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郭齐勇|《论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论语1:郭齐勇|《论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00:00
22:36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武汉大学的郭齐勇。


说到孔子,我们能联想到很多很多,比如他是儒家(儒学)创始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卓越的教育家。但是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孔子这个人,有的人还带着有色眼睛看孔子,给孔子很多负面的评价。

 

其实,孔子是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伟人。孔子的思想和人格,两千多年来,影响了中国人的心灵和品行。司马迁称赞他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柳诒征、钱穆等大学问家都说过,孔子生前的2500年的文化,赖孔子而传;孔子身后的2500年的文化,赖孔子而生!

 

当传教士把中国文化传到西方时,西方思想家最惊异的是:中国人没有诸如西方基督教那样的一神教的宗教,但却有良好的道德文明与社会秩序,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在中国,不需要上帝的感召,人们通过学习、感悟,就能很自然地走出自我与功利,走向他者与道义。神学家汉斯昆认为,这是中国的智慧,孔子的智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孔子,先看他到底是有着怎样的一生。


孔子姓孔名丘,你知道孔子为什么叫孔丘吗?


据说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即,尼山)祈子。生下孔子之后,由于其出生与尼丘有关,且排行第二,故取名为丘,字仲尼。另有一种说法,说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


这第二种说法就来源于《史记·孔子世家》有关于孔子的记载: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hé)。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音于)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的贵族,他的先祖被迫逃到鲁国。周武王灭殷,封殷商的微子启于宋。孔子先祖孔父嘉是宋国的宗室,后因为距离宋国始祖已超过五代,便改为孔氏。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与颜氏生下孔子。到孔子父亲时,他们已经家道中落。孔子三岁的时候,他爸爸病逝。孔子的母亲不是父亲的正妻,地位卑贱,又缺乏资助,母子二人谋生之艰难可想而知。


更为不幸的是,在他十六七岁的时候,他妈妈也去世了。但是,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和常年的劳作,进一步锻炼他具有倔强不屈的品格和强健的体魄。21岁时,孔子当委吏(仓库保管员),管理统计准确无误;22岁时,孔子当乘田(管理牧场),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他学无常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最终学有大成。孔子在三十岁前就开始聚徒办学,创立私学。弟子众多,纷纷从远方到达,接受孔子传授的学业。

 

我们再看看孔子当时生活的时代孔子生活于乱世,社会动荡不安。


那是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鲁国当政的三卿,“三家”,是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他们瓜分公室,专权行事,僭越礼制。孔子多次批评季氏破坏周礼、犯上作乱的行为。比如《论语•八佾》中记载:三家在祭祀祖先时,用天子的礼,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季氏居然要去祭泰山,而只有天子与诸侯才有资格祭祀名山大川呀!孔子批评三家的僭越,而当时他的学生冉有在季氏之下做事,于是他也责备冉有不去制止季氏。


50岁的时候,孔子当上了鲁国的“中都宰”,职位也不高。孔子在此任职一年,政绩不错,“四方皆则之”。第二年,孔子升任鲁国的“小司空”,是掌管土木的副官。后升任“大司寇”,这是负责国家司法、刑狱和治安的最高长官,爵位为大夫。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出任司寇之职摄行相事,代理鲁国最高行政事务。


在他代理国相事务的这三个月中:人们卖羊羔猪豚的不随意抬价;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从四方来到城邑的客人不必向官吏请求,全都给予接待,如同回到了家里。可见孔子施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不久,因政局动荡、齐人离间,孔子不得已率弟子离开鲁国,奔走于卫、宋、陈、蔡、齐、楚等国,苦心孤诣,奔走呼告,不遗余力,度过了十四年的流亡生涯,其间屡屡受挫。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十分感人。


他的道德理想主义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执政者所采纳,凄凄惶惶,找不到一个容身之所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在陈蔡两国竟然陷于没有饭吃的窘境。但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持守道义,不畏辛劳,乐以忘忧,在困厄中仍然与弟子“习礼大树下”,“讲诵弦歌不衰”。孔子颠沛流离,屡遭灾祸,但他意志坚定,乐观通达,毫无怨言。

 

就孔子的哲学思想与他生命活动之间关系而言,其实,他的一生都在践履他的思想。


他的哲学需要他生活于其中;他自己以身载道。遵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组成部分。对于他,哲学从来就不只是为人类认识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在极端的情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


孔子的思想学说、社会理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很难得到切实的贯彻,并没有被各国执政者所采纳。但他依然孜孜不倦,始终不放弃追求,“知其不可而为之”。实际上,越是这样,就愈发透显出孔子伟大的精神品格。正所谓,有道君子以天降大任大命为自我的担当,以一身正气承但天下兴亡之责、文化神州的安危和人文传统的延续。


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遭逢世人难以想象的困境、坎坷与磨难。这主要有三次大难:一是过匡被围(前496年);二是司马桓魋要杀他(前492年);三是在陈断粮(前489年)。


从这三次大难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他意志坚定,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而且在困顿中,他并不怨天尤人,而是乐观通达。似乎情况越糟糕,他越坚定。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一个逐渐体悟天所赋予人的性分,敢于直接面对每个人的命运或局限,并对天道、天命和道德人格典范有所敬畏,而又积极地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意义的人,是勇于承担自己应承担的一切的。

孔子重返鲁国时,已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他在生命的最后五年,专力从事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典籍,删修六经。


孔子对当时流传的《诗》、《书》的内容加以取舍和重新编排,又对其时流行的《礼》、《乐》作加工整理,使之重新恢复。孔子晚年非常喜欢读《周易》,乃至“韦编三绝”,并亲自为《周易》作《传》,后人称之为《易传》。他还以鲁国史官所记载的《鲁春秋》为材料,改写成《春秋》一书,以此褒贬人物,严明是非善恶,史称“春秋笔法”。


前面讲到了孔子的身世和大致的经历。


下面,我们再来介绍《论语》这本书。


《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东汉时列为经部。在汉至唐代,《论语》是妇女、学童的启蒙读本。自宋代(特别是南宋)以来,《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地位大大提高。元至清代,《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代替《五经》成为士子必读的书。《四书》(《论语》),一直以来是中国人的基本信念、信仰,安身立命之道。


可能你一直都很疑惑,为什么《论语会有这么高的地位?


《论语》分上论、下论,各十篇,共二十篇。每篇若干章,共四百三十九章,约一万六千字。


它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对孔子及其弟子的不同言行记载的一个大汇集,不成于一人一时。大约在春秋末期,弟子们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记载下来;通过口耳相传,后人编纂成不同的简策(篇章)。 “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所以取名《论语》。


可以说,《论语》是不同人在不同的时空向孔子问仁、问政或问其它问题,孔子应答的方式与内容也很有差异。孔子与时人、弟子之间的对话,在具体时空环境中进行,有特殊的语言场景,提问者或对谈者有不同的年龄、身份、性格、经验、问题意识与提问方式。


一部《论语》,处处展现着孔子及其弟子的精神品格。《论语》第一篇是《学而》,第一句话,大家很熟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那么,《论语》的第一个字,如果不算“子曰”的话,那就是“学”字。《论语》的第一个关键词应是“学习”。孔子强调学习,中国文化其实就是学习的文明,最重视的是人文的教育。学习什么?首先是学习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论语》是中国人必读的书,它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中国人不读《论语》,就不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北宋宰相赵普就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梁启超也说:《论语》《孟子》等经典,“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我们既做这社会的一分子,总要彻底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识生隔阂。”     


如何读《论语》?


我们要用心去读,以生命对生命,以真诚对真诚。孔子指点人,不是权威说教,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领会。


儒学是生命的学问,要体验、实践,身心合一。学习这些典籍要身体力行,学以致用,不能所学与所行脱节。


读《论语》先要抓其总纲: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心之所向,目标,指立定志向,一心向慕。据:坚执固守,根据。依:不违,依靠。游:游憇、优游、涵泳,陶冶。


我们要理解孔子思想的一以贯之之道,唤醒天赋予人的内在的道德良知,在仁爱的实践中,在六艺的修养中,成就我们的人格。


以上,我们简略地介绍了孔子一生的坎坷经历与《论语》其书的大致情况。下一讲,我们集中谈谈孔子的思想系统。《论语》集中表达的是孔子总结出来的,以“仁爱”为中心,礼仁义忠恕等核心的价值观念,这是中国历代老百姓的日用常行之道,人们就是按此信念而生活的。 

 

我是武汉大学的郭齐勇,我们下一期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石一宁近视防控体系

    石一宁老年中文自修大学第一季古文 1.5 百部经典文学名著课-166讲 2020-1-25~

  • 石一宁近视防控体系

    6、论语-郭齐勇1-5 1论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美国的人权宣言和孔子仁爱思想有何关联 3孔子说公正观:第一个打破贫富差距的人 4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学的老师 5西方社会怎样看待孔子

  • 芜筱劼

    曾看过“野合”也有另外的解释,指其母亲年纪尚小,父母年纪差距大,不合礼法

  • 1507473eqsi

    孔子母亲不是非婚,野合也不是非婚生子,而是祷于尼丘时,居于野。这个风俗后世一直保持到民国。

  • 云天悦之

    孔子是我理想中的老师,“如沐春风”说的就是孔子。喜欢子贡同学。

  • 1581777odvn

    烟锅巴嗓子

  • 张好古东

    1.25倍速听就很好!

  • 願得此身長報國

    感谢老师o(^o^)o!有种在古代上课的感觉

  • 伍端友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述而篇里,不是先进篇里。

  • 亮子二哥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