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顾恺之《女史箴图》:修复史上最痛心的一次“试错”

002. 顾恺之《女史箴图》:修复史上最痛心的一次“试错”

00:00
13:21

本期主要画作 

【作品】《女史箴图》(拼接)

【作者】顾恺之

【年代】东晋

【材质】设色绢本


你好,我是徐骥。上期我们讲了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呢?洛神赋是一个非常凄美的爱情故事,顾恺之呢,很好地表现了这种失恋的痛苦。他为什么能深切地画出曹植失恋的心境呢,在上课之前,先给大家八卦一下。


顾恺之自己有过三段感情。第一段,是对东晋才女诗人谢道韫的暗恋,后来这妹子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第二段,是与苏小小齐名的名妓姚玉京的恋情;第三段,是与一位邻家小姐姐的一段扎心的爱情。


世说新语里面记载,顾恺之喜欢邻居家的一个小姐姐,表白了但是小姐姐不愿意,他就把小姐姐的相貌画在墙上,还在心脏的位置扎了针。这样小姐姐一看到画就心口疼,最后没办法只好答应他了。


这故事讲得有点吓人,不过我想可能是顾恺之画得太传神,以至于画像被本人看到就好像自己被扎了一样。虽然顾恺之对爱情总是对焦不准,但是对女性的刻画却是非常到位的,今天我要为你介绍的是他另外一幅表现女性题材的作品——《女史箴图 》。


女史箴图》现在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对它非常重视,给他设计了特制的展厅展览,每年的展览时间也非常有限。之所以这样重视,是因为它真地是太珍贵了。《女史箴图》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人物画,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绢本画,也是最早展示于公众的中国画。


这么多个第一,那这幅画说的是什么呢?《女史箴图》中的女史是女官的名称,箴是一种文体,主要是写规劝或告诫的内容的。所以望文生义,女史箴就是给宫中女子讲道理的文章。


这幅画有个什么样的背景呢?晋惠帝的时候,因为皇上不理朝政,所以皇后专权而且荒淫后宫,当时的司空张华看不下去,就写了一篇历代贤妇圣女的事迹来给皇后讲道理。张华死后,这篇《女史箴》成为后世宫廷女子必读的文章。《女史箴图》呢,就是这篇文章的连环画版。原文十二节,全画也是十二段。这张画有不少的版本,在北京故宫还有一张被认为是南宋的摹本,我们今天讲的这幅被认为是唐代的摹本,也被认为是最接近原作的摹本。


《女史箴图》唐摹本现存9段画面。这9段画面分两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前两段,画的是贤德后妃的故事。第二个部分是第三段到第九段,画的是与原文中说理相对应的场景。


刚才我说了,它有那么多第一的称号。那么,到底它好在哪里呢,我带你去看一看。


首先,他是现存最早的一张绢本画。绢本画,就是画在绢上的画。绢是一种没有花纹的丝织品,在它上面其实很不好作画。因为它的表面平滑,所以特别不吃水,如果画错了,就非常明显。这就要求画画的人熟练掌握。另外,颜色也不容易画上去。为了描绘衣服或者脸部的颜色,就需要层层渲染才能达到效果。但重复地染,搞不好就会让画面变得很脏


我们来看画。第一段画的是冯媛挡熊。这个冯媛就是汉元帝的宠妃,有一次汉元帝观赏斗兽的时候,一只熊突然跑了出圈外,当时各位嫔妃都在坐陪,但是只有冯媛冲出来挡熊救驾,后来汉元帝对冯媛倍加敬重。"冯媛当熊"也就成为了一个典故。




我们能看到她的衣服那种轻薄柔软的质感随风舞动,描绘她衣褶的线条基本都是一笔画出,很长、纤细而又均匀,而且非常有弹性。这就是顾恺之创立的画人物的线条,叫“高古游丝描”。这种线条一直到现在都是人物画所主要使用的。


从人物刻画来看,冯媛的神态非常到位。她面部表情沉着,极力表现出镇静。与之相比,旁边的武士在大声呵斥,但面部表情恐惧,与冯媛的冷静沉着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在画面之外的人,也能感受到那种呼之欲出的紧张感。顾恺之的这幅连环画把张华《女史箴》里的情节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随着画卷的展开,虽然画了不同的场景,很多的人物,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紧紧相扣的。


在这就要讲讲中国古代书画的重要形式:长卷了。怎么判断一幅画是不是长卷呢?从《女史箴图》就可以学习到。首先,我们看这幅画,高不过你手的一拃多一点,长却有三米多,说白了就是一个窄长条。其实,不止是这张《女史箴图》,中国大部分的古画都长这个样子。顾恺之的时代还记得吗?没错,就是东晋。我得说,东晋时期的绢本画只能长这样。因为古代的绢是手工纺织,超过身体的宽度就不好操作了。所以画绢一般不超过30公分高。高度被固定了,要想增加的就只能是长度了。


为什么要画长卷?长卷画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因为画很长,所以整幅画的内容是随着画卷的展开而呈现的。多种场景和众多人物虽然独立成段,又统一在优雅的氛围之中。可以说,中国书画这种“笔断意未尽”的美和画面长条形式是分不开的。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想一睹这幅画的真容呢?可是,这张画却躺在大英博物馆里。对于《女史箴图》来说,飘落到异国他乡,可谓是命运曲折,但她要面临的还不止这些,还有更悲惨的遭遇等着她。


大英博物馆是如何修复和保存这幅画的呢?他们在修复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坑呢?


大英博物馆购得《女史箴图》之后,一直试图修复它,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我们一开始说了,《女史箴图》是一幅绢本古画。


绢本古画有什么特点呢?绢是由蚕丝织成的,蚕丝是动物蛋白,蛋白分子很容易断裂,所以绢本画非常不容易保存。绢丝会因为紫外线照射和空气中的酸性作用,而发脆、断裂。这张画虽是装裱好的,但装裱所使用的浆糊,粘性一般只能维持200年,也就是到时间了就要重新装裱一次。


这卷画距乾隆朝最后一次装裱也过百年了,而《女史箴图》本身又是一千多年前的高古文物,所以当时画作的保存状况已经相当令人担忧了。当时大英博物馆的馆员对《女史箴图》的记录是:又旧又烂画作中的一段,损毁得非常严重,以至于拍照时显示不出画面。雪上加霜的是,当时世界各国的爱好者知道大英博物馆获得如此珍贵的文物,都希望能一睹真容,于是,作品频繁地被打开和收卷,本来就很脆弱的画面受损更加严重,被折腾得奄奄一息。


当大英博物馆终于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意识到如果这样下去,文物怕是保不住了。那怎么办呢?在当时,如何修复《女史箴图》,成为他们修复历史上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大英博物馆是在1903年收购此画的,当时整个欧洲都没有懂得中国古代书画修复和保护的专业人才,更没有相关的装裱材料,大英博物馆只能请日本修复文物的专家过去帮忙。


那时,是日本的明治时期。日本最常见的古画装裱方式是什么呢?他们是把画裁成一段一段的,然后装裱在木质的镶板里。日本自己最珍贵的平安时代古画《源氏物语绘卷》就是被这么装裱进了一个个木质画框里的。



源氏物语绘卷(局部)


日本的这种方法对这幅中国画作是否有用呢?其实,中国画大多是卷轴,并不是这种画框的形式。之所以是卷轴的形式,是有一些必然性的,因为卷起就比较好携带和保存,几米长的大画卷起来还没有一罐可乐粗,而且画心向里卷,也能起到保护画面的作用。


日本的那种把画截断再装裱在木板上,更接近屏风的装裱。要把一张画贴合到木板上,装裱的效果就要硬挺、服帖。与这种效果对应的,装裱材料的使用就要用比较硬厚的托纸、粘合用的浆糊也要比较稠。而装裱时刷浆糊的手法是短促有力,好让画和木板更贴合。


但卷轴却相反,要求装裱后的效果是轻薄、柔软。使用的托纸要薄但不失韧性,使用的浆糊也要比较稀,手法轻柔有弹性。这在修复上几乎就是两种体系。所以,对于长卷轴的《女史箴图》来说,当时日本的这种修复方式其实是不适合的。


可是,由于当时博物馆修复的经验不足,以及时代的局限性,在20世纪初的英国文物学者看来,这似乎正好可以让《女史箴图》不用被反复地打开和卷起,可以减少被损坏的机会。所以,从1914年开始,大英博物馆的修复师和一名日本籍的画师用日本的装裱手法修复了《女史箴图》。他们留下了画心和托纸,在底下垫了两层最好的日本纸,然后再把画附在了杉木板上。装裱虽然完成了,但是长卷被截断了,古代的《女史箴图》成了一段,历代题跋印章,包括金章宗和乾隆的题字,成了另一段。一幅完整的画卷就这么被分开了。


我在一开始说了,中国画长卷的形式是与画的内容有机结合的。我们该如何欣赏长卷画呢?长卷通常是从右往左打开,随着画卷的展开,先看到画,再看到古人描述观画感受的题跋,很像吃西餐,先上开胃菜,再上头盘,最后是主菜,有品尝的步骤和感受。但一幅长卷被分家后,这种观画的美感就荡然无存了。



大英博物馆藏《女史箴图》(局部拼接)


另一方面,这样的修复,使《女史箴图》再也没有外展过。因为那是一块35长的板子,比门板还大,根本不可能出馆,就是平时展出也需要特制的展柜。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觉得当时的修复人员简直是人类文明的罪人。我想,他们并没有故意想要毁坏文物,如果我们回到那个历史时期想一下,他们在当时已经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而这一次的“试错”,也为后代修复事业积累了惨痛的教训,也算是《女史箴图》为修复事业做出了献身贡献。


好了,我就先讲到这里了,咱们回顾一下,今天我讲的《女史箴图》可能和你平时听到的内容不一样,我希望你通过《女史箴图》了解中国书画的传统装裱形式和中日装裱技术的关系,更好地珍视现在你能看到的文物,小心地保护好每一件艺术珍品。他们能够留到今天,来之不易,存之不易,我们在逛美术馆或是博物馆的时候,与其走马观花拍拍照发朋友圈,不妨停下脚步,感受一下“文物时代”的气息与一代又一代匠人对文化艺术遗产的守护,不管是成功的还是有瑕疵的修复,都是历史传下来的一片匠心。


我是徐骥,谢谢你的收听,我们一期一画作,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我的账号是用来学习的

    毕竟不是专业主播 也没关系 学知识就行 吐字清楚 没毛病

  • 梁玉宇

    我还特意从第一集换到后期一些的,还是阅读痕迹太明显,语气词啊呀哇太多,继续不下去。感谢老师的用心准备,加油

    魔都英语双母语教育 回复 @謬言: 我们确实不该太挑剔,毕竟大部分人不可能播音主持出身,术业有专攻

  • 小鱼鱼大神

    其实书写的好就好

  • 梁玉宇

    内容很棒,实在是啊呀啊太多了,没办法继续听完

  • 听友392471843

  • 听友195378008

  • 逍遥游_25

    大英博物馆所藏是唐摹本吗?咋没听明白呀

    在看扶摇 回复 @逍遥游_25: 唐代摹本

  • 听友39995045

    挺好的

  • Elly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