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中庸】苏格拉底哲学操与亚里士多德“中庸九类”

047.【中庸】苏格拉底哲学操与亚里士多德“中庸九类”

00:00
20:17

大家好!


中庸思想很多人理解是东方尤其是中国文化思想,好像整个世界尤其是西方并不奉行这种思想,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中庸思想不仅具有东方文化思想的魅力,而且是全球所有哲学家曾经依凭的重要理论。所以,中庸并非仅仅为东方所独有,而为整个人类所共存。中庸思想、中庸精神具有东西方文化思想的共性,是东方和西方共有的哲学理论,具有人类精神的内在互通性。


我们来看看古希腊也有中庸思想。希腊诗人潘季里特在他的祈祷诗中说过“无过不及,庸言致祥,生息斯邦,乐此中行。”什么意思呢?就说不能过分,也不能达不到,像不像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呢?庸言致祥,就是说语言不要激烈、唐突、冲突,平平常常的语言、和和气气的语言就会致吉祥如意。生息斯邦,生在城邦当中。乐此中行,我们要中正、中规、中行并以此为乐。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他的《金言》中说道:“一切事情,中庸是最好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也有许多关于中道、中庸的言论:“当人过度时,最合适的东西也变成了最不合适的东西。人们通过享乐上的有节制和生活上的宁静淡泊,才能得到愉快。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动摇不定的灵魂,是既不稳定又不愉快的。”也就是说“过犹不及”,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反复动摇,反复摆动,这样的灵魂是不稳定的,当然也不会愉快。怎样才能愉快呢?宁静、淡泊的生命的常态,才会长治久安,获得生命的欢愉。


苏格拉底讨论过“中道”的问题,柏拉图认为:“需要‘中’的原则(就是不偏不倚),以论证绝对精确的真理”。可见,希腊哲学家这些论述表明,古代希腊社会很早就存在于中庸、中道为高、为好、为佳的思想。但将中道思想系统理论化是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


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家当中第一次把中庸思想系统化、理论化、著作化的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都对“中庸”作了深入分析。他说:“中庸在过度和不及之间,在两种恶事之间,在感受和行为中都有不及和超越应有的限度,德行则寻求和选取中间。所以,不论就实体而论,还是就其所是的原理而论,德行就是中间性,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


亚里士多德还在著作中进一步把中庸分成了“九种”。我们知道,中国哲学喜欢“综合”,而西方哲学喜欢“分析”,那么,我们来看看亚里士多德把中庸分成了哪九种:


“怯懦和鲁莽之间是勇敢,吝啬和奢侈之间是大方,怠惰和贪婪之间是抱负,自卑和骄傲之间是谦虚,沉默与吹嘘之间是诚实,乖戾与滑稽之间是幽默,好斗和阿谀奉承间是友谊……”。


亚里士多德认为:怯懦、吝啬、怠惰、自卑、沉默、乖戾、好斗都是“不及”,而鲁莽、奢侈、贪婪、骄傲、吹嘘、滑稽、阿谀奉承之间是“过头”。而真正的中庸之美是勇敢、大方、抱负、谦虚、诚实、幽默、友谊。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最美丽的和谐来自人们否定并抛弃相反的两个极端,尽可能的向“中道”靠拢,并最终取得美好和善。 亚里士多德强调“时中”——时时刻刻保持中庸的美好状态,认为:“在一切可称赞的感受和行为中都有着中道。一个有德性的人,自然应当时时追求‘中’”。


哲学家杜兰特在《哲学的故事》一书中总结道:“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竭力倡导过中庸思想,他认为任何事情只有做到中庸才是正确的。……柏拉图将道德称作是和谐的行为时,心里想的就是中庸。苏格拉底将道德等同于知识的时候,心想的也是这些中庸。七位贤人已经创建了这一中庸的传统,在德尔菲阿波罗神庙内刻着那句箴言‘切勿过度’”。


可见,西方哲学和思想史都强调四个字“切勿过度”。所以众多的哲学家对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中庸思想评价很高,认为中道、中庸思想是对是非、善恶的区别,是有着严格的界限和鲜明的态度的。与那种在是非、善恶之间模棱两可、不偏不倚的折衷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可以说,东西方哲学家在“轴心时代”,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孔子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和在西方的古希腊时代,他们的时间相差无几。孔子、子思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中道”观点上志趣相近、不谋而合,决定了“中庸”在中西“轴心时代”古典伦理思想中的核心地位,更影响了中西方世界2000多年的发展进程。


您可能会说,亚里士多德把中庸分成九种,比如刚才说的怯懦和鲁莽之间是勇敢,这好像只是谈到中,不偏不倚,那么“庸”在什么地方呢?传说,苏格拉底用了一个最基本的哲学操练来告诉人们、他的学生、今后的著名哲学家们,什么叫做“庸”。


苏格拉底走进课堂说:“同学们,来,我们一起练一种甩手操。”这种甩手操就是哲学的基本训练。同学们站起来和苏格拉底一块甩手。很简单,把手高高举起,往身后甩去,如此甩下一百次就可以了。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走进课堂说:“同学们,每天按照我的要求坚持甩手的,请举手。”90%的同学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说,很好。过了一年,苏格拉底走进课堂说:“同学们,一年前我要求各位每天甩手一百次,坚持到今天的请举手。”全班鸦雀无声,只有一只手举起来,这个人就叫做柏拉图。


什么叫做“庸”?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叫“庸”。有很好的健身之法、哲学之操,可惜很多人坚持不了两个月。而柏拉图坚持下来,他传承了苏格拉底的衣钵,成了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当我们仔细考察了东西方关于中庸、中道思想的论述,我们发现二者还是有所区别。


孔子、子思的中庸,“中”有很浓的人性、仁爱的意味,注重以内在的心灵之诚去把握世间万物;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中庸的“中”表达出西方哲学智慧、知性的对象化的特征,就是极为客观,似乎和人性、人情关系不大。


东方的“中庸”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致中和”达到心灵的和谐境界;而西方的中道、中庸寻求的是城邦、法律的平衡、公正。


孔子、子思的中庸之道的底线是国家的礼法,要求个人服从社会整体;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在社会准则中选择符合“中道”的同时,对个体意志要充分尊重。


中国的“中庸”思想,更多地强调日常人伦的中节、持中和现实的和谐感;西方的“中道”更多地强调本体论中的人的知识和美德的形而上学思考。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之为“轴心时代”的中国先秦和古希腊的中庸思想,在历史长河中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各有自己民族文化的不同烙印和不同特点。


相对而言,中国的中庸思想发展更具有体系,而且具有人生在世坚持中度、中节、人生操守的意义,而且被历代哲学家所坚持,一直发展到20世纪。


可以说,东西方的中庸思想都产生于“轴心时代”,什么叫“轴心”时代?就是亚斯贝尔斯所说的是大师林立、百家争鸣的时代。那个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哲学狂欢、思想自由、争论争辩、公正平等的思想时代,是人类思想的重要时期。“轴心时代”的东西方思想,影响了东方、西方重要的思想历史进程。


产生过中庸、中道思想的东西方到了20世纪,到了当代,都遭遇到了“反中庸”的问题。其表征为中庸思想被妖魔化、被边缘化、被涂黑、被抹脏。那么,中庸思想的失落或中庸之度的失落,可以看出人类思想进入了“反中庸时代”。


不难看到,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社会节奏和生命观念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尤其是进入现代性——指的是工业革命以后,中庸思想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东西方人们普遍的质疑。尤其是在西方,片面强调发展、竞争和大国霸权。西方的一些政客们逐渐越过了中庸的不偏不倚、平衡发展的人间大道,导致过度开采、竭泽而渔、盘剥自然、国际争端、大国霸权,最终出现了大面积的精神缺钙和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导致了大自然的疯狂报复,出现了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双重失衡。人类就从前现代的“和谐状态”进入现代的“分裂状态”,更进入到后现代的“疯狂状态”。


如果说,西方因为发展太“过”,现在反省要退回到“中”,那么东方发展“不及”,而努力要达到“中”。另一方面,东方为什么“发展不及”呢?因为“过犹不及”都不叫“中”。因为东方在现代社会当中,在西方所命定的秩序当中成为欠发达地区、前现代农耕文明地区,或者叫做发展中国家。他们为了富强,也在史无前例地抛弃中庸精神。


从20世纪以来一个多世纪,中国不断地照搬“西方模式”,人们对科学、对规律、对社会发展的渴望大幅提升。从过去重视个人的内修道德,到现在过分重视外在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偏离了中庸、中道。东西方社会在偏离中庸、中道之后,都产生了不同的尖锐的社会分化对立和矛盾。


在全球化时期,“中庸”作为一种人类的精神遗产,被联合国重新提了出来,表明中庸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思想魅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重新读《中庸》,重新温“中庸”思想,就是要在今天的全球化、现代性、后现代性当中,去发现过去那些思想还有生命力的部分,同时,也反观过去思想当中已经失效的部分,并加以剔除。


“中庸”不是和稀泥,中庸是一种哲学思想本体论。之所以在近百年来逐渐失落,是因为它生不逢时。整个世界全球化、反中庸,在反中庸时代重新提倡“中庸”显得尤为迫切。因为社会经过“否定之否定”以后,人类的思想将更加成熟,也更加希望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充满冷静的思索和更加综合的认知,从而把握中庸之道——坦荡大道的规律。


今天,“中庸”思想的意义正日益显示出来,在反省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偏激、极端之后,人类才会迷途知返,重新遵循中庸之道,走向和谐发展有生态文化意义的“诗意的栖居”,人类和平、和谐、和睦才会成为手中之物,而不只是空中楼阁,望洋兴叹。


各位朋友,下一集,我们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仙境兔灵

    老师讲得真心是好~(*∩_∩*)

  • 上官博博

    老师讲得真好!

  • 静水po

    学以致用是何等之难!宁静、淡泊的生命的常态,才会长治久安,获得生命的欢愉。是真理,践行不易!

  • soltiger_js

    哲学也是上层建筑,在基础经济达不到,甚至像中国近代积弱积贫的过程,吃饭都成为问题时,哲学是解决不了的

  • 虚空谷5x

    受益匪浅!

  • 静水po

    一切事情,中庸是最好的

  • 蜉蝣_jo

    明白了中庸之道,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受益并发扬!

  • RAINYMASTER

    中庸 中西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