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的悲鸣》:2015诺贝尔文学得主代表作,核灾难口述史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2015诺贝尔文学得主代表作,核灾难口述史

00:00
20:38

关于本书: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惨烈的核事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又名《我不知道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将这些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关于作者:

S.A.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白俄罗斯记者、散文作家,擅长纪实性文学作品。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已出版的著作有:《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锌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唤》、《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等。2015年10月8日,因她对这个时代苦难与勇气的写作,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金句:

1.开枪射击的是人,但是传递子弹的却是上帝。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命运。

2.当一个人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不能哭。否则,你就会扰乱他离去的步伐,使他不得不挣扎着多活一些时候。

3.如果所有人都很聪明,那么,谁来扮演那些愚蠢的角色呢?

4.记忆是脆弱的、短暂的,它并不是确切的只是,而只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所作出的一种猜测。

5.摧毁我的是将来,而不是过去。


小节标题:

1. 切尔诺贝利——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2. 纸包不住火,更包不住核辐射

3. 他们拯救了人类,却只得到一堆奖章

4. 瞧,那个人,来自切尔诺贝利

5. 房子正在倒塌,掘墓者正在卖力地干活

6. “核”去“核”从——我们是不是抢了上帝的面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慕斯的棋子

    希望这种悲剧不要再发生了!

    路上读书 回复 @慕斯的棋子: 日本的福岛核泄漏事故,也就是十年前的事,到现在都还没结束

  • 在巡山的金角大王

    想到了《切尔诺贝利的午夜》

    路上读书 回复 @在巡山的金角大王:

  • 橙子1977

    人类兴旺与科技与进步也将亡于科技与进步

    路上读书 回复 @橙子1977: 科技从一开始就被当作双刃剑

  • 羊开开

    跟日本人一样!

    路上读书 回复 @羊开开: 但是日本人选择了排海,这个性质更恶劣一些

  • 生活在温暖的阳光里

    比起该死的日本鬼子,前苏联要好的多

    路上读书 回复 @生活在温暖的阳光里: 都不好

  • 黑暗弥漫_0t

    看过B站上的纪录片,纪录片中去切尔诺贝利的老兵没有一个人后悔去过切尔诺贝利救灾,但是真的是英雄流血又流泪。

    空气8888 回复 @黑暗弥漫_0t: 希望你经历过这个灾难,彼时就不会如此讲话了。

  • 枰庐

    期待将来有作家能写出一本《百万新冠死难者的悲鸣》

  • figooooooo

    主播的其他作品都很好,但是这一作品选题不好,而且有可能让听众产生误解。因此一方面请大家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希望主播能换个选题。

    路上读书 回复 @figooooooo: 感谢支持,你说的这个不是主播的问题,我们制作解读书会尽可能地尊重原著,以原著为依据做解读,关于这本书,你可以在网上了解一下,它确实是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纪实文学,作者通过走访、访谈和调查等方式写出来的,而核事故的电站本身所采用的也是第一代反应堆技术,跟现在的核电技术有很大差别,这个没有可比性。这本书本身要反映的当时故事本身带来的种种影响,并非要做核技术的解读。

  • 空气8888

    这就是极权和专制政权的恶。

  • 淘小涂

    这是小说解读还是解读者自己发表一通观点啊?居然把对老子孔子的肤浅片面理解都加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