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1:张惟捷|为什么《尚书》自古以来号称难读

尚书1:张惟捷|为什么《尚书》自古以来号称难读

00:00
18:00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厦门大学的张惟捷老师。


你有没有想过,处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你会发现人的生活与历史是分不开的。若要安居乐业,你就必须理解历史,尤其是其中的众人之事,也就是政治。同样的老祖宗在面对政治,试图安顿自我与他人的生命时是怎么去处理的?我们现在的社会文化,对历史、对政治的认知,它的渊源是在哪里?跟现在的我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关系?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由一部经典,也就是《尚书》来寻求到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今天就由我来陪大家轻松地接触,无障碍地进入,这部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具有崇高意义的经典,一起来品味它的文化魅力。


对于《尚书》,大家往往耳熟能详,它就是五经或十三经之一,是我国的一部重要的传统经典。一般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例如在学校学习的期间也常常接触到相关的材料,但可能就是没有机会更进一步地去接触它。


其实,简单来说,顾名思义,《尚书》就是上古之书,久远以前的古代所流传下来的书就叫做《尚书》。虽然现在《尚书》的尚写成高尚的尚,但其实意思是一致的。在秦代以前,还没有人把这部书称作《尚书》,大多笼统地,把它就叫做书。


称作《尚书》,要等到汉代以后,除了上古之书,古人对《尚书》的尚,还有许多的解释,有人觉得他的“尚”表示天,“书”就是天书;还有人认为它的“尚”是领导、是长官,就是上面的所作所为,下属就记录、书写下来。


但是一般来说,我们现在还是最认同上古之书这样的说法,这也是历来最权威的一种观点。


话说回来,什么是书呢?


我们在这里可以用文字学的方式对他做一点解说。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说:“書,著也”,著作的著。意思是书作为一个动作,也就是执笔写下内容,就是書,这是没有错的。


書这个字(见下图)



上面是聿,下面是者。聿就是律师的律的右半边,像用手拿着一支毛笔往下书写的样子,它的下半部是“之乎者也”的者,表示書这个字在古代的读音。你看这个聿加上者,合起来就是書。



小篆里头就写成这个样子(见下图)


到了后来的楷书里,又写得越来越简单了。直到现在简体字的书,是用草写体所改造而来的,所以尚书的书就是动词将名词用。


上古所写下的内容,选择那些特别重要的合成一篇就是《尚书》了。透过这样的说明,想必大家对它的名称《尚书》之所以叫做《尚书》,应该有更深的一些了解。比起其他的古书,《尚书》是我国传统经典当中比较艰深的一种。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为什么《尚书》自古以来号称难读?


许多的学者读到《尚书》,仿佛就碰到了一个瓶颈。其实,这只是因为它的言辞文字比较古老,比起《论语》,比起《孟子》、《庄子》都更加的古老,又不像《诗经》是文学作品,你看,文辞优美,又有韵律,好读。所以,这大概就是《尚书》比较难读的、被人所敬而远之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它的内容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国君训诫下属的公文布告,或者军事命令,部分也保留了古代的天文地理与哲学思想。例如“洪范篇”,例如“禹贡篇”,也都有它的一些特色。整体来说,它跟历史是关系非常密切的,这些文书相当珍贵,在许多方面的重要性很高。因此,古人隆重地尊崇它,作为典册,周公曾经说过: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册就是用绳子串起来的竹简,编成一卷就叫做册;而典就是用两只手把册高高地捧起来,古文字里面的典这个字就是这么来的(见下图)


象征对这个书册非常尊崇的样子。好,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字其实也就是《尚书》在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地位,由此可知,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现在随着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的复兴,《尚书》也越来越重新受到重视,从古代跳跃到现代,它的价值还是存在的。今天的读者们对《尚书》的价值也充满好奇,我们可以这样说,作为经典,《尚书》里头记载了许多政治经验、历史故事、还有哲学思想,都具有时代的超越性和真理的延续性,与其他的传统经典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关于这些,我们接下来的几讲,就会好好地谈到这些有意思的部分。


古人根据时代性,把《尚书》分成四个部分


根据时代,首先就是《虞书》,虞是唐尧、虞舜的虞,虞美人的虞,本来是舜帝的国号,里头也记载了尧的典章,也就是唐尧所说过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话。


第二个部分是《夏书》,夏朝的夏,也就是记载夏代史事的部分。里面的《禹贡》,大禹的禹,进贡的贡,这篇文章记载了大禹治水、划分天下为九州,根据各地的生产特色不同而规定贡负的形式,非常有意思。


第三部分是《商书》,商人的商,里面保留了文章,主要讲的是跟商代历史有关的一些誓命、训告。总之,就是君主对下属,或君臣之间的一些对话录,有些甚至掺杂了传奇的神话色彩在其中,令人感觉到十分神秘。


而最后的部分,也就是篇幅最多的《周书》,周朝的周。里头收录了许多文章,当然内容上都是跟西周王朝紧密关联,非常紧密的历史故事,以及布告、命令等等。尤其是跟“周武王征商”前后相关的历史,关系更是密切。这四部书,合在一起之后,就被古人称作《尚书》。它的价值,我们以后还会提到。


不过在这边可以先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认知。


我认为学习经典虽然具有很多的优点,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能够透过文字,我们可以与中华民族上古的灵魂遥遥的对应,遥遥的接触,把三千年来的文化透过经典与我们当下做紧密的结合,让我们深切地知道,站在这个土地上,我是从何来?又将到哪里去?


我觉得,读《尚书》带给我们的就是这个,祖先的告诫:夏、商、周三代的分分合合、历史故事、生态宇宙观,这些都是我们文化的血肉。虽然距现在真得很遥远,文字又古奥,篇章也不齐全了,但仍然是我们后世的子孙必定要接触的一个经典。


根据最古老的记载,《尚书》原本应该有100篇到120篇这么多的内容。但是经历了一些事件,到现在我们能够确认为真正可信的内容,其实就只剩下29篇了。有人说是30篇、32篇。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这里没有办法非常详细地跟大家做个说明。


但是有一点一定要知道的,就是秦始皇在这个其中起了作用。大家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他推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政策,包括书同文,车同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除此之外,为了维系它的统治,他下令焚书坑儒,这个事大家都非常清楚的。除了焚书,他还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法令,也就是挟书律。


挟是“要挟”的挟,带着的意思。也就是说,当时他严禁民间私藏未经审查的书籍,这等于是颁布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官方禁书的规范。除了农业占卜这一类的书,儒家的许多经典都在被禁的范围之内。当然《尚书》也就不可避免地遭遇到灭顶之灾。


假设你穿越到秦朝,又是一个爱看书的人如果违背法律被抓到私藏书籍的话,会受到怎么样的惩罚吗?


大家其实想一想秦始皇的严酷,大概就可以略知一二,答案是如果在路上被抓到两个人以上私聊,私底下聊诗书这些的内容的话,要被弃市,丢弃的弃,也就是杀头。


但是如果私藏非法书籍,也就是藏的一些,比如说《诗经》、《尚书》之类的书,结果是怎么样?就是族诛,族就是家族的族,诛杀,就是整个家族的屠杀,这可是极为严厉的手段。


也因此,我们想想,秦朝灭亡以后,国家与民间,虽然开始重新开始寻找这些遭到破坏的书籍,可惜就《尚书》而言却成效不彰。原因是什么呢?当然销毁书籍的效果可能很有效率,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其实这也跟《尚书》的性质内容很有关系,他主要其实《尚书》有公文,我们公家这些文书所构成内容上相较而言比较单调,并不利于记忆。相较于其他的先秦诸子的文学类的创作,例如《诗经》朗朗上口,利于背诵,这些都是尚书所不具备的条件。


总之,汉文帝的时候,曾经遍求天下懂《尚书》的学者,后来终于在山东找到了一位叫做伏生的老先生,伏就是埋伏的那个伏。派人跟他学习,但这个时候保留在伏生身旁的《尚书》残篇也就只剩下29篇了。那当中剩下这个残篇,还有后来发现的一些新的一些篇章,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所谓的“今文经”跟“古文经”的一些问题。 这个,也就是后话了。


上面对《尚书》的流传做了一个简单的说明,最后,我们可以对《尚书》作为经典,来做一个内涵上面的一个总结。


传统的经书具体而微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政治、甚至是人生教育的基本教材。《礼记》这本书里面里头记载,它说:


“书教也,广博易良”


说:《尚书》的内容,指导人们充实智慧而走向善良,这是儒家的想法。


《墨子》这本书也提到说:


“书于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传遗后世子孙”


书写下来,成书的内容是要爱人利人,顺天之意,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的。就是自古以来,许多人对它的价值都是非常非常的肯定,所以可以知道,《尚书》的道德哲学,还有伦理价值,无疑是我们自己应该吸取的文化营养。


书这个东西他自己是不能说话的,需要我们出自内心,想要了解一些事情。例如今日你想要了解自己,跟上古中间的文化联系、血脉的关联,你就自己应该自觉地伸出手来,你透过阅读,或者是透过听我们的这个喜马拉雅的课程解决问题,解决自己内心的困扰。举个例子,今天如果我们还想要再理解人与天,或者自己处在天地之间的地位,天地人三才,你就可以读《尚书》的《尧典》。因为它里头除了政治哲学,也同时彰显了人与天之间的道德伦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判断自己内心的问题?其实对我们而言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接下来的三讲,我为你准备的内容,不只有《尚书》的篇章介绍,结构说明,也有深刻的古代故事,以及直指我们民族内心文化根源的部分,敬请期待。


今天我们就先谈到这,我是厦门大学的张惟捷老师,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日知君

    打卡

  • 仙境兔灵

    这老师声音好听~哈哈~

  • 读一观十

    声音好听但是内容不行。《礼记》引文句逗有误,解释出来的意思也是错的。原文是:“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也。”广博易良是讲《乐》的。

  • 杜咩咩Krys

    老师的声音温文尔雅!

  • 亮子二哥

    老师的课讲的,温文尔雅,落落大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挺好

  • ymcb2ow0oe3m6paxf7il

    侯卫东官场笔记

    无为hifi 回复 @友谊_az: 當代

  • 13761319bqo

    谢谢。

  • 1735387dokw

    听听看上古之书都讲了些什么

  • 明晰_l

    经典

  • 融融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