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工作的幸福】如何影响他人?

35【工作的幸福】如何影响他人?

00:00
19:49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彭凯平。


在上一讲中,我们谈到了合作的快乐,这一讲我们谈一谈工作中另一个和合作有关的心理现象,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影响。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影响他人,希望别人能够按照我们的意愿去行动,选择合适恰当的影响技巧,不仅可以强化自己的自信心,还可以帮助我们积极面对社交中可能遇到的场景,在人际互动中顺利发挥我们的优势,特长和智慧,达成我们的目标。


有的时候,我们也要避免被他人不怀好意地影响,让我们的心情和利益受到伤害。我们要提高警惕,确保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完全出自于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愿,而不是被人故意利用影响力技巧误导的。


19 世纪美国黑人著名领袖,民权运动先驱,曾经 “如果我能说服别人,我就能转动宇宙。” 如何正确认识影响力,合理利用影响力,积极地去处理影响的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活技巧,也是人生幸福的重要问题。


我们常常认为,影响力只属于那些非常强势而有影响的人,如政府官员,亿万富翁、明星等。但是这种认知是错误的。除了不为人知的隐士,世界上每一个处于社会人际互动中的人类个体,都在时刻发挥着影响力,它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无论何时何地,当我们希望别人做某件事,同意我们的意见,接受我们的观点或者有不同的表现时,我们都在做影响他人的事情:婴儿哭泣是在向母亲展示他的不适;老师上课时努力影响学生接受新的知识;销售员努力影响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员工努力影响老板给他升职加薪;老板努力影响员工多加班少要钱;广告商努力影响消费者等等。 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每一天清晨起来,都要跟许许多多的人发生各式各样的交际互动,也许是跟家人闲聊,也许是跟邻居寒暄,也许是跟同事、客户就某个问题交换意见……在这许许多多的社会交际中,我们企图影响别人,别人试图影响我们,生活在群体中的人,如果不能影响他人,或者接受他人的影响,那他将无法在群体中生存。影响无处不在。


关于影响力的研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名誉教授 Robert B. Cialdini很早就对影响力展开了研究。在《影响力》一书中,Robert 教授提出,人们可以通过六大原则来对他人施展影响力。这六大原则分别是:


一、互惠(Reciprocation)


依照互惠原则,在社会交往中,要是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有义务在将来尽力回报别人的好意、礼物、邀请等。来自社会学家、考古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的研究认为,互惠原则及其带来的亏欠感,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适应机制和竞争优势,有了它,人类才能实现劳动分工和劳动交换,让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依赖,形成社群,在残酷的生物竞争中脱颖而出。


互惠这一原则,在如今的都市生活中,也是大行其道。一些蛋糕店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他们的蛋糕,愿意将蛋糕送到超市乃至写字楼里供人们免费品尝。一般情况下,那些参加免费品尝活动的人,很大概率上都会向蛋糕店订购他们的产品;当我们在陌生的城市街道上向路人问路时,在问路之前,向路人递一支烟或一颗糖,往往能顺利得到满意的答案。


酒店为了鼓励客人重复使用毛巾,所以在毛巾前面写了个卡片,一种是表示已经为客人重复使用毛巾的行为向环保组织捐款;另一种则表示在客人重复使用毛巾之后,会向环保组织捐款。结果第一种效果比第二种好了47%。


如何我们希望通过送礼来得到他人的回报,三个要数很重要:(对当事人)有意义、出乎意料、(为当事人)量身定制。其中,量身定制效果最好。


二、承诺和一致原则(Commitment andConsistency) 


该原则认为,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同时也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立刻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在这种压力之下,我们会想法设法地以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在这里面,关键是承诺。只要做出了承诺,就要全力以赴去维护它。这就是人为什么要宣誓,为什么要问恋人还爱不爱我


三、社会认同原则(Social Proof)


社会认同原则认为,在判断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时,我们常常会征求别人的意见,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这一点尤其适用于我们对正确行为的判断,特定情形下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我们的看法取决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行事,总比和它对着干犯的错误少。大多数时候,很多人都在做的事,也是应该做的事。特别是在陌生或危机情境中,人们更愿意参照他人的行为做出行动,而不是自己率先或独自行动。


社会认同让人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恰当的,表现在有效性和可行性上。


为了借助社会认同引擎来促使企业停止污染,很多国家先是在行业内部对排污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估,接着公布评分,让该行业的所有企业都能看到自己跟同行比较起来做得如何。据说这么做能带来30%的改善。


四、喜好原则(Liking)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欢的人所提出的要求。而喜欢的理由呢,包括了外表魅力和相似性。研究发现,长相好看的人,总是容易在应聘中拿到好职位高薪,更容易在需要的时候获得帮助,更容易在犯错时得到谅解;我们会下意识地向跟自己观点、外表穿着、背景和生活方式上相似的人做出正面反应。我们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还有赞扬我们的人。当销售人员抢先表达自己对客户的喜爱时,旺旺容易得到客户积极的回应。


五、权威原则(Authority)


Milgram 教授在电击实验中发现,在权威的命令下,成年人几乎愿意干任何事情。在权威者的影响下,人们彷佛失去了理智,很容易顺从权威者的要求去行事,而不顾权威者的要求是否违反社会道德。


权威者的权威通常来自于他们的头衔、衣着、外部标志等。当人们得知一个观点出自专家教授或政府高官时,该观点被质疑的概率会迅速降低,哪怕这个观点按照社会公序良俗的标准来判断是错误的。头衔除了能让陌生人表现更恭顺,还能让有头衔的那个人在旁人眼里显得更高大。同样的身高,拿破仑会被称为伟大人物,而普通人会被称为三级残废。穿着整齐干净的制服(如警服、军装)的人,很容易就可以让陌生行人按照他们的指挥行事,而当同样的指令来自其他普通穿着的人时,指令往往会被拒绝或质疑。


权威的效果建立在专业知识和可信赖感基础上的。不动产公司的接线员在说话时,仅仅把「中介」改称「专业中介」,就能提高16%的成交概率。


欲扬先抑的做法,可以增强可信赖感。具体做法,就是在陈述之初,即提到自己的观点的缺陷。这样做可以产生信赖感,有利于让听众接受后面的内容。


如果优点不光能在利弊权衡中增加积极面,还能暗示弱点无关紧要,那么,先抑后扬的手法就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六、稀缺原则(Scarcity)


稀缺原则认为,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会越高。一种本来我们没多大兴趣的东西,仅仅因为它正在迅速变得越来越难得,马上就吸引了我们,因为如果我们还不行动的话,这种东西我们可能将永远没有机会再去接触它,那么赶紧行动吧!


我们可以根据获得一样东西的难易程度,迅速准确地判断它的质量。机会越来越少的话,我们选择的自由也会随之丧失,而我们又痛恨失去本来拥有的自由。


两个月前,在展览结束的前一天,笔者去参观了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百年相片展。得知展览举办的信息已经过去很长时间,笔者一直没有动身,直到展览结束前一天,突然发现如果再不去展览就将结束,下一次展览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举行。


笔者这时马上丢开手中的事情,动力十足地前去参观。


与希望获得一样东西的渴望相比,害怕失去同样价值的东西的恐惧似乎更能成为人们行动的动力。特别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条件下,遭受潜在损失的威胁能强有力地影响人的决定。


亲人牌效果好:作者让班里163个学生把问卷寄给家长,若能返回,则未来考试时能加一分,结果159人寄回了问卷(97%)。


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里大打亲情牌。


行动合一:影响力第七大武器之二


共同行动带来相互认同


联盟感(「我们」感)基于两类因素:以特定的方式在一起,以特定的方式共同行动。有充分证据表明,跟他人,哪怕是陌生人一起行动,能产生联盟感,提升喜好之情。


让白人被试看了黑人被试表演喝水之后,用同一杯子喝水,可以大大提高其认同感,消除种族歧视。


曾经一起齐步走过的小伙伴,之后合作的概率更高。协同反应带来联盟感,让人愿意放弃一些个人利益来换回集体利益。


促成行为合一的有效方法:


音乐在无意识层面发挥作用,激发情感,超越认知,带来相似身心反应,塑造联盟感。


音乐可以放大其他共同行动的效果。


德国的一项针对4岁儿童的研究发现,有音乐伴奏的搭档绕圈走,比没有音乐的搭档绕圈走,事后相互帮助的概率,高出3倍。


Bonneville-Roussy et al. (2013)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元分析),并贡献了自己的新数据,揭示出年轻女性认为对她们自己来说,音乐比衣服、电影、杂志、电脑游戏、电视、体育等更为重要,但不如爱情重要。充分的科学证据表明,音乐和节奏的加工是与理性加工过程相独立的。


法国人研究,背吉他的青年男子去撩妹,成功获得手机号码地比例为31%,背运动包的为9%,什么都不背的为14%。


一般而言,动之以情比说之以理更有效。但是,说服还要讲因人而异。有些人容易被音乐等情感元素打动,有些不容易。


今天你感到福流了吗,谢谢。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两只耳朵看世界

    为利益忠诚是天性,今天学到了,谢谢彭老师

  • 覃彦华

    我在听啊!很高,谢谢教授!

  • 柠檬宝宝很开心

    讲得非常好!为什么没人听?

  • Annnasong

    谢谢彭教授!

  • 损庐

    呵呵,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