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大学】“德本财末”的方略与亲贤臣远小人的强国之宝

040.【大学】“德本财末”的方略与亲贤臣远小人的强国之宝

00:00
15:45

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们继续讲第十章——平天下。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因此,君子应当首先谨慎地修身养性。然后用了几乎层层递进的词:德、人、土、财、用。具备了德性,才能获得民心。有了民众跟随你,才会有宽阔的国土。有了宽阔的国土,才会创造财富。有了财富,才可以供国家享用各种的货物。


所以说,德性是根本,而财富是在德性之后获得的,如果本末倒置,主次颠倒,民众就会互相争斗、抢夺。而财富聚集在一些贪婪的国君手上,就会使百姓心冷意散,渐渐离去,离心离德。如果把财富疏散给百姓,他们就会感恩戴德,聚集在国家的领导人身边,跟随你。因此用不合理的方法去言说别人,别人也会用违背情理的语言去说你自己;用不合理的方法获取财富,也会被人用违背情理的方法毫不客气地夺去。


《康诰》说:天命是不会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行善就会得到天的眷顾,行恶就会失去天命的任命。


这一段把德、人、国、土、财、用、本、末,说得很清楚。品德是根本,财富是末。有些人利欲熏心,觉得人生不易,生命苦短,大肆聚敛财物,收刮民脂民膏,认为万般皆下,惟有钱财为重,那就本末倒置,其害无穷。一个人聚财获得的财富越多,离开你的百姓就越远,百姓离散得就更厉害。你广施财富让人民安居乐业,人民就会聚在你身边,团结一体。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非法聚敛钱财的人,其代价就是丧失生命。举个例,明朝朱元璋称帝以后颁布政策,对盐、茶和马匹等资源实行国家专卖。而当时安庆公主的驸马欧阳伦却无视国法,走私茶叶,中饱私囊。到最后竟然利欲熏心,每天有驸马令,要求各级官员横征暴敛,以供其个人挥霍。然而好景不长,东窗事发,朱元璋震怒之余,下令将欧阳伦赐死。一个贪得无厌、一心想吞天下之财为己有的人,最后得到身首异处的下场。我们看看,连皇帝的乘龙快婿都如此贪得无厌,想吞天下财为己有,结果身首异处。可见当一个人怀有大私心的时候,当他贪婪地对世界无度盘剥的时候,其命危险矣。


《大学》引用《尚书·康诰》的说法,上天给你的使命并不是永久保存的,只有善良的人才会长久得到它。“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不行善道,就会失去上天对你的眷顾,只有行善道、善良的人才可以长久得到天命的任命。一旦不再行善,天命就会从此告别,甚至会严惩你的恶行。


道和善的关系如此明白,道居于善,只要为善,道自然与你同在。欧阳伦的悲惨下场,跟他恋财有关。 清代的大贪官和珅同样如此,聚敛巨额财宝,最后也是身首异处,所敛之财,悉数充公。历史的教训值得今人吸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道德修养的程度,是君子能否治国、平天下的关键之所在。


接下来,曾参继续说道: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这引用了三本古书来说明三个问题。前面说的是“惟命不于常”,然后进入到《楚书》举证。“楚国无以为宝”,什么意思呢?就是楚国没有什么宝,只是把善,把仁慈当做自己传承的国家之宝。“《舅犯》曰”,舅犯指的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字子犯。《舅犯》说:流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当做宝贝的了,他已经一无所有,他唯一存在的就只有仁义、亲情作为宝贝。


曾参继续引用《秦誓》说:如果有一个大臣非常的诚实,但没有特别出众的才华、才能,但他心地宽大、包容。别人有才能,他就像自己有才能一样开心;别人有美德,他心里就为这种美德而兴高采烈,胜过他嘴上说的高兴。他确实能容纳别人,如果任用这样的人,就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另有一种人,别人有才华,他就嫉妒、憎恨别人;别人有美德,他就压制,使人家的美德不能为国家所用。他极其穷凶极恶,不能容纳别人。如果错误地任用这样的人,就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这是对国家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


曾参说道: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这说到“迸诸四夷”,“ 迸”,指的是屏蔽、驱逐的意思。“四夷”,指的是一些东方的少数民族的地区。“不与同中国”,这的“中国”不是指的是今天的中国,指的是中原。“能爱人,能恶人”,对于这种嫉妒他人的人,只有仁德的人,可以把他们流放的远远的,把他们驱逐到蛮夷的、遥远的地方去,不使他们和中原的人同教化。“不与同中国”,大概还有一层意思,不共戴天,不能同在一片天下生活。这叫做只有仁人能够爱人,能够恶人,就能够爱憎分明,憎恶分明。


这一大段谈到了治国平天下中以人为本,要去发现有宽博胸怀的领导人,要去揭发那种忌才妒能的小人,把他们驱逐出去。因为人之根本是善,善包括不嫉妒、不谄媚、不破坏他人、打压他人、不聚敛钱财,而是要一心为公。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儒家强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公者,心有天下才可以实际拥有天下。从另一个角度说,一定要把那些嫉妒贤能的人放得远远的,这样现实生活当中,有人在这个国家违反纲纪就会被国家和人民疏远,就会把他放入到很远的地方去,让我们的国民们能够在安定、和谐之地创造新的世界。


曾参接下来继续说道: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什么意思呢?发现贤才而不去选拔、提拔他;选拔、提拔而不能重用他,甚至让他的位置在自己的前边比自己更高。“命也”,这个地方的“命”要解释为慢,轻慢,这就是轻慢、怠慢了贤才。发现了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就是你的行政能力弱而犯的错误。诸葛亮的“远小人,亲贤臣”就有这层意思,就体现了儒家思想。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什么意思?人们喜欢的东西你却很厌恶,奇怪吧;人们厌恶东西,你却很喜欢,不是觉得很奇怪吗?总是那么隔着、别扭着、对着,总是那么不入潮流,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这就是“拂人之性”,违背人性的,其结果很严重。“菑必逮夫身”,灾难紧跟着就降临到他的身上,事态就很严重了。


“故君子有大道”,君子拥有人生大道就是“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你忠信、诚信,必然能够条条大路通向你的目的地。相反,过分的骄傲和放肆,甚至偏离中心,必然会失去你的理想和目的,最终将离题万里,背道而驰。


各位朋友,下一集,我们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75678ufnm

    这一段把德、人、国、土、财、用、本、末,说得很清楚。确实,品德才是根本!

    北大王岳川 回复 @1375678ufnm: 谢谢深切理解,古今是相通的。后面马上有58集精讲《中庸》。非常有意思,值得听一听名著的思考。

  • 水清月圆1

    王导的课讲的实在是太好了!受益匪浅!期待有机会去北大当面聆听王导的讲座。

  • 仙境兔灵

    德本财末~

  • 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努力做个好人!

  • 何振兴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