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左传1:李守奎|先秦古书中最好玩的书之一

(试听)左传1:李守奎|先秦古书中最好玩的书之一

00:00
22:24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今天由我来说一说《左传》。首先我要说的是我和你一样,只是一个喜欢读左传的人,只是读得早一点,读得多一点,在这里讲一点自己的读书感受。今天谈三个个问题。

一、左传在先秦文献中的位置

二、左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三、为什么要读《左传》

 

《左传》在先秦文献中的位置

 

我们常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五千年以公元前221年为界,前面的叫做先秦,包括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五帝、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大约2700多年,也就是5000年的一半还多。这段时间,一方面这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记载这一段历史的文献非常少。如果表达思想的子类文献不计,屈指算一算,留存到今天的历史文献有哪些?


一部算卦的《周易》,一部领导讲话汇编《尚书》,一部讲礼仪的《仪礼》,一部讲官制的《周礼》,一部诗集《诗经》,一部史书《春秋》及其阐发《春秋》和“三传”,一部各国历史资料的汇编《国语》,剩下的就是一些零碎的故事和各发己见的单篇,到了汉代才汇集成书。把历史比喻成一件衣服,留给我们的就是一些碎片,我们就是靠这些碎片来复原,碎片越多,复制也就越容易,越可靠。


先秦的历史,总体上看就是留给我们的碎片太少,只字片言,弥足珍贵。先秦的历史从总体上说知道的都很少,唯独春秋这一段知道的详细得多。


以我们对历史了解的详略情况为标准把这两千七百来年可以粗分三段,首尾两头我们知道的都有限,要么太少,要么太乱,只有中间250多年系统而详细。为什么?


先说前面一大段。


说五千年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五帝与夏、商留给我们的实在太少,以至于西方学者怀疑他是否真实存在,直到上个世纪初王国维根据甲骨文梳理出商王世系,可以与《史记·殷本纪》互证,对于商的疑惑才尘埃落定。


又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对于夏也没有疑惑了。仅此而已。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比我们看到的多多了,《史记》一共120卷,从五帝到夏、商两千年也只写了3卷。为什么,材料太少。就这三卷,许多内容今天人们并不相信。


再说后面一小段。


按照司马迁的分期,战国250来年,是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天下纷纷扰扰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但没有留下详细的历史,一部《战国策》是汉代学者把零散的说客说辞编在了一起,并不是严谨的历史著作。


在这2700多年中,只有中间的《春秋》时期,周天子与十二诸侯有详细的世系,有3000历史人物登场,700多场战争,这250多年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礼仪等等我们知道的不仅系统,而且具体详细,之说以能够这样,不仅是因为有一部《春秋》,更是因为有一部《左传》。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先秦叙事散文中,《左传》最形象生动。


我个人认为,《左传》是先秦历史与先秦叙事文学中最重要的著作。

 

《左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读一部书,我们一般都要先了解这部书是谁写的?内容是什么?体例是什么?写出来干什么用的?现今的书这些都很容易了解,《左传》离我们太久远了,很多看似明白,仔细一推敲就又不明白了。


《左传》是左丘明给《春秋》作传,也就是补充注释。或者说是依据《春秋》的体例完成的一部编年史。这些好像是常识,如果我们追问一下,这些知识都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可信的?我们就要审核证据,有些常识就不一定是常识了。


这些所谓的常识直接来自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春秋古經十二篇,經十一卷。公羊、穀梁二家。左氏傳三十卷。左丘明,魯太史。公羊傳十一卷。公羊子,齊人。穀梁傳十一卷。穀梁子,魯人。鄒氏傳十一卷。夾氏傳十一卷。有錄無書。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周室既微,載籍殘缺,仲尼思存前聖之業,乃稱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以魯周公之國,禮文備物,史官有法,故與左丘明觀其史記,據行事,仍人道,因興以立功,就敗以成罰,假日月以定曆數,藉朝聘以正禮樂。有所褒諱貶損,不可書見,口授弟子,弟子退而異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論本事而作傳,明夫子不以空言說經也。春秋所貶損大人當世君臣,有威權勢力,其事實皆形於傳,是以隱其書而不宣,所以免時難也。及末世口說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鄒、夾之傳。四家之中,公羊、穀梁立於學官,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

 

班固的知识从哪里来?


前面还有刘歆,刘歆的前面还有司马迁等等,《艺文志》讲的是最全面的,我们把这一传统说法的要点阐述一下:


古代有史官,记事记言,留下了历史记录的材料,或称“史记”、或称“春秋”。周王室衰落,礼崩乐坏,史书散乱。鲁国传统文化保存得好,“史官有法”,史书《史记》——《春秋》比别国保存得好。


孔子和左丘明一起观看了鲁国的史记,对鲁国的史书进行整理。结果是孔子先整理出一部史书《春秋》。


整理这部史书的目的是什么? 首要目的是,表达他通过政治手段实现不了的政治理想。第二是作为教材教授学生。


孔子用这部书讲课,宣讲自己的思想,但这部书极其简单,242年的历史,一共还不到2万字(16500)字,不仅孔子对历史的褒諱貶損没有明确说清楚,就连历史事件也只是一个大事记而已。孔子讲课得阐发、补充,弟子们要记录。


一方面是《春秋》太简单,另一方面是孔子太深刻。


学生们理解不了,或者理解错了怎么办?


与孔子一起观书的左丘明见于《论语》,孔子对他很是敬重,自然是孔子的同道。他担心孔子的弟子们“各安其意,以失其真”,于是就想用事实说话,给《春秋》作传。


比如《春秋》只记录了一句“夏五月,郑伯克段於鄢。”左丘明详加注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后人认为这个左丘明姓左,所以就把他的书叫做《左氏春秋传》,班固是这么叫的,司马迁也是这么叫的。这个书名中包括作者、内容与性质。左氏是作者,春秋是孔子修订过的鲁国史书,传是这部书是为了《春秋》作的传,也就是注释、补充和阐释。


本来《春秋是》一部书,《左氏春秋传》是另外一部书,经是经,传是传,各自成书。到了晋代的杜预为了读书方便,把两部书合刊在一起,先春秋后左传,所以就叫做《春秋左氏传》。《左传》是简称。


孔子被神圣化,是圣人,圣人的一举一动都有圣意。把孔子整理《春秋》的作用无限放大,学者们纷纷钻研,探索一词一句的微言大义,形成各种春秋之学。除了左传,还有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氏传层出不穷,流传到今天的只有“三传”,《左氏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这不记载得清清楚楚吗?还有什么疑问?


对于学术研究来说,任何一个观点我们都要追问得出这个结论的证据。一追问,学者们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第一, 《春秋》不过就是个大事记,如同断烂抄报,优点就是简洁,确实很好,但并没有汉代学者说得那么神秘。


第二, 左丘明与孔子同时,不是孔子的弟子,是孔子敬重的人,即使不比孔子大,也与孔子同时,但《左传》中记的最后一件大事是晋国的智伯被灭,也就是三家分晋,此时孔子已经去世了26年,孔子享年73,此时左丘明已经是百岁老人了。尤其是称赵无卹为赵襄子,襄是谥号,死后才有。此时孔子已经去世53年,左丘明无论如何不能活到将近130,这已经是战国时代了。


第三, 《左传》是一部首尾完整,自成一家的史书,它真的是给《春秋》作传吗?有人就说了:假的。


到了近代,把左传的真伪问题炒得很热,一切都在怀疑之列了。


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很多问题没有新材料永远不可能有定论。


我个人对如下几点是相信的。

 

第一,孔子根据鲁国的史记整理出《春秋》,我认为是可信的。孔子自己说述而不作,述大致就是我们现在的古籍整理。孔子要教学,编写教材提纲是必要的。


第二,任何历史记载,都是思想史。孔子通过古籍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是正常的。但不能处处微言大义,求之过深,乃至神话。


第三,和孔子同时的左丘明作《左传》不能全信。我们了解了古书的成书过程,了解了《左传》的内容,就不会机械理解。


第四,《春秋》是大事记,《左传》是详细记录,二者关系密切。《春秋》成书在前,《左传》成书在后,说《左传》是注释《春秋》的,说得通。杜预把经与传相比附,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第五,对于研究历史和文学,可以没有《春秋》,可以不读《公羊》、《谷梁》,但一定要读《左传》

 

为什么要读左传


如果上面两个问题讲得有道理,为什么要读《左传》也就明白了。


钱穆先生在讲中国史学名著时说:“我们要研究中国古史,应该把《左传》作为作一个我们对历史的基本知识,即一个标准的看法。”又说:“讲中国古代,至少该从《左传》读起”。


这是从研究历史的角度去说的。


裘锡圭先生说,对学习古文字的人来说,最适合精读的古书是《左传》……读左传不但能熟悉先秦语言,而且还能得到很多先秦历史、社会、典制、风俗、思想等方面的有血有肉的知识。


这是从培养阅读古书能力,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的角度去说的。


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有如下几点:


《左传》是先秦古书最有趣味的书之一。我不研究《左传》,但非常喜欢《左传》。在研究和教学中受益无穷。写博士论文很辛苦,答辩一结束,把《左传》又读了一遍,很享受!


为什么?音容笑貌,是活的。


如果是研究先秦的学术,不论是历史、文学,还是语言、文字,《左传》都是绕不开的。


精读一部《左传》,你会对春秋历史文化会有真切的了解和体会。


总结一下:


《左传》在先秦古书中独特的位置:是先秦史著作中最成系统、最详细的史学著作。


《左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以《春秋》为纲领的一部编年史,成书于战国初年,作者不详。


为什么要读《左传》:先秦古书中最形象生动,最有趣的书。如果做学问,《左传》是学术的根基。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讲一场战争,讲春秋第一战,一场没有血腥的曲折的内战。


我是李守奎,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iangcan

    李守奎老师当时候在吉大文学院给我们上的是古汉语文学课。毕业这么多年后又能听到老师的课,激动啊!向老师问好!

  • 镜湖愚生

    李教授将《周易》说成一本算卦的书,我个人保留此意见。

  • CafeCloudsHut

    恕我直言,左转这个水平太一般

    桐桐爸爸讲故事 回复 @CafeCloudsHut: 这么几个字还有错别字,你真的很一般

  • 风起欲雨之

    要读懂春秋就要读懂左传

  • 1851196cywh

    不讲左传,讲谁做的讲了半天。失望。

  • 孙涛_n6

    春秋大义难懂,左传释之。再加上东周列国志更好。

  • 令狐葱阿

    老师是不是山西老乡?

  • 快乐桃桃

    经典太多了,《左转》是什么地位,为什么爱历史的人要读这部书,这书好在哪里李老师说得很清楚,点赞一个。

  • 可乐人生_

    李老师讲得真好啊,赞赞赞呀

  • Ivy婧儿

    老师讲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