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大学】正心:曾国藩战胜自己与薛仁贵真水无香

019.【大学】正心:曾国藩战胜自己与薛仁贵真水无香

00:00
14:13

大家好,上一讲我们讲了“诚意”,接下来我们继续讲八目的第四目“正心”。


首先,“正”和“邪”(邪恶的邪)相对,它就是不偏、不弯曲、端正;第二个含义是正直、正派、正确;第三个含义是辨别是非,判定正误,有匡正的意思,特指在政治、道德、思想、言论、礼仪等方面,将违反原则标准和规定的匡正过来。


《荀子·王霸》说“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可见“正”是中华民族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在我们的日常词语当中,就经常说正人君子、正大光明等等。


我们来看一下“正”和“大”。《易经·大壮》说“弘正极大”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王弼作注说,“弘正极大,则天地之情可见矣”。还有一种公正无私,雅正弘大。在这里《大学》里边谈到的“正心”就是“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尤其是注意自己的心理活动。


所以,《礼记·中庸》说“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可见“正心”就是使自己的知、情、意与外在融合,和谐相生使人心归向于正,拥有一颗正义的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所以“正心”和“诚意”是相关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第四目“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是知耻近乎勇。那么,“诚其意”之后要“正其心”,就端正自己的心思,用理性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感,进行有效的调节,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这样就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自己不至于被情感、感性的东西所左右。“正心”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的,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


我们来看一下曾国藩是怎样“正心”的。有一天晚上曾国藩睡觉做梦,梦到别人获得了一大笔钱财,在梦中曾国藩自己很是羡慕。醒了以后,他对自己深加痛责,写日记反省自己,梦中那个“小我”居然去羡慕别人的一笔财富,认为自己好利之心如此之重,不能容忍!而中午在朋友家吃饭,谈笑间得知别人获得了一笔额外的大收入,内心又羡慕无比。当天晚上他写日记,再次写到早上刚批了自己,中午又犯了眼馋心馋,真可谓下流!正是这种“正心”,抓住每一点心态的变化(包括梦中的无意识)而加以矫正,让它回归到正确的路线上,曾国藩才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正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品质,认为道德比金钱、比名誉地位更重要。唐代有一位著名的战将薛仁贵,他在没有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破窑洞中,经常饿着肚子,全靠一个叫王茂生的夫妇接济他们。后来薛仁贵参军,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立下了赫赫战功,身价百倍。


前来王府送贺礼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薛仁贵婉言谢绝,唯一收下的就是他的隔壁的邻居王茂生送来的两坛美酒。兵士们把酒一打开,里边居然是清水。他们报告说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惩罚王茂生。


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这时薛仁贵说道,我过去落难的时候,全靠王兄弟夫妇资助我,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知道他们很贫寒,送不起那些贵重的酒,送清水就是他们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做“君子之交淡如水”,从此这句话就流传下来了。


其实,这句话最早出自于《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就是说君子之交没有利益相通,没有金钱来往,他们是心灵相交“正心”,所以能够长久。而小人之间阴谋相同,手段相同,目的相同,他们如胶似漆,像酒一样。可惜“甘以绝”,最后却是分崩离析,互相置对方于死地。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君子之交”是天地共存的默契。而酒肉朋友经常充满了利益之争。这就是小人之交不长久,而君子之交长久的原因,因为君子心很正。我们知道:“真水无香”,淡如水才能长久,这就是“正心”的重要的依据。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我们可以看到强调的是“诚意”“正心”。可以说只有智慧者才可以剔除内心的私欲,尽可能使自己公平、公正和善良正心。一个蒙昧的人,你要求“诚意”,他可能做到,但是你要他完全消除私利却不可能。所以“意诚”才会心地端正,才会言行得体,这样才可以治国平天下。这就是中国古代之所以强调从小事做起,就是“致广大”还要“尽精微”,由小及大,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有人认为小事就是小事。非也,小事不小。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人小时候的某个习惯可能决定他一辈子的胜负,就在于他是否认真的达到了“诚意”“正心”。我们再来举一个“诚意”“正心”的例子。


唐朝的大书法家柳公权,有一句名言叫做“心正则笔正”。他看见皇上不理朝政,心里很着急。所以通过写书法“笔正”来劝谏皇上,您要把心思搁到正途,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就像我写字,“心正则笔正”一样。


还有几位艺术家,同样也是达到了心正则笔正,创造出了辉煌的艺术。第一位苏东坡,多才多艺。他是书法家,写过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他是画家,画过《枯木竹石图》;他是诗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是词人——“大江东去”“ 明月几时有”;他是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还是一位美食家,他更是一位造福一方百姓的好官。


他画的竹和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可以画绿竹,他画的却是“丹竹”,用朱砂来画竹。同僚们耻笑苏东坡,你画竹却没有仔细观察琢磨竹子,没看见真实的竹子是绿色的吗?你怎么会画出天下没有的红色竹子呢?


苏东坡说,我通过“格物”恰好发现我的“诚意”“正心”胸中之竹,得其神,得其本之竹,就是丹青“丹红之竹”。正是因为他致知“观竹”观得如此深刻,才可能出现独属于苏东坡的“丹竹”。他画的是心中之竹,人格之竹,高山亮节的丹心之竹。


文与可也画竹,他跟苏东坡不一样。他画的是弯竹。我们都知道竹通常是节节拔高,有节而中空外直,象征高风亮节的境界。但文与可画的竹子是弯的,是因为弯竹代表了知识分子文与可胸中的情感之竹,意志之竹。为什么呢?这颗棵弯竹表明,哪怕是在巨大的权力压制之下,也要昂扬向上——表现出知识分子九死未悔,不屈服于任何恶势力的光辉形象。


还有一位著名的画家画竹,那就是清朝的郑板桥。他画的竹子既不同于苏东坡的心中之竹,也不同于文与可的胸中之竹。他听到了民间疾苦的声音,画的是一种风吹过竹子。他有一首诗《无题》“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竹,居然是听老百姓的声音,感受他们疾苦的竹子。


从三位艺术家画竹可以知道“格物致知”的过程就是“诚意正心”的过程,就是心和物相交的过程,这样才能将自己的人格魅力,熔铸在艺术形象当中,将自己的美德、明德,通过艺术推向社会,让整个社会充满人间的温暖和温情。在这个意义上,“诚意”“正心”仍然是我们今天无论是道德教化、艺术创作、审美欣赏中,都必须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寂寞流疏

    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 欢喜地3

    感恩老师诚心正意讲授《大学》,弟子定当静而聆听,深解义趣!

  • 寂寞流疏

    文与可~弯竹!苏东坡~丹竹!郑板桥的竹!诚意正心

  • 德佑众团房产赵华

    谢谢

  • 寂寞流疏

    吾日三省吾身

  • 冰岛袋鼠

    希望老师不仅仅讲字面意思,讲故事,希望可以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践行,分享下自己对每句的体会,那样的课程更有生命力!更鲜活!

  • 易道思维

    讲的好

  • 浪淘气

    宋儒理学高上大 高不可攀 近乎宗教理想

  • 1537028iskw

    感谢老师!👍👍👍

  • 1886759qrsz

    原文部分应该用黑体大字以示区分。有时候想看原文,找半天。