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感官的快乐】视觉美感: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什么神秘?

21【感官的快乐】视觉美感: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什么神秘?

00:00
16:34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彭凯平。

在上五讲中,我给大家谈到了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心理效应。从今天开始,我给大家聊聊我们的感觉器官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及其科学的道理。

我们人是经由身体的五官与外界接触而产生感觉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空间感觉”,这些感觉系统的活动给我们大脑带来感受,认识,联想,时不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而这种美的感受往往是一种愉悦,兴奋,开心,幸福的感觉。

分析美学的泰斗美国著名美学家门罗·比厄斯利(Monroe C. Beardsley, 1915- )在1979年提出美感的五种经验特征,包括客体导向(object-directedness始终关注欣赏的对象、感觉自由(feltfreedom一种自主的选择权力、超越的感受(detached affect,不受现实条件的局限、主动发掘(active discovery,兴致勃勃的不断探索、以及全然投入(asense of wholeness,物我两忘的沉浸其中,而此四种中一定必须包含第一种特征,对客体的关注,换言之,客体关注是美感经验产生的必要条件。 1990年,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的美国心理学家米哈利.辛任森米哈利(MihalyCsikszentmihalyi)与理克.罗宾森(Rick Robinson)以实征的方式,研究美感经验的成分,提出美的福流体验(flow experience。在他们出版的《观看的艺术(The Art of Seeing)》一书中,他们提出美感经验间具有知觉情感沟通知识的倾向,并比较此福流经验(flow experience与门罗·比厄斯利(Monroe C. Beardsley)美感经验标准之间的类似性。 其实,仔细分析,你会发现二者所包含的元素(诸如,客体导向的全神关注、无觉于过去和未来、超越自我意识的感受、适切的技能克服挑战、全然投入的无外在目的性),)其实是相同的,说明哲学家与心理学家虽然使用不同的语言,但都是在讨论心智本质的同样状态(Csikszentmihalyi Robinson, 1990

在所有的感觉中,最基础而普遍运用的是“视觉”。美国的心理学家也是艺术教育学者,鲁道夫·安海姆(Rudolf Arnheim, 1904-2007)在1969年所出版《视觉思考(Visual Thinking)》一书中谈到,视知觉并非被动记录外在的物质世界,反之,它是心灵的主动关注,是具有选择性的,能将对象从脉络中抽离,掌握其结构的系统;此外,因为涉及形式类别的应用,它同时也是一种问题的解决。换言之,视觉的思考是知觉的过程,本身是认知的运作,是过去与现在经验的交织,而训练则可以精炼个体知觉的敏锐与辨识能力。

我们视觉的这种加工优势,得益于我们人类的视觉系统。笛卡尔的名言,眼睛是上帝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我们不信上帝,但人类的视觉系统确实是进化选择出来的最好的感观,,我们能方便快速的获得某种重要信息,比如人脸的识别,深度的感知,颜色从2元到3元以便能识别出有毒的果实之类的。而很多人类的画家就是利用了人的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模式,创造出了很多美丽动人的经典艺术作品。

众所周知, 人的视网膜的感光层 (photoreceptor layer,rod,cone) ,充满了视杆和视锥细胞。视锥细胞有600万个,主要集中在视网膜中心,有一个小而浅的凹处,称为小窝,比针尖还小,眼睛所有细微的观察都要靠它。视杆细胞有1.2亿个,分布在视网膜的四周外围。 正是这两种神经器官的联袂工作,交替活动,让人既能看到色彩缤纷的美景,也能感受灰暗朦胧的夜色;既能全神贯注地注视物体的精细结构,也能通过匆匆一瞥,了解环境的大体轮廓。

而人的眼球在大脑反馈的指令下,不断地运动,使视网膜上的图像不断地更迭变化,派生出许许多多奇妙的神经感受。(视觉生理学认为,眼球以3种不同的方式运动:一是颤动,以40-80赫兹频率震颤;颤动叠加在漂移运动上面,半秒内漂移5-10弧分。一次漂移运动结束后,在大约1毫秒的时间内眼球转动,将注视点突然跳到观察对象的另一点上。)

人类的眼睛有两个不同部位接收影像,中心部分(即视网膜上的小窝)负责分辨颜色、细致印记,对较为亮的区域敏感,叫中心视觉;环绕小窝的外围部分则留意黑白,动作和阴影,对较暗的区域敏感,叫边缘视觉。当人们看着一张脸时,眼睛多数集中注视对方的双眼。特别是看笑容时主要是靠嘴唇和眼睛的形态特征判断。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如此神秘。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 玛格丽特?利文斯通 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文认为,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是观察者眼球运动的结果。 利文斯通是研究视成像的专家,她的合作者是1981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得主 哈勃 教授。近年来她一直潜心于视觉生理学与绘画关系的研究,并且多有发现,2006年出版了专著《视觉与艺术:观看的生理基础》《Vision and art: the biology of seeing》。

我们不妨现在就可以做一个实验,去找到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把你的中心视觉放在蒙娜丽莎的双眼上,较不准确的外围视觉便会落在她的嘴巴上。由于外围视觉并不注重细微之处,无形中突出了颧骨部位的阴影。如此一来,笑容的弧度便显得更加大了。不过,当眼睛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时,中央视觉便不会看到阴影。利文斯通说:如果看着她的嘴巴,便永远无法捕捉她的笑容。蒙娜丽莎的笑容若隐若现,就是观者的眼球不断运动的结果。而达芬奇利用了蒙娜丽莎嘴唇形成的阴影。当你盯着她的眼睛时你不会忽视她的嘴和眼睛,就会觉得她在微笑,而你盯着她的嘴时你会忽视她的嘴和眼睛,就会觉得她没有在微笑。

很多画家都会运用人眼的这种视觉原理去创造出一种变化感和运动感。特别是印象派。

我们的视觉系统除了眼睛,也包括大脑。大脑中有两套处理视觉信息的系统,其中where系统是比较古老的构造,特点是分辨率不高,对反差很敏感,色盲,主要依靠亮度信息来判定深度和物体的运动,人物和地面的分离。而what系统是后期进化出来的,分辨率高,对颜色敏感,低反差。用来进行对象识别,人脸识别和颜色感知。

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就有了色调(Hue),饱和度(Satureate),亮度(Luminance)的不同感受。相同的颜色,由于这些不同,产生不同的色彩,用这种色彩组成的画面,会导致人的Where系统无法对其中的形状进行定位,所以会有闪烁,漂浮不定的感觉,也是很多画家利用的一个特点,比如印象派的很多画家。 莫奈的这幅日出印象就是典型,也包括梵高的很多作品。从图上可以看到莫奈的太阳有比较特别的动感,但是把颜色去掉之后,我们就发现太阳的Luminance和背景基本是一致的。

人类的大脑对美的欣赏不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换句话说,我们大脑前额叶也参与到美感的创造和体验之中。比如说,我们的情感系统,边缘系统就与艺术感受有关。研究发现,粗糙模式下的图像更能刺激人大脑里的杏仁体结构,而杏仁体正是大脑里的情感中心。所以哈佛大学的 卡瓦纳 教授说:印象派绘画作品由于斑驳的笔触和色彩,而与大脑的情感中心关系更加密切,因而忽略细节的印象派绘画较之同样景象的照片更能打动人。

印象派画家雷诺阿 (1841-1919) 的《游艇聚会的午餐》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科学道理。该画显示出一种速写化的特征,好像画作还没有完成。因为你要想仔细观察人物的面部和其它细节,几乎都得不到明确的结果。即便是坐在最前排的那位女士,她的眼睛和前额也处于阴影之中,模糊不清;阳光照在她的嘴和下巴上,光斑有点跃眼;而身上的衣服也用粗放的笔触涂抹,闪着明亮的反光。虽然我们看不清楚大部分人的五官、衣服和神态,但这样的场面我们只要用目光一瞥便可感知它的氛围:热情奔放、活力四溢、光色颤动。

美的欣赏也受到大脑的记忆,认知,理解等理性思维的影响。比如,文化教育会影响到没到欣赏。我和导师Nisbett 发现,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欣赏习惯不同。东方审美观同时强调对象和背景。例如,东方艺术家发明了::俯瞰技术,长卷技术 ,“留白”的概念,移步换景,散点透视等概念。 西方艺术强调对象而非背景。例如,西方的风景和人物画包括:对象放大,背景放小。焦点透视技术。黑暗, 甚至去掉。

因此,美感是进化选择出的人的天性,美感存在于体验与创造之间;美感也是我们对生命故事的诠释;美感也是文化的产物。美感,是“美”、“品味”、“美感知觉”与“美感经验”的总汇凝结。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说到:     

“我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在森林里面走了一个小时却什么也没有看到。我一个看不见任何东西的盲人却看见了无数的事情。我看到一片叶子上对称的美感,我看到了银杏树表面那种光滑的触感,我看到了树枝上那种粗糙的凹凸不平。我作为一个看不见的盲人可以给那些能够看见的人一个启示:去善用你的眼睛就像你明天将会失明一样。去聆听美妙的天籁、悦耳的鸟鸣、奔腾的交响曲,就像明天将会失聪一样。去用心抚摸每一个物件就像明天将会失去触觉一样。去闻花香,去品尝每一口饭菜就像明天,你将永远无法闻到香味和品尝味道一样。”

这就是福流体验的一个重要来源,用心看美。

今天你福流了吗?谢谢,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86182950

    有机会为老百姓传授知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业。因为受国家培养这么多年吗?为什么要收费,不收费的有价值的知识都学不完,收费的就转进钱眼里好了!

  • 1810841jtye

    深入浅出,受益匪浅!喜欢!感谢彭老师!

  • Grrig

    每次听课都感受不一样,收获满满!感恩彭教授的辛劳付出!

  • 1594560fryk

    十年前瞧~香港拍的世界名著动画片的酷😎配音

  • 听友211002671

    喜欢彭老师,声音很好听

  • 望堂学子

  • 12121OK

    神奇

  • 听友211002671

    彭老师的讲座,可以直接写本书

  • 听友195644316

    为什么没有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