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积极自我】敬畏之心

20【积极自我】敬畏之心

00:00
17:25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彭凯平。

在上一讲中,我给大家谈到了文化资本,今天我们继续介绍积极自我的力量,我们的敬畏之心。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中国人也常说,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心有敬畏,行有所至。

那么什么是敬畏?敬畏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它如何影响我们个人的心理与行为?我们真的缺乏敬畏吗?如果是,那么我们为何缺失敬畏?

 敬畏的概念非常宏大壮阔,古老而又新鲜,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敬畏的话题。在社会与文 化层面均具有不同且相关的涵义,其实,不论我们是仰望星空,还是欣赏宏伟的建筑,聆听激动人心的教诲,我们都会从心底产生一种复杂的难以描述的复合情绪,它包括崇拜、喜爱、震撼、自我渺小感等,这些复杂情绪就构成了敬畏的心理基础。

在中国文化语境下,敬畏从字面上讲好像偏重,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下)大人,侮(五)圣人之言。,另有有所畏者,其家必齐;无所畏者,必怠其睽(亏)。可以看到,虽然古汉语虽然以表达敬畏这种情绪,但其重点其实还是在, 敬天命,敬大人,敬圣人之言,似乎更贴切些。这种由“敬”的朴素思想,是对宏大的事物,美好的品德,以及对善美的教诲的一种尊重与接纳,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对自然与道德的尊重。

在以犹太文明与古希腊文明所发端的西方文明语境中,敬畏(Awe)主要集中于恐惧带来的因果思维。《圣经》中人的原罪,天启式灾难的描述,以及上帝不可亵渎的形象的描述。在宗教劝诫——永生与灭亡的选择情境中,人们选择用上帝的道德律法去塑造自身,向 往神圣化、圣洁化的社会结构。这是一种由的规约,在情绪体验中,恐惧的情绪 占先,可以说是一种被动的道德体系构建。

 虽然路径不同,但中西方文化中敬畏带来的效应很相似,那就是最终上升为伦理层面的道德规范,也是人类现代文明产生和架构的基础之一;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属于亲社会 行为的诱发因素。这是人类在进化发展过程中一件非常奇妙的近乎神迹的事情。这也是数千年来,敬畏在宗教学、哲学、社会伦理学乃至艺术、文学中屡见不鲜的原因。

敬畏激发了很多学科领域的关注,但这个与人类心理高度相关的研究话题,在心理学研究中却一直被忽视。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Keltner NYU Haidt2013)尝试以心理学的原型理论对敬畏进行科学定义。他们认为,原型的敬畏包含两个核心特征:其一为知觉的浩大性(perceived vastness),其二为顺应的需要(a need foraccommodation)。其中浩大性,可以使庞大的物 理空间(如星空宇宙、高山大川),可以是社会地位(如有名望或权力的人)。除了核心特征, 他们还提出一些敬畏可能存在的边缘特征,包括感受到的,威胁(threat),美好(beauty),卓越的能力 (exceptional ability),美德(virtue)以及超自然因果关系(supernatural causality)。

那么产生敬畏的诱发源有哪些呢?Keltner Haidt2013)将诱发情境归为三种:其一是社会诱发源,比如上帝或者权威;其二是物理诱发源,比如宏大壮丽的自然景观、建筑; 其三是认知诱发源,比如宏大的理论。这其实与我们的孔子说的君子三畏不谋而合;物理物理诱发源产生的是畏天命,社会诱发源产生的是畏大人,认知诱发源产生的是畏圣人之言。

心理学家 HalsteadHalstead(2004)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恐惧(fear)和恐怖(terror) 也是敬畏的重要的核心特征,而不是 Keltner Haidt 所认为的边缘特征。同时,他们强调了敬畏情绪中那种庄严的惊奇。在此基础上,Bonner Friedman  (2011) 使用了解 释现象学分析的方法,对施耐德《唤醒敬畏:发生深刻转变的个人传奇》书中的个人访谈进行再编码,发现敬畏体验包含三个类别(情绪的、认知的、感觉的)与10 个元素,其中深刻感、存在意识、连接感这三种元素在敬畏体验中很普遍性。

近年来,心理学家可以通过测试生理指标,如心率,皮肤电,皮肤温等方式测量敬畏情绪的发生。同时采用不同的诱发方式,研究敬畏对我们的影响。在实验室环境下,通过自述、 阅读、观看视觉材料,我们得出很多有意思的结果。

通过大量测量发现,敬畏的情绪很难带动面部表情的变化,但有一个生理指标与敬畏情绪的产生紧密相关,那就是鸡皮疙瘩。我们可以回忆下,当我们在晴朗的夜晚仰望夜空,看 星河璀璨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仰慕已久终于得见的长者,当我们欣赏到绝妙的表演时,皮肤表面会产生鸡皮疙瘩。这种体验类似于人在寒冷的时候引发的寒战,被称作为Goosetingles, 是一种趋近性质的刺激诱发。而恐惧和害怕等回避性质的刺激诱发,会伴有发抖的躯体表现。

敬畏带给我们什么? 敬畏情绪带给我们的体验很多时候是积极正向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发现,敬畏之心可以:

1.让我们感受到更充裕的时间。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带来的直接主观感受就是时 间不够用,这是一种扭曲的时间知觉。因为时间的不足,我们可能吃不健康的简餐,会去缩短必要的睡眠时间。研究发现,敬畏情绪可以让受到测试的个体感受到更加充足的时间,因 而带给人们更加轻松和自如的感觉,因而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2.可以改善信息加工能力。个体产生敬畏情绪后,不会更多使用启发式的信息加工方式,而促 进一种对信息的更加系统性的加工,更不容易被弱的论点轻易说服。这种思维能力能够影响个体长期的学习效率与生活智慧。

3创造积极的集体工作环境。群体中的个体(比如公司中的员工),在体验对社会刺激诱发的 敬畏感(如先进榜样,企业成就与企业文化等),可以获得显著的集体参与度,以及更好的工作效率。

 4.产生自我超越和提升精神需求。因为宏大感和社会诱发因素引起的敬畏感,可以使参与者更少关注自身(小我效应),而产生利他的助人行为。也因为小我效应,将忽略与自身利益相 关但长远来说无关紧要的身心损耗,更加关注自身思想境界和道德培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施耐德认为,敬畏感对于人们的深刻转变以及精神成长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他认为敬畏是一种面对宏大和未知时所具有的一种探索性的能力,具有不断扩展意识的潜能。在我们因敬畏产生谦卑的时候,我们自身也会发生转变。他认为,经历过艰苦和坎坷的生活,可能获得生活中更多的敬畏意识。经历过消极,才能体验过不同于以往的惊 异。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工作人员,往往对自己的工作抱有敬畏。牧师与心理咨询师也是如此。甚至在成瘾治疗中,吸毒者也因为敬畏感可以更好地获得康复。

那么,敬畏带来的都是积极效价吗?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但有些情况下,敬畏情绪也会存在消极的心理后效(Rudd et al., 2012),其原因可能是顺应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 威胁,导致了自我调节失败,因而产生的消极的甚至创伤性的记忆(Vohs  &  Schimeichel,  2003)。这个现象似乎容易理解,我们在远观火山爆发时,可能惊叹于大自然现象的壮美, 但是缩短距离观看,我们会感受到炽热的岩浆所带来的威胁,因而产生恐惧和逃跑的心理活动。又有研究发现,在面对具有威胁性的诱发因素时,高自尊者与低自尊者会有不同的解释, 高自尊者往往获得一种积极向上,能够纳入自身心理图式中的敬畏情绪,低自尊者可能仅仅感受到恐惧。这种个体差异方面的研究也是未来心理学家留待探讨的问题。

我们是不是在逐渐失去敬畏感吗?

古老的人类在仰望星空,披荆斩棘的时候产生的敬畏感,很多时候来源于科学技术发展落后带来的认知不足,我们的祖先对神秘的、未知的事物,经常抱有一种朴素的敬畏情绪。 人类因为对海洋和山川涉足未深,便会因敬畏崇拜海神和山神,对遥远的太阳和月亮了解不足,便会因敬畏崇拜太阳神和月神。而这些崇拜的对象,在被科技一点点揭开真实的面纱后, 逐渐成为大家熟知的概念,尽管我们依然会为其雄壮奇美的外观震撼,但我们的敬畏感是打了折扣的。这种敬畏感的消解乃至消散,是建立在我们对未知的似是而非的熟悉基础上的。

 这使得我们不再关注我们周围的事物,  对事物本身非常令人敬畏的现象感到平平无奇,  而是走向了简单枯燥的消费主义。 这种消费主义观念使人们与自然的关系变成了予取予求的交易关系,从而导致了粗暴式的开发,无止尽的破坏,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群体也不再重视的传统的亲情关系维护,对师长的尊敬也逐渐下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学生殴打老师,子女虐待老人。这种现象, 是对社会刺激诱发的美德敬畏的一种缺失。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也是建立在西方实用主义的框架下,读书挣钱、做官,而非积极探索未知,增进人类自身的发展,这也导致另一种对自 然的内在规律——知识敬畏的缺失。

但是,我们也不要绝望。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家在不断的探索敬畏感在现代生活中培养的方法。比如说,我国第一个女子宇航员,也是我们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培养的博士,刘洋就发现,当宇航员在航行太空时,从太空或者月球表面观看地球时会产生一种统观效应或概观效应(英语:Overview effect),使得人经历一种铭心刻骨的认知转变:对宇宙感到敬畏、并对人类产生命运共同体的一体感,见证到地球的美并不因政治界线而有阻碍,自然产生要保护地球及其生态和所有人类的想法。我们不是非得从太空旅行才得到统观效应产生的敬畏之心,从多数人无法体验的角度观察熟悉的城市,从国际飞行,从跨文化沟通和交流中,从生离死别中,都会产生对人生,世界,命运的敬畏,产生一种高尚的人性觉悟和美好的感受。

今天你感到福流了吗,谢谢。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捕风汉子355

    对法律无敬畏之心,非人也

  • KathyChen陈洁

    对人生,世界,命运的敬畏,产生一种高尚的人性觉悟和美好的感受。

  • 听友87896333

    很好听,可借鉴

  • 左耳东冬

    嘀嗒

  • 踏山河812

    今天你感受到福流了吗

  • 听友225591845

    放低我值,小我效应

  • 雪哩红

    文化资本也得需要经济做基础啊

    听友225218132 回复 @雪哩红:

  • 望堂学子

    敬+畏

  • 左耳东冬

    嘀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