘扬、宣说,也就是所谓的弘法,或教化别人。弘法或教化别人,就是用方便法门让他人觉悟,佛的意思是觉者,觉的意思是觉悟,进一步探究的话,佛学里的觉悟 ,完整的意思是自觉觉他,既要自己觉悟,也要让别人觉悟。佛陀不仅自己弘法,也要求自己的弟子到各地弘法。弘法的对象,是从王子到普通人,甚至妓女,佛陀以及他的弟子也一样为他们说法。


英国学者凯伦,阿姆斯特朗这样评价佛教:“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不以特定阶级为对象的,而以所有人为目标的宗教。其中没有《奥义书》的圣哲所传的秘密真理。他们走到户外,走到村落,新兴城市和通商道路上,弘扬佛法,每当人们听闻佛法,便加入僧团。这个僧团成为恒河平原上不可忽略的力量。僧团的新成员被称为‘释尊弟子’,但是他们自称为‘比丘僧伽’。加入僧团的人发现,他们唤醒了整个沉睡已久的人性,一个新的生活和宗教世界于此形成。”


2

佛陀在成道之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传道、弘法,教化众生。佛陀的教化,第一个特点是随缘,就是随时随地,一有机缘就传播佛法;随缘,也是根据对象的特点随机说法。从大的方面讲,最大的区别是对出家人和在家人说法,是不太一样的。很多戒律,以及很多出世间的修行,针对的都是出家人,不是在家的普通人。从小的方面讲,佛陀说法,根据每一个对象的不同,随机应变,尤其在对普通人说法的时候,不会贸然去讲佛法的体系,总是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讲如何在现实生活里解决烦恼的问题。


比如,有一次,佛陀经过一个树林,遇到三十个纨绔子弟,正在追一个据说卷走了他们钱财的妓女。佛陀就对他们说:“你们应该去寻找一个女人,还是应该去寻找你们自己呢?”那三十个人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就不再追那个妓女,而是坐下来听佛陀讲佛法,然后,都自愿出家,成为比丘。


又有一次,佛陀在一个村里,正好是播种季节,一个人正在耕地,他看到佛陀,就说:我耕地,播种,然后,你就有饭吃。是暗暗讽刺佛陀不劳动。佛陀当即回答:“其实我也在耕地。我也在播种。”那个人反驳说:“但我们并没有看见世尊乔达摩的犁、刺棒、耕牛、轭。”佛陀就告诉这个人自己如何耕地和播种:


信仰是种子,修行是雨水

智慧是我的轭和犁

谦逊是犁耙、思想是辕轭

意念是犁头和刺棒


控制身体谨慎语言

腹中饮食有节制

我以真话作砍刀

我以柔顺为解脱


驾辕之牛是勤奋

运载解脱向前走

直达没有烦恼处

从此再也不回头


我进行这样的耕种

结出的是永恒的果实

谁进行这样的耕种

他就摆脱一切痛苦


3

佛陀的教化,第二个特点是提问和比喻。佛陀讲佛法的时候,很少讲大道理,基本都是不断提问,然后根据对方的回答,不断引导,引导的方法,喜欢用比喻。比如,佛陀度化一个苦行团体的一千人,他以火的燃烧为比喻,为他们讲解佛法:


众比丘,一切都在燃烧。什么是一切都在燃烧?


眼在燃烧。色在燃烧。眼识在燃烧。眼触在燃烧。以眼触为缘,生起的受,无论苦、乐或不苦不乐,也在燃烧。凭借什么燃烧?凭借贪火、嗔火、痴火燃烧,凭借生、老、病死忧愁、悲哀、痛苦和烦恼燃烧。


把火比喻成人类意识里毁灭性的躁动不安的、瞬息万变的力量。指出这种力量来自于哪些元素?因而我们应该厌弃这些元素,通过厌弃这些元素,而离开欲望对于我们的控制,从而获得解脱。


佛陀教化的第三个特点,是很少讲答案,而总是引导听众自己去找到自己的答案。


佛陀有一次经过克沙仆塔村,那里住着迦罗摩族,他们正在经历一种社会变化,大家都很迷茫和苦闷。每一次有苦行僧或婆罗门教的教士经过,他们都会去寻求思想上的启蒙。但这些苦行僧和教士,都会宣讲自己的法多么厉害,多么有道理,而别人的法多么糟糕。听得越多,困惑越多。当他们询问佛陀的时候,佛陀却显现了完全不同的风格。佛陀首先很谦虚,说自己没有办法给他们答案。然后,又进一步指出迦罗族人的问题所在,是他们迷信权威,总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一个答案。然后,佛陀告诉他们安静下来,观照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答案早在那儿了。


迦罗族人不相信,佛陀就问他们:平时我们生活中会不会总是想得到更多?有了这个,还要那个?没了没了。迦罗族人想了一下,觉得确实如此。佛陀又问,当我们想得到更多,而现实满足不了我们,会怎么样?迦罗族人又想了一下,回答:会不高兴,还会愤怒,觉得这个世界和自己过不去。佛陀又问,当我们在发火的时候,或者很悲伤 的时候,或者不高兴的时候,会不会看不到愉快的东西?会不会对于周围的事物,看得不太清楚。迦罗族人想了一下,说真的是这样。佛陀就说,其实你们已经知道贪嗔痴的作用了,已经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就是不贪、不嗔。不痴。这是根本的答案。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不贪不嗔不痴呢?佛陀又一步一步地讲了在生活中运用四种心,就是四无量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广阔,更从容。关于四无量心,以后会讲到。这里就不展开了。


像这样的弘法,贯穿乐佛陀后半生的将近五十年。直到涅槃前,佛陀还在度化一个叫须跋陀的人。那个时候,佛陀身体已经很虚弱。阿难本来拦住这个须跋陀,但佛陀坚持让他进来,他不想让一个求知的人失望而归。须跋陀问佛陀当今有很多导师,都自称通晓一切,他们是否真的通晓一切?佛陀说,你不要管别人是否通晓一切,你听我为你说法就可以了。然后,佛陀向须跋陀讲了八正道的重要性,并说了一首偈。须跋陀听了,就说:“世尊,妙极了。世尊以种种方式说法,就像扶正摔倒的东西,揭示隐蔽的东西。给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举着灯。让有眼者能看到东西。我要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僧团。”须跋陀就成为佛陀最后一个弟子。过了不久,佛陀就涅槃了。


可以说,佛陀一生都在自觉觉他,一生都在修行和弘法,但仍然生活在现实社会里,还是会遇到各种矛盾。那么,下一节课我要分享的是:佛陀如何处理现实中的各种矛盾?。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有平静美好的每一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仙境兔灵

    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

  • 冰月戈洛

    谢谢老师的分享

  • 赵广秋

    感恩费教授的法布施⋯阿弥陀佛

  • 听友211665220

    钱交了,能听多长时间?为什么没听多长时间就停了?

    费勇修心课 回复 @听友211665220: 购买以后可以反复听的。请仔细看一下平台的指南。或者联系喜马拉雅的客服。

  • 西域鸿

    太开心啦!最近没有按时听课,但一定会抽空补完!感恩费教授!每一堂课都能让人静心思维!

  • 仙境兔灵

    安心的气息~

  • 进德修业_

    偈读作“ji”

  • 无涯sc

    感谢费勇老师。从前几年第一次听到您的课,心里就特别宁静

  • 爱读书的余文乐

    自觉觉他。

  • 听友219549110

    讲得好,让人的心得到质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