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积极情绪】心理防御机制: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

13【积极情绪】心理防御机制: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

00:00
13:05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彭凯平。

上一讲中我给大家介绍了情绪智力以及我发明的情绪智力精华提升法。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当我们面对烦恼、不安、焦虑、挫折、恐惧等负面状态的时候,当我们内心面临挫折和痛苦的紧张时,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和技能来减轻这样的一种精神压力,恢复心里的平衡,甚至激化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呢?这就牵扯到一个精神分析学说中非常核心的概念:心理防御机制。

1894年弗洛伊德在《防御性神经精神病》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心理防御机制这个概念。他指出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在潜意识为减轻、回避和克服本我和自我的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心情,而采取的一种以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段”。不过弗洛伊德当时只研究了一种最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即压抑,主要还是对性本能的压抑。1926年弗洛伊德在《抑制症状与焦虑》一书中明确提出心理防御机制的自我保护功能假设,认为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他们的行为和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的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部份。

1936年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扩展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认为自我的防御机制,是摆脱不愉快、焦虑、控制过度的冲动行为、情感和本能欲望,以调节与外界现实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和手段,目的是为了减轻痛苦,维持内心平衡,同时又使外在表现符合外在现实的要求。她把心理防御机制这一术语用来指代不同的防御过程和策略。她认为有些防御机制是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的,而有些防御机制,是不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的。

哈佛大学精神科教授乔治瓦伦特和他的团队认为:判断一个心理防御机制是不是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就是看这样的防御机制是不是能够提高个人的社会支持状态。因为进入社会,特别是到达中年后,能够维持自我良好的情绪状态,会让自己身边的人愿意跟自己相处,而这是对我们的健康和寿命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因此他发明了对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把它们分成不成熟的,中性的和成熟的三类。为什么有心理防御机制是属于不成熟的呢?也就是说它的效果不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呢?比如说其实自己很没自信,但是却想要充分的展示自己很自信的表现。明明喜欢一位女孩不能自拔,但反而要通过恶语相向甚至刺激对方挑落对方来表达出来,显然,这样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不成熟的。

那么我们又能够如何去发现、发展和培养比较具有健康适应性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呢?回答这样的问题,你不妨用乔治瓦伦特博士的理论来做一次自我分析,看一看,你在平时喜欢用哪些防御机制,然后看一看你偏好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不是属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还是中性的防御机制,或者是成熟的心防御机制,显然选择的成熟的防御机制越多,我们心理越是健康;如果选择的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越多,说明我们的偏好需要改变。

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呢?

第一个最早的被发现的心理防御机制就是压抑,就是潜意识里头有意的防止痛苦或者危险的想法进入到我们意识里头,以避免自己受到这些负面的信息的影响,比如说失恋的人会不断的强迫自己忘掉过去这段感情。现在发现这样的一种压抑机制未必是有效的。

第二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否认,通过拒绝承认某一不愉快的信息或者事实来保护自己内心的平衡。如果医生告诉某个人患了重大的疾病,他马上想到医生一定搞错了,这就是一种否认。这对我们的问题解决没有什么真正的帮助,反而有可能让我们耽误治疗或者解决问题的时间。

第三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幻想,通过假想自己获得了某种成就来满足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比如说备受欺负的女孩儿常常幻想一位王子会骑着白马来解救自己,这样的幻虽然短暂让我们忘掉痛苦,但是它没有真正的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面对的问题。

第四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是行为倒退,有时我们有意思的倒退到早期的发展水平,表现出幼稚的行为,比如说人们在经历特别难以忍受的痛苦的时候会大喊大叫“妈呀、妈呀”,或者是躲在家里睡在床上不见别人,这也是一种倒退的保护。

第五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发泄,当你心情恼怒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你会爆发出来,要做一些冲动的事情,比如说去超市狂买东西,或者是对别人恶语相向或者甚至攻击别人。这都是不良的心理防御机制,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

中性的心理防御机制又有哪些呢?

最常见的中性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转移,比如为避免自己对某些人和事表现愤怒,让自己陷入到更多的麻烦,我们就会把这样的愤怒转移到自己比较可以发泄的对象上,有些人被老板骂了以后满腔的怨气发泄到自己老婆,丈夫或者孩子身上,这就是一种转移的策略。

抑制也是一种中性的心理防御机制,有的时候我们在记忆上完全不记得那些发生在过去的不愉快的经历。和压抑不一样的地方,它是一种很自然产生的负面情绪体验的记忆丧失。

反向的行为表达也是中性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夸张地与自己实际意义相反的行为,来防止某种危险的想法,或者是冲动在行为中出现。

投射也是一种中性的心理防御机制,就是把自己的感觉、缺点和龌龊的冲动投射到别人身上去。比如说考试作弊的学生会认为成绩好的学生也在作弊,而且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

合理化也是一种常见的中性的心理防御机制,也叫做掩饰作用,就是在遭受挫折和无法达到所要追求的目标的时候,或者是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困境加以掩盖,或者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愿望,进而为自己解脱的一种保护方法。比如考试成绩不佳,那是因为老师讲的不好,这样会让自己的不愉快减轻很多。

合理化一个常见的表现就是酸葡萄心理。在《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狐狸”,就是典型的酸葡萄心理。有的男孩儿追不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就说这女孩水性杨花嫁给我我都不要,容貌平平的女人也特别喜欢相信红颜薄命,其实也是为了冲淡自己得不到某一种东西时候所产生的内心的不安。

另外一种常见的合理化的表现叫做甜柠檬心理。也就是不说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不好,而百般强调,凡是自己所有东西都是好的,因为他得不到葡萄,只有柠檬,就认为柠檬是甜的,这样也可以减少内心的失望和痛苦。比如有的孩子天资稍差、资历平平便来安慰自己说傻人有傻福,有人被偷了,就说是失财免灾。有些女子姿色平平嫁了没落寡言的丈夫却说这才可靠呢。

那么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又有哪些呢?

第一是分离,通过严密的逻辑归纳,在认识上把那些矛盾的思想和感觉相互分离开来,能够避免内心的冲突。任何受到伤害的人,如果能够冷静地回顾一下伤害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自己可以做的一些未来预防此类伤害同时再出现的方法,都能够减轻当事人的内心的一些冲突。

第二是补偿。强调自己具备的某些有价值的特质,来弥补自己客观存在的或者是主观存在的一些缺陷。比如躯体有残疾的人,通过努力使得自己在其他方面表现特别优秀。身高不理想的男子,通过提升自己的才华,地位和财富来弥补自己身高不足。

第三是升华。就是将个体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能够被社会允许和赞许的一些目标和对象上来,嫉妒别人学习好的人可以通过自己夜以继日的努力来超越自己的竞争对手。

升华一词最早由佛洛伊德提出,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比如饥饿、性欲和攻击的趋势转移到一些自己和社会社会接受的范围里头就是一种升华,比如有打人,冲动的人去锻炼练拳击和摔跤等方式来满足。喜欢骂人就可以成为评论家来满足自己;想杀人,也可以外科医生或者是杀猪杀牛的屠夫的工作来满足自我的冲动。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升华的例子,一生命运多舛的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在得罪皇帝判处宫刑之后在牢狱里撰写的《史记》。著名德国文学家歌德,在自己痛苦失恋的时候创作了《少年维特的烦恼》这一世界名著。他们都是悲痛所产生的坚强者,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升华,为后世开创了一个壮观、美丽的文史境界。

第四是幽默,通过运用幽默的语言来化解个人内心的焦虑与奋斗。比如通过调侃自嘲来宣泄内心的郁闷。在后面我们还会谈到如何科学地提升我们幽默的能力和幽默的感受,让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

最后一个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利他的公益行为,通过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来化解个人内心的焦虑,烦恼,痛苦和内疚,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间来获得快乐。

现在,你可以看一看你自己最喜欢的心理防御机制到底是成熟的还是比较不成熟的,或者是有问题的。显然我们这样的测试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去评判别人,而是提醒我们自己如何最好的使用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了解、学习、应用并调整自己的防御机制,让自己能够成为别人可以爱、支持、欣赏和互动的社会成员,这就是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的真正效用所在。

今天你感到福流了吗,谢谢。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ISS居里

    这一节课,增长了我的见识

  • 乃棠Candy

    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1、压抑 2、否认 3、幻想 4、倒退 5、发泄 中性心理防御机制: 1、转移 2、抑制 3、反向行为表达 4、合理化 5、投射 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1、分离 2、补偿 3、升华 4、幽默 5、利他的公益行为

  • 东盛西就

    最喜欢听彭教授的课。只要是有彭教授的课,不管哪一个软件我都去听。幽默,睿智。

  • 槑槑不是呆呆

    学习心理学,不是为了评判,而是通过学习更好地了解自己,帮助自己。

  • 龙元富律师

    心理防御机制的结构与品质,将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整体结构与人品,亦即任何人的人格都可以直接从其心理防御机制的的结构与品质进行考察与评价。

  • 樱孜爱芝士

    原来有时候我这是甜柠檬,一直以为这是成熟的方式呢

  • 听妈妈的话儿

    专业

  • 莉小柒

    彭院长,您还收研究生吗?真是太敬佩您啦!!!

  • 望堂学子

  • 暖手的咖啡Demi

    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度看,佛家的因缘说也可用作合理化,很多东西求而不得就安慰自己缘分未到。看小说里有个母亲丢了孩子怎么也找不到,只好安慰自己,是跟她的母女缘没有修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