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文征明《品茶图》:茶叶的革新

第八讲: 文征明《品茶图》:茶叶的革新

00:00
10:40

在明代的绘画中,茶事是文人非常热衷的题材之一。尤其是江南吴门地区的文人,凭着天时地利当然关键还有“人和”,创作了不少《品茶图》,像我们熟知的江南四大才子,无一例外都投入到各种《品茶图》的创作潮流之中,而且互为茶友,不仅在画外雅集中论泉品茶,还在各自的画中题诗、诗中作画,能看出这是一个以茶会友非常热闹的朋友圈。明朝的茶画非常多,今天的节目我们挑一幅文征明的《品茶图》,借由这幅茶画,我们来聊聊明朝人喝茶的那些事儿。


明 文征明 《品茶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先来看看这幅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品茶图》,这是文征明在嘉靖年间,自己62岁的时候画的,画的是自己和友人在林中的茶室品茶的情形。我们先来看看这幅画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品茶环境。



首先我们看到是群山环绕绿树掩映,近处一条小溪缓缓从山中流出,溪水上架着一座小桥,桥上一人拎着满竹筐的野菜正向茶室走来。之所以说这是茶室而不是书斋或者是人居住的草堂,我们仔细看这两间建筑,主室里除了一张茶桌和主人客人身下的坐凳之外,没有别的家具了,没有书架、没有卧具,很明显它的功用非常单一,就是为了喝茶用,专门辟出独立的茶空间,这在之前唐宋的茶画中比较少见。


而这间茶室一侧的小房间内,一个茶童正在烧水,他背后的矮桌上放着茶罐和茶杯。我们再回到主室,主客二人对面而坐,似乎正在清谈,他们面前的桌上有一函书、一个茶壶和两个茶杯。好,看到这里,我们这一集的重点来了,不同于唐代的煎茶法直接在铫子里煮茶,也不同于宋朝的点茶法,在茶盏里注水击拂茶末,在这幅画里,烧水壶和泡茶壶是分开的,这代表着明朝饮茶方式上的一场革新。


明代立国的第一任皇帝朱元璋在公元1391年,也就是他登基的第24年,下诏废除了福建建安北苑团茶的进贡,并进一步禁造团茶,改为制作叶茶,也就是散茶,从此改变了唐宋以来饮用末茶为主的的品饮方式,两宋时的斗茶之风消失了,当时很多人认为这种品饮方式,“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这样一来也就结束了团茶、饼茶一统江湖的地位,茶叶制造和饮品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这势必又会带动饮茶器具的形制也联动发生改变。我们之前在唐宋画中常见的茶槌、茶碾、茶磨、茶罗、茶筅等等都纷纷随着末茶的没落而消失了。事实上,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也提过,喝散茶并不是从明朝才开始,在宋代《茗园赌市图》里出现过的上等江茶就是一种上等的散茶,大约从南宋开始,有些人直接用水烹煮芽茶,这种方式到元代就比较多见了。元代诗人李谦亨有一句诗:汲水煮春芽,清烟半如灭。就形象的描绘了烹煮芽茶的情况。只不过散茶在当时只是民间一种非主流的饮茶方式。而明朝主流的饮茶方式是把散茶放入茶壶,注入开水再倒入茶杯中的品饮,我们叫做“瀹(音:月)饮法”,什么是“瀹”?《说文解字》说“瀹,渍也”。就是把茶叶浸渍在水里。这种瀹饮的方式和我们今天泡茶的方式几乎是一样的:用茶壶来泡茶,用煮水壶来烧开水,再注入茶杯。由于不需要在碗里击拂茶末,所以也就不用容量较大的茶盏、茶碗,而改用较为小巧的茶壶和茶杯,为了观察汤色,而更喜爱用白瓷。而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的宜兴紫砂在明代中期之后也成为了茶器中的新贵。提梁壶、紫砂壶、小巧的茶杯开始在明代的绘画中走入我们的视野。尤其在明中晚期的文人画里,尤其多见,除了我们说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的画,还有晚明的丁云鹏、陈洪绶的画中都可以一窥这些茶具的身影。


陈洪绶 《高贤品茶图》


这些改变都源自于散茶的流行,而这些改变还不能称其为一场“伟大的革新”,更重要的革新来自于制茶方法的创新。无论是唐朝的煎茶还是宋朝的点茶,都是品饮方式的不同,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末茶,而且从制茶方式上来讲,唐宋主要喝的是我们今天说的“绿茶”,只是还略微和我们今天炒青方式不同,但也属于蒸青绿茶。散茶在明朝被诏定为贡茶,无疑对当时散茶的生产和工艺的提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自明朝开始,散茶加工的工艺更加精细、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的质量都有了改善和提高。揉、搓、炒、焙等工艺陆续被聪明的制茶匠人发明并得到淋漓尽致的运用,才有了我们今天每个人都各有所好的丰富茶类。炒青制茶的方法,自明代以后成为我国制茶的主要方式,同时很多文人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采茶和制茶,并留下大量的茶书、茶谱、茶诗和茶画。

《品茶图》题跋


文征明在他的《品茶图》上留下这样几句题跋:

碧山深处绝尘埃,

两面轩窗对水开。

谷雨乍过茶事好,

鼎汤初沸有朋来。


我们在欣赏明代文人茶画时,一定不能放过对其茶空间的欣赏。明代文人除了对器具的要求外,亦对茶叶的品质、水的品质、闻香、插花、饮茶的环境都有诸多要求,文人雅士更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茶室为要,在书斋的一侧构建茶寮,成为流行。我们在很多绘画作品中,常能找到这样的茶空间,这也让明代的茶画呈现出与唐宋不同的韵味,在画中,与茶常伴一起的通常是茂林修竹、松风抚琴、小院焚香、名泉怪石,更有同道雅士,明朝人对茶器陈设及环境的追求,蕴含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让饮茶不仅是一种日常,更有脱离庸常生活独立成一个可以安放身心的精神家园,想必经常享受一杯茶的朋友会深有体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38310kdiu

    有没有沈周会茗图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