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左传2:李守奎|一场难产导致的“春秋第一战”

(试听)左传2:李守奎|一场难产导致的“春秋第一战”

00:00
20:24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清华大学的李守奎。今天我们讲左传里边的战争,我们具体的用一场战争来看看,左传是怎么写战争的?


《左传》写战争非常精彩,著名的有城濮之战、淆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吴人入郢之战、勾践灭吴之战等等,经过学者统计有745次。如果把对一些大的战争详细分解,再看彼此之间的联系,就会对历史进程有很直观的理解。


今天我们具体分析一场战争,春秋第一战——郑伯克段於鄢,这是一场内战,发生在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这一年是郑庄公即位22年。


先来看一下《春秋》与三传关于这场战争的记录:


《春秋》:夏五月,郑伯克段於鄢。


一共9个字。翻译成现代汉语也就十来个字:夏季五月,郑伯在鄢战胜了段。


这9个字交代了这一世界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简洁至极。至于郑伯与段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打起来了?战争的具体过程等等一概不知。


《公羊传》和《谷梁传》给出一些零零碎碎的信息:郑伯与段是哥哥与弟弟的关系。因为那两部书的体例就是传义不传事,具体过程也没有记录。


左传》记载了历史过程,这段古文很有名,《古文观止》、古汉语教材、古典文学读本都选入了,我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温习一下: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醜,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従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这是一场勾心斗角,离奇曲折,蓄谋了二十多年的战争,这是一场没有血腥的战争。


先从历史叙事的角度分析一下。


第一,  内战的原因:


郑庄公的父亲,他叫郑武公。郑武公娶了个妻子,在我们这里边的名字叫做姜氏。她生了两个孩子,老大就是我们这里边的庄公。


老二就是我们这里边的段。又叫共叔段,在生老大的过程中出了点意外,就是这个老大难产、逆生。这个把姜氏给惊着了,所以说姜氏就很讨厌这孩子,还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寤生。所谓寤生就是倒着生,差点把老娘吓死,于是就讨厌他,爱小儿子。


这感情一偏,她就开始就是就策划把这老大这个位置给废了。老大是嫡太子,所以她就想着把庄公废掉。在小儿子还小的时候,她就向她老公请求废了老大立老二吧,郑武公还是心里有谱的,所以没有答应。


等郑庄公继了位,慢慢的小儿子也长大了,这老太太还继续搞事,帮助她的小儿子发展他的势力。郑庄公明明知道他们母子之间这种勾结,也知道他们的目的,大臣们也一再进谏,说如此这般可不行啊,国将不国了,这哪能行呢?庄公心里很有谱,说:唉,我妈想这样的话,我有什么办法呢?等着吧!终于等到了一天,共叔段与他母亲自认为时机成熟了,要叛乱了。可是他们不知道,郑庄公早有准备。


郑庄公已经探得他们什么时候叛乱了,先下手为强,就开始收拾他的弟弟,他弟弟又逃跑,哥哥又追,于是在鄢这个地方,双方有一战。那战争的结果就不言而喻了,郑庄公在鄢这个地方,把他的弟弟段给打败了,但是也没杀他。


弟弟就是出亡到国外了,流亡到了卫国,那他妈该怎么办呢?这个郑庄公对他母亲感到非常的气愤,发了一句誓:到死也不见她了。


大致的历史事件,就是这样子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是一场勾心斗角,离奇曲折,蓄谋了20多年而引发的一场战争。但是这场战争与我们后面记录的战争比起来以后,是一场没有血腥的战争。


我们来具体分析分析,这个战争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左传给我们的材料告诉我们,这个原因可以追溯到二三十年前,郑庄公出生的时候,郑庄公因为是倒着生,吓着了他母亲,所以说他母亲在内心里边种下了仇恨。


清华大学收藏了一批战国竹简,其中有一篇是《郑武夫人规孺子》,这一篇里边的郑武夫人就是左传里边的姜氏,孺子就是郑庄公。它记载的就是郑武公刚死还没有出殡的时候,姜氏在朝中搞事,不让刚继位的郑庄公管事。


这篇文字非常古朴,很可能是当时候的实录。这场内乱从始至终,主谋都是姜氏,而姜氏从开始策划废长立少,朝中就分成了两大势力。一派是以姜氏为首,形式上是以她的儿子共叔段为首了,另一派就是郑武公,也就是庄公和他的群臣。


在我们刚刚讲的郑伯克段于鄢的左传记载里边,也包括群臣的祭仲、公子吕(子封)等等。


那么对于姜氏来说,我们可以说它是情感与理性的反叛。


理性来说,按照当时的宗法制度,那就是嫡长子继位,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情感方面,她就是不希望大儿子继位,所以说理性与她的情感是矛盾的。

另一方面就是她的欲望,对制度的挑战。想让小儿子上位,这是她的欲望。为了实现这个欲望,她就挑战这个制度,乃至于后来不惜反叛。


对于我们的郑庄公来说,那就是隐忍与底线的拿捏。


和自己做对的,如果是其他敌人,杀了就完了。但是是他的母亲,是他的弟弟。那么在他们把没有把事情做绝的时候,那得隐忍。但是底线在哪里?如果是说拿捏不好,那可能自己被人杀了。


另一方面是孝悌与君权的选择,对于母亲的孝,对弟弟所谓的悌,这是我们的人伦,应该如此。但是面对这种情况,母亲与弟弟对君权发起了挑战,自己如何选择?这都是很纠结的、很矛盾的。


那么从整个的事态发展来说,我们可以说,结合我们的出土文献,应该分为这么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共叔段小时候,武公活的时候,姜氏就是想借助国君废长立少,武公没有答应。武公死了以后,她拉动大臣的目的还是什么呢?就是控制我们这个继位的太子,这时候也是国君!清华简说:大臣弗许。大臣也向刚刚继位的郑庄公觐见说,不能这样。这是我们第一个阶段,就是共叔段还小的时候。


第二个阶段,等到共叔段长大了,这个时候我们的郑庄公已经继位了,这时候的姜氏帮助共叔段发展他的势力。第一步请制,就是我们后来三国演义里边的虎牢,它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要这个地方干什么呢?为叛乱做准备。目的没达到,又请京。你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了,这京一定是大都城。得到这个地方以后,所谓的得陇望蜀,得寸进尺,继续扩展自己的势力。


到了第三个阶段,就他们自认为条件成熟了,就开始叛乱。这个叛乱是什么呢?就是段在那里准备,他的母亲呢,在郑国的都城里边做内应,等到他来了以后,给他从里边开门,所以说里应外合要收拾老大,收拾他哥哥,收拾她的儿子。这个叛乱的结果就是这场战争。战争最后的结果就是克段于鄢,段出奔共。


还有下面的插曲,战争结束了,弟弟是走了,流亡到国外去了,和母亲关系该怎么处呢?该怎么处置她,这个我们以后再说。


那么对于这段历史,左传的作者也给了一个评论,什么评论呢?


说段不弟,故不言弟。说段作为弟弟做的不咋地,造反,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说郑伯也不咋地,对弟弟不好好的教育,导致弟弟叛乱。所谓的不教而诛,很阴险。这是我们左传的作者对这段历史给出的一个评论。


左传的人物众多,关系复杂。读左传我们可以从这个战争作为切入点,去把握历史进程。左传里边这个评论是不是正确?我后面也会说。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左传》里边的人物刻画。


左传这部书不仅是一部历史书,也是一部文学书,它的人物刻画非常的精彩。郑伯克段于鄢里面一共是三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姜氏,这个人物你读完了以后是什么感觉?这就是个乱宗法的,没事搞事的这么一个人物。


第二个人物就是段,这里边干什么呢?我们看到的就是个傀儡,跟着他妈瞎搞。


我们再看这个郑庄公,这个倒着生出来的小子,真厉害。他的地位是郑国的国君,周王卿士。老谋深算,稳操胜券,诸事得体。他知道母亲和弟弟的目的,他该怎么做呢?你来想想他该怎么做?抓起来杀掉,简单容易,但是就落下个暴君的罪名。控制不了,结果就是什么呢?被杀,那就是个废物。


有没有其他的出路呢?我们看看郑庄公他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是控制。当他的母亲为他弟弟请制这个地方的时候,不给。不给的理由是什么呢?是心疼弟弟。不行啊,那是个危险的地方啊,我可不能把我弟弟送到凶险之地,堂而皇之地就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你再看看他的控制,他弟弟还在那里边准备的造反呢,还没等他出兵,郑庄公就已经知道他什么时间要叛乱了。这说明什么呢?他是完全把控局面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情报工作做得好,提前能得到消息。


第二个是有条件的宽容,能容则容。你说要个大都城,我自认为还能控制得了,给你。你想扩张,贪得无厌,给你。所以说他能够有条件的宽容,但是更重要的,他是有绝对的控制力。就像后面小说里边如来佛的掌心一样,所以他有绝对控制力。


另外一个重要的,这个郑庄公能够理智战胜感情。这情感是对等的。母亲弟弟对自己如此,自己对母亲也爱,对弟弟也爱。这样的人物只见于我们的传说,传说中尧舜就是这么对待他的父亲,这么对他的母亲,这么对待他的弟弟的。


我们郑庄公能不能如此,从他后面的表现来说,肯定不能如此。但是他尽管不喜欢他的母亲,不喜欢她弟弟,他给他们都留下一条生路。他的母亲后来还通过一些手段缓解关系,最后终于还是母子如如初。所以说结合左传和其他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位枭雄英主,厉害。


而事实上确确实实也如此,春秋的初年,郑国在历史舞台上是最为显赫,一个是他的父亲郑武公,辅佐周平王东迁,一个是郑庄公,在这个时候很有能力。


在很长的时间内,我们中国的这个文学分类里边,没有历史这个门类。历史是经学的一部分,就称之为春秋类。


人们并不关心历史事件的本身,关注的是什么呢?是通过历史的阐释和评价,构建行为的准则。这么做对与不对,目的是什么呢?是为后面人的做事提供准则。应该像他们这么做,不应该像他们那么做。


就郑伯克段于鄢一事来说,春秋三传的矛头都指向了郑庄公,对弟弟没有教导,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不教而诛,阴险毒辣,但是也有学者不同意。


顾栋高三论郑庄公,竭力申述郑庄公的果断与正义。以明建文帝为例,指出三传这种历史观产生的严重后果。


如果是你是郑庄公,你该怎么做?


旧的历史主要评价兄弟关系,兄长该怎么做。更应该从这里思考该如何做母亲。过去不评论是碍于孝道。为长不尊,为母不慈同样应当谴责。就因为难产就对生下的孩子厌恶仇恨,其他动物也不至于如此。长子即位合规矩,也有能力,非要带着小儿子与他作对,不惜武装叛乱,置儿子于死地而后快。这样的母亲还得儿子去孝,人权不平等啊!郑庄公生气,但做得很好!从作国君开始,忍了22年。叛乱了,平定了,流放了,气的发了一句誓:这辈子也不见她了。但最后还是见了,还是尽孝了。


这一战对后面产生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如果继续往后下读《左传》,你就会看到,因为他弟弟跑到了卫国,郑国和卫国交恶,他们彼此经常发生战争。再往后读,你还可以读到,郑庄公平定了内乱,在郑国里边有所作为。


今天我们用这点时间,把春秋第一战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精彩的战争还很多,我们一场一场分析下去,《左传》我们就理解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会讲一讲《左传》里边的历史文化。


我是李守奎,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陈北徒

    反思一下郑伯克段于鄢的起因,竟然是一位母亲的偏心偏见,难产和孩子本身并无关系,《春秋》以这样不秉持公义,冤冤相报的历史事件开篇,暗示了“春秋无义战”的礼崩乐坏时代的来临。

  • 仙境兔灵

    《古文观止》里有~这篇文章~

  • 1335966ixin

    讲的很好,不愧为大师级人物

  • 王子论

    讲的好,平实清晰,忠于历史事实。

  • 石一宁近视防控体系

    石一宁老年中文自修大学第一季古文 1.5 百部经典文学名著课-166讲 2020-1-25~ 5、左传-李守奎1-5 1先秦古书中最好玩的书之一 2一场难产导致的“春秋第一战” 3一个君王如何优雅的打败仗 4如何不痛苦地读完左传 5多大的事才值得被载入历史

  • 叶如幽兰

    李老师深入浅出讲的太好了。

  • 若水轩0

    老师,背景音乐是什么?很好听

  • hemu_8f

    口齿不清

  • 1764106qqyz

    一派胡言 讲的真差…

    Ivy婧儿 回复 @1764106qqyz: 你来讲讲看

  • 普罗米修斯_0n

    不是第一战。

    啄木鸟530 回复 @普罗米修斯_0n: 打了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