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生命的活力】好奇心

42【生命的活力】好奇心

00:00
16:25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彭凯平。


在上一讲中,我给大家谈的是运动产生的幸福感受,从本讲开始,我给大家谈一谈好奇心对我们的活力的影响,以及对幸福感的帮助。


 “好奇害死猫”,“Curiosity killed the cat”,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谚语,来自1920年美国著名剧作家犹金欧尼尔的剧中台词。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好奇真的会使我们受到伤害吗?


在这位剧作家之前有另外一位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中使用了这样一句话:“Curiosity can do more thingsthan kill a cat”。正是这句话被后来的剧作家引用为“Curiosity killed the cat”。而在更早的莎士比亚时代,流传很广的一句谚语是这样的:“care kills a cat”。Care是悲伤和痛苦的意识。由此可以看出,仅仅是在百年前“好奇”才背上了“害死猫“的黑锅。而在此之前,好奇是作为一个积极的品质为人们所广泛赞誉的,与好奇相比,人们更不能忍受的痛苦和悲伤,所以人们才会说“悲伤害死猫”。


好奇心的基本概念


英语单词“curiosity”来源于拉丁语的“curiosus”,意思是“好奇”和“小心”。因此这个概念中即包含了外在的探索含义,也包含了内在的自我保护的含义。早期的哲学家将好奇心认为是一种驱动力,认为它是对未知信息的探索欲望,是对知识的热情和渴望,当然这种渴望也许是痛苦的。


巴甫洛夫基于条件反射研究,认为好奇心是一种条件反射,这种研究不仅涉及渴望,更涉及注意力集中的认知因素。更有一些研究者用好奇心所必需的一些条件来描述它,比如事物的吸引力,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等,认为好奇心是渴望了解新事物,而对模糊和复杂事物的刺激条件反应。


人或动物为什么会有好奇心呢?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主要归功于大脑的神经机制,人们根据事物的新颖性和不确定性两个概念对大脑神经系统进行刺激,有了重大发现。涉及好奇心的大脑工作区域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中脑边缘的多巴胺神经系统。通过对人类以及动物的研究发现,在这个区域接受刺激时,对新奇事物有较高兴趣倾向的个体比对新奇事物有较低倾向的个体神经活动要活跃很多。多巴胺神经系统是好奇心活动的主要区域,但是有证据表明,新颖的和不确定的刺激加工也与去甲肾上腺素系统有重大关系,特别是其中的蓝斑部分,是大脑中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来源,而人们在惊讶时会睁大眼睛所导致的瞳孔扩张,正是蓝斑作用的外部特征。这样的大脑工作机制,决定了对同样的事物,不同个体之间会有不同的好奇心,个体在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好奇心。


好奇心的产生不仅因特定的生物学基础,同时更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先天的大脑机制使人与动物经过演化具备了基本的好奇心能力,但是人类的好奇心个体之间差异的很大,这主要取决于其后天周围环境的影响。人类的发展不同于普通的动物,婴儿从出生到成年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依靠成年人生活的,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们会不断的观察、提问、学习,与周围的信息互动,通过做事情和提问题来观察周围人,尤其是父母的反应。有科学家曾经估算过,一个孩子从两岁到五岁的这段时间里,大概会提出4万个为什么的问题,如此庞大的数字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耐心,一旦解释不当,就很可能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对人类的影响到底有哪些呢?


好奇心对人类的影响我们要从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讨论。


首先,好奇心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奇心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差异。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格特质,好奇心的研究表明,不同学习环境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好奇程度。在20世纪之交,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认为,好奇心是思考的自然资源,孩子天生的好奇心是他们学习经历的基础。Berlyne是心理学好奇心研究领域的一位开创性人物,他将好奇心描述为一种由复杂刺激带来的唤醒状态导致的探索行为。事实上,从婴儿一出生就开始了探索世界的行为,这便是其好奇心的作用。儿童和青少年的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学习中度过的,每一位个体特质好奇心的不同,会直接导致学习效果的差别。在现实社会中已经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能够提高孩子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相反,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则没有相应的效果。当然具体的科学量化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但是我们应该鼓励教育改革,理想的教学方法应该将学习环境与学生的世界联系起来,促进对知识的追求,鼓励学生成为积极的、有好奇心、有创造力的思想家。


好奇心可以增强对新信息的记忆。在大的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已经认识到,好奇心是增强和支持学习过程和成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根据有关研究发现,对于学生来说,好奇心与提问有着积极的联系,积极的思考进一步强化记忆,并与考试成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家对脑电研究的成果也支持了这一点。


好奇心是性格塑造的重要维度。《纽约时报周刊》的编辑保罗•图赫(Paul Tough),根据实际调查生活在逆境中的孩子们,撰写了HowChildren Succeed: Grit, Curiosity, and the Hidden Power of Character(《品格的力量:勇气、好奇心、乐观精神与孩子的未来》)一书,揭示了好奇心是身处逆境中的孩子最终走出人生阴影的一个重要品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Angela Duckworth整理出了一个性格清单,列出七项青少年关系成长的关键性格特质,其中的重要一项便是好奇。


其次,好奇心在人们成年以后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好奇心是学术和科研探索的重要力量。学术和科研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有目的的探索,而这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持这样枯燥乏味,并且可能毫无结果的探索呢?有证据表明,好奇心正是学术研究和科研探索的重要力量来源。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在科学上还是在艺术上能够取得进步的人,他们往往并不仅仅满足于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领域的某一阶段已取得的知识,相反,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引导他们不断的走向新的和未知的方向。


好奇心与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受呈正向关联。根据Peterson等人的研究发现,好奇心与人们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对工作的满意度及其生活意义的理解均有关。Ryan&Deci的现有研究显示幸福感与内在动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尽管好奇心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已为人们所认可,但作为可能是幸福构成的要素,好奇心还是被大大低估了。因此,我们可以预期,好奇心会对幸福产生积极影响,著名心理学家Kashdan等人提出了一个双因素的好奇心概念,包括伸展和拥抱,伸展反映了寻求新知识和新经验的动机,而拥抱反应了接受生活不确定性的强烈意愿。特质好奇心强的人报告了他们在更好奇的日子里,更愿意寻找生活的意义并着手促进自身发展的行动。


在增进人们幸福生活的应用:好奇的人愿意发起新奇活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方式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新奇,基于好奇心的这种特点,科学家期望使用提高好奇心进行幸福干预的试验来调节人们的生活,以促进人类更加幸福的生活。


好奇心可以抵消消极性的影响,不受抑郁症的困扰。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高的人会更多地被生活的积极方面所吸引,将他们的注意力分配给他们本质上感兴趣的主题,所以他们不太可能专注于可能会增加抑郁症的消极想法。相关理论认为,好奇心的直接表现是学习、探索和沉浸在有趣的事件中,探索新事件有助于学习新事物、结识新朋友和培养新技能,由此,更加广博的知识储备、宽广的视野、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广泛的人际关系,都会驱散抑郁的消极作用,从而使人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


最后,好奇心是老年人适应衰老的关键因素。


人们长期体验好奇心会产生累积效应和长效积极后果。一方面特质好奇心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是有利于老年人适应衰老的过程。比如,认知刺激活动可以有效的防止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的下降,因此那些好奇心较低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退休以后,刺激活动和学习机会的剧烈减少,可能导致较差的认知表现。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它们在对抗人体炎症的反应中都表现出有效性,因此倾向于长期经历好奇心并寻求新鲜或者意外事件的个体,可以从其抗神经变异作用中受益,从而拥有更好的认知功能和身心健康。


好奇心对记忆的积极影响,可有效抵御年龄衰老。当个体遇到新奇或意外的事物并经历好奇心时,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可通过调节海马体活动促进学习,而海马体会受到与年龄相关的衰退的影响,好奇心有助于减轻对该功能的损害。科学研究发现,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当事情的结果不确定时,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样,好奇心不仅可以帮助个人记住感到好奇的事情,也可以帮他们记住临近发生的事情。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表明,老年人对新奇刺激的偏好与更好的认知功能,都与老年人的认知保存有关,这样的积极影响甚至降低了老年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好奇心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重大影响。高度的好奇心导致人们采取更加灵活和适应性的倾向,这样的反应是对年龄的一个挑战。根据科学家在有自杀意向的人群中好奇心阻止消极思想的研究表明,好奇心可能有助于个人灵活的发展应对技巧,而这样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特殊的人群,更适应于老年人身上。科学发现已经证实,好奇心在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和健康方面有着积极影响。有一个惊人发现便是在控制了许多其他的不相关因素之后,更高的好奇心预测老年人的五年生存率会更高。此外好奇心也预示着更好的身体功能,比如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的概率、日常残疾、行走能力、身体功能以及降低死亡率等等。这样一个事实的可能解释是,好奇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通过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做调节的,即好奇心可以通过减少负面情绪,增强积极情绪,维持身心健康。


根据以上研究及事例可以看出,好奇在人们一生中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好奇害死猫”这一臆断,在科学上是非常站不住脚的。科学的发现,是悲伤害死猫。


今天你感到福流了吗,谢谢。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765470zlfx

    事业生活低谷,彭老师的课有力量。

  • 彭凯平时学生

    感恩彭凯平老师,听您的课学到很多人生知识,谢谢您,永远支持您。

  • 百合路雪儿

    谢谢彭教授,全是干货,希望再开下一集。

  • 鸣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